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孤独的克里雅
4895600000022

第22章 6月10日

十几天以来,

第一次洗澡,

洗完澡久久地不能入睡。

我的克里雅之行,

可以画上句号了。

早上起来发现天又在下雨。昨晚就得知他们今天要返回于田,现在真希望他们因为今天下雨,再在这住一天,好让我好好休整一下。

我现在不着急了,有吃有喝,还有人陪着,我急个什么!

本来说下雨不走,但工程师们一再催促,陈总只好下令开拔。陈总让驴夫的小毛驴驮着我的背囊和帐篷睡袋,我自己就带着我的自行车,背着相机。

由于堰塞湖湖口的路太陡峭,又加上下雨,就更具危险性,本来平时也很少有人走那条路。要绕过湖口,就必须上达坂。

这是一个坡度和长度都不亚于二号断桥那个达坂的达坂。

就推一自行车上路,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但对他们来说,这个达坂却像鬼门关。

将近四千米的海拔,对于不常在这个高度活动的人来说,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他们一行人好不容易上到达坂顶上,早已气喘吁吁。像牛奶一样的云雾很低,低得让人感觉跳起来就能把头插入其中,大家纷纷拍照留念。

上山不容易,下山也很难。

下达坂的路很窄也很陡,但比起二号断桥达坂上的路还是差很远。

他们战战兢兢地一步一步向下挪动,我帮不上什么忙。

下了达坂,再沿着河道走一公里,前面的地形变得开阔起来,就再也不用担心落石。

因为开阔,所以路基相对保存的还比较完整,不但能一直走在路上,还不用再频繁过河。

河两岸的山上,草也逐渐茂密起来,到处一派生机盎然。显然,六月份的这里还是春天。

海拔降到三千来米的时候,我扔掉了棉衣。

尽管连黑心棉都算不上的棉衣,但扔掉它的时候我还是有些不舍,毕竟,它陪我渡过了那么多天,如果没有它,我可能早就倒下了。

快到阿拉叫依之前的十来公里基本上可以骑车,但都是他们在骑。

尽管我的脚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但我也没好意思说让他们把车给我。他们骑就他们骑吧,况且他们还帮我带着那么多行李呢,人要懂得感恩。

天又下起了雨,而且还不小。雨珠子不断地从青草上滑落下来,消失在沙土里。细雨中,隐约可以嗅到青草的芬芳。

我们回到了春天。

汽车可以从普鲁村一直开到一号断桥,因此我们只需要赶到一号断桥,在那里等车。到达一号断桥前,还需要过两次河,即过到河对岸,再从河对岸回来。但此时河水已经暴涨,根本过不去。

这里地形地貌特殊,山体大部分是岩石,有土的地方也是沙土,而且植被稀少。所以山体的蓄水能力很差,天一下雨,河里就开始涨水。

过不了河,又不得不爬那座让他们都深感崩溃的达坂。赶到一号断桥已是下午五点多,他们决定在那里等公司的车来接。

杜一那年打这经过时,一号断桥处还没有任何建筑。而现在这里已经有了两处新盖的房子。

房主人姓王,大家都尊称她为王姐。王姐祖籍洛阳,上一辈人支援三线到新疆落了户。王姐为人大方耿直,在那里人气很高,过往的人都要拜访她。

她本来住在于田县,但她说她喜欢山里,于是在这里盖了房子。房子再往前走一两公里,就是阿拉叫依,也叫三棵树。开头提到,这里是古代进出西藏的关卡,修老新藏公路时,这里也是指挥部,那三棵树就长在院子中间。

王姐见到我很高兴,说她很想去阿什库勒盆地看火山湖,但是她的身体可能去不了。我就给她看我拍的照片,她激动得语无伦次。

王姐建议我去看看阿拉叫依,那里还残留着当年修路大军驻扎的痕迹。这是历史,必须要去看一下,我便冒着雨前往阿拉叫依。这阿拉叫依,乍一听像上海话:我叫他。

从王姐家出发,一路都能看到地上有一个个或者一大片的方框,那是当年解放军安营扎寨的痕迹,规模很大,可以推断当年这里人不少。赶到三棵树的位置,发现那里远远不止三棵树。一道长长的残壁外,长着一排高大的杨树。满树的嫩叶,在雨中轻轻地随风摆动。半个月以来,第一次看见树叶,亲切得很。

进到院子里,映入眼帘的全是残垣断壁。这里的墙全是土墙,六十年的风吹雨淋,早已面目全非。院子的北面,还有三间用土夯起来的小房子幸存。

走近一看,门上还有锁,想必是普鲁村牧民的临时居所。再细看,这门,还是六十年前的门。两道门上分别用繁体字写着:弎号、肆号。我猜想这应该是当年部队的三号和四号首长住过的。

当年的英雄们,六十年过去了,你们还好吗?

公司的车来了,但被修柏油路的人拦在路上,说修路不让过。王姐帮我们找了一辆双排座卡车,送我们到修路的地方,再走路过去坐公司的车。由于驾驶室里坐不下,我只能坐货厢。当时又下雨又刮风,天气很冷,我的棉袄又被扔到了山里面。车还没开,我就冻得缩成一团。等车快开了,王姐赶上前来,二话没说,就将自己的外套脱下来,一把递给我:兄弟,你穿上!

货车启动了,我看到穿着秋衣站在雨里挥手的王姐,有一种特别想哭的感觉。

从阿拉叫依到普鲁村,要翻过一座很高的达坂,这个达坂很美。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一句描写这座达坂的话,大概是这样说的:交错纵横的小山,像一片片绿油油的仙人掌。很多语言,是不可能坐在家里想出来的,只有到过这里的人,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绿油油的仙人掌”。

小雨夹着薄雾,卡车在绿油油的仙人掌丛中穿行。

土腥、草香,混搭着羊粪的清香,还有雾气特有的“烟味”,这一切,带给人的是恬静,以及内心的安宁。去感受自然,去接受它的抚慰。

赶到于田已是半夜一点,算起来已经是6月11日凌晨。陈总给我安排了酒店,和一位姓王的工程师住一起。

十几天以来,第一次洗澡,洗完澡久久的不能入睡。

我的克里雅之行,可以画上句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