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发展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在阿拉伯半岛有一偏远的城市叫迪拜,它的许多方面与深圳有惊人地相同,它是中东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称她为中东地区的“小香港”。迪拜是中东贸易中心、会展中心、自由贸易港口,旅游名城,2007年迪拜的人均收入达到33000多美元,还未计算各种免费的福利。你一定认为,她的收入全是来自石油,实际上,你错了。
6800平方公里的荒沙地中,产生了位居世界前列的GDP,石油在总的GDP中却并不是主力军,经贸活动所占的比例超过了石油,因为低关税吸引了世界各地富豪商贾,成为非洲贸易的中转站,成为中东商贸的集散地。
超七星级的风帆酒店,在全球酒店业登峰造极,不去住一宿是一生的遗憾。
在海底酒店,神话中的龙宫,在迪拜人手中变成现实。
750米高的迪拜塔,是全球写字楼的巅峰。
迪拜乐园,规模之大,内容之齐全,规格之高,世界独有,是世界上最大的主题公园迪士尼乐园的8倍。
有“世界第八奇迹”之称的棕榈岛、世界岛,是海湾地区最宏伟的地产开发的世界之最,其销售目标是吸引世界一流的尊贵人士前来居住。
两个城市的相同点:
(1)两个城市都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城市。虽然迪拜20世纪60年代末发现了石油,但实际上石油对迪拜经济的推动作用很小。中东地区许多城市在石油开采和交易方面都超过迪拜。而商贸活动却聚集了人气,创造了财富。深圳同样是资源匮乏的小渔村,也是靠商贸与“三来一补”发展起来。
(2)两个城市都是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两个城市都是99%都是外来人。迪拜是一个典型的国际移民城市,英语是这里的“普通话”,常住人口中,80%来自世界各地。深圳人也是来自五湖四海,普通话充斥着大街小巷,也是典型的移民城市。
(3)两个城市走的都是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深圳由发展加工贸易起步,外贸出口连续十多年创全国第一,城市面临“四个难以为继”,从制造业基地向高科技与高端服务业转化。迪拜也是走的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之路,服务业占据迪拜GDP的68%,处于主导地位。
迪拜崛起的原因:
一是令人心动的低关税。阿联酋基本上是属于无关税壁垒的国家。
一般商品的统一进口关税为4%。据了解,每年约70%多的进口产品将转口到非洲、印度次大陆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阿联酋再不征特别税,对货物样品不征收进口关税。这么低廉的关税政策,为迪拜成为中东最重要的转口国家和地区以及商品集散地奠定了基础。
二是走高端化世界级路线,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大力发展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使之形成主导产业群。
三是实行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政策,营造国际化的发展空间。深圳的国际化走了30年,迪拜的国际化历程甚至更加短暂,不到20年,但步伐似乎更快,而且成效更直接更明显。这种差异再一次说明一个道理:国际化城市必须靠高端服务业支撑,应该是国际服务贸易的枢纽城市,应该在城市品质方面走高端发展之路。迪拜的发展证明: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也可以通过国际化的发展战略迅速赶超发达城市,走到国际经济舞台的前沿。
(4)两个城市都是高速崛起的新兴区域性经济中心,有极为现代化的城市景观。摩天大厦林立,车流如梭,一派现代化景观。
(5)两个城市都有世界知名大企业集居。迪拜有“阿拉伯硅谷”之称,在2001年就建成了“网络城”,诺基亚、西门子、戴尔、IBM等800多家国际公司进驻,3.5万各国高科技人才在此工作。迪拜还计划投资30亿美元,兴建“学院城”。深圳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44家落户,有90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进驻,诺基亚、西门子、戴尔、IBM等企业也在深圳安家落户;深圳,不仅有大学城,而且,还有虚拟大学、高科技园区等。
两个城市为什么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不同,却有相同的发展之路,原因很多,根本上却只有一条,就是相同的发展理念与相同的创新思维。
两个城市的比较的意义在于,发展理念与思维方式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验证了那句“思路决定出路”的名言。一个地方发展客观条件不是决定因素,思维方式与发展理念才是关键因素。
迪拜地处荒漠,却成为世界现代化的都市,深圳由偏僻的小渔村,也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共同点是,迪拜人与深圳人的思维都是敢想敢干。
深圳人不甘落后,敢与世界一流城市叫板,创建深港经济圈,面对土地紧张,在越南建深圳工业园、“飞地经济”等新思维,让深圳插上腾飞的翅膀。
迪拜人勇当第一,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在中东地区,迪拜城市不大,财富也不是最多,但常常在平淡中见新奇,发展中让世界震惊,深圳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不断给世人以惊喜。
一、深圳人创新思维的内涵
1.深圳人的辩证思维
深圳是个边陲小镇,没有资源,没有资本,犹如一张白纸。如今发展成了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人均GDP全国第一,出口额连续多年全国第一。
