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任正非管理日志
4907100000003

第3章 一月 愿景与价值观(2)

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是解决华为公司追求什么。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追求企业最大利润率,而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需要将利润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尺度上。我们追求什么呢?我们要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来为我们的顾客提供服务。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把人类行为抽象为经济人的行为,并将之作为经济分析的前提。经济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关心的是从企业中尽可能多地拿走他“应得的份额”,企业员工追求的是通过出卖劳力获取最多的工资或薪金。在这种假设前提下,无论是企业主还是企业员工关心的都是自身的直接物质利益,这只有通过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满足。因此,追求最大利润即成了企业第一目标。但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企业经营目标开始由追求最大利润向获取适度利润转变。但是,迄今为止,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追求利润最大化。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在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是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

但是,任正非不这样认为,他明确提出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要将利润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尺度上即可。华为追求的是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如果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那么,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则看重的是长远发展。

行动指南

解决生存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成为一个百年企业才是有远见的企业更重要的事情。

1月11日

本职工作

中国是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唯有科技兴国一条出路。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国家过去在导向上有失误的地方,总是宣传要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结果人人都去关心国家大事,不去关心怎么把本职工作做好。华为公司正相反,不鼓励员工都去关心国家大事,而是鼓励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了,公司发展了,对国家的贡献大了,国家的大事也就容易解决了。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每一个员工都要立足本职,有所作为。那些一心想做大事而本职工作做不好的员工要下岗。

摘自《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背景分析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利益。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待遇和劳资冲突等问题日益被重视,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被提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自古以来都特别强调民众的社会责任,要求每个人都关心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积极参与到社会大变革中。对个人如此,对企业亦同样要求。任正非显然不认同这样的做法,他主张,华为人首要的任务是做好本职工作,管好自己的事情。这样说并非是他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强调要分清主次、先后,作为一名企业人,首要任务是完成企业经营目标,过于热衷那些只能作为谈资的国家大事,只会分散精力,降低工作效率。

行动指南

企业兴亡,你我有责,做好本职工作,是对一名合格的企业人最起码的要求。

1月12日

文化

用建立在国家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黏合全体员工,集体奋斗,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与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摘自《在第四届国际电子通信展华为庆祝酒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二大国家文化以及这十二个国家文化的二十大形象符号,中国文化居世界第二位。在这个投票中,汉语、北京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王朝、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泽东、针灸、中国烹饪成为中国文化的二十大符号。

尽管上述评价显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非凡影响力,但是,这些代表性的符号却与现代中国基本无关,尤其是很难体现中国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影响力。

美国文化的二十大文化符号是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希尔顿、万宝路、迪士尼、硅谷、哈佛大学、感恩节、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白宫、橄榄球、爵士乐、星巴克、沃尔玛。

显然,美国文化符号具有时代性,闪耀着现代与科学的光芒。虽然,不排除美国人、加拿大人对中国文化的偏见,但至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中国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样子,中国还不是现代社会的代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华为要让世界承认来自中国的高科技谈何容易?但是,身为中国人,作为中国的企业,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文化,最好的途径是在此基础上构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行动指南

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

1月13日

必然王国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们只有走进了自由王国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率。但当您步入自由王国时,您又在新的领域进入了必然王国。不断地周而复始,人类从一个文明又迈上了一个更新的文明。

摘自《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背景分析

根据认识论,必然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还没有真正认识而不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阶段;自由王国指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并自觉地依照这一认识来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阶段。

在社会历史中,必然王国指人受盲目必然性支配,特别是受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和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自己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摆脱了盲目性,能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社会状态。人类的认识史和社会史,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但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上升的。

上述理论是指导华为发展的基本理论,任正非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华为20年来的发展历程,就是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比如,华为从一开始对通信行业一无所知,到通过代理别人的产品进入这个行业,到自己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再到开发出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产品,一直到2007年,华为的3G技术与国际同步,在电信技术领域,华为在部分领域已经从必然王国发展到了自由王国。但是,在任正非看来,华为距离他心目中的自由王国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行动指南

企业只有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才是真正的发展。

1月14日

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摘自《华为基本法》

背景分析

有一位农村妇女,小学没有读完,语言表达能力不好,但由于她女儿在美国,于是她申请去美国从事户外工作。像她这样既没有学历也没有显赫背景的人,要想得到美国的签证,简直是不可能的。但她最终成功了,她申报的理由是有“技术特长”,为了证实自己的这个特长,她当着美国移民局官员的面,用一把剪刀在一张普通的彩纸上,几分钟就剪出了一组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一旁的移民官员连声称赞,很快给她办理了赴美签证。其实,3年前,这个妇女并不会这项手艺,但3年来,她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练习这个手艺,专注弥补她的弱点,这甚至让她有了突出的特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对企业来讲,也是这样的。企业规模再大,所能运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有限的领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任正非认为,华为应该固守通信设备行业,不应该涉及更多与这个行业无关的领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华为小范围试验了有限多元化,如曾经投资了与通信设备制造密切相关的电源产品,但由于不是华为关注的领域,最终这块业务被出售了。除了上述原因外,华为提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也是出于竞争的考虑。华为的用户是电信运营商,他们的主营业务就是信息服务。华为做信息服务其实最有优势,因为设备是自己的,成本最低,维护起来最便利。但是,如果华为也进入信息服务业,那么与用户的关系就很难处理。因此,选择不与用户争利是正确的。

