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怎么会是这样?你的失败令自己困惑,到底怎么了?你的屡战屡败只是你潜移默化地在失败和成功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心理误区,存在着一个心理症结。你扭曲了失败与成功的关系,认为只要不怕“失败”,必然能“成功”,而没有去深入想一想“失败”这个词的潜在意义。
当我们注视着“光荣的失败”时,常常像在举行一次庄严的葬礼,在葬礼的气氛中讨论失败可能是非常适合的,只是要把葬礼的对象换一换,把“你”埋葬掉。我们每一次痛苦的失败,“血”都不会自流,那是我们生命的—部分,它们转换刻骨铭心的感觉、感受、教训、哲理,等待着“我们”,——它的母体召唤!我们坐在葬礼中,是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这些“孩子”,还是否定“他们”的存在?这才是我们能不能开启胜利之门的关键。
走向成功的捷径是从失败的地方再次开始。成功不是一片云彩,风吹来雨送来;成功是一种“实在”,以往的“失败”就是它的骨架,我们不从这里开始又从哪里开始呢?失败给予我们的那些“东西”,也就是“成功”能给予我们的,有经验的人都会赞同这种观点。
美国明尼苏达州柴油公司的赛德里亚分厂,创办初期经营很不景气,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机器的利用率低,工人的缺勤现象严重且工伤事故经常发生,各种内忧外患使其几近破产。工厂的处境使厂长史密斯焦急万分,但是面临挫折和压力,他没有一味地蛮干下去,更没有退缩,而是找来各方面的专家人士研究分析工厂经营不佳的原因。经分析发现,其症结在于实行的多层次领导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领导与职工之间及各领导之间缺乏沟通。他们各自为政,致使整个工厂没有通盘的计划,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混乱状态。
于是史密斯对症下药,实行了一套新型的管理法,重新设计工作范围,改善劳动环境,全厂从经理到操作工全部编成以20人为一个单位、从事一系列的所谓垂直性工作。如清点存货、采购原料、记录生产费用、检验进货、登记考勤和工作表现、编制预算、监督安全措施等。他给予每个组以较大的自由权,使它们有权自主地招雇新工人,辞退不称职的组员。
由于柴油机的很多部件需要几个小组合作制造,这样无形中给速度慢的小组造成了一种压力,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史密斯给每个小组指派了一个顾问,取消了从前凌驾于工人之上的令人讨厌的监工。顾问的任务是培训工人,帮助小组提高自治能力。新管理体系实行两层领导制,最高一层是由厂长和董事组成的工厂作业组。它负责与公司总部共同制定生产任务,拟订全厂的生产计划及作出政策决定。第二领导层是工人代表会,由各部门推选产生,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厂里的各种问题。工人的意见由工人代表带给工厂作业组。此外,史密斯本人还每星期都邀请一部分工人促膝谈心。由于他注意谈话内容的保密,因而很快取得了工人的信任。
总方案实施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不仅令赛德里亚厂获得了新生,而且很快成为总公司的明星分厂,而史密斯本人也因其在赛德里亚的成绩被调往总部担任了副总经理的职务。试想,假如史密斯当时在挫折面前不认真分析原因,不改变原来的管理体系而一味蛮干下去,无论他如何兢兢业业,恐怕等待他的只能是又一次失败。
因而,屡战屡败者的处方就是:认真地对待你的每一次失败。要痛定思痛,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下一次奋进中引以为戒。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痛,甚至自虐地流着鲜血还不知痛。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因伤痕累累或失血过多而变得无力拼杀,只有扼腕叹息,悔恨终生。
一个人,如果在失败之后,不去挖掘自己潜在的力量,不去重新奋战,那么等待他的还会是失败。只有在失败后发现自己真正能量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奥里森·马登对年轻人这样说道:“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不知道问已到底能做什么,只会羡慕别人的成功;还有一些人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就是做不好。这些人都共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力量。”因此,逆境会像恶魔一样缠绕在你身边,引起你的恐慌。但是对逆境存有一种恐慌心理,是没有用的,对于那些成功者而言,所有的逆境都不是恐怖地带,而战胜逆境是在展现自己真干的力量。
拿破仑有一员大将叫马塞纳,平时他的真面目是显示不出来的,但是当他在战场上见到遍地的伤兵和尸体时,他内在的“狮性”就会突然发作起来,他打起仗来就会像恶魔一样勇敢。
除非遭到巨大的打击和刺激,人类有几种本性是永远不会显露出来,永远不会爆发的。这种神秘的力量深藏在人体的最深层,非一般的刺激所能激发,但是每当人们受了讥讽、凌辱、欺侮以后,便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来,一但这种力量发挥出来,就能做从前所不能做的事。
