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神话史
4934100000042

第42章 民间流传的神话(3)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白蛇传”神话故事,就是收在明末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其他如像上面提到的“杭州男女瞽者”演唱的唱本《雷峰塔》,以及明代戏剧家陈六龙编写的戏曲《雷峰塔传奇》①等,都已佚亡,不可得见了。不过收入冯梦龙短篇小说辑本的这篇,我们切勿小视。冯所编辑的“三言”②共收宋、元、明三个时代的小说一百二十篇,实是此三个时代小说的总汇,其中不少是经过他加工润色的。我们从“白娘子”篇中所写的社会生活情景,和宋周密《武林旧事》、罗烨《醉翁谈录》诸书所记的南宋风习相印证,知道此篇作品的雏形,应当在南宋时期就有了。或者便是南宋时的话本小说之一,明代杭州瞽人得据以改编传唱者。冯梦龙将它收入《警世通言》,又做了一些应有的加工,这便是我们根据现在可考的若干材料所作的一些推测。如果推测大致无误,说明盛传于广大民间的“白蛇传”神话故事的渊源,其实也是较早的。

这个故事的内容情节早已为大家所熟知,本来用不着多说,不过为了便于讨论,姑仍将《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大概情节节述如下:宋绍兴年间,杭州有李将仕生药店主管许宣者,于西湖遇美妇白娘子及使女青青,同舟避雨。后因索还借伞至白家,白方寡居,自媒于许。白许婚后,白屡现怪异,许不能堪。遇镇江金山寺寺僧法海,予一钵盂,令持归罩其妻,白、青悉被罩钵中,乃千年成道白蛇、青鱼也。法海遂携钵盂,至雷峰寺前,令人搬砖运石,砌成十七级宝塔,名雷峰塔,留偈云:“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清代陆次云《湖圩杂记》说:“雷峰塔五代时所建,塔下旧有雷峰寺,废久矣。俗传湖中有青鱼、白蛇之妖,建塔相镇。”这座闻名遐迩的雷峰塔,其实是五代时钱俶为他的妃子黄氏所建,1924年倾圮。俗传为法海建此以镇白娘子,则纯系民间传说的附会。神话开始产生时,大约只是一个因妖害而降妖、镇妖的记异闻的传说故事,《湖圩杂记》所说的“俗传湖中有青鱼、白蛇之妖,建塔镇之”二语,已把传说故事的内容大概和中心思想表达尽致。后来在流传发展的过程中,群众对故事的主要人物白娘子寄予了莫大的同情,使她身上的妖氛渐除,而增加了若干神话的因素,后来又渲染了她的神通和法力,添加了盗灵芝、水漫金山等动人心魄的情节,从而使之成为内容比较完整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各种民间文艺形式——小曲、唱本、鼓词、宝卷、滩簧、地方戏及口头传说——表现出来,至今尚未完全定型。

《警世通言》所载的“白蛇传”神话,大概是经过了冯梦龙的一番加工润色,正处在表达群众要求的转折点中,一方面白娘子还显示出一些怪异,妖氛未曾尽除;另一方面她已经具有相当的人情味。白娘子纠缠许宣,怪异处无非是盗窃官物以为许用,并没有危害许的意思;而对许的惓惓之情,却令人称赏。法海的钵盂之惩,手段未免过于毒辣了。因而随着明清时代资本主义思想在封建社会母腹中的萌芽,群众的情绪自然逐渐转向为同情支持白、许的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而憎恨破坏这种爱情的封建势力代表者的法海了。因而在他们口头传说和民间说唱艺人的讲唱中,逐渐将白娘子塑造成为一个坚贞果毅、专爱不迁、具有神通法力的英雄人物;而对法海呢,则多方谴责之,甚至用遁入蟹腹以逃死、终于变成蟹和尚这样的故事以嘲弄之。群众的分明爱憎,岂不是表现得很明显吗?

