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宽处想开点——治好一个编辑的偏头痛
开心,不是教你傻笑,而是教你把心打开。常人的心都很狭窄,他的身体生出病来,都是因为他的心太窄太窄。
整个佛陀所有解脱人生的智慧都只针对一个字——执。
执是什么?执就是狭窄。你太执着,就说明你太狭窄。执着对于事业成功是有用的,但对于健康却是大敌。
我在这一章里,也只集中谈一个字——开,即如何不执著,不钻牛角尖,不掉进死胡同里出不来。
“开”有许多方面,如宽、前、后、高、低等等,我将在本章中逐一给大家讲解。
中国文化千百年来,总结的健康智慧语太多太多,而“凡事都应想开点”就是其中在社会广为流传的。这句话人人都知道,但并不是人人都做到了。其中还有许多人,我看并没有真正理解。
这句话中的“凡事”主要是指,失败的事、突发事件、生老病死、烦心事等等一切负面的事;当然也包括好事,好事也不能一个人占尽,也应看开点。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因此,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处理这些事呢?怎样才能正确对待这些不利的事呢?
人的能力有大小,有许多事是不可能改变的,谁也不能让死去的慈爱的爷爷复活,诸如此类的事咋办?只有一条无选择的智慧——看开点。
所以说,看开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却是一种明智之举。
无法改变的实事面前,你看不开,就弊气、赌气、生闷气,到最后,这些邪气便会伤害你的身体。当邪气达到一定程度,你就生病了,这岂不是自找苦吃。
因此,想开是对的,凡事都应想开点,才是你正确的选择。
只有想开,你才会不弊气,你才会理解他人的恶,才包容他人的不是,才会不伤自身,才会健康的生活下去。
万事都应想得开。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烦恼(包括不幸的事情),正如英国心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所说:某些忧愁和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伯:隔绝于这个现实的世界。
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与坎坷,有的人能勇敢地接受现实,坚强生活,其秘诀处方就是3个字——“想得开”。
确实,当一个人对万事万物都能真正“想得开”的时候,他也就实施了心理保健,获得了健康长寿。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并不能进入“想得开”的境地。有的人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和打击,便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有的人见别人取得成就,就嫉妒万分,耿耿于怀;还有的人屈服于疾病的压力,失去生活的勇气等等。
上述精神与心理上的欠缺,必引发器质性的改变,添出多种疾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破坏行动。心理学家每每告诫,不可忽视过度焦虑表现在身体方面的那些障碍:呼吸急促、心慌、胸闷、肌肉痉挛、头昏、失眠,并由此而引起内分泌机能紊乱,反馈性地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也不可忽视过度的情绪偏激,烦燥不安而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引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种种疾患。
年近百岁高龄的台湾著名摄影艺术家郎静山先生说:“别人的事我多顺从,自己的事我不勉强。”
这种富含生活哲理的处世原则和养生观,其核心就是“想得开”。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只要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健全的性格,保持一种“宽容一切”的心理态势,便会逐渐忘却烦恼与痛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当然,必要时也可求助于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医生的劝导、启发、安慰和教育,让认知、情感、意志、态度、行为发生良性转化等,无疑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不妨一试。
看开的第一步是往宽处想。
我一个朋友有点小钱,钱不多,但被他的一个朋友借了三万元。借钱者是借去做生意。他的钱本不多,也是强行说服了老婆而借出去的。
我的朋友与我相处较近,我们几乎每周都能见面。一见面,我见他脸上有些忧愁。我便问他,他说有点头痛。我追问后,他说他担心借给朋友的钱会被借钱者亏掉。
原来头痛是因为他从借钱出去后,便一直担忧对方会亏掉,会三个月后还不起他的钱。
又一个星期后,我这朋友更愁容满面找我。我问又是什么事不开心?
他说,他的朋友,那个借钱的人果真亏了,是被骗了。骗子溜掉了。
我才知道,他是十分担心借钱者还不起钱。
他说,他老婆在家里埋怨他,两人争了几句,他头痛得更厉害了。
事情发展还在恶化,借钱者打了电话给他——说一定会还钱的——而后手机就关机了,人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我这朋友头痛得厉害,他到医院购了些药,也不管用,他来找我。
我笑道:你要往宽处想,头就不痛了。
他又叹气道:唉!这钱没指望了,它是我一年的工资呀!
我请他吃饭,在桌上我笑道:你现在能找到他的人吗?