有许多人虽然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而还不能把他们叫做失败者,因为他们心中仍然有一种不可屈服的意志,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真正伟大的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望,从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中,那些心灵脆弱的人惟有束手待毙,但有些人的自信精神,却依然存在。
当阿里第一次走入拳击栏时,瘦弱的他令观众认为,他不出5个回合就会被对手打趴下。
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一生61场比赛中,创造了56胜5负的拳坛神话,成为拳击史上第一位三度夺得世界重量级冠军、获得“20世纪最伟大运动员”荣誉的拳王。他说过一句话:“‘不可能’只是别人的观点,是挑战,绝非永远。”
后来,莱拉·阿里出现在了阿迪达斯最新的广告片中,她就是拳王阿里的女儿。原来拳王阿里的女儿也打拳!她甚至与父亲老拳王在拳击台上同场竞技,演绎了又一个“挑战不可能”的故事。
“我是莱拉·阿里,我是一个职业拳击手。我身上背负着3条世界重量级拳王金腰带,职业生涯的战绩是16胜、0负,曾13次击倒对手。当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女子拳击,就像一根导火线在我脑中点燃,我对自己说:我也要那样!”莱拉·阿里如是说。
“我想我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成为莱拉·阿里,而不是永远被人称为穆罕穆德·阿里的女儿。告诉你们,我的父亲是个大男子主义,他甚至不喜欢我穿短裤和运动衣。但是,我从不认为女人和拳击是一对矛盾。我想成为一名战士,同时也是一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漂亮女人。”莱拉·阿里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至于她的父亲老阿里,后来每次看完女儿的比赛,都会对她说:“你是最优秀的!”终于,莱拉·阿里赢得了3项世界冠军。面对荣誉,她这样回答:“有人说女人不该打拳击时,你认为我会怎么做?是的,没错,上!我现在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也是最优秀的女战士。当人们走向我,告诉我他们受到了鼓舞,我使他们相信‘没有不可能’时,我的心情棒极了!那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意义,我必须继续做得更好。”
对不可能的超越,才是最华丽的生命乐章。一个男人如此,一个女人也如此。成功的人一定有些挫折的经历,而战胜挫折,就获得成功。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却因为努力而变成可能,只要敢去做,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十三)不降其志——如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
孔子说仁,孟子说仁义;孔子说志,孟子说志气,儒家思想是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说法与偏见的认识。到了子思手上,中庸处世智慧被梳理凸显出来,“志气”也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强调“无恶于志”,认为“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人的主观意志与人格力量,在做人处世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做人有志气,就不怕挫折和逆境。李密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但他牛角挂书,努力不辍;苏洵到成年后对人生才有所醒悟,开始发愤读书;韩愈年幼便成为孤儿,他立志成材,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儒者。周文王被拘禁而演周易,丘明眼瞎了而作国语,孙膑被砍断双腿,成为一名军事家,司马迁受宫刑而撰写出“史家之唱绝”的《史记》,蔡文姬颠沛流离而写出《胡笳十八拍》,等等,这些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人不怕身残,就怕心残,心残就是“丧志”,就是“自辱其身”。那些身残而心不残的人,人生更加辉煌。台湾棉纸撕画家温鹏弘儿时患了重度脑性麻痹症,无法站立行走,从出生直到14岁以前都是过着在地上爬行的生活。一直到14岁时,才拥有了第一辆轮椅代步行走。
虽然人生如此坎坷,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曾经荣获“终生学习楷模奖章”。
虽然比别人失去了很多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他从小就刻苦自学,还想办法克服语言发音的障碍。1992年,他以口试的方式正式通过小学学历鉴定,那一年他刚满28岁。后来十几年中,他仍然顽强地坚持自学,达到高中的教育水平。
他30岁时才开始学习棉纸撕画创作,起初他以为只是将棉纸撕碎、搓揉,然后贴在画纸上而已,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是等到深入钻研以后,他才发觉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凭着爬行了14年的顽强意志,自创了温馨工作室,专门研究撕画。
后来他还多次到学校演讲,给孩子们作报告,将自己人生奋斗的经验和他们共同分享。
