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如是说
4883000000017

第17章 把握成功的原则(3)

在现代社会和商业竞争中,科技已经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对于这一点,李嘉诚也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电信业肯定是一只绩优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高增长的趋势。其实,对于电信业的投资,李嘉诚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

1989年,李嘉诚将和黄集团带入电信市场,收购了一家英国的电讯公司。但是,这次尝试性的投资出现了问题,和黄集团在英国所推出的一种CT2,业务叫做RABBIT,因为只能打出不能打进,跟其他电讯服务技术相比逊色了很多,根本就不能在市场上得到普遍欢迎。将产品进行了降价调整后,市场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和黄集团的这项业务也一直处于长期亏损中,为此共负债1462亿多港币。可以说,李嘉诚在电讯领域的投资是出师不利。

但是,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什么,特别是李嘉诚对电信业发展方面的估计具有足够的信心的情况下,这更不能说明太多实质性的东西。后来,李嘉诚又卷土重来,于1994年投资84亿港币成立ORANGE,推出当时还比较新奇的个人通讯网络。这项业务开始也并不被人看好,大家都生怕这又是一项翻版的CT2胎死腹中。这一次,ORANGE给李嘉诚争了口气,逐渐地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

到1996年为止,已成为上市公司的ORANGE股价由成立时的200多亿元港币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亿元港币;1997年ORANGE在英国的客户已经突破100万港币,成为英国的第三大移动电话商;1999年,和黄集团出售了44.8%的OR-ANGE股份,获得1130亿港币的巨额收入,同时也成为德国最大移动电话商Mannesman的惟一股东。可见,李嘉诚从一开始电讯事业所表示出来的信心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李嘉诚就没有今天在电讯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没有源源不断的高额收入。

目前,电信市场纷纷扰扰,通讯产品的生产制造商和经销商不断增加,通讯产品的技术和种类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在这个领域里,有人迅速致富、有人却因为应付不了激烈的竞争而黯然退出。一时间,电讯业的前途变得复杂起来,谁都不知道明天会是由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服务来主导。

但是,只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就不会在复杂的形势下迷失方向。现在,李嘉诚看准了一个新的出发点,那就是手机的3G技术。虽然到现在为止,不管是在欧美还是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还没有发放3G牌照,但是,从各方面的分析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3G的未来是美好的,前景是光明的。不过世事难料,我们也不排除移动电话的3G技术会让期待它凭空出世的投资者和商家大失所望。只要观察得久、看得长远,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商家们也依然有在失败成为事实之前转变自己的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李嘉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除了勤奋之外,把眼光放长远也非常重要。有些时候,只要你看准了某件事物有发展前途的话,那就不要犹豫,放手去做。要知道,成功总来自于先知先觉。

在20世纪末的网络泡沫经济中,很多商业网站都因此而烟消云散,在这其中却有一个名为盛大网络毫不起眼的小公司通过自己经营的方式不但摆脱了网络泡沫的阴影,而且因此得到了空前的壮大。在当时,为了使公司尽快地摆脱困境,盛大网络的总裁陈天桥将眼光放在了一个陌生的产业上---网络游戏。他孤注一掷地利用公司仅剩的30万美金代理了一款韩国的二流游戏《传奇》,在支付了代理费和服务器的费用后,盛大网络的总资金仅仅只够支撑3个月的免费试用期。

在当时,网络游戏还不为众多国人所知,其用户更是少得可怜,盛大网络在苦苦支撑了3个月后,游戏虽然进入了收费阶段,但盛大网络公司也彻底地成为了空架子;但事实证明了,陈天桥的孤注一掷是正确的,《传奇》风暴终于在全国开始上演,第一年盛大公司就因为这一款游戏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到了第二年,《传奇》神话更是愈演愈烈,在整个国内网络游戏市场中,仅这一款游戏就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市场规模将近10亿人民币。在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后,盛大网络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盛大网络正在争取国外的那斯达克版权的上市。陈天桥敢于利用最后的一点资金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孤注一掷难道仅仅只是凭他的直觉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虽然在业界有很多人羡慕陈天桥的"一夕致富",认为那是侥幸,但我认为,陈天桥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的眼光独到,看准了网络游戏特别是在中国的大好前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具有他这样的勇气,只要敢于去发掘有潜力的新生事物,并勇于去付出代价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从盛大网络和陈天桥的事例上我们不难看出:遭遇挫折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有独到的眼光,并敢于为自己的眼光投下赌注,东山再起并不是神话。

做事要留有余地

做人始终要以一种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情,不仅要分析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还要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应对。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留下了余地、留下了可以应对变化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商场如战场,生意上的事情更是沉浮多变。聪明的商人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对整件事情有着通盘的考虑。为了降低风险和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失败,总是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撤退空间。做事留有余地,这本来也是我们从长远考虑的一个诉求点。

在长江实业走向成熟和壮大的过程中,李嘉诚多年来一直都有着不断地大手笔投资和收购行为。因为有着过人的智慧、冷静的态度和雄厚的实力,李嘉诚被人们戏称为拍卖场上的"擎天一指";但是,就算对于李嘉诚来说,也不可能在每一次投资和竞争中都能做到稳稳当当、无惊无险,这对于其他任何人而言,也同样是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因为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又时常能以冷静的态度去判断形势,所以在投资时面对各种突发的状况时才不会乱了阵脚。

对于没法预料和控制的事情,每个人都是不能避免的,特别是在拍卖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1987年11月27日,位于九龙湾的一块政府公地拍卖,因为地理位置良好,拥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房地产界的多数大亨都参加了这块地皮的拍卖,当天李嘉诚也出现在拍卖场上。

那块公地占地为24.3万平方英尺,底价为2亿港币---每口竞价为500万港币。从一开始拍卖的场面就异常火爆,火药味也特别的浓。一开始李嘉诚就和一位竞标者连叫两口,底价连跳两次。就在这个时候,拍卖场上响起了一个李嘉诚非常熟悉的声音:"2.15亿!"李嘉诚回过头一看,原来是胡应湘。胡应湘在商场上被称为"飞仔",毕业于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李嘉诚和他之间向来有着良好的友谊。因为当初李嘉诚进入房地产界的时候还请教过胡应湘,后来一直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