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通信通常情况下是发射机、接收机和天线设置在地下工事、隧道或矿井内的无线电通信。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通过岩层传递电波,这就要选择电导率适当的岩层或利用高电导率岩层间的“波导”。这种通信方式的优点是不受外界天气、工业和其他无线电台的干扰,信号稳定性能较为良好,隐蔽保密,但一般要求有大功率的电台兆瓦级和使用长波。另一种类型是通过电缆的泄漏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这种类型使用工作频率高,只要小功率电台就可以实现。如果在相应的地层中找不到合适的通信岩层,地下电台也可以把天线架设到竖井在地面的开口处,通过地面附近的空间传输电波。但这种方式受地形、地场影响大,信道质量难以让人满意。
二、水下通信
水下通信系统常常也称之为潜水电话,主要是指让潜水员与潜水员或潜水员与水面人员之间可以互相通信的一套系统。水下通信系统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无线水下通信系统;有线水下通信系统(空气潜水);有线水下通信系统(氦气潜水)。无线水下通信系统机理是将麦克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传输至一个电子模块,声音信号被转换成超声波信号发射到水中,被另一个超声波无线水下通信系统接收后,再转换成声音信号通过耳机传到潜水员的耳朵里。有线水下通信系统(空气潜水)其实质就是一个水下对讲机,由水面和水下两部分组成,中间用电缆连接。有线水下通信系统(氦气潜水)主要用于潜水深度较大时,附带语音矫正功能,分模拟氦气语音矫正器和数字氦气语音矫正器,从而实现水下多人不同深度的通信。
三、空间通信
空间通信是以航天器(或天体)为对象的无线电通信。航天器也称空间飞行器或宇宙飞行器,它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按天体力学的规律运行的飞行器。空间通信的基本形式有地球站和航天器之间的通信,航天器相互之间的通信,通过航天器转发或反射电磁波进行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航天器有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站和航天飞机。地球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陆地、水上和大气层中)的通信站。
四、有线电通信
有线电通信是利用导线传输电信号的通信方式。有线电通信系统主要由线路、路端、交换和用户设备等组成,可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电视等。它与无线电通信相比,传输质量更高,不容易受到干扰,是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
五、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无线电通讯建立迅速,便于机动,能同移动中、被敌人分割包围的对象建立通讯联系,被广泛应用在地面、航空、航海等方面,是战时的主要通讯手段。无线电的频率是电磁波在每秒钟内震荡的次数,单位是赫兹;无线电的波长则是电磁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
六、军事通信卫星
军事通信卫星包括战略通信和战术通信两大类卫星,前者提供全球性的战略通信,后者提供地区性战术通信以及对军用飞机、舰船、车辆和个人的机动通信。与民用通信相比,现代军事通信卫星具有抗干扰性好、机动灵活、可靠性高、生存力强等特点。
七、军用雷达
雷达具有发现目标距离远、测定目标坐标速度快、能全天候使用等特点。因此在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察、航行保障、气象观察、敌我识别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电子技术装备。
军事后勤
一、后勤供应的重要性
战争离不开后勤的保障,因此,后勤供应是随着军队的出现而产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的特点。因此,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后勤对军队建设和作战的保障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队后勤的根本职能就是把国家提供的经济力量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
二、后勤的主要任务
在平时和作战中,后勤组织实施部队的武器、弹药、油料、给养、被装、药材、营房物资、维修器材等;同时,组织运输力量,并协同有关部门搞好部队输送。后勤组织还要实施对伤病人员的紧急救护、早期治疗,组织部队整顿个人卫生和阵地环境卫生,做好卫生防疫、防护,对军马等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后勤组织指导部队、分队正确使用装备,实施对装备的检测、维护和中小型的修理,组织实施对损坏装备的现场抢修和向后方的运送。
三、未来的军事后勤体制
当今世界,不管是世界军事强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新军事变革中,都在强调一个词:“诸军种联勤”。联勤一下子成了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联勤呢?为什么要进行联勤呢?联勤有什么特点呢?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诸军种联勤体制。
所谓诸军种联勤体制,就是对多军种的后勤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对多军种的通用物资现与通用勤务实施统一保障的组织形式。联勤是适应军队建设发展和提高后勤保障效率的必然要求。
联勤源于解决军种之间的保障纷争。对联勤问题的真正关注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军队的主要构成是陆军和海军,空军尚未成为独立的军种(少数几个国家成立了独立的空军军种,如英国、德国等)。管理军队的陆军部和海军部是两个独立的部门,因而在组织后勤保障特别是在后勤资源、军工生产及军事采购等方面的分配使用上常常发生矛盾,影响了后勤保障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一些国家军事体制的不断调整及空军作为独立军种的出现,军种独立保障所固有的弊端如重复建设、抢夺资源、条块分割等问题更加突出,在军队后勤工作中实施联勤更加迫切。同时,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只有建立统一高效的联勤体制,才能够适应立体、快速、机动作战的要求。因此,海湾战争后世界一些大国的军队都积极探索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联勤体制。
