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这已为红学界普遍接受。但是,关于曹雪芹的身世,却留下了不少悬而未解的问题。那么——曹雪芹的身世有何是案?
曹雪芹,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他创作的《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红楼梦》“前言”说:“关于曹雪芹,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争论的问题,不仅他的生卒年一直存在着争议,甚至连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霈,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雪芹’。”
关于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迄今没有一致的结论。关于其生年,一种意见认为他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一种意见认为他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关于其卒年,一种意见认为他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一种意见认为他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 764年),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他卒于乾隆二十九年(1765年)。
关于曹雪芹的籍贯,一种意见认为他的祖籍是河北丰润,于明永乐年间迁至辽东铁岭,后来跟随清兵入关;一种意见认为他的祖籍是辽阳,后迁沈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在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阳时被俘,归附后金,后随多尔衮人关;一种意见认为他的祖籍“远推是丰润,近说是辽阳”,其家几经搬迁,由丰润、辽阳、沈阳、北京、南京又到北京。
关于曹雪芹的父亲,一种意见认为是曹颙,曹雪芹是其遗腹子;一种意见认为是曹頫。
关于曹家被抄的原因,一种意见认为雍正以阴谋手段夺得皇位后,要剪除康熙朝的元老重臣,曹家被抄是争压皇权的政治斗争所致;一种意见认为曹家百年亏空了大量国库,所以雍正要抄其家以抵偿损失;一种意见认为曹家与“骚扰驿站案”有关,属犯罪被抄。
关于曹雪芹的夫人,从现有资料来分析,他肯定有一位夫人,还很可能续娶了一名叫芳卿的夫人,但这些均多为推测。
关于曹雪芹何时开始撰写《红楼梦》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是乾隆九年(1744年),一种意见认为是乾隆七年(1742年),一种意见认为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
尽管红学界对曹雪芹的身世有太多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总要有所介绍,以便让广大的读者知道,所以还要采取了一些折衷的说法。下面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介绍为例:
《红楼梦》原作者曹雪芹(17157~17647年)名落,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先世本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满洲语奴仆的意思。清未人关前,凡所获各部队俘虏,均编为包衣,分属八旗),康,AN,已是显赫一时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经祖父曹寅,父辈曹颐、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选。祖父曹寅一代是曹家鼎盛时期,曹寅的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康熙六年南巡,有五次都以曹家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官,后四次是在曹寅任内,可见当时曹家权势的显赫以及和康熙关系之密切。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曹寅死后,曹颐、曹烦相继承职位。其时清官廷内部斗争异常激烈,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父亲曹因事被株连,获罪落职,家产抄没,次年全家北返,家道遂衰。到了乾隆六年,曹家似乎又遭另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他十三岁前曾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裤”、“饮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后,初在宗学工作了一段时间,这时他结识了敦敏、敦诚兄弟。晚年在西郊“蓬牖芭椽,绳床瓦灶”,生活更为困顿。曹雪芹从宫廷贵族落魄到“举家食粥”(见敦诚诗)的不平常经历,使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和罪恶的认识比别人更全面、更深刻,对封建阶级没落命运的感受也比别人更深切,同时也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这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生活的困顿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地更促进他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傲岸不屈的态度。敦诚的《佩刀质酒歌》题下小注记录了曹雪芹的一件轶事:
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
余亦作此答之。
在敦诚的诗中还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从这里可以想见他性格之一斑。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造过程十分艰苦。小说第一回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还没有完稿,他就因爱妻离世、幼子夭折、感伤成疾,仅仅四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死后,留下的只有琴剑在壁,“新妇飘零”,连他的手稿也无人整理。几个好友草草地殡埋了这位伟大的作家。
曹雪芹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八十回后的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这八十回,开始在为数很少的朋友中传阅,继之则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开去。此后藏书家抄录传阅,凡三十年之久,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排印出版,已是一百二十回。书名也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