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4884100000005

第5章 秘鲁“5·31”钦博特大地震

1970年5月31日,位于秘鲁国西部安卡休州境内的钦博特海湾海底,突然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X度,并引发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罕见、最猛烈的瓦斯卡兰特大泥石流,导致容加依城全部毁灭,并使震区内近7万人丧生。

从全球地震震中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的东支安德烈斯地震环,属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长达1.5万公里,刚好沿着中美洲海峡蜿蜒曲折地带的西海岸,再横穿南美洲西侧:整个安第斯山地区,并从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的秘鲁国境内穿过。

1970年5月31日下午3时23分,钦博特海湾以东的太平洋近海海底(南纬9.2度,西经78.8度)的断层突发位移,50秒钟的强烈错动,震撼了秘鲁国大约10.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计有20多万幢房屋建筑纷纷被强烈的地震波颠塌成废墟;尤其是震中钦博特及其东部地区的瓦廉卡、楚基卡拉、容加依等,由于地质与土质条件和土砖抗震性能极差等主客观原因,房屋等建筑物像豆腐渣一样,纷纷崩体,坍塌;尽管地震时值白天,并有沉闷的“数万汽车发动”似的地声先期提醒,但很多人却仍然来不及逃离,当即就被活埋在断壁残垣中。

与此同时,强大的冲击波震裂了瓦斯卡兰主峰的冰冠,这是秘鲁国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6768米,峰顶常年积雪,冰山纵横,导致巨大的冰体坠落,酿变成南美洲甚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特大灾害——容加依泥石流毁城大惨案。一块大约近千平方米的特大冰块,从瓦斯卡兰北峰崩塌,并狂落下坠900多米,撞击在海拔3700米处的冰山和冰河湖中。这无异于是一次“太空陨石与地球碰撞”似的惊天大碰撞。惯性溅起来的物体,猛然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物体涡流气旋,旋风量足足有14级的狂暴;大约有一亿吨左右的冰块、岩石、泥土和冰雪被腾空卷起,遂又像天女散花似的纷纷坠落。先前没有被撞溅飞起的冰雪岩体,在“二次撞击”下,纷纷崩塌,滑坡,并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集结冰雪泥石流。估计约有5000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流以320多公里的时速(即一分钟向前推进5.4公里)咆哮着向山下奔腾而来。十多米厚的泥石流,如巨蟒集结来袭,所经之处,还激荡起无数强劲的气浪和石雨。一块3吨多重的岩石,居然被气浪反弹到600米外。秒速高达100米左右的泥石流越跑越快,像庞大无比的推土机一样铲平了沿途所有的山丘和村庄后,又轻而易举地翻过100多米高的分水岭,时速已高达400公里,一下子“全体”凌空倾倒在容加依城内,当场冲埋2.3万人,创迄今世界历史上冰雪泥石流冲埋死亡之最。

至此,容加依城全部毁灭。更令人惊心动魄的是,强大的冲击惯性,使泥石流在覆盖冲埋容城后,还继续向前推进了好几公里,最终流程长达160公里。据震后官方公布,“5·31”大地震,除钦博特基本毁灭,楚基卡拉、瓦廉卡半毁灭外,容加依和兰拉西卡也全部毁灭,共计死亡66794人,10多万人受伤,100多万人无家可归。这是20世纪南美洲世界地震史上,引发最罕见,最猛烈,最大规模,一次性死亡人数最多的,冰雪泥石流的特大灾难性地震。

小贴示:

地震发生后并引发泥石流后的一些自救生存方法:

1.一般提前搬迁到安全场地是防御泥石流灾害的最佳方法,应在滑坡隐患区附近提前选择几处安全的避难场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2.当泥石流来临时一定不要往泥石流的下游方向跑,也不要顺着它的方向跑,应立即向与泥石流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

3.泥石流发生后千万不要饮用被污染过的水,食品不足时,应适量进食来维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