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4898000000071

第71章 守信本不该成为当今的稀缺资源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守信用都是为人处世最应遵循的品德。统治者与百姓之间如果盟约信用,就不会朝令夕改;国与国之间如果没有信用,发重誓订下的盟约,回头就会变成一张废纸。所以,信用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这迫使孔子不得不大声疾呼:“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诚信是商家与顾客之间最牢固的纽带。正所谓“诚信是经商之本”。

商人要想使自己的事业有成,就必须讲商业道德。

有位留美女士逛纽约的一家百货公司,在进口处有两只鞋子,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超级特价,只付一折即可穿回”。她拿起鞋子一看,原价70美元的红色高跟鞋只要7美元,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她试了试觉得皮软质轻,实在是完美无瑕,她真是高兴极了。

她把鞋捧在胸前,然后赶快招呼服务小姐,服务小姐笑眯眯地走过来,“您好!您喜欢这双鞋?正好配您的红外套!”她伸出手说:“能不能再让我看一下。”她把鞋交给服务小姐,不禁担心地问:“有什么问题吗?价钱不对吧?”

那位服务小姐赶紧安慰说:“不!不!别担心,我只是要确认一下是不是那两只鞋。嗯,确实是!”

“什么叫两只鞋,明明是一双啊!”她迷惑不解地问。

那位诚实的小姐说:“既然您这么中意,而且打算买了,我一定要把实情告诉您。”

服务小姐开始解释:“非常抱歉!我必须让您明白,它真的不是一双鞋,而是相同皮质,尺寸一样,款式也相同的两只鞋,虽然颜色几乎一样,但还有一点色差,我们也不知道是否以前卖错了,或是顾客弄错了,剩下的左、右两只正好凑成一双,我们不能欺骗顾客,免得您回去以后,发现真相而后悔,责怪我们欺骗您。如果您现在知道了而放弃,您可以再选别的鞋子!”这一番真诚的话很难让人不心软!

何况,穿鞋走路,又不是让人蹲下仔细对比两边的色泽。她心里愈想愈得意,除下定决心买那“两只”外,不知不觉又买了两双鞋。

时过几年,那双鞋仍是她的最爱。当朋友夸赞那双鞋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诉说那个动人的故事。唯一的“后遗症”是每次她到纽约时,总要抽空到那家百货公司捧回几双鞋。

诚信无价。虽然一时的坦诚可能会损失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信任,收获的是长远的利益。但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他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我国古代就有一位商人,因为失信于人,竟然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很久以前有个商人,渡河时翻船了。他不会游泳,差点儿淹死,而河面上有一捆枯草,他拼命抓住这捆草,大声地呼喊救命。

一个打鱼人听见喊声,急忙驾着小船来救他。商人看见渔人,连忙喊道:“我是济阳县的大富翁,你快来救我的命吧。我有万贯家财,如果你救了我,我可以给你一千两银子。”

于是打鱼人就把他救了上来。当富翁带着渔人到家里取钱时,只给了渔人一百两银子。渔人有点不满地说:“你原来说给我一千两银子,现在却变成了一百两,这不是不讲信用吗?”商人听了,不但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反而勃然大怒说:“你是一个打鱼的人,一天能赚几两银子?现在你不费力气就赚到了一百两银子,难道还不满足吗?

哼!‘信用’,它能值多少钱?”

渔人看出商人是在耍赖,心想再和他争辩也没有用,便转身走了。

半年后,这个商人从吕梁一带买了一批货物,顺水而下,中途不幸刮起了大风,船又翻了,商人在水中大喊救命。这时渔人正在岸边,不管商人怎么呼喊,他也不去救。岸上的人纷纷对渔人说:“你怎么不去救他呢?”渔人非常非常从容地说:“我过去曾救过他。他是济阳的一个富翁,但说话不算数。还说‘信用’不值钱。我倒不是计较几个酬金,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信用’值多少钱。”当人们听了渔人的话后,都气愤地说:“不讲信用的人,淹死活该。”

只见那个富翁在水面上扑腾了几下,便沉入水中,再也不见了。

济阳商人耍小聪明误了身家性命,落人耻笑。这就警告那些好算计的人,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妙算,就算计别人。其实,这些小人因为用心太过,反倒算计了自己。这正如济阳富翁所言:“‘信用’能值多少钱?”只计较一时的小利而不惜毁掉信用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因为他丢了信用,纵使有万贯家财,也不可能再挽回“信用”二字。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尚且知道:“君子一言既出,那个什么什么马难追。”所谓“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古往今来关于讲信用的精言妙语和生动故事可以说不胜枚举。

孔子在另一个地方对子贡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背信弃义与讲信用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穿越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依然与我们同在。或者更准确地说,越到商品经济时代的今天,背信弃义与讲信用的矛盾越发突出,而前者还大有占上风的势头。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是不是应该大书特书圣人的呼吁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讲求信誉的国度,有曾子杀猪教子、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等关于诚信的典故流传后世。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去集市买些东西,却被调皮的孩子缠着不得脱身。无奈,妻子只好对孩子说:“孩子,乖乖地在家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炖猪蹄给你吃。”谁之,此话一出,孩子立刻就不闹了,安静地在家只盼着妈妈早日回来。

不久,妻子从集市回来,老远就听到院子里猪发出的惨烈的叫声。

原来是曾子准备杀猪给儿子。妻子不解地问:“不逢年不过节的,你杀什么猪呀?”