他说找不到。
我又问你找到了人,他还得起钱吗?
他说不可能。
我说,你相信他的人品吗?
他说,绝对相信,不然我也不会借钱给他。
我道:无法改变的事实,居然把你缠得生病了,实在太可笑呀!你不能一天到晚就想着这事,你应该把你的心往宽处想一想,比如你的工作,你对子女的关心,对老婆的爱,等等。
饭后,我带她爬了香山。在山顶上,我又跟问他,这世界上智慧的妈妈是谁?
他笑了笑反问我是谁?
我说是心里的宽度。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一个大世界,那么他就是十分健康的人,如果心中只有一个死结,那么,那就会愁肠百结,生气生病。
他又反问我如何才能有宽度?
我笑道:一是早晨起来多做扩胸运动;二是有空就拓展你的内心的世界,建设你的内心世界,从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山一水开始建起,而后来植入各种各样的人,再后是植入风险和人性的丑恶与美好,如此等等,不要多久,你心中就有了一个宽阔的大世界,你也就会面对任何烦恼而心平气和了。
他笑道,有点意识,头,现在就不那么痛了。
一个人老只想着一个麻烦点,一个痛苦点,自然会导致负面思加入,从而恶化你的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最后会生出疾病来。
而拓展思维的宽度,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转移人的负面注意力,而使你从负面注意点上移开,移到外面更广阔精彩世界冲来,使你以执著于一处的偏执思维变成广阔世界的动态思维,使你的牛角中轮出来,而观注你真正应该想的事。
心有宽度,就有了比较。人就怕比较,一比较他就清楚他以前在干什么。
总之,你的心若只能容下你自己,你就只能靠个人硬拚成功了;你如果能容下几个人,你就有可能靠小团队成功了;你如果能容下千百万人,那么你必定能呼风唤干成惊天动地的事业。
这就是心里的宽度决定了人生的事业大小。
同样道理,一个人的心里宽度也决定了他的健康状况。什么事斤斤计较的人,决不可能是心宽体胖之人;那些小肚鸡肠的人,很少有长命百岁的;每天忧心仲仲的人,天长日久必生大病。
这一切都是心的宽窄靠造成的。
有一个“让他三丈又何妨”的故事,更说明心宽与健康息息相关。
两家为修各自的院墙而发生了争吵。都想占用两院墙边上的人行道。
双方磊吵了几架,工程停了下来,其中一家的父亲气吐血,病倒在床,另一家更是心烦气躁,脸色难看。
气病在床的老头有个二儿子在家,就写了一封信给远方的做点小官的哥哥。
小弟十天后,收到哥哥寄来的信,信上劝父亲要宽心,在信结怵处还写了一首打油诗供家人理解。诗如下:
友邻吵架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父亲是个懂还算道理的人,一读此诗便笑了起来,大笑之后,立即叫二儿子将墙让出三尺,重新修墙。二儿子一见父亲下床了,病也立即好了。这在病理上叫郁气被喜气驱散,体内邪气被正气压住,故病立即有好转。
邻居一见对方主动让出了三尺,他本就理亏,在邻居的大肚暗示下,他也有所悟,他也让出了三尺,他自认为——也不能在胸襟输给对方。于是,人行道就更宽了,路人更加赞赏不已。
什么事,只要一往宽处想,又有什么矛盾不能化解呢?身上又怎会无端生出许多邪气呢?所以,我时常劝朋友们,多看看大海,多爬爬高山,那样,人就不会心胸持久的狭窄。
可以肯定地说,健康的人都是宽心的人。在生活中,一个人不能不懂得宽容,也不能一味地宽容。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宽容的反面是刻薄。宽容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宽容是一种胸怀。胸怀宽广,身心健康,事业兴旺。宽容是一种爱心。科学研究表明,爱心多的人,体内啡肽大量释放,微循环改善,免疫力增强,从而使人快乐,健康长寿。宽容是一种奉献。在人际关系中,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宁静,多一分友爱,社会就多一分安定,多一分和谐。
宽容应是长者的一种气度。孔子日:“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做人的气度,也是宽容的尺度。俗语说:六十开外,多见少怪;大人不计小人过。让一步,切莫与人争强弱;忍一句,一切是非自然去。“有容德乃大”。宽容者,胸怀坦荡,气度豁达也。宽容是人格的升华,睿智的结晶。
宽容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妙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老年人当以宽容、超然的心态,平心静气、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宽容,是舒放人际疲惫的良方。