从“无”到“有”:
深圳开始什么都没有,到今天什么都有。
深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根本改变了边陲小镇原有面貌,迅速积累了各种资源。而且,移民们通过深圳的各种渠道与原来的群体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优势互补,组合出新的优势,创出新的业绩。深圳第一批创业者大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叛逆者”,不安于现状,勇于冒险,脱离原来僵硬的体制束缚,期待一种全新的活法。为了发展、出人头地,必须参与竞争、追求创新,激活了深圳的政治和经济的原生态,同时,特区的灵活政策和因势利导、鼓励创新的法规,不断为他们拓展施展才华的舞台。深圳的一切规矩都是从无到有,深圳的一切资源都是从无到有,一切要素都是按照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模式产生,深圳人的理念,不是负担,而是财富,正好是一张白纸,凡是深圳发展需要的,都可以创造,都可以组合,都可以统统拿来,为我所用。
从“小”到“大”:
深圳20世纪70年代末财政收入1000多万,人口3万人,城镇面积3平方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镇;今天深圳人口1200多万,城区开发面积500万平方公里,财政收入800多亿。同样一个深圳,30年的时光,完全是两个世界,天壤之别。从人口来讲是原来的400个深圳,从财政收入来讲,是原来的8000万个深圳。深圳由小渔村长成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深圳发展历史,也验证着深圳人的思维方式,做任何事情都循序渐进,由小到大,不是好高骛远,贪大求洋。
由“低”到“高”。
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发展主要是“三来一补”的加工型企业,而支撑深圳市经济命脉的却是房地产、股市和贸易,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
1992年前后,这三大行业出现严重滑坡,深圳市经济一度低迷。深圳市政府发现,所依赖的经济体系竟然经不起大风大浪,如此脆弱。深圳人开始思考产业转型,决策者果断抉择,保留必要的土地,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低是高的基础,高是低的必然。这一“弃低从高”的大转折,对于当时科研院所属空白地的深圳来讲,实乃冒险之举,也是无奈之策,因为深圳没有别的选择。但是,深圳人敢闯敢干的精神支撑着深圳人闯过了这一难关。正是这次战略调整,使深圳市步入了自主创新的轨道。也正是这次战略调整,使深圳市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期。从此之后,深圳自主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发展到今天,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支撑起深圳经济半壁江山。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对深圳经济的贡献:
2007年,深圳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9%,占深圳市GDP的32.46%,占深圳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50%.截至2007年底,深圳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748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547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有11家,超200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500亿元的有两家,超1000亿元的有1家。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对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与贡献。
由“多”到“少”。
深圳有些奇怪,原本资源稀少的地方,却资源聚集;原本人才匮乏的地方,却人才荟萃;原本缺乏创新的地方,却成果不断;原本少的今天却多起来。但是,目前深圳依然奇缺土地。
1953平方公里的深圳,建设用地只有760平方公里,500多平方公里已经长起了高楼大厦,剩下200多平方公里,如果以每年10平方公里的速度开发,20年以后,深圳将无地可用,形势多么严峻。
寸土寸金,逼得深圳惜土如金。
深圳高新区首先对土地资源实行动态管理,一定时间内如果不开工建设,或者没有从事高科技行业,一律由政府按原价收回。几年来,高新区土地清理工作累计回收土地近2平方公里。
为自主创新企业多让空间的同时,政府还通过强制政策使土地循环利用,多腾空间。
这个“多”字,不仅具有他本身的意义外,还体现了深圳市政府的另一种思维,也就是多利用,少浪费,让日益减少的土地,块块精耕细作,寸寸都是“高产田”。少浪费资源,多创造产值。
由“实”到“虚”。
深圳的精神就是实干,但是,经济发展到今天,深圳人不仅实干而且巧干。面对的资源短缺,深圳实施资源组合,取得了巨大成功。深圳高校少,深圳人当年就突发奇想,要把全国的高校都“搬”到深圳来,建立深圳虚拟大学园。
