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任正非管理日志
4907100000027

第27章 七月 学习观(2)

《华为基本法》指出:“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人力资本的增值靠的不是炒作,而是靠有组织的学习。”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3~5年内就会变得过时,而从前这段技能淘汰期是7~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生在学校里注重培养的不是学习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在走出校园之后,学习也变成随时随处的必要选择——很多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就是进进出出校门几十年。知识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加速,如果不及时进行充电,人力资本就会贬值。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组织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坚持终身学习,是个人通行于新世纪的免签证护照。

在华为,学习没有迟到者。华为有一位员工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为了适应公司向海外拓展的形势,他自费参加英语培训班,从ABC开始学,与一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起同室求学,老人家没有一点隔阂感或代沟的感觉。他说,当他第一次上台大声、流利地用英语演讲时,他感到了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在任正非看来,老人家的好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有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落后。这正是任正非所强调的自愿学习。

行动指南

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能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学习说到底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7月10日

削足适履

不要把学习英雄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用心去学习。用户服务中心员工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呢?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华为文化,只有它才会生生不息,把我们带向繁荣。

不追求达到最佳,但应该能先用起来。“削足适履”、“穿美国鞋”固然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还是使一个系统跑起来了,这样学习就产生了效果;如果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致使系统无法运行,也许我们只培训了几个专家,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的学费我们交不起。

摘自《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背景分析

任正非所表达的意思是,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学以致用。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不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结果就会湮没在信息海洋中而得不到提高。华为公司反对空洞的理想,倡导点点滴滴地改进工作,就是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做实,做不好本职工作,实质上就没有学好。学习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改革,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权利受到制约,这样的学习阻力是显然存在的。从1997年开始,华为先后聘请了一些著名顾问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为了顺利实施新的流程,华为以“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的学习原则强力推行。

行动指南

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使用点强制性的手段,有时候还是有效的。

7月11日

开展层层评议

我们在高中级干部深刻学习、领会《华为基本法》的基础上,号召全公司员工中学习市场部,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各级部门、每个员工都要在自查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开展层层评议。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因此,华为文化是我们认同的基础。一个不认同华为文化的员工,是很难在华为工作的,处处评价都受挫,既然有心在华为工作,一定要努力认真去学习。

摘自《谈学习》

背景分析

华为公司的一大特色是经常进行自我剖析,从普通员工到公司高层,从生产小组到公司战略执行委员会,基本上每周每月都要进行,这种评议与剖析是逐步进行的。先从最基层做起,每个生产小组的所有成员对组长进行评议,对其工作进行审查,任何员工都可以自由提意见和建议,更可以当面批评,小组长必须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生产小组进行完之后,再向上一级进行,一直到公司最高管理单位。

这种自下而上的评议,可以有效地将基层意见反馈到高层,在高层与基层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协商对话机制,同时,这种评议的过程,也是各级管理干部、员工深化学习的过程。

行动指南

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使员工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其次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7月12日

本职没有做好就是没有学好

我们要求高中级干部及一切要求进步的员工,要在业余时间学习,相互切磋,展开有关讨论及报告会。不要求一切员工都形式主义地跟着念报。员工也有不学习的权利,公司也有选拔干部不使用的权利。这种权权交换,使得每一个要进步的员工都会自觉地学习。高中级干部退步的,我们也要把他调整下去。对《华为基本法》中的企业文化,是否熟读《唐诗三百首》就行了?我们考核你是否学好,是看你本职工作是否做好,是否有做好本职工作的潜力。因此,没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员工,就肯定没有学好。

摘自《谈学习》

背景分析

在华为,级别越高,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华为要求高中级干部在业余时间也不能放松学习,这体现了任正非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任正非看来,对于员工来说,不学习就得不到提拔的机会;对于干部来说,无论职位多高、资历多深,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不学习、不进步就意味着下岗。任正非明确要求员工,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活动,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些书。为此,华为经常给员工或各个级别的干部发很多书,有华为自己编写的,也有从外面集体购买的。他鼓励大家多读书,多钻研业务,还经常组织员工写读书心得。

行动指南

学习从来没有太晚之说,只有是否坚持之说。

7月13日

培训

华为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为此每年的付出是巨大的。原因是中国还未建立起发育良好的外部劳动力市场,不能完全依赖在市场上解决;二是中国的教育还未实现素质教育,刚毕业的学生上手能力还很弱,需要培训;三是信息技术更替周期太短,老员工要不断充电。公司有多少种员工培训中心,我也不清楚。总之员工之间的相互培训,已逐渐形成制度。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随着华为招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公司对员工的培训越来越多,培训的时间越来越长,花费的成本也越来越大。同时,华为对新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每年被淘汰的人也不在少数。2001年左右,任正非曾专门谈过华为新员工的培训问题。当时,华为每年大约招聘3 000名应届毕业生,公司专门成立了新员工培训大队,分若干中队,高级干部包括副总裁在内都担任小队长。新员工实行封闭式学习,军事化管理,学习时间短则半个月、3个月,长则半年、1年。企业文化是首先要学习的,目的是让新员工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新员工培训期间写的一些个人感受,后来被编成了一本书,名为《第一次握手》,成为新员工培训的参考教材之一。华为对所有的学生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团结合作、群体奋斗的精神,提高集体奋斗的意识,真正工作后,会放松对个性的管理,适当展现员工的个性,有了这种集体奋斗的土壤,个性的种子才能长成好的庄稼。除刚毕业的学生外,一些从社会上招聘的员工也会接受时间不等的培训,而对一些在职的老员工、干部也会进行定期培训。