现代人在人际关系的网络中深感疲惫。每个人皆面对着无数多且无限复杂的人际关系。天天都要去处理。在生活中与他人打交道。如何不与之发生冲突。保持和谐。并实现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这就够我们伤脑筋的了;我们还要处理许多与亲属的关系。稍有不慎,便引发出许许多多的矛盾,让我们手忙脚乱,无可奈何。我们在险恶的人际关系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感身心疲惫不堪。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的话虽然浪漫,却也不无现实启示。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宽容,对人对己部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
另外,宽容的人,什么都能看得空。
看得“空”与想得开的人是很少生病的。看得“空”与想得开是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于社会于个人都是有益的。
对许多人来说,要做到看得“空”并非易事,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或有伤面子的事时,便会怒气冲冲,大发雷霆,难以自制,结果往往使小事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灾祸。也有人喜欢钻牛角尖,认死理,对自己偶犯的过错记在心里,自责、自怨,甚至为此而寻短见。
可见,没有一个冷静的头脑,一颗宽宏大度之心,一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概,以及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是很难做到看得“空”的。
看得“空”,清心寡欲,实为有益的做人和养生之道。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和寿星,都是心胸豁达,看得“空”、想得开的人。
庄子曾经一边卖着草鞋,一边坦然而论他对世界的看法,苏东坡仕途坎坷,即使在遭贬的路上也不忘记把肉烧得有滋有味: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一生历尽艰难,可他坚持真理,处世乐观。他于101岁仙逝,正是一生从容自若的心境,使他处境多难而能长寿。日本老年协会的加藤泰纯博士赠给高龄老人幸福生活的三大秘诀是:忘记死亡,忘记钱财,忘记子孙。
可见,人生在世,能把繁杂的世事、短暂的人生、功名利禄看得淡些,看得“空”些,平日少有忧愁烦恼,更不会去自寻烦恼,焉知不是福事一件?一个人懂得了看得“空”,想得开,自然会让生命增值。
最后,我们要记住中华养生古训中的“四君子汤”: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君子不争,小人不让;
君子和气,小人斗气;
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2、往好处想开点——治好一个女人的掉头发
一时悲伤不是你的错,但如果你持续悲伤,那就是你的不对了,那就证明你的思维静止了,停止于一个死角上了,你没有想得开的思维能力。
往好处想,很明显就是要使你静止于一点的负向思维运动起来,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进行正面思考。
做人要多看别人的好处,多想别人的长处,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从消极的角度、一点的角度去静止看人。
西藏有一个女人生病了,脸上长满了麻子,头发掉了许多,脸色皱纹越来越多,最近似乎老得很快,而且脾气变得十分暴躁。
她老公就带她到一著名喇嘛的住处进行救治。
喇嘛上下观察了这个女人后问道:你最近在干什么?
女人回答:没干什么,最近学了门吃饭的手艺,雕母夜叉,我学习能力不强,师傅老骂我,我只好日夜想着如何雕那母夜叉,想来想去,晚上老做恶梦,吓死人的。
喇嘛道:从今天起,你回去后不再想着雕母夜叉,而想着跟我雕一百个漂亮的观音菩萨,到时送到寺里来,我付你二倍的钱。
这个女人回家,从第二起就开始雕漂亮的观音菩萨。她一想到还能得双倍的钱,就高起来。刚开始时,她雕得还不太像,于是她又沉迷在琢磨雕漂亮的观音相上,朝思幕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天晚上做几个美梦。每天早晨起来,她都精神百倍,不久,她就觉得越雕越有趣。
她老公从外地回来,突见她脸色红润起来了,脸上的麻麻点点也消失了,头发也发亮亮的,就十分奇怪地问老婆。
女人也说不出个所以原来,只说是山上喇嘛真是神奇。
其实一点都不神,我们的身与思其实是一个整体,平时,我们常听听说某某贪官被抓后一夜之间就白了头;某某人对吃虾过敏,一听到吃虾或看到虾子,身上就会很快出现荨麻疹,皮肤就过敏;许多癌症病人在没确诊之前活得好好的,一旦确诊后没几天就死去了……
这些都说明思维与身体是十分关联的,一方出了问题,同时就会影响到另一方面。
上面故事中那女人只改变了思维方式,只是变负面思考为正面思考,变恶向思考为善向思考,一段时间,她的生理机能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就由生病的病变成了一个十分健康的人。这就是往好处想的魅力。
遇事多往好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