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实干胜于空谈:责任感与执行力培训读本
4914400000002

第2章 实干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前提(2)

创维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曾经说过:“年轻人只有沉得住气才能成就大事。无论你多么优秀,一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或者企业,刚出校门是不可能从事策划、管理的。你对新的企业有多少了解?对基层员工有多少了解?不会有企业敢把这么重要的位置让刚出校门的人掌握的,那样对双方都是危险的事情。”

在一项关于现今国内一些年薪十万以上员工的调查显示,他们的起薪都是相对较低的,而且与刚开始工作室的起薪相比增长了逾百倍。这恰恰印证了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获得成功的道路。不管是知名学府毕业,还是曾经获得奖励,只要你是刚刚踏出校门就不可能第一天就获得百万年薪。眼高手低的坏毛病将会是你的前程布满了荆棘。

拿破仑刚开始的时候也仅仅是一名很普通的炮兵。人的成长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不是能力或者是文凭能够缩短或者代替的,否则将会使人的成长出现断层,而也将会使成功成为一座空中楼阁。有一句歌词是这样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正是一个真理。

初入社会,正是一个人从职业生涯定格的时期,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期内树立起实干精神,扎扎实实地练就基本功,那么,成功还会有多远呢?

因此,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地从点滴做起,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职业生涯积攒雄厚的实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观念上培养实干精神

有一句名言说道: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动,行动促成结果。

以下的故事将会向我们展示生活中观念的重大作用:

有两个农民外出打工,两人分别打算去上海、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因为他们邻座的人议论都纷纷改变了主意。据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会收费;北京人厚道,见人家吃不上饭,还会送馒头和旧衣服。

打算去上海的人认为,去北京即使挣不到钱也不会饿死,庆幸自己没上车,不然就麻烦了;打算去北京的人则认为,去上海比较好,无论做什么都能挣钱,也庆幸自己没上车,不然就失去致富的机会了。

于是,两人在退票处相遇了,拿着自己原本的火车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很好,初到的一个月几乎什么都不干,竟然没有饿着。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挣钱。

于是,到上海第二天,此人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在郊区的建筑工地装了1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泥土,然后以“花盆土”的名义出售给上海人。

当天,他就在城郊间往返了6次,净赚50元钱。一年后,他凭借着出售“花盆土”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一间门面房。

常年奔波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商店楼面干净而招牌黑,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办起了一家小型清洁公司。

不久,他公司有了150多名员工,业务遍布上海、南京和杭州。

某天,他乘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的情况。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索要空啤酒瓶。

这个人就是五年前交换车票的那个人。

由此可见,观念对结果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观念,一种是宝剑,但是观念总是能最终战胜宝剑,因为战争的获利方往往就是运筹帷幄的那一个。

作为企业员工,必须要有效执行企业所指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将企业做强做大,实现预定的利润目标。同时,还必须树立强烈的实干观念,不要让实干成为一句空谈。

21世纪是观念的世纪,谁转变了观念,谁就是赢家。如果观念中仍旧忽视并轻视实干,那么,就必须要尽快转变这种观念,开始重视实干观念的重大作用。确立了重视实干的观念也即代表了我们迈出了实干的第一步,也可以说在实干的道路上行走了一半路程。

实干把理想种植在现实的土地上

曾经有一位学者做过一项调查,他把年龄相近的中、日小朋友集中在一起,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结果他发现日本小朋友回答的多数是教师、护士、警察之类的职业,还有答“新娘子”的;然而,中国小朋友们则多数回答是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这无疑现实了中日文化、教育体制上的明显差异。

中国学生之所以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可能与从小的教育脱不开干系。依稀记得小学课本中周恩来总理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这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对于这样的伟大理想,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深有体会:语文老师往往会布置一片名为《我的理想》的作文,一些人在作文中提及自己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然而,却换来了老师的批评,认为这样的理想微不足道。

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则将使我们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空谈理想,又将会使我们脱离实际。理想固然要远大,但是这种远大必须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否则就将会是一句空谈。总所周知,理想必须根植于现实,但是这也往往会被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且有着一定社会阅历的企业员工抛诸脑后。他们常常会抛开自身实际空谈所谓的理想,最后理想没有了现实,眼前工作也会做得一塌糊涂。

企业员工们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客观现实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而实干正是两者的结合处。实干,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反对企业员工树立远大的事业理想,但是,任何理想的树立都必须是从实际出发的。总而言之,只有坚持求真实干的工作精神才能树立科学、真正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想。

实干连接了理想和现实,使得理想更加贴近于现实,并且能达到更好的指导现实的作用。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只有坚持求真实干的科学态度,做好眼下的本职工作,现实的事业才能取得顺利的发展,理想的现实才会有监视的基础。为了将理想根植于现实的土地上,企业员工在树立理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联系自身实际情况。

企业员工在树立理想的时候,首先必须从自身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和能力所及。否则,大谈理想将会变得不切实际。再者,只有在对自己的内在能力和外在客观环境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在日后树立理想时不至于过于盲目。

如果不着眼于自身实际,那么,我们最终能树立起来的理想就无异于空中的楼阁,经不起现实的考验。这就像一首赞美诗中所咏唱的一样:远方的风景固然美丽,但一旦灯光只照到远方而非脚下,那么,我们连眼前的困境都无法克服,更何况远方的风景就更加遥不可及。

第二,准确定位自己。

实现理想的前提建立在对自己有一个科学而准确的定位,如果对自己的定位不明或者不科学,那么在此基础上的理想就不可能合理。因此,企业员工对自己的定位必须结合整个社会环境和企业环境,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范畴,那这样的理想就会显得过于狭隘而短浅。