行动指南

培训是企业迅速推广共同理念、统一思想的快捷方式。

7月14日

做人

各级领导干部不但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事,认认真真地做事。那种只说不做,或只会做表面文章的人,只会进行原则管理、从不贴近事件的人,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

摘自《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背景分析

任正非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教育家庭,父母的勤劳善良对他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任正非看来,在华为,员工除了要学会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工作,还要学会做人。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任正非说道:“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关怀祖国的前途。我们培养员工在小事上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亲人,帮助我们的亲人就是帮助我们的国家。”做人、做事是相辅相成的,不会做人的人,事情不可能做得很好。

行动指南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重要。

7月15日

淘汰

任何一个人要不被时代所淘汰,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必须取长补短,否则你一定会被淘汰。

摘自《创业创新必须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背景分析

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咨询校长:“学校以何种标准来颁发学位?”校长答道:“如果一名学生知道得很多,我们将授予他学士学位;如果他知道一些,我们授予他硕士学位;如果他一无所知,我们就要给他博士学位了。”校长的回答很是值得回味,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越是深入地学习,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换句话说,一个人学识越渊博越会发觉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多余的。那么,学习到何种程度才算完美?庄子阐述得很精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当知识不是以多寡而是以新旧来衡量的时候,差距是相对的,机会、财富也是暂时的,唯有不断学习才是进步的硬道理。不善于学习的人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如今,很多现代化公司都采用末位淘汰制,甚至有的学校也采用这种制度,如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在华为,任正非自始至终都用《华为基本法》来严格要求,通过各种绩效考核方式和末尾淘汰制让员工的压力无处不在。最直观的一个事实就是:华为员工的手机必须要保证一年365天都开机, 一旦出现无故关机,联系不上,严重的会罚款、降薪、开除,轻则通报批评,会影响该员工季度考核。无论新员工的培训,还是干部的任免,华为都实行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使员工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

行动指南

淘汰制是企业最基本的激励方式。

7月16日

调整

由于市场和产品已经发生了结构上的大改变,现在有一些人员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改变了,我们要把一些人裁掉,换一批人。因此每一个员工都要调整自己,尽快适应公司的发展,使自己跟上公司的步伐,不被淘汰。

摘自《能工巧匠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

背景分析

电信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企业必须时刻调整产品方向,更新技术,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如华为在1994年推出的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大受欢迎,为了适应无线通信的快速崛起,1997年,华为推出了GSM设备,之后,华为又先后涉足了CDMA、3G等领域。除了技术更新快之外,华为自身的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革。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企业员工,也必须适应公司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在任正非看来,调整就是自我批判,是再学习的过程,为此,华为实行导师负责制。

行动指南

公司和员工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公司的发展进步,需要全体员工的努力推动,因此,公司的成功与发展需要有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员工。

7月17日

修身与平天下

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关怀祖国的前途。

……一个人连父母、家庭都不爱,爱天下未免缺乏真实感。什么时候你是个中国人呢?当你在任何时候看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动落泪时,你就是个中国人了。……只有站在国家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任正非认为,爱自己的亲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就是一种修养,而一个连自己身边的人都不懂得关心的人,何谈爱国家、爱民族呢?华为从建立之初,便倡导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倡导员工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企业兴衰、个人得失、家庭幸福看成一条生命链。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不是空谈的,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培养自己的个人修养做起。任正非认为,在华为,员工除了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要学会爱公司,就要先学会爱祖国、爱自己的亲人。

行动指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直强调的自我修养的内容。

7月18日

竞争对手更是老师与榜样

这10年,也是西方著名公司蜂拥进入中国的10年。其实它们不仅是竞争者,更是老师与榜样。它们让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了国际竞争,知道了什么才是世界先进。它们的营销方法、职业修养、商业道德,都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是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竞争。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者的进步和发展咄咄逼人,稍有松懈,差距就可能再次被拉开;而且国内同行的紧紧追赶,使我们不敢有半点懈怠,客观上促进了我们的快速进步。既竞争又合作,是21世纪的潮流,竞争迫使所有人不停地创新,而合作使创新更加快速有效。我们不仅与国内竞争对手之间互相学习,而且与朗讯、摩托罗拉、IBM、TI(德州仪器)等十几家公司在未来芯片设计中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为构建未来为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共同努力。

摘自《一个职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背景分析

在任正非看来,与西方先进企业相比,华为从来没有优势,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为在电信行业,西方先进公司已经走在中国企业前面几十年。因此,华为应该向所有先进者学习,包括向竞争对手学习。事实上,华为学习的脚步从来没有放慢过。从1997年开始,华为与合益集团合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在合益集团的帮助下,华为建立了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及岗位、角色的素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为公司员工的选、育、用、留原则和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原则。华为在营销模式、客户服务等方面也积极向西方先进企业学习,华为之所以能成长这么快,与其高效率的学习能力是分不开的。

行动指南

竞争和合作不是绝对对立的,善于向竞争对手乃至向一切优秀者学习,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大体现。

7月19日

实践是提高的基础

实践是您水平提高的基础,它充分检验了您的不足,只有暴露出来,您才会有进步。实践再实践,尤其对青年学生十分重要。唯有实践后善于用理论去归纳总结,才会有飞跃的提高。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要垮掉的,多么尖锐。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不也是如此吗?

摘自《致新员工书》

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