书城管理敬天爱人者成:稻盛和夫的商道公开课
4976000000027

第27章 不断创新,精益求精(1)

稻盛和夫指出,一个企业若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创新,提升自己的品牌创新意识,根据市场上的调整,相应地作出决策上的调整。稻盛和夫还针对创造性的问题,认为不能以现有的能力来决定将来所要做的事情。将创新的目标提升到一定的难度,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打破原有的框架,尝试新的方法,还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要有周详的计划。

增强企业的独创意识

企业依靠产品来谋求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方法:一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产量;二是进一步大力开发新产品。但是,企业如果仅仅凭借对原有产品的生产,它的寿命也就会随着产品的淘汰而逐渐在市场上消失,这样的企业不会生存多久。因此,要在原有产品进入成熟期时,进一步推陈出新;当新产品又进入到一个成熟期的时候,再继而推出第二代新产品;这样以此类推,企业在创新产品的前提下,其发展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看企业能不能向市场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因此,企业只有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明天总会好过今天的,后天也一定会比明天好,经过不断琢磨和改进,最终就可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美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戴维斯先生在他的着作中有一章特意描写了稻盛和夫,一开头就引用了稻盛先生的这句话。

事实上,京瓷以前做的事,人们都认为做不到,京瓷开始致力于新型陶瓷的开发,将它作为新兴的工业材料,而这些新型材料可以使京瓷赢得数百万亿的利润。在这之前,人们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事实上新型材料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电脑产业,并使其蓬勃发展,同时京瓷又相继开发出了人造骨、人造牙根等新产品,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京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主要归功于公司员工的创造力上。而有的公司则不思进取,或者是知难而退,总是觉得自己缺乏足够先进的技术,因此无法实现在产品上的创造性。稻盛和夫认为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有先天技术上的优越性,潜力是需要激发出来的。

明天总会好过今天的,后天也一定会比明天好,经过不断琢磨和改进,最终就可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

一天的努力可能换来的成果是不显着的,可是如果锲而不舍地持之以恒,经过一天、一个月、一年的积累,就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但是清洁工作,企业中任何的工作都是一样。这个世界上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也都饱含着这个真理,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出来而产生的。不管企业属于什么行业,不可以每天以同样的方式来重复同样的工作,要不断有创新意识,要将这句话作为公司的发展方针,明确地提出来,而且经营者必须要起到带头羊的作用,如此坚持三四年的时间,企业就会逐渐发展其独创力,就可以进行卓有成效的研发工作。

直到现在,京瓷的产品研发已经拓展到了太阳能电池、手机等领域内推进多元化经营,可是当初京瓷只具有精密陶瓷这一项技术而已,也就是说当初京瓷也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既没有独创性的产品开发,也缺乏独创性的经营,因此,每天都认真追求钻研琢磨,不断努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要局限于现有的能力

对于创造性的话题,稻盛和夫认为不应以现有的能力决定将来所做的事情,而是现在就决定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高目标,并决定在将来的某个阶段完成它,盯住这个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迫使提升自身潜能,发誓将那个高目标在将来某个阶段一定完成。倘若只以现在的能力来对今后所做的事进行判断,就根本不可能开拓新的视野,现在不能做的事,今后不管怎么样都要将它做成,只有始终怀着这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才能开辟出一个新的时代。

京瓷有今天这样的局面,这其中经历过许多艰难险阻,克服了许许多多技术上的难题。其秘诀就是,即便是按当时技术水准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订单也要接受,就是要勇于向困难挑战,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受到客户委托的时候,坚持“要用将来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实力”,并将这一点作为京瓷的经营准则。

按现有能力不能完成的订单,满足客户高难度的要求,需要有孤注一掷的胆识和魄力。因为这样的新品开发期限仅有两三个月时间,最长也只有半年的期限。倘若开发失败的话,一声“对不起”是不足以满足客户的。期限的延迟会给客户的生产计划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京瓷的声誉也就因此而埋葬了。不过也正是对京瓷的这些艰苦磨炼,才使得京瓷退无可退,只好激发出京瓷的爆发力,逼迫京瓷员工拼命努力地完成任务。利用客户高要求的订单,给企业设立一个高目标,并在限期内一定达成,背水一战,迫使全体员工大幅提高能力。这就是稻盛的过人之处。

稻盛和夫一向很喜欢向具有高度挑战性的事物发起进攻。能力在过去、现在和将来各有不同,将自己过去的能力同现在的能力略一比较,再细想一下自己曾经作出了什么努力,那么自己就会明白:从现时起,应该怎样努力才可以在将来达到怎样的目标。谁都可以针对自己目前的能力,即对自己当前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出判断。稻盛先生从来不会只是着眼于现有的能力,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压强原则”,在危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新能力。

大胆突破常规的限制

将现有的束缚和条条框框都打破,学会利用一切已有资源将事情做好,尝试新方法,不要只是一味地消极等待。创新不仅需要灵活的头脑,还要有足够的勇气,不管是在失败面前,还是在打破常规的过程中,都要有足够的勇气。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进程中,京瓷还跻身于医疗领域,对人工牙根和人工骨进行了研发。1972年大阪齿科大学川原春幸教授造访京瓷公司,问稻盛先生“能否用陶瓷来生产人工牙根”。

川原教授是研究金属人工牙根方面的专家,但人体和金属之间存在着排斥反应,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川原教授拜访了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的奥田教授,向他请教有没有更好的材料可以代替金属。奥田教授建议他可以询问一下京瓷的稻盛和夫,川原教授回去用陶瓷进行了一番实验,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于是马上就来找稻盛和夫。

听完川原教授的一番话,他预感到陶瓷可能还可以应用在医疗领域。跟金属或塑料相比,陶瓷不会进入到体内,也不会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形成细胞的蛋白质在分子结构上和陶瓷也完全不同。

人体遇到像有机物之类的和自己的组织结构相接近的物体时,会对其进行分解和吸收,而遇到不同结构的物体则会表现出排斥的反应。稻盛和夫认为这种排斥反应不是直线状的,而是如同一个圆。也就是说,因为分子的结构各不相同,就会表现出排斥反应,但结构完全不同的则会从圆的一点转一圈回到这个点的旁边,这两者相当亲近,但反而不会再引起排斥反应。这样的话,陶瓷这种材料就会容易被人体细胞所接近,其生物融合性也很强。

自从京瓷创业以来,稻盛和夫习惯运用陶瓷所特有的优良特性,寻找各种新的用途,研发各种新产品。倘若自己长期致力研究的陶瓷能对患者的健康有帮助,能为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贡献,稻盛和夫自然感到无比高兴。因此,他决定着手研发生物陶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