他常常鼓励年轻人说:“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热爱的生命,我辛苦爬行14年都没有放弃,你们碰到一点儿挫折算什么?我可以,大家一定也可以。”
14年的爬行经历,最后在轮椅成就了一名撕画家。
谁也不愿意经受苦难,但是苦难往往也是一种经历,一种启迪,甚至是一种资本。它能让你更好的面对困难,面对自己,面对未来的艰辛和辉煌。杰克逊对于他遭遇的第一次意外,已全无记忆。他只记得那是10月一个温暖的晚上。杰克逊当时21岁,聪明英俊,人缘很好,踢美式足球及演戏剧都表现突出。要知道21岁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而且刚从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戏剧学院毕业,可以说意气风发、前程似锦。
一辆重型卡车从第三大道驶出来时,杰克逊一点都没看见。他惟一记得的,就是醒来时自己身在加护病房,左小腿已经切去。
其后6年,杰克逊全力以赴,要把自己锻炼成全世界最优秀的独腿人。他康复期间饱受疼痛折磨,但从不抱怨,终于熬过来,开始在舞台和电视上演出,也交过不少女朋友。
失去左腿后不到一年,他开始练习跑步,不久便常去参加10公里赛跑。随后又参加纽约马拉松赛和波士顿马拉松赛,成绩打破了伤残人士组纪录,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独腿长跑运动员。
接着他进军三项全能。那是一项本身就极其艰难的运动,再加上他只有一条腿,要一口气游泳3.85公里、骑脚踏车180公里、跑42公里的马拉松。这对于杰克逊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994年5月的一个下午,杰克逊在犹他州的三项全能运动比赛中,骑着脚踏车以时速60公里疾驰,带领一大群选手穿城越镇,群众夹道欢呼。突然间,杰克逊听到群众尖叫声。他扭过头,只见一辆黑色小货车朝他直冲过来。
一般情况下,比赛场地周围马路几乎全部封锁,几个未封锁的路口也有警察把守,没人知道是什么缘故,让这辆小货车闯了进来。
杰克逊的身体被撞飞,一头撞在路边的电灯柱上,颈椎“啪”地折断。他还记得自己被抬上救护车,随后就昏了过去。
杰克逊接受紧急脊椎手术后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重伤病房,一动也不能动。他清楚记得周围的护士个个都流着眼泪,一再说:“对于你的遭遇我们很难过。”
杰克逊四肢瘫痪了,那时才28岁,28岁就已经尝遍了人间的冷暖。杰克逊的四肢都因颈椎折断而失去功能,但仍保存少量神经,使他能稍微动一动,手臂能抬起一点点,坐在轮椅上身子可倾前,双手能做一些简单动作,双腿有时能抬起两三厘米。
杰克逊知道四肢尚有感觉时,有点激动。因为这意味着他有了独立生活的可能,无须24小时受人照顾。经过艰苦锻炼,自认为“很幸运”的杰克逊渐渐进步到能自己洗澡、穿衣服、吃饭,甚至开过特别改装的车子。医生对此都大感惊奇,是呀,有谁不为这坚强的生命力感到惊讶呢。
医院对脊椎重伤病人的治疗,好似施行酷刑。他们先给杰克逊装上头环:那是一个钢环,直接用螺钉装在颅骨上,然后把头环的金属撑条连接到夹在杰克逊身体两侧的金属板上,以固定杰克逊的脊椎。安装头环时只能局部麻醉,医生将螺钉拧进杰克逊的前额时,杰克逊痛得直惨叫。
护士常来给杰克逊抽血,或者把头环的螺钉拧牢。每次有人碰到他,他都痛得尖叫。直到此刻,他才觉得自己没有了自我,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也没有希望。
两个月后,头环拆掉,杰克逊被转送到科罗拉多州一家复健中心。在他那层楼里,住的全是最近才四肢或下身瘫痪的病人。他发觉原来有那么多人和他命运相同。眼前的处境也并不陌生,伤残、疼痛、失去活动能力、耐心锻炼——所有这些他都经历过。
于是,他那种顽强不屈、永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又回来了。他对自己说:“你是过来人,知道该怎样做。你要拼命锻炼,不怕苦,不气馁,一定要离开这鬼地方。”
其后几个月,杰克逊再度变得斗志昂扬,康复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预料。
脖子折断之后仅仅半年,他便重返社会,再次开始独立生活,又大约半年之后,他在一次三项全能运动员大会上,以《残疾人也能做到》为题,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事后人人都围着他,称赞他勇敢。“杰克逊真行!”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即使康复过程起先顺利,病人迟早会遇上一道墙:康复中止,残酷的现实浮现。杰克逊就撞上了这道墙。当时他身体可复原的已复原了,不管怎样努力,有些事实始终无法改变:手臂永远不可能再抬到高过头顶,而且他永远不能再走路了。杰克逊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向来不屈不挠的他也泄气了。
1998年,杰克逊获得480万美元赔偿金,决定迁居夏威夷。当时他对朋友说,去那里是为了写回忆录。只有他自己清楚,这完全是为了逃避。杰克逊有个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秘密:他染上了毒瘾。他脖子折断之后两年左右,认识了一个女人,那女人递给他一些可卡因,同情地说:“试试这个吧。你苦够了,这个能帮助你减轻你的痛苦,没人会怪你这么做。”
杰克逊心想:“是啊,有多少人经历过这么多打击,他们一定会理解的。”
一天凌晨,杰克逊吸毒之后,转着轮椅来到一条寂静公路的中央,他清楚地记得,他曾在这条公路上跑过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