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七:援邻抗美的故事
4908000000010

第10章 血染上甘岭(1)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防御战役是一次最激烈、最残酷的役斗。

1952年10月6日,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偕“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等人,再次到南朝鲜视察,同范佛里特和李承晚进行磋商和谋划。他们发现“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和人民军的连续打击下,在战场上已丧失先攻之利,在作战精神上处于萎靡状态,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手里。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改善其谈判地位,“联合国军”于10月14日集中兵力、火力,向志愿军发动了自1951年秋季以后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的一个小山村。它是志愿军五圣山的前沿阵地。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地势险峻,海拔1000多米,是中部战线的最高峰。它西临平康平原,东扼由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到东海岸的公路,南距“联合国军”所占金化7公里,可以俯瞰其纵深,特别是能给“联合国军”由金化通往平康或金城的交通线以很大的威胁。

位于五圣山主峰南侧四公里的上甘岭,其左侧是537·7高地北山,右侧是597·9高地。敌人要夺取五圣山,必须首先夺取这两个高地。而如果敌人夺取了五圣山,就从中部突破了我军防线,在我战线中央打开了一个缺口,就可以进到平康平原。敌人的坦克就可以发挥优势了,还可以进一步进攻志愿军所坚守的平康、金城以北地区,从而改善“联合国军”在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

敌人对这次作战十分重视。“金化攻势”是由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亲自部署和指挥的。担任这次进攻的部队是原在万渊里、后川里地段上防守的美第9军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进攻前,范佛里特调整了部署。鸡雄山原为南朝鲜第2师1个连的阵地,由美第7师第31团接管,作为其进攻集结地区。另将其预备队美第40师由加平调至金化西南芝浦里、云川里地区,将原属美第1军的美第3师调至铁原西南地区归第9军指挥。同时以部队多次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等处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10月12日,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金化以北五圣山夜的沉寂。敌人集中300多门大炮,向我第15军上甘岭阵地,连续实施了两天的火力突击。数百架飞机,也同时不断轮番轰炸。炸弹像狂风一样倾泻下来,像要把整个山头劈开似的。上甘岭烟雾腾腾,碎石横飞,阵地上一人多深的交通沟被打得无影无踪,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粉末。14日凌晨5时,美军第7师、伪第2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闻名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10月15日中午,志愿军司令部接到负责上甘岭地区防务的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如下的电报:

“在上甘岭地区,14日3时起,敌继12日连续两天的航空兵、炮兵的火力突击,又进行两个小时的猛烈炮火准备,凌晨5时,以美、伪军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在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300余门、坦克30余辆、飞机40余架的支援下,分6路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美、伪军各一部共4个营兵力,分别向我44师、29师正面之391高地、上佳山西北山、芝村南山、419高地实施牵制性进攻。是日,敌人对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1个排至1个营的兵力采取多路多波的方式进行了连续不断的冲击。共发射炮弹30余万发,飞机投弹500余枚。我135团两个加强连在战斗开始时,仅有山、野、榴炮15门和82迫击炮12门支援作战。战至13时左右,我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毁,人员伤亡较大,表面阵地大部被敌占领。我防守部队转入坑道作战。19时,我乘敌立足未稳,组织反击,又恢复了阵地。”

显然,敌人向我发起进攻的直接企图在于:首先占我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再夺五圣山地区。

这场防御战自10月14日开始,至11月25日我军彻底粉碎敌人之进攻为止,从战术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持续了整整43个昼夜。战斗的第一天,敌人对我仅有3.7平方公里的阵地投入了7个营的兵力。五圣山前沿一天就落弹近30万发,单是597·9高地的侧翼阵地,一天就落弹4.5万余发。五圣山主峰下每秒钟落弹五六发,持续了半个小时。我表面阵地工事几乎全部被毁。敌人以成排成营的兵力对我阵地发起冲锋。我坚守部队依据各暗火力点对密集冲锋之敌进行猛烈还击,击退敌人十几次冲击后,表面阵地被敌人攻占,当即退守坑道。

10月14日夜,志愿军第15军乘敌立足未稳,以4个步兵连,在炮火支援下分四路向“联合国军”进行反击。“联合国军”以大量炮火进行猛烈拦阻。志愿军反击部队在坚持坑道作战部队的有力配合下,全部恢复阵地。在这场反击战斗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机智灵活的战斗作风,生动地表现了人民战士对祖国与和平事业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以及蔑视、压倒敌人的英雄气概。

从10月15日起,连续三天,“联合国军”以2个团又4个营的兵力,在大量炮火支援下,对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阵地轮番进攻。志愿军第45师以顽强抗击和积极反击,与“联合国军”进行争夺。“联合国军”白天夺去阵地,志愿军在夜间又反击夺回,形成反复争夺的状态,战斗十分激烈。到18日,“联合国军”凭借已占领的部分表面阵地继续扩展。经激战后,两高地的全部表面阵地为敌军所占领,志愿军防守部队全部退守坑道。

为了歼灭进攻的敌人,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分别以3个连的兵力,在103门火炮支援下,于19日对占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的敌人实施反击。志愿军革命英雄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黄继光,就在这次反击597·9高地敌人的战斗中,用热血之躯铸造了顶天立地的丰碑。

黄继光生在四川省通江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年仅21岁。他3岁时就死去了父亲,全靠他母亲帮人做活把他养大。他从7岁起给地主做了11年长工。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到了四川,家乡获得了解放,他和母亲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房屋和土地,从此结束了牛马般的奴隶生活。他当了儿童团长,后来参加了民兵。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大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1年7月,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到了朝鲜,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正在开庆功会。战斗英雄崔建国、苗族英雄刘兴文以及许多功臣模范们的英雄事迹,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他深深地感到:战斗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前线上的英雄是非常光荣的。在前线阵地上的坑道里,他看了苏联影片《普通一兵》。苏联军队的英雄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英勇地以自己的肉体堵塞敌人枪眼的英雄形象,始终活在他的心头,他决心做一个捍卫中朝人民利益的反击侵略者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