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4905300000029

第29章 心中有个尺度,衡量自己该走的路(2)

实际上,像盖茨这种世界首富的朴素低调的生活,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人家吝啬或者小气,而是源于其内心的一种厚道本质。反过来,其厚道的精神品质对价值观和工作作风又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员工们的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激情。这种得意时不忘自省,不忘前进的风格怎能不让人敬佩,又怎能不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呢!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管我们处在什么位置,正在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知道自己的长远目标在哪里,如果我们被一时成功的喜悦搞得飘飘然,那么,离走下坡路也就为时不远了。

所以说,得意忘形不如自省。当我们时时刻刻做到认真思考,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怎么走,那么我们就能把握住自己的方向,而不至于被外在因素所左右。这样,我们才会一直坚持,走向成功。

4.感恩一切,感谢所有

【厚道经】

我们都要始终记得生命中那些拥有和别人对我们的给予,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因为感恩而美好。

传说,在古希腊有一架神奇的天平,可以称出人心的重量,重量轻的人就可以上天堂。

怎么理解呢?其意思是说,人类各种复杂的情感和生活中的各种牵绊,每有一种就会加重一些人心的重量。

不过,有一种情感例外,它不但不会加重人心的重量,反而会减轻,可以让人心长出翅膀,在天堂里飞翔,这种情感就是感恩。

一说感恩,或许更多的人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可它切切实实是一种珍贵的心态,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如果懂得了感恩,我们就能发现生活更多的美好,从艰难困苦中看到希望,找到慰藉,甚至得到意外的回报。

有一座小城,因为战争和天灾正在闹饥荒,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因为饥饿而外出流窜需找食物。

一个心地善良、家境比较殷实的面包师,出于可怜,便做了一篮子的面包免费给那些挨饿的孩子们吃,并对他们说道:“这些面包,你们每人可以拿一个,在上帝降幅之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我这里领一个面包。”孩子们看见有免费的香喷喷的面包可吃,便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去争抢最大的面包。不一会,篮子里的面包便几乎被抢空,只剩下一个小小的面包可怜地躺在篮子里。

孩子们拿着面包纷纷散去,没有一个人对面包师说声谢谢。这时,一个小女孩在走向前来,拿起了这个小面包,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了深深的感谢,才拿着面包离开。此时面包师才注意到,刚才孩子们在疯抢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去抢,而是谦让地站在一旁,等大家都挑完之后,她这才上前去拿走最小的那个,而且她是唯一一个向面包师表示感谢的孩子。第二天,面包师依旧做了一篮子的面包放到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也和昨天一样疯抢一阵之后,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便散开了去。

那个谦让的小女孩也依旧是最后一个去拿。可怜的女孩拿到的面包比昨天的还小,尽管如此,她还是非常感激面包师的给予。小女孩把面包拿回了家。妈妈把面包切开,发现面包里竟然有几枚闪闪的银币。妈妈立马吩咐小女孩说:“玛丽,快立即把这些银币送还给面包师,这肯定是他做面包时不小心掉进去的。”玛丽听从妈妈的吩咐,立即就拿起那些银币来到了面包店里。面包师没有把那些银币拿回,而是微笑着对小女孩说:“哦,亲爱的玛丽,这些银币不是我不小心掉进去的,而是我给你的奖励。因为你有一颗感恩的心。把这些钱拿回去吧,它们已经属于你了。”

这个故事很让人感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小女孩懂得感恩,使她最后得到了比其他孩子还要多的给予。可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也许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那首“感恩的心,感谢命运……”的歌声经常响起在我们的耳畔,但很多人还是忘记了感恩,而更多的流露出抱怨、愤怒和沮丧等情绪。

如果你也是这样,不妨看看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的这句话:“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不难理解,如果我们对生活总是抱着消极负面的心态,那么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也是一片黯然。但如果我们能够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那么生活就会还我们一片美好和灿烂。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霍金的妻子,在此我们再看看关于霍金的故事:

著名数学大师霍金几乎全身瘫痪,非常不幸。因为疾病,他被永久固定在轮椅上,全身上下唯一能动的就只有三根手指。唯一幸运的是他的大脑还能思考,且智商不低。一名记者曾经这样问他:“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把你永久固定在了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对你太不公平,让你失去了很多出路吗?”

霍金艰难地露出微笑,用那唯一会动的三根手指在键盘上艰难地敲出这样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看完这段话,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霍金面对自己糟糕的身体还能面露微笑,还能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为科学事业做出伟大的思考和贡献了。原因就在于他有一颗感恩的心。命运虽然让他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但是他仍然感谢还有三根手指会动,有大脑可以思考,有亲人和朋友帮助他,为他制作了这辆特殊的轮椅,为他的研究提供经济支持。

毫无疑问,是感恩为他的坚毅提供了力量!

