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进中南海
4934000000057

第57章 亲苏远美一边倒(5)

陈铭枢说,备忘录是根据我此次北平之行观察所得及和中共领导人谈话而成。我的观察是根据毛泽东对政治及经济的思想。提供这份备忘录是想协助司徒先生判断中共的革命目标以及毛泽东最近演讲和几篇文章的意义。我觉得它足以代表中共领导人的见解。至于两个附件,主要是中共对司徒先生所提的“五点”及四项文件的直接答复。

陈铭枢的备忘录论及了许多问题。在涉外关系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毛泽东对世界共产主义的贡献。二是中共对外交关系的一般概念。陈铭枢说“一边倒”并非靠别人,而完全是中共自己的一种政治路线。

在附件中,中共领导人赞扬了司徒雷登数十年来服务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希望美国政府此后停止援助国民党政府,并照着罗斯福、史迪威的方式,制订对华政策。并表示如果美国将来能这样对待中共,中共自然以同样友好的态度对待美国。

中共的这种坚持原则的立场使司徒雷登感到失望。北平之旅未能成行,陈铭枢传回的信息又使便他感到“失望”,司徒雷登感觉到已没有必要再留在中国了。7月中旬,他申请乘机回国。8月2日,司徒雷登携秘书傅泾波等一行8人,乘美国运输机,按指定的航线由南京飞冲绳返美。

8月5日,美国政府抛出了《美中关系白皮书》,公布了大量最近期的美国对华关系和政策的文电、档案,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共认为,《白皮书》的发表,不仅是美国大力支持镇压中国革命的自供状,而且也是美国政府公开宣布继续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为敌的信号。对此新华社于8月12日发表了题为《无可奈何的自供状》的评论。随后,毛泽东又亲自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文章,对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美国长期以来与中国人民为敌。其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终于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

4.刘少奇密访莫斯科

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斯大林作自我批评,并对中国革命提出了建议。

4.1刘少奇秘密访苏,斯大林盛情招待

米高扬访问西柏坡,进一步拉近了中国共产党与苏共的关系。但此时的斯大林仍然在中共和国民党之间游移不定。1949年初,国民党孙科内阁南迁广州,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驻华大使都滞留南京,甚为奇怪的是苏联驻国民党大使罗申却随同前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苏联仍然为“延长合办中苏航空公司(哈阿线)协定”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9年5月,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的时候,苏联还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谈判新疆的经商权。罗申大使继续留在广州直到5月30日。苏联的这种暧昧态度和明显的“走钢丝”政策,中共中央当然看得很清楚。这些情况也表明:中共有必要尽快地去做苏共和斯大林的工作。

1949年5月初,中共中央决定派代表团秘密访苏,委托刘少奇、王稼祥、高冈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并决定从东北调回王稼祥来中央,专门负责筹划毛泽东出国访问的有关事宜,还调来邓力群、戈宝权等帮助工作。

后来,因解放战争还在进行,国内百废待兴,毛泽东实难离开,中央便决定委派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进行会谈,磋商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并为毛泽东访苏作好准备。代表团成员有王稼祥、高岗、徐介藩、戈宝权和师哲。另外,还有几名工作人员。

与苏联谈判,关系重大而且微妙,既要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又要做到尊重对方,不伤感情,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又要虚心听取斯大林和苏共的意见、建议。7月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给代表团作了全面的指示和交待,指明了任务和行动方针。

1949年7月2日,刘少奇率代表团从北京出发,先乘火车到旅顺,然后乘苏联飞机经朝鲜上空抵苏联伯力。以后又在赤塔、红雅斯克、新西比尔斯克等地降落休息,中途共用6天,直到7月7日下午才到达莫斯科。