“白蛇传”神话虽是开始产生于南宋时代,但在唐阙名撰的《白蛇记》(《古今说海》及《旧小说》均收录)里,已可找到一点点它的影子。故事内容大略如下:唐元和中,陇西李璜因调选至长安,于东市遇一白衣女,招之入一旧宅,假贸易事,向李贷钱三十千,遂与女谐。李一往三日,第四日归家,仆人觉李有腥臊气,李亦自觉身重头旋,遂病不起。被底但觉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家人惊骇,亟令人去寻旧宅所在,乃一空园,有一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树下有十五千,余无所见。问彼处人,云,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更无别物。

这当然只是妖怪变异之谈,是不能称为神话的。“白蛇传”最初的形态,想必和这也有些相近:都是妖精害人,而害人的妖精恰好又都是白蛇变形的美女。所不同者,《白蛇记》的妖精害了人就算了,“白蛇传”的妖精则受到镇压。原型的“白蛇传”自然也是不能算做神话的,最多只能算它是一个讲述妖怪变异之谈的传说故事。

《清平山堂话本》所收宋元小说有《西湖三塔记》一篇,写宋孝宗淳熙年间,住在西湖涌金门的奚统制的儿子奚宣赞,遇见喜欢吃人心肝的姓白的“白衣娘子”,为其所迷,往还半月余。两次她都要吃宣赞,幸被她的女儿卯奴所救。后来宣赞的叔父奚真人来降妖,白家三口全化异物:“只见卯奴变成了鸟(乌)鸡,婆子是个獭,白衣娘子是条白蛇。”奚真人便在湖中建造三座石塔以镇此三怪。从这篇小说可见它更进一步地接近了“白蛇传”的原型:一是《三塔记》的奚宣赞和“白蛇传”的许宣(许仙)名字相近,同是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同住湖旁;二是“白蛇传”的白娘子姓“白”,《三塔记》的白衣娘子也姓“白”,都是白蛇所变;三是两个传说故事的妖精都受到了镇压。故说《三塔记》更接近“白蛇传”的原型。

但是,《白蛇记》和《三塔记》已经消隐而不彰了,“白蛇传”却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经过群众的口传笔写得到了发展,由传说故事而成为神话故事。白娘子这样一个妖异人物,在长时期的传述中,不但使她有了更多的人性,也使她有了更多的神性,终于成为一个人性和神性水乳交融的光辉可爱的神话人物。这在神话发展史上,可算是一种群众性的创造,一种罕见的奇迹。

由此而使我们感觉到,神话和传说,常常也像是这样水乳交融般地混合在一起,难于从中分出明显的界限。由于流传演变,有的可能会由神话逐渐趋向传说,如像本章第一节所说的“牛郎织女”;有的则可能会由传说逐渐成为神话,如像这里所说的“白蛇传”。它们都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定要在这当中去勉强寻找界画,往往只能证明是自寻烦恼。不如用广义神话这个概念去考察、研究某些神话与传说二者之间中介性质的事物,更能圆满周到地说明问题。

◎刘海戏蟾、和合二仙剩下还有两段不定型的、由于名字离析错讹而传为神话的民间神话,一是“刘海戏蟾”,一是“和合二仙”,也在这里大略讲讲。

先讲“刘海戏蟾”。清代翟颢《通俗编》(《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一说:“刘元英号海蟾子,海蟾二字号,今俗呼刘海,更言刘海戏蟾,舛谬之甚。”卷十九又说:“今演剧多演神仙鬼怪,以眩人目,然其多荒诞,张果曰张果老,刘海蟾曰刘海戏蟾,此类甚多。”由此可知清代初年所演神仙鬼怪的戏剧中,角色有张果老,剧目有刘海戏蟾。张果是唐玄宗时代的方士,相传多异术,由方士而变成神仙,不算是怎么荒诞;唯有刘海蟾竟变成了“刘海戏蟾”这样一出戏,就确实是有些“荒诞”了。