高校对于深圳也是稀缺资源,深圳人巧手运筹,创办虚拟大学园,筑巢引凤,汇聚知名高校,于是便有了1999年在高新区内成立的虚拟大学园,结果成功了。由41所海内外着名院校组成的深圳虚拟大学园,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深圳虚拟大学园里,40多所院校驻深研究院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建立了不同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孵化场地18万平方米,孵化企业252家,毕业企业47家,实现成果转化217项,设立各类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70多个。几年来共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8000余名;各大学已在深圳创办企业100多家,成果产业化项目100多个。虚拟大学园利用大学的有效人才、有效技术,在有效环境下为深圳发展做出了贡献。虚拟大学,它是“虚”的。能证明每个学校存在的,除了校旗,就是大楼内的一两间办公室。这里的各种资源,起初都是通过网络和各大学连接。
但它又是“实”的。六年来,这个“虚”的大学园,在深圳展示了一个平台,诞生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满足着深圳经济发展所需。
全国名校有效的人力资源、有效的技术资源,通过虚拟大学园与深圳有效的经济舞台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培养人才的平台、孵化企业的平台、技术创新的平台、成果交易的平台。
内地一些高校聚集的地方苦于成果难以转化,在深圳这个无形的大学园里,创新成果频繁诞生,科技成果遍地开花,成了技术成果与深圳转化的纽带。
深圳虚拟大学,化虚为实,虚实互动,彰显着深圳人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培土成金的创意。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企业也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互利互惠的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深圳设立了技术开发、产业化基地以及教育培训机构,深圳企业也在国内外建立了研究机构。
2.深圳思维的特点
(1)国际视野
深圳人的眼界总是放眼世界,与外国人谈生意,与外国人谈合作等司空见惯,深圳的楼宇设计肯定是站在国际视角上来设计,无形中人们形成思维定势。2008年深圳市提出一个新发展战略,与国际一流城市叫板,追赶与发达城市的差距,深圳与世界一流城市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深圳目前与世界先进城市尚有较大差距:
一是经济实力方面,深圳GDP总量距离香港、新加坡、首尔还有较大差距,人均GDP仅为新加坡、香港的三分之一左右,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先进城市相比差距则更大。
二是城市功能和城市管理水平方面,深圳的国际资源调配、城市的创造能力仍有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待提高与改进。
三是法制环境方面,深圳的法律体系完善程度、市民法律意识和法治政府建设,许多地方有待规范与改进。
四是文化软实力方面,特别是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原创能力、传播能力才刚刚起步,也都不及世界先进城市。
找到差距,才能确定追赶目标,只有自找差距,才能追赶先进,一个城市有这样的氛围,每一个人必然有这样的追求,一个人老想着自己的不足,进步的动力比什么力量都大。
尽管有差距,但是深圳不是突发奇想,其实,深圳已经有了与世界先进城市叫板的资格。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已经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二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深圳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程度相对较高。
三是先进产业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主导着半壁江山,金融、物流和文化高端服务业蓬勃发展。
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深圳拥有良好的港口与机场,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毗邻香港,容易学习香港先进管理与经验。
五是良好的人文环境。作为经济特区和移民城市的深圳,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强的移民文化,有利于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成功经验。
(2)边缘交叉
深圳人的思维灵活善变,不会固定在一个模式上,而是多学科、多行业的交叉,所以,深圳人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办法处理问题。
(3)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购买不到的,所以,必须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深圳人的创新就是善于从核心技术上把握科技竞争的主动权。深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增强,一批象华为、中兴等企业已经在国际经济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同时,在深圳知识产权的保护的环境方面,政府出台的法规与政府资助,使创新的知识受到保护与尊重,更促进了创新的良性互动,在全国其他城市很少见。
(4)组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