行动指南

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有限的领域;不能看着你的用户赚钱就眼红,要有宽阔的心胸,需知道,只有你的用户成功了,你才能成功。

1月15日

讲真话

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敢于自我批判,在没有深刻认识事物的时候不乱发言,不哗众取宠的员工是我们事业的希望。

摘自《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背景分析

“文革”爆发的时候,任正非正在外地读书,对于家庭的不幸遭遇他没有直接的体会。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被划为“黑五类”,遭到造反派们持久的残酷折磨。任正非的弟妹们年纪小,在父母身边,直接感受了各种屈辱与打击。弟妹们经常趴在食堂的玻璃窗上,亲眼目睹父亲被批斗的场面,父亲被勒令站在高高的台子上,头戴高帽,满脸涂黑,反捆双手,被人拳打脚踢,有时还被踢倒在地……任正非的弟妹们吓得浑身发抖。有时,几百个走资派被挂着黑牌,装在卡车上游街……

任正非当时在外地读书,对家中的情况不了解。母亲在给任正非的信件中也从不透露家里的情况,因此,任正非是从父亲学校出来串联的学生那里间接了解到了一些父亲的情况。母亲在信中又安慰任正非:“要相信运动,跟党走,要划清界限,争取自己的前途……党的政策是历史问题看现实,出身问题看本人,你不要受什么影响。”

任正非也参与了大串联,他收集了许多传单寄给母亲。他清楚地记得一份传单上有国家领导人的一段讲话:“干部要实事求是,不是的不要乱承认。事情总会搞清的。”母亲把这一段话,藏在饭里送给父亲,后来父亲说,是这张条子救了他的命,他才没有自杀。其实父亲为什么没有自杀,母亲后来说过,他是为了7个孩子。他想他一死,就成了“自绝于人民”的人,孩子们背上这样一个政治包袱,一辈子如何生存。那时的血统论和株连儿女的严酷环境,使他忍受百般折磨,也没有自杀。

“实事求是、不乱讲话”影响了任正非的一生。

行动指南

实事求是是企业必须恪守的原则,让每个员工都敢讲真话是企业高效运作的保障。

1月16日

客户满意度

公司将继续狠抓管理进步,提高服务意识。建立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的宏观工作计划,各部门均以客户满意度为部门工作的度量衡,无论直接的、间接的客户满意度都激励、鞭策着我们改进。下游就是上游的客户,事事、时时都有客户满意度对你进行监督。

摘自《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背景分析

客户满意度反映的是客户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来源于客户对企业的某种产品、服务所产生的感受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对比。显然,客户满意度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客户满意度是商品(服务)交易进入买方市场后自然产生的一个评价指标,是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手段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恶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为了使自己拥有有利的竞争优势,开始尝试性地了解客户对目前企业所提供服务是否满意,并以此作为服务质量改进的依据。这种策略很快取得了明显效果,企业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客户群体扩大了。此时,日本本田汽车公司也开始应用客户满意度指标检验自身的经营情况。本田汽车公司对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此后,了解、提高客户满意度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大手段。客户满意度是产品(或服务)用户的主观体验,这种体验决定了客户以后是否还会购买该产品(或服务),因此,企业必须在服务态度、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尽可能与用户的要求、期望相吻合。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建立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全国质量奖”(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以鼓励企业应用“客户满意度”。这一奖项大大推动了“客户满意度”的发展。这个奖项不只是单纯考核企业在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最终得分,而是测评企业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所采取的一系列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IBM、摩托罗拉、先施等都是这一奖项的获得者,但迄今为止,全球每年获得这一奖项的企业没有超过5家。

90年代后,中国越来越多行业进入了买方市场,客户满意度也随之风行起来。华为是国内较早实施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任正非多次提出,华为要建立以客户价值观为导向的工作计划,各部门均以客户满意度为部门工作的度量衡,目的是切实落实这一评价体系,提高华为的综合竞争力。除了华为的顾客以外,任正非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下游就是上游的客户”,他的意思是说,在华为的体系内部,照样要推行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让内部运作高效、流畅起来。

行动指南

企业做得好不好,首要的标准是客户是否满意,其次才是利润。

1月17日

知识经济

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核心就是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和致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由于信息网络给人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这种情况下,创造财富的方式主要是由知识、由管理产生的,也就是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背景下,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和卢卡斯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把知识积累看做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的独立因素,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效益,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重点地投射到人力资本上,他认为,特殊的、专业化的、表现为劳动者技能的人力资本者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