联勤首先体现在统一组织使用诸军种后勤力量。主要表现在:一是由权力机关对诸军种后勤实施统一领导,即实现诸军种后勤在大政方针方面的联合。如由总部统一制定诸军种后勤(联合作战后勤)的建设规划和保障方案,并对诸军种后勤进行协调与控制。也可以说,诸军种后勤处于某个权力机构的统一领导之下并统筹规划后勤力量的使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世界上凡是由多军种构成的合成军队基本上都已不再采用诸军种绝对独立的、完全分散的后勤体制,通常都是由国防部对诸军种后勤工作实施统一领导。二是执行机构对诸军种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等后勤业务统一实施,即后勤保障业务方面的联合。如由某一个联勤保障机构统一实施诸军种的某一项或多项通用后勤保障业务。由于二战后一些国家的军队基本上都已陆续实现了总部对诸军种后勤的集中统一领导,因此,诸军种联勤体制变革的焦点是通用后勤业务的统一组织实施。三是强化后勤的集中统一指挥。从一定意义上讲,联勤保障是对军种后勤保障、专业保障的统一组织指挥。在后勤建设和保障活动中,既要强调集中统一,以单一领导机构对后勤活动实施统一调控;又要兼顾军种、专业勤务的技术性、独立性。适当分散和分权,以便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后勤保障。近年来,美、俄、英、法、日等发达国家军队,在后勤体制改革中采取措施合并分散、多头的同类后勤机构和设施,完善有关领导机构,建立统一的后勤保障系统,加强宏观调控和业务监管,进一步强化了后勤保障活动的集中统一。
战场应急与指挥
一、战场应急
战场医院、防核生化部队、扫雷部队等都在战场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战场流动医院
只要有战争就会有伤亡,这是无法避免的,而很多战场上的死亡是由于抢救不及时、造成流血过多和没有医疗手段救治而死亡的,战场流动医院的出现避免了大量的战场死亡,及时地挽救了重伤人员的生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救护医疗车就出现了,随后就成为军队中必备的辅助车辆。在现代战争中,救护医疗车既要在前线的枪林弹雨中进行救护,又要随时渡过江河将伤员迅速送到后方,因此救护医疗车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越野性能和漂浮本领。
2.防化兵
防化兵是军队中担负防化学武器任务的专业兵种,又称化学兵、防化学兵。一般由核观测、化学辐射侦察、洗消、喷火、火烟等部队组成。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中建立有防化兵。主要任务是:实施化学和核辐射侦察;实施消毒和消除污染;实施喷火,协同步兵作战;施放烟幕,掩护部队行动;指导部队对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护。我国的防化兵只担负防化保障任务,是军队对核、化学、生物武器防护的技术骨干力量。
3.扫雷部队
地雷因其“价廉物美”而被许多国家列入常规防御性武器的首选之一。由于地雷拥有易布难排的特点,因此为了给部队开辟道路,扫雷部队应运而生。我国的扫雷部队一般采用扫雷器、扫雷车、扫雷犁等扫雷新型装备,用人工搜排、焚烧、爆破、机械等二十余种科学扫雷方法,这样就可以使扫雷效率提高十多倍。地雷在挡住入侵者脚步的同时,也会造成误伤百姓的问题。因此,我国的扫雷部队在战后扫雷问题上,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4.扫雷车
扫雷车是装有扫雷器的坦克装甲车辆,用于在地雷场中为部队开辟道路。按扫雷方式,扫雷车可分为机械扫雷车(是靠坦克或装甲车推动安装在车前的扫雷滚轮、扫雷犁和锤击式扫雷器在雷场中进行排雷作业的装备)、爆破扫雷车(通常用1辆坦克装甲车辆作为基础车,车上装发射装置和扫雷装药,直接驶到或被牵引到发射场地,而不直接进入雷场)和机械爆破联合扫雷车。在现代战争中,它们都是进行地雷战、实施机动和反机动的重要工程装备。
二、战场指挥
军事指挥具体表现为战略指挥、战役指挥和战术指挥。
1.战略指挥
军事战略指挥是统帅部及其派出机构对军队战略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早期的战争比较简单,往往只是相邻国家、地区发生的局部性的军事冲突,军事战略方向比较单一,如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都是如此。其战略指挥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战略侦察,确定作战对象,选择作战方式、时间和地点以及组织调度军队等。随着战争形态和指挥环境的变化,对战略指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都有所提高。
2.战役指挥
战役指挥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军队的战役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早期的战役行动表现为,军队从集结地区前往至战场或者从一个战场前往另一个战场的机动,行动比较简单。如我国古代的牧野之战、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等。战役指挥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军队进行战役机动,以保证军队能够在合适的地点和有利的地形上形成有利的战役态势,为完成战略任务以及战斗胜利创造条件。
3.战术指挥
战术指挥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兵团、部队和分队的战斗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如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指挥员实施指挥需要掌握的全部情况均一目了然,只需根据对方的列降情况适时将士兵排列成阵并发出“前进”的口令,指挥比较简单。随着参战人数增多,方阵规模扩大,战术也要经常变换;而科学技术、武器装备、军种变迁、通信技术等的发展,对战术指挥的时效性、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4.军队指挥自动化
军队指挥自动化,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各种自动化设备,运用科学方法,按照现代战争的特点与方式,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与决策方法科学化相结合,提高军队指挥的效率和质量,实施对所属部队的有效指挥与控制。实现军队指挥自动化,不仅能提高指挥的效能,还将加速军队武器和技术装备的发展;推动军队作战方式方法的改进,促进军队组织机构和编制体制的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