然则刘海蟾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卷二说:“海蟾子,姓刘,名昭远,华山陈抟馆之道院,与种放往来。”这大约是关于此人最早的记叙,据所写,他是五代宋初的人。柳永《巫山一段云》词已有“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这样的话,他在北宋时代就已经成为民间传说中放浪形骸的仙人了。“海蟾狂戏”,大约就是后来民间所传的“刘海撒金钱”之戏,这也是有来由的。《列仙全传》卷十说:刘玄英,号海蟾子,初名操,事刘守光为相。一日忽有道人来谒,索鸡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几上,累十卵于钱若佛图之状。海蟾惊异之,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殆甚于此。”海蟾繇是大悟,遁迹于终南山下。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为鹤,飞冲天。

仙人刘海蟾的履贯事迹在这段记叙中已经大略概括无遗了。所谓的“海蟾狂戏”,大约就是海蟾因悟道而撒金钱于地之戏。则海蟾所戏的,本当是钱,并未戏蟾,尤其并未将自己的姓名离析开来,成为“刘海戏蟾”——自己去戏弄自己。造成这种误会,都是民间的讹传。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一引《凤阳府志》说:“唐刘海,旧传呼蟾于县治西北井中,今井在城内,濠多水,夏无蛙声。”这大约就是“刘海戏蟾”讹传的开始,将五代宋初的刘海蟾误传为唐刘海“呼蟾于县治西北井中”了。

画家笔下也早就有了刘海戏蟾图。清代褚人穫《坚瓠五集》卷一说:“海蟾姓刘名嚞,十六登甲科,仕金,五十至相位入终南山学道而仙。今画蓬头跣足嬉笑之人,持三足蟾弄之,曰此刘海戏蟾图也,直以刘海为名,举世无知其名者。”清代李绿园小说《歧路灯》第七回说:“孝移进了书房门,四周详看。只见右边一个刘海戏蟾,笑嘻嘻,手拿着三条腿的虾蟆,铜丝儿贯着钱,在头上悬着。”可以和上面所述的相印证。其实这种图画,明代已经有了。清代俞樾《茶香室丛抄》卷十八引明李日华《六砚斋笔记》说:“黄越石携来四仙古像,一为海蟾子,哆口蓬发,一蟾玉色者戏踞其顶,手执一桃,连花叶,鲜活如生。”

由此可知“刘海戏蟾”乃是由于一个仙人的姓名离析讹传而产生的俗称。画家既绘为图画,戏剧作者也搬演之以为戏文,则必有民间所传的神话故事以实之。然则这个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清代初年所演此戏的内容已不可知,如今尚有湖南花鼓戏剧本《刘海戏金蟾》,大略可以介绍其梗概如下:刘海砍柴奉母,遇狐女,诱之婚配,助其樵采。时有蟾妖名石罗汉者,谋劫狐女,夺其宝珠,被斧头神及狐女设计擒之于井中。刘海乃于井旁以蟾妖所炼之七枚金钱戏之,此所谓“刘海戏金蟾”也。

由四川清音改编的川剧也有此剧,内容和上述湖南花鼓戏大体相同,或者是根据同一民间传说编写的。二剧的神话意味都非常浓厚,但都似乎尚未十分定型。

“和合二仙”神话讹传演变、错综复杂的情况,也和“刘海戏蟾”的情况大略相似。这两位仙人正式见诸记载是比较晚的。明万历年间,由浙江书贾汪云鹏刊印了一部《列仙全传》,刊刻工致,印刷优良,还附了许多精美的插图,所收自上古至弘治末年的仙人共五百八十一人,可算集群仙之大成。书中已有刘海蟾,却还没有和合二仙之名。和合二仙的正式出现,是见于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说话间,四灵大仙过去,只见福、禄、寿、财、喜五位星君,同着木公、老君、彭祖、张仙、月老、刘海蟾、和合二仙,也远远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