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传
4970800000007

第7章 选择·命运·功名(3)

海子也想尽快回去,让急切的母亲安心。十几里的路,他们走得飞快,没等到天黑,就回到了查家湾。此时此刻,在海子的眼中,这个熟悉的小村庄,更多了几分亲切熟稔,一草一木,都令他眷恋。他看到了自家屋顶,袅袅升起的炊烟,血液中的温情突如其来,他丢下东西,快步走到家门口,轻轻地喊了一声:妈妈。

母亲果然给海子做了一大桌的好菜,贫穷许久的查家已很久没有在餐桌上出现这么多菜肴了,弟妹们等着归来的哥哥,虽然饿得直流口水,可依旧没动桌上的一分一毫。少年吃着久违的美味,每一个味蕾里,都充满了母亲的爱,他想说些什么,可是满腔的感恩与心疼,不过化作唇边一个笑容,他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用说,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就是母亲。

那天夜里,他睡了很久,很久。这样舒心踏实的睡眠,海子亦是久违了。他背负着的包袱,终于可以轻轻放下来,暂且当一个自由流浪的旅人,不必顾忌天地苍茫,天大地大。他像是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梦里,稻花香,飞燕忙,他穿梭在绿衣葱葱的田野里,春光细腻,春风温柔,这是春天的查家湾,他成长的查家湾。

梦里,父母都穿上了一身新衣,弟弟的鞋子不再有开口,妹妹的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他们呼唤着他,一家人的温馨,被定格成全家福。梦里,他所希望的一切,并不仅仅只是在梦里。

四南风吹木,吹出花果

不知风起何处,又将吹向何方,连村庄也睡意沉沉。——海子《弑》

当东方的第一缕云绽放出波澜壮阔的色彩,当云后的晨曦散发第一缕微光,当这座安谧沉静的小小村庄从睡梦中醒来。新的一天,重新开始。过往的一切,在时光的催促下已经安然落幕,而新的未知,正在以某种神秘的脚步悄然前来。

这一天,海子睁开双眼,仿佛有种清新神奇的力量,充满了全身。他望着桌台上轻轻跳动的灯火,目光沉静而坚定。母亲早已起床,洗脸的温水放在床头,她温柔地凝视着海子,开始收拾他的书包。父亲走了进来,咳嗽了两声,寡言的他想了许久,才拍拍儿子的肩,说:别紧张,仔细算算。其实紧张的,应该是他自己吧。海子点了点头,背上书包,踩着清晨细微的光,按捺住忐忑的心情。

这天,是学校拿到标准答案的日子。他还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就算心中再沉稳有底,难免也会在手心攥出一把冷汗。他的目光,落在每一行文字上,心中默念着老师说过的“估分原则”,仔仔细细地从上到下看了好几遍,最终才得出一个最稳妥的分数。

海子强忍住心中澎湃的情绪,将心中大概的数目告诉老师,他算出的分数大约是三百五到三百七之间,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分数。老师又惊又喜,当即说这样的分数已经足够上一个重点大学。估分之后,就是填报志愿了。

如果说高考只是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那么填报志愿,就算得上是一次信心和判断力的综合考验。这个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问题,第一步就是需要准确的估分,其次需要结合大学的分数线情况,最后在作出决定。其中,差了一步一点,就会改变整个人生的面貌。

对此,喜忧参半的家里人,也是束手无策。查振全家的大儿子,高考估分的分数传到家中亲戚耳中,善良的人们纷纷给他们出谋划策。其中,有一位在高校任教的远房亲戚建议海子填报复旦大学。其一,分数稳妥,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其二,上海距离安徽近,饮食风俗不会差距过大,海子也不会感到不习惯。其三,复旦亦是全国的知名学府,尤其是文科,培养出来的人才数不胜数,如果进入复旦进行深造,对海子的前途也是有益无害的。

这个建议正中查振全夫妇的下怀,尤其是母亲,她不愿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太远。做母亲的,总会担心孩子在外,是否衣食无忧,温饱顺畅。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孩子想要回家来看一看,也不难。然而,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海子手中。

海子的班主任老师得知海子的估分后,研究了几日后觉得海子的成绩应该高于他的估分,这样的分数如果不填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未免有些可惜。于是他特意跟海子以及查家父母进行了一次夜谈。

北京,祖国的心脏,在查家湾相亲质朴传统的心里,是一个遥远而伟大的地方。或许,他们终其一生都不会踏上那里的土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北京始终怀着这种崇拜热爱的心情。在海子心中,他也十分向往着这个首都城市,书上读到过的天安门,八达岭,故宫,此时仿佛都从记忆中浮凸出来,令他不由自主地露出憧憬的神色。