代表团下榻在莫斯科的奥斯特罗夫8号公寓。因旅途甚是劳累,特意休息两天。第三天,即7月10日下午,刘少奇等应邀赴莫斯科郊外孔策沃附近的斯大林别墅。以斯大林为首,还有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布尔加宁、贝利亚、卡岗诺纵奇、米高扬等苏1949年7月,在莫斯科宾馆里的刘少奇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依次站在门前,笑容可掬地迎接客人。刘少奇向斯大林介绍了代表团的成员,斯大林也向刘少奇介绍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伏罗希洛夫等人,随后热情地请刘少奇等人赴宴。主宾边吃边谈,气氛十分轻松、自然,斯大林坐在刘少奇身边,他说话很慢,吐字清晰,态度谦和,脸上带着微笑,显得沉稳庄重而热情友好。宴会上双方的交谈既有一般性的随意交谈,也涉及到某些实质性的重大政治问题。回到寓所之后,刘少奇不顾应酬的疲劳,立即召集代表团同志开会,回忆与斯大林的谈话内容,共同分析重点,理清头绪,分析斯大林对哪些问题已经明白,哪些问题还需要交流意见,为以后的正式会谈作出准备。

王稼祥建议刘少奇就中国问题作出一个书面报告,以便使会谈有计划地进行。刘少奇采纳了这个建议,当即组织力量,赶写报告。由于事先已有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报告很快就打印出来,在第二次会谈时交给了斯大林。

7月11日晚10时,斯大林邀请中共代表团到克里姆林宫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会谈。苏方出席的有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卡冈诺维奇、什维尔民克、布尔加宁,另外有索科洛夫斯基和苏军总参谋长等人列席。

斯大林主持了这次会谈。他说:这次会议是按照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愿望而召集的,因为要涉及到一些军事和战争问题,所以邀请元帅们列席,以便他们了解一下情况。

刘少奇表示说:中国革命虽然快要胜利了,新中国尚未成立,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我们的报告谈到了一些基本情况,不一定全对,希望斯大林同志指示。

说到这里,斯大林挥挥手,笑着说:刘少奇同志,我什么时候“指示”啦?中苏两党是兄弟党,不是上下级,我怎么能“指示”呢?正因为是兄弟党,互相关心,对于中国兄弟的一些事情,有时我们谈点看法,提供点意见,供你们参考。对不对呢?不一定!你们可千万不能当成什么“指示”,当成什么必须执行的东西,那可就不得了罗,不得了罗!

斯大林这种谦逊、平等的态度和语气,使会谈的气氛变得十分自然、轻松。

在访苏期间,刘少奇和斯大林共会谈了六次,前五次是交换意见,第六次是告别。

根据临行前毛泽东的指示,刘少奇首先向斯大林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形势,用雄辩的事实说明了在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刘少奇说:蒋介石败局已定,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谁也不应该再对蒋介石抱什么幻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现在已基本上取得了胜利,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到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29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占全国总面积的30%,解放区人口已有2.7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7%,被解放的县城以上的城市,包括最大的城市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汉在内,有1043个,占全国县城以上的城市的51%。

从1946年6月起的三年来的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消灭了国民党军队550万人。现在国民党军队,包括它的后方机关人员在内,只剩下50万人左右,但有战斗力的大约只有2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已发展到390万人,其中四个野战军有240万人。1949年夏秋两季,人民解放军可望解放福建、扛西、湖南、陕西等省,冬季可望继续解放两广、云南等省,这样,就可以基本上结束对国民党的战争。剩下台湾、海南岛、新疆和西藏,西藏用政治方式去解决;台湾、海南岛与新疆可待明年解放。这是我们在军事上的巨大胜利。除此之外,我们也取得了政治上的完全胜利,所有中国的民主党派都站在了我们一边。

斯大林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由衷地对中共取得的辉煌成绩表示佩服。

刘少奇继续介绍说:今后我们的任务,是要争取在最短的时期内结束战争,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尽快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管理与建设国家。同时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央政府。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不是由中国共产党一个党或少数几个党来发起和召集,而是由中国的一切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与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一起筹备与召集,现在政协筹备委员会已经组成。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革命民族统一战线的一种为群众所熟悉的组织形式,准备使其成为经常的组织,在必要的地方成立地方的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的政治协商会议,准备通过各党派团体共同遵守的纲领,选举中央政府,发表宣言及制订新的国旗、国徽、国歌等。在新的中央政府中除军事委员会之外,将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及政治委员会并设立各部。在各部中,准备设立铁道、农业、林业、商业、金属、组织、燃料、交通、邮电、工业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