第三,成功必须实干。

企业内部有的人员常常会因为自己没有名校文凭或者一纸证书而自我放弃,心甘情愿地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工作岗位上消耗掉一生。他们夸大文凭的作用,认为自己没有文凭,什么都不行。正如某位学者所言。成功并不依靠大学。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曾经说过:“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人才会去念大学、去深造”。这些话听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一言以概之,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可能培育出成功者的,因为成功人士除了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丰富的知识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获取。但是,即使没有条件接受学校教育,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知识。然而,如果没有求真实干的精神,纵然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学府,配备最具实力的师资,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而且,成功人士所具备的其他条件更加需要依靠求真实干的努力来获得。因此,企业员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求真实干的精神。

实干是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前提,也是现代很多企业用以评估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王文汉先生曾经说过,英特尔公司从未将学历作为考量职员升职的一条因素,学历最多只是一块敲门砖。在进入企业之后,员工个人的发展将绝对取决于其自身的努力。因此,有的硕士生因为不够实干,他们的工资将可能会降下来;而一些本科生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秀成绩,自己很快就会得到晋升。

为证明努力在英特尔公司能够实现成功,王汉文先生还举了以下一个例子: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有一位软件工程师连大学文凭都没有,但是,当初这位工程师是凭借自己设计的一些软件程序进入英特尔公司的。刚开始的时候,他仅仅是被当做普通的程序员被录用,但是不久之后王汉文先生发现这位程序员并不普通。他不仅可以高效高质地完成相关的程序设计任务,而且还自发学习高科技软件的研发知识,甚至还利用一切的休息时间参加英特尔公司内部以及各大院校举办的软件开发讲堂。一年之后,当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需要引进一批高水平软件工程师的时候,这位程序员凭借扎实的业绩、先进的技术水平而成为选拔对象。然而,其他很多比他更先进公司的、拥有更高学历的程序员们仍然还在程序员的位置上消磨着自己的青春和知识。

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因素都需要靠实干努力来争取,大量有用的知识要靠扎扎实实地学习来取得,克服困难的力量也要靠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来完成,同事之间的协作以及上司的支持还要靠诚信的品质和实实在在的能力来赢得,而转瞬即逝的机遇更要靠脚踏实地地艰苦付出来把握。

实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前提,如果没有实干的工作态度和作风,那么爱迪生纵然再聪明也不过是一个幻想家,而不可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如果没有投身科学事业的奋斗精神,比尔·盖茨纵使聪明绝顶,也不能成为领导世界500强的全球首富;如果没有艰苦卓绝的努力练习,达·芬奇即使有过人的天份也不会完成诸多伟大的作品,等等。

总而言之,成功必须依靠实干努力来实现,成功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抛却求真实干的奋斗,即使获得他人再多的帮助,遇到许多良好的机会,也不可能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承担责任永远比能力重要

一个员工的能力再强,如果不愿意付出就不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一个愿意为企业付出的员工,纵然能力略逊一筹也能够创造出极大的价值。

常言道,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用于负担责任的精神之后。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更加愿意为工作付出精力并且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以下的故事正好能够说明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件化妆品公司重金聘任杰克逊为副总裁,然而一年多来,能力非常杰出的杰克逊并没有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杰克逊确实是一个人才。根据档案显示,他拥有很高的文凭,并且履历优秀,曾经创造了被同行称道的“杰克逊速度”的奇迹。1998年至2000年,他叱咤华尔街,更是掀起了一阵“杰克逊旋风”。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杰克逊受到公司老板的器重,并且能力也获得了老板的全面认可,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对此进行佐证。但是,最为一个高层,杰克逊需要的不仅仅是高薪,而是一种对于杰克逊这样的人才难以建立的责任感。通过深入沟通,人力咨询师发现杰克逊是一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工作难度越大就愈能激起他奋斗的欲望,他随时都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也即是说,这样的人才正是企业宝贵的财富。

他本来也想大干一场,但是在现实中收到了来自公司的种种束缚。他迫切需要一个能任由他自由发展的工作环境。

杰克逊有两个弱点:一个是很难对下属放心,害怕有人挖公司墙脚;另一个是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常常越级指挥。这样使得很多情况下他会觉得自己形同虚设。

杰克逊最需要的应该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即是能够以业绩来证明自己,这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

杰克逊找到问题症结后,咨询师和杰克逊共同分析公司授权和指挥系统的不足,明确了身兼老板、总裁的菲尔和副董事长杰克逊的具体职责范围。同时,还共同制定了公司的授权制度以及组织指挥规则。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公司的情况发生了极大改变。之后的杰克逊几乎变了一个人,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而且老板和他已经成为了不可分离的亲密战友。

杰克逊这个故事极富启发意义。杰克逊的转变促使他的才能获得了充分发挥,而促使他转变的因素正是激发了他对公司的责任感。

杰克逊实际上杰克逊本人是极富责任感的,能力也是一流的,但是从他的故事里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责任比能力更加重要。

这个世界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只有既有能力还有责任感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都渴求的理想人才。企业很愿意信任一个能力一般但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人,相反,不愿重用一个马马虎虎、视责任感为无物的人,即使这个人能力非凡。因此,每一位员工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一个人有了责任感,无论能力如何都会受到老板的重视,公司也乐意在这种人身上投资,对他们进行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因为这样的员工才是值得公司信赖和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