曾子却头也不抬地说:“你刚才不是跟孩子说了要杀猪给他炖猪蹄吗?”

妻子这才笑笑说:“我刚才是杯他缠得不行了,才那样说的,你怎么能信以为真呢?”

谁知,曾子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子他不懂事,他们的知识都是我们教他们的,如果作父母的总是说谎,总是言而无信的话,那还怎么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怎么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

妻子无言以对。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总习惯于编点不着边际的谎言来哄骗他们。

然而,曾子却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人们:对于小孩子也不能出尔反尔,而要言而有信,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他们起好表率作用。

三国时期的吕布虽然非常骁勇善战,因箭法高超而被称为“飞将军”,“三英战吕布”中,他大胜刘、关、张。却因为反复多变,多次改变气节,出尔反尔而留下了千古骂名。

吕布因武艺高强而为并州刺史丁原看中,成为他手下的一个低级骑兵将领。后来吕布随丁原到了洛阳,受到董卓的诱惑而刺杀丁原。

慑于董卓在当时的势力,吕布投奔到董卓手下,并深受器重,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但由于董卓脾气暴躁,与吕布的父子情谊并不深厚。董卓与朝廷旧臣的矛盾逐步加深,其霸道和无能激怒了一批有志于报国的士大夫们,以司徒王允为首,这些爱国志士组建了反抗董卓的政治集团,吕布成了该组织的核心人物。并最终在王允的挑拨下,吕布成功刺杀董卓。事后王允封吕布为将军,进爵温侯。

然而,好景不长,董卓旧部攻入京城,吕布战败,再次仓皇而逃。

他曾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人,后与曹操大战数月,战败后,吕布想投降曹操,曹操却觉得他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多次背叛并杀其主,所以最终将吕布缢死。

后人用“三姓家奴”来代指“吕布”,喻指他没有操守,没有气节。

守信用的人受人尊敬和爱戴,出尔反尔的人却往往会遭到唾弃。

让我们都自觉履行自己的诺言,做一个守信的人吧。

在现代社会的社交中,如果能主动帮朋友办事,是一件好事,但一定要量力而为,承诺的时候更要谨慎,因为承诺能否兑现,关系到做人诚信的问题。《法句经·教学品》中的“如果能做到的,说出来还可以,如果根本做不到的,千万不要说空话。要知道虚伪不讲信用,正是聪明人所鄙弃的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俄国作家班台莱耶夫写过一个叫《诺言》的小说,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公园里,一群小孩正在玩战争游戏。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对新来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说:“你是中士,而我是元帅,你就得听我的。

这里是我们的‘军火库’,你留在这儿做哨兵,你要密切注视敌人的一举一动,不能私自离开,一直等我派人来和你换班为止。”

“中士”很听话地一直坚守岗位。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其他的小孩都回去了,大家都把这个“中士”给忘了。

公园快关门的时候,“中士”还坚守岗位,他又冷又饿,并且很害怕,但就是不肯离开公园。有一个路人看到这种情形,在街上找来一个真的少将,让少将帮忙。

少将对孩子说:“中士同志,我命令你可以离开岗位。”

“中士”这才高兴地说:“是,少将同志,遵命离开岗位。”

这是一个经典的“言必行,行必果”的故事。作为一个孩子,都能做到如此信守承诺,难道不是很了不起的行为吗?

守信的人也是品德良好的人,他们能在约定好的条件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因为他们遵守承诺值得信赖,所以是人们信任和求助的对象。懂得守信的人,也是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别人可能被你“欺骗”一两次,但绝对不能永远被骗,迟早你会因为自己不守承诺而失去大家。

人与人交往需要的是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虽然人在交际过程中可以通过用相同的兴趣、情感和思想等互相吸引,但这样并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信用来维系。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的人,能给人以信任感,让人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反之,总开“空头支票”的人,再三的失信,必然会引起别人的不满,让人失去对你的信任。

成功的沟通和交流者,其最具优势的一点就是能做到诚信。一个人可以没有出色的外表、出色的谈吐,但绝对不能没有诚信。诚信,能让你成为一个最受欢迎的交流对象。哪怕一件小事,都要做到“答应了就要做到”,不要忽视了小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