对照我们自身,我们应该懂得,不管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安排,生活给了我们什么样子,只要还活于这个世界,哪怕是一无所有,我们至少可以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气。所以,我们都要始终记得生命中那些拥有和别人对我们的给予,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生命的过程才会更加绚丽。

5.挥洒自己的个性,不附庸流俗

【厚道经】

人要活着,就要挥洒出自我的个性来,按自己的特点包装自己,照自己的爱好展示自己,依自己的方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绝不随波逐流,绝不被所谓的“潮流”牵着鼻子走,哲学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事物。人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这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别于他人的。更进一步讲,我们活着,就要挥洒出自我的个性来,按自己的爱好展示自己,依自己的方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随波逐流。只有展现出不同的自己,彰显出独立的人格,我们才能受到更多的人的尊重,赢得更多人的欢迎。

事实虽是如此,但回归到现实生活,很多情况下却并非如此,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先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人的自我意识弱化的表现。这样的人,缺乏人格独立性,意志力也较为薄弱。如果一个人总是不加分析地盲从他人,那么严格意义上讲他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

有的人觉得“随大溜”才能不犯错,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米尔格伦让被试者充当老师的角色,让自己的助手充当学生。如果“学生”犯错,他便命令“老师”去电击“学生”,每犯一次错,就电击一次,而且电压会随着错误的累积而逐渐增强。

电击每发出一丝声响,大家都能听到“学生”痛苦的喊叫声。学生的叫声越来越惨烈,直到最后无法承受被电晕才停止。

“老师”们感到非常不安,不忍心再去电击“学生”,纷纷向米尔格伦提出抗议。米尔格伦并没有理会他们的抗议,要求他们继续电击。结果,大多数“老师”选择了继续服从。

由此,米尔格伦得出结论:如果一种行为是由权威规定的,那么人们在做出这种行为的时候,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不用对此行为负责,也正因为不用负责,所以人们选择了服从权威。不管这权威是正确还是错误,只要服从就可以心安理得。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这些观念和思想虽然有时会与别人的不一样或相矛盾,但这并代表我们就需要去改变,当我们的这些观念和思想是正确时候,就要坚定地坚持下去,这样才不至于从众,没了自己的主见。

一个护士,此时正是午夜,就她一人值班,突然有个病人病情发作,情况非常危险和紧急。她立即打电话向医生求救,医生吩咐她立即给病人注射30毫升的某药品,否则病人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当这名护士跑到药房取药时,发现药品标签上清楚地写着正常用量是20毫升,过多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根据她以往的经验,她也知道这种要是慎用药,从没给病人注射过30毫升的量。

她拿不定注意到底该注射多少,再次打电话向医生确认,可是此时不知何因联系不上。她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是该听从医生的吩咐给病人注射30毫升?还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注射20毫升?注射对了就是挽救一条生命,注射不对就有可能害死一条命,不注射也有可能会背上见死不救的骂名和负罪感。

如果你是这名护士,你会怎么做呢?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听从医生的吩咐,理由是毕竟医生比护士有经验,有权威,而且如果真出了事故,那责任也在医生,自己只不过是他的命令执行者而已,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这只是个假设性问题,不必一定给出答案。但我们应该发现,类似这种矛盾得难以选择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也常常被其困扰。我们最终的选择,也通常是跟随大众,哪边人多就往哪边倒。

但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权威和大众趋势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对它产生怀疑后还是盲目地选择服从,那么就会逐渐迷失和麻木自己。所以,我们要时常理智地听一听自己的内心,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要我们勇敢地站出来,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才能避免被那些错误信心所误导,活出真正的自己。

6.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

【厚道经】

要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优劣,我们通常都会找一个标准或参照物,通过参照物的反射来做出判断。有了参照物,我们还可以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之处,让自己免于走错或走弯。

春秋有《墨子·非攻》曾写道:“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于凶。”唐朝有唐太宗说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其实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即以别人为镜,就可以从别人的身上得知自己的得失,并加以改正。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圣诞节前夕,罗琳娜的姐姐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轿车送给她,算是圣诞节礼物。罗琳娜的姐姐非常富有,用车作为礼物,对她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所以罗琳娜对此也接受得心安理得。

圣诞节前夜,罗琳娜走出自己的公寓,准备开着新车到妈妈那里和姐姐一起过圣诞节。走出房门,罗琳娜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驻足看她的新车。看见罗琳娜走过来,小男孩问罗琳娜道:“小姐,这是你的车吗?真漂亮!”

罗琳娜毫不在意地答道:“哦,是的,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

“你是说这车是你姐姐白送给你的?”小男孩吃惊地瞪大眼睛说道。

“哦,这没什么,反正她有的是钱。”

小男孩用羡慕地眼光盯着车,喃喃说道:“我希望我将来也能……”

罗琳娜以为他接下来会说希望像她一样能有人送给他一辆车,可是小男孩的话却是:

“像你姐姐那样,有能力送给我妹妹一辆漂亮的汽车。”

罗琳娜吃了一惊,对这个不同寻常的小男孩产生了兴趣,便邀请他上车兜一圈。小男孩接受了邀请,还请求罗琳娜把车开到他家门前一下。罗琳娜笑了笑,以为小男孩这样做只是想在邻居小孩面前炫耀一番他是坐名车回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