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七:援邻抗美的故事
4908000000009

第9章 坑道战歌

1952年10月21日以后,敌人以各种手段围攻志愿军坑道部队。志愿军开展了英勇的坚守坑道作战,山头一个一个地守,表面阵地一块一块地夺。志愿军是怎样坚守坑道、争夺表面阵地的呢?

美侵朝继任司令克拉克将志愿军的坑道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既怕又恨。为巩固已占阵地以便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美军对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采取了封锁、轰炸、爆破、熏烧、堵塞坑道口或向坑道内投掷毒气弹等多种手段进行围攻。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作战,既需要机智,又需要勇敢,还需要非凡的承受力、坚韧力。第133团坚守的597·9高地的几截坑道,坑道口被敌炮弹炸塌暴露后,敌人用81炮、化学迫击炮疯狂轰击,还向坑道内投掷硫磺弹,再用土填塞坑道口,并且沿坑道口架设铁丝网,企图把坚守坑道的志愿军指战员困死在里边。

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处境极端困难。但是,依靠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坑道里的勇士们都有坚守坑道、夺回阵地的坚强信念,发扬了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战斗情绪。

为了确保坑道的安全,志愿军必须阻止“联合国军”接近与破坏坑道口。除组织纵深炮火及侧后方的机枪火力严密控制坑道口,不让敌人接近和破坏外,退守坑道的分队在坑道口用麻袋修筑工事,阻击敌人。

还在坑道口外挖一个深坑,再由坑道内向外挖一条通向深坑的交通沟,使敌人投来的炸药和手榴弹都顺着交通沟滚到坑里爆炸。

当敌人投掷手榴弹、炸药包,企图炸毁坑道口时,战士们就前仆后继地冲出坑道,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当敌人集中炮火轰塌坑道口,坑道内缺氧,战士有窒息的危险时,战士们就奋不顾身,冒着炮火进行抢挖,直至将坑道口挖开。

坚守坑道的部队还在积极歼敌思想指导下,依托坑道,广泛开展冷枪冷炮狙击活动,不断组织小型出击,积极主动地打击表面阵地的敌人,粉碎敌人对坑道的围攻。上甘岭阵地涌现了许多神枪手和神炮手。其中青年狙击手张桃芳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31天里,用437发子弹,打死打伤211名敌人,创造了朝鲜前线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

张桃芳是刚上前线三个多月的22岁的新战士。

他一来到上甘岭阵地,就被那儿的许多英雄事迹感动。

这时候,部队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上级号召战士争当“杀敌百名狙击手”。从此,张桃芳就苦练技术,并虚心地向老战士们求教,终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一次,张桃芳正把枪口放在固定封锁点上等着,忽听观察员喊了一声:“注意!二号发现活靶!”张桃芳一看,果然有一个敌人背着东西正向上爬,叭的一枪,这个家伙就滚下山去了。

还有一次,张桃芳正在射击台上等目标等得发急,突然两个敌人从碉堡里跑了出来。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鬼子吵架,越吵越凶,竟忘记了志愿军狙击手的厉害。张桃芳说:“咳!不要吵啦,让我来给你们调解一下吧!”说着就叭的一枪,一个敌人应声倒地,另一个赶快溜掉了。这样,张桃芳在18天的战斗中,用225发子弹,消灭敌人71名,差不多每3发子弹消灭1个敌人,每天消灭3到4个敌人。全班共消灭了564个敌人,有9个战士立了三等功,全班获得集体三等功的荣誉。

上级为了进一步培养张桃芳,就送他到狙击手训练队学习了两个星期,这样一来技术更提高了。在后一个时期的13天里,他用212发子弹消灭140名敌人,平均每3发杀敌两名,每天杀敌10到11名。到上甘岭战役反击以前,张桃芳的那个班已经消灭了760名敌人,差不多等于两个营;张桃芳一个人消灭的敌人就差不多等于两个连了。一个投诚过来的敌军士兵说:

“我是新兵,刚到前沿的时候,老兵就告诉我,没事就乖乖地蹲在工事里,别到外面去乱跑,志愿军的冷枪可真厉害,说打你的头就不会打在你的脖子上!”