对于查振全而言,去哪个大学读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老师说,北京大学不仅是全国首府大学,有着全国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在毕业之后还能找到一份安稳可靠的工作,分配保险,发展空间也比更大一些。查振全就不由动心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北京到底离家太远了。但是为了海子的前途,查振全终于决定让他填报北京大学。作为一个庄稼人,他一生别无所求,图的不过是几个孩子能有出息,不要像祖祖辈辈一般,一生都老死在田间。

最后,海子填报了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法律专业,一则是一门需要记性的专业,符合海子的长处,二来毕业后能够从事司法工作,这在庄稼人眼里看来,那是吃公家饭的,几乎可以光耀门楣。他小心翼翼地将志愿书交给老师,虽然在选择过程中,他几乎都没有说上几句话,但是他心里很清楚,这份志愿书,百分之九十是不会落空的。北京大学,这座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学校,将会成为他的母校,而北京,也会成为查海生的第二故乡。

等待会让时间变得漫长,一颗心因为焦急而无法安放。终于,高考成绩单被送到了海子的双手中。连有着多年教龄的班主任,也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令他递过成绩单的手,都在微微发抖。那是他从教以来,第一教出成绩如此优异的学生,纵使是他,也难以抑制住心潮。

海子心里比老师更加紧张,虽然他知道自己的成绩必然不会低。他轻轻地打开了成绩单,看了一眼那个分数,顿时灿烂地笑了。他的父亲和母亲,亦是开怀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最终还是班主任先开口,他认为海子的成绩,就算是整个安徽,也是名列前茅的,这个分数,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还是绰绰有余的。班主任的话,像是给整个查家都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如此,母亲依旧留了个心眼,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给乡亲们,即使乡亲们想到问起,她也只说还不知道结果呢。她是担心事情会发生变数,到时会不好收场,索性关上家门。

结果终究没有让任何人失望,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被送到查家。海子欢喜得冲着天空大喊。多年的汗水,终于化作此时薄薄一张通知书,没有经历过的人,又如何能够知道,这样轻的一张纸,是怎样凝结出来的,而这张纸上,又承载着怎样光鲜亮丽的未来。

海子哭了,又笑了,他的艰苦得到了回报,而他的未来,以这样的形式,无声地向他开启,他心里有许多许多的话想要说,却难以出口。是的,所有人,都不会明白他经受过的一切,如同无人可以代替谁的人生。

一时间,村里的乡亲,都知道查振全家的大儿子,很有出息,拿到了北京大学的通知书。这个消息,如同滚入沸水的石头,整个村庄都沸腾了。所有的人都涌到了破旧的查家,抢着要看那张红色的通知书,他们一边向查家父母道贺,一边羡慕地看着一边安静微笑着的查家长子,那个不起眼的小子,没想到还真有出息。老查家的祖坟,肯定是冒青烟了。

这个消息,在村中流传了许久,街头巷尾都在说着这件事。人们回忆起这个并不显眼的家庭时,发觉这一家在他们的记忆里,并不鲜明。父亲勤恳寡言,一手的好裁缝活,母亲勤快贤惠,并不像村子里一些女人喜欢说三道四。

“能够教出这样一个有出息的儿子,也算得上是老查家教子有方了。”上了年纪的长辈抽着旱烟,悠悠地说道。

查振全和妻子,感到一种有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荣耀感。他们出门,时不时就有人笑着说:你们家孩子可真有本事,你们也有本事。每当这时候,他们总会笑着说:哪儿的话。可是心里,总归是快活的。自己家的孩子有出息,连当父母的也跟着脸上有光,这句话说的不假。为了庆祝此事,查振全破天荒地决定奢侈一回,请乡里乡亲来吃个饭,也算是一点心意。

难得族中出了这么件大喜事,亲戚族人知道查家一向清贫,于是凑了分子,权当是酒菜钱。农家的酒席,无非是鸡鸭鱼肉等菜,可也算是难得的盛事。查家湾所有的人几乎都被邀请过来,还有海子的同学和老师。所有的人都诚心诚意地向他们恭喜,海子红着脸,谦虚地道谢。淳朴的他一时间,还没与完成这样大的转换,只是羞涩地说:谢谢,谢谢。

谢的,是父母,亦是多年来帮他众多的乡亲,老师,还有同学们。这天晚上,海子第一次喝了酒,只是一小杯,却足以醉人。灯火变得迷离,笑着的脸庞也变成了数个,他的心里,忽然被一种莫名酸涩的情绪填满。

他就要离开生他养他的查家湾了吗,就要离开这些可亲可爱的乡亲和同学们了吗,就要离开那样疼爱他的父母了吗。这次离开,何时才能回来。少年海子望着席间的其乐融融,只觉得舍不得。

是啊。这十几年的生活里,这里平凡的一切,都已经深深嵌入了他的生命里,像是与生俱来的血肉,密不可分。当他背上行囊,离开这里时,不过是十五岁的少年,秀气,羸弱。他不知道,当他回到这里时,自己会是以一副怎样的面容。他只知道,时光会改变一切,但是,在他胸膛里,那颗砰砰跳动着的心,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