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危及人类的100场灾难
4884100000027

第27章 1966年意大利波河大洪水

意大利位于南欧亚平宁半岛,北部是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面就是意大利最重要的农业区——波河平原。由于意大利境内的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0%,因而波河平原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突出。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南注入亚得里亚海,沿途经过了意大利的重要城市米兰,波河及其支流就像是平原的血脉一样滋润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但波河也有它狰狞的一面,当它发作的时候,带给意大利人民的是无穷的灾难。

1951年夏的波河大水被认为是20世纪欧洲最大的水灾,那场由暴雨引发山洪暴发、水库崩溃、大小河流满溢的大洪水,使波河流域数万公顷良田覆没于泥石之下,百里沃野成了不毛之地,数百人葬身于波涛之中。但给人民留下更深印象的还是1966年那场给艺术之都佛罗伦萨带来空前浩劫的大洪水。

1966年11月初,时速高达90英里的狂风挟着暴雨来到了亚平宁半岛的北部地区,阿尔诺河和波河的河水迅速上涨并洗劫了附近地区,洪水造成了1131人丧生,有上万人受伤。然而这次洪水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是因为它的水量之丰富,而是在于它破坏了意大利的金色城市——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位于亚平宁半岛的北部,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之都,保存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美丽的艺术之都经常会有洪水光临。在1333年、1577年、1666年和1844年等几个年份中洪水冲走了他们最珍视的艺术品,也险些将这个在文艺复兴时期繁荣起来的城市埋葬。因而这里的人们对于洪水的恐惧远远超过了对于战争、疾病甚至是死亡的恐惧,他们对于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些艺术珍品的保管人这一责任十分敏感。但是在1966年,无情的洪水再次把噩梦带给了佛罗伦萨人。对于佛罗伦萨的破坏主要是由阿尔诺河及其支流引起的,几百万吨的洪水随着旋风风暴从佛罗伦萨北部山区倾泻下来,阿尔诺河水系的水位急剧上升,11月4日,洪水涌入佛罗伦萨,淹没了全城60%以上的地方,全城的文物、珠宝店和图书馆都成了洪水的牺牲品。

建于13世纪的耶稣受难像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艺术珍品之一,它雄伟的身躯被含着油污的盐水浸泡长达12个小时,70%的颜色被冲掉,再也无法修复,一件珍贵的古代艺术珍品就这样毁于一旦。“天堂之门”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的青铜浮雕作品,是当时艺术特色的典型代表,在洪水中因为被围绕着洗礼堂的铁栏杆阻拦才幸免于难,但是它的五块护墙板都随大水而去了。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乔托、基尔兰达约、波提切利和萨多等人为世人留下的精美壁画,米开朗琪罗和多那太罗的雕塑都被油和烂泥污染了,即使是最负盛名的文物修复专家也不能使之恢复原状了,另外还有600多幅油画被破坏,所幸的是它们中的大部分还可以修复。

最惨重的损失发生在国家图书馆,珍藏在其中的名人手稿和16世纪前的古版书籍从此消失了,洪水冲垮了图书馆的围墙,50多万份历史记载全部丧失,这些珍贵书籍和历史资料的丧失在历史上只有公元500年亚历山大图书馆、1903年都灵皇家图书馆和中国1861年圆明园的巨大损失能与之相提并论。洪水并没有因为这无可弥补的损失而停下它的脚步,佛罗伦萨大学成了下个目标。在大学的文史哲图书馆里上百万册藏书被扫荡一空,经济和商学院的几千份博士论文也毁于洪水,最受珍爱的2000册关于法学的文件和书籍(17世纪~19世纪)被洪水从法律系的大楼里卷走了,医学系也丧失了许多珍贵的科学仪器和藏书。就在几个小时之间,这所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便失掉了它最有价值的知识遗产。

在肆虐的洪水中,还有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在抢救一些尚未被损坏的艺术瑰宝。年迈的乌菲奇美术馆馆长恩柏托·巴帝尼教授在洪水肆虐之际正忙着和几名工作人员一起把乔托、波提切利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搬到安全的地方。在许多艺术瑰宝被损坏的同时,大量的珠宝店、工艺品作坊也毁于洪水,其中一些小店早在14世纪就在佛罗伦萨安家落户了,其本身就是一件文物了。11月6日,洪水逐渐退去了,意大利政府派遣大批直升飞机给佛罗伦萨送来了水、食物以及其他一些紧急物资,但佛罗伦萨人却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抢救他们最珍视的文化遗产。

数以千计的书籍、绘画和雕刻从烂泥里被重新挖出来,送到佛罗伦萨大学,世界上最优秀的文物修复专家在紧张地工作着,一些当时被认为已经毁于洪水的文物又重见天日,许多曾经被认为是蔑视传统的青年人也积极参加了这项工作,美国几百个学习美术的大学生自愿组织专职志愿队,加入到修复文物的行列中。尽管修复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仍然有大批文物和书籍从此消失了。

小贴示:

这个惨痛的教训给当地人和意大利政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面对自然灾害,如何保护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呢?由于各个文明在起源时期都是以大河为中心,其活动范围向周围地区辐射,因而在许多国家的大河流域都保留着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这些地方又往往是洪水的高发地区,部分古迹就这样付之流水。时至今日,当我们的科技发展赋予我们保护自己的能力时,我们是否应给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以格外的重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