在上甘岭阵地上,人们还经常表扬来自四川仪陇县的一名青年神炮手,他当时年仅19岁,名字叫彭良义。在前沿阵地,彭良义用86发迫击炮弹,击毙和击伤了121个敌人。有一次,敌人正向前沿阵地忙碌地运送炮弹,彭良义立刻准确地向敌人开炮。他的第一发炮弹刚打出去,敌人的排炮就向他打来。这时,彭良义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工事里射击敌人。当敌人又向他轰击时,彭良义又转移到第三个工事里再射击。不久,工事被敌人炮火摧毁了,迫击炮和他自己被埋在泥土里。但是他明白,如果这时停止射击,敌人就会知道击中了目标,更多的炮弹就会飞过来。于是,彭良义忍受着浑身的酸痛,从泥土里钻出来,架起炮一连打了三发。敌炮果然以为没有打中他的工事,便向他四周的阵地上用排炮盲目乱轰。彭良义又想出了新的办法来迷惑和消耗敌人,他用一颗手榴弹放在附近一个废弃的工事前,并在手榴弹上盖上草灰,当他的炮一发射,他就叫助手拉响手榴弹。随着炮弹的出口声,那个废弃的工事前扬起了一团烟土。敌人立刻用成百发的炮弹射向废弃的工事,而彭良义却在一边安全地射击着敌人。这一天,他打死了18名敌人,消耗了敌人400发炮弹。

10月14日,敌人向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起疯狂进攻。彭良义看见两个营的敌人正沿着537·7高地北边的前沿洼部向上爬来。他立刻带着弹药手王修成把炮搬到平地上,冒着敌人炮火的轰击,在两分钟内连续发射了50发炮弹,配合步兵歼灭了200多名敌人。15日,他奉命掩护537·7主峰阵地的坑道口,在半天内他就用游动炮火打死了20多个敌人。16日,他不幸被敌炮击中,为人类的和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志愿军的战士们,为了保护坑道口,千方百计地和凶恶的侵略者周旋。敌人为了破坏坑道,也使尽各种毒辣的手段。一天,敌人乘着呼呼的北风,把成桶的汽油浇在干柴堆上,用烟火熏坑道。坑道里的人被呛得透不过气来,皮肤被烤得像要爆裂一样难受。有的战士愤怒地喊叫:“出去和他们拼了!”党支部立即提醒大家:“不能拼!现在就是一个换一百个,我们也不能和敌人拼,我们的任务是坚守阵地!”在这危急时刻,我炮兵部队用炮火及时支援,迫使敌人撤离我军坑道口。

谈起当时的坑道斗争,前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将军说:“这一阶段,我坚守抗道部队继续不停地组织小型反击,又叫小部队活动。机智聪明的指挥员,通常采取三种手法:一是突然强袭,歼灭敌人于坑道之外。

即当敌人向我进攻时,坑道内预先组织精干小组,待敌人接近坑道附近时,突然行动,将敌歼灭。二是潜出强袭,歼敌于行动之中。在敌搜索我而未发现我时,我发现了敌,即组织力量突然袭击。三是偷袭,歼敌于坑道之内。全线各坑道进入坚守后,对敌进行小型出击158次,除9次失利外,其余全部成功,歼敌2000余名。这个数字在整个战役来看,虽然不大,但这种战法给敌人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慌乱,使他们日夜不得安宁。”

“敌在明处,我在暗处,说不准什么时候,也不定在什么地方,就被从地下伸出的几个枪口或跃出的几个勇士给歼灭了。”杨得志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一天,一个美国兵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到石坝下边拉大便,裤子还没提起来,就被从石坝里伸出的两只手拉进了坑道。从那,再有大便者便三人一伍了,其中两个抱着枪望风。事情虽小,但它很生动地说明我们小部队活动的威力,也说明即使敌人占领了我表面阵地也是处在胆战心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境地。”

坑道斗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是一首雄壮、高昂、激越的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