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战争全知道
4832400000011

第11章 中外著名战争(4)

6世纪上半叶,波斯帝国为了争夺两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同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进行了长期战争。530年,一支约有4万人的波斯军队开始准备围攻底格里斯河上游的达拉斯要塞。东罗马帝国决心誓死保卫这座要塞。但该帝国正忙于在欧洲的战争,无暇全力经营东方,只派出一位年仅25岁的青年统帅贝利萨留,交给他1.7万名士兵。贝利萨留虽然年轻,却富有军事指挥才能,决心带着这缺乏训练的弱小军队,用新的战法战胜敌人。他下令在要塞南面挖一条又宽又深的战壕,战壕两端又挖掘两条稍短的战壕,然后将精锐骑兵埋伏在其中。波斯人对贝利萨留的举动感到疑惑,便避开中央,向东罗马帝国军队的左翼发动猛攻,迫使其节节后退。突然,隐蔽在战壕中的东罗马骑兵冲杀出来,向波斯人的后方和侧翼发起攻击;同时东罗马军队右翼也突入波斯左翼骑兵与中央步兵问的缺口,从侧后攻击敌人,致使波斯人阵形混乱,互相践踏,残余骑兵逃离战场,步兵束手就歼。这一仗,令波斯军队大伤元气,接连不断进攻的势头被挫败,东罗马帝国的东部边境保持了一段和平时期。

四、黑斯廷斯战役

在欧洲中世纪的地图上,海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峡曾将不列颠岛与欧洲大陆隔开,听任岛上由盎格鲁—萨克逊人建立的一些小国相互兼并。但到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带领军队在该岛南部登陆,决心改变这一状况,争夺英国王位。他在黑斯廷斯修建了一座木寨,并四处征集粮食,打算顺着通往英国国都伦敦的大路进军。英王哈罗德闻讯后,以最快的速度召集各地的武士和民兵,准备给威廉一个迎头痛击。同年10月11日,性急的哈罗德不待部队到齐,便带着几千人向黑斯廷斯前进,在那里的一座小山坡上摆出一副防御的架势。威廉将自己的弓弩手、重装步兵、骑士依次排列,向英国军队猛攻。但英军肩并着肩、盾靠着盾,阻挡了威廉军队的箭矢,威廉本人也在混乱中落马。他只好下令佯退,将英军诱下山来。果然,兴高采烈的英军将士上当了,他们冲下山坡,队形散乱,也失去了居高临下的优势。这时威廉的部队转过身来,切断英军退路,将其团团围住,密集的箭矢飞向敌人,哈罗德中箭身亡,英军溃散。黑斯廷斯之战的胜利,扫清了威廉继承英国王位的障碍,确立了诺曼底人对英国的统治。

外国近现代著名战争

一、波兰沦陷

二战中,希特勒为了避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两线作战的错误,决定先避开苏联这块硬骨头,首先攻占波兰,打垮没有战争准备的英、法两国再图其他,便于1939年8月23日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德国的邻国中,波兰是最没有看到德国威胁的国家。它盲目地认为德军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挑起战争。

在经过周密的准备后,德国将150万钢铁军队调入波兰边境的前沿阵地。1939年9月1日拂晓,德军分北、南、西三路向波兰发起突然进攻。当德军成群的成斗机和轰炸机黑压压地飞过来时,波兰的空军竟不知所措。波兰500架第一线的飞机大部分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德国“斯图卡”式战斗轰炸机炸毁在自己的机场上。不到48小时,波兰的空军就全被摧毁。德军整师整师的坦克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每天以三四十英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就连能迅速开炮的摩托化重炮也能在波兰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隆隆挺进。在德军闪电般的攻击下,波兰军队的抵抗显得不堪一击。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之下,9月27日,华沙最终落入纳粹德国之手。

二、阿登战役

1944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希特勒制订出一个大胆的反击盟军的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发动反攻,突破盟军的防线,直捣缪斯河;再分兵两路,直插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夺取艾森豪威尔的主要供应基地,将欧洲盟军切成两半,消灭美第一、九集团军、英第二集团军和加拿大第一集团军。用这个办法一举夺回战略主动权,彻底解除德国西部边境的威胁。

12月15日晚,天特别黑,浓雾笼罩阿登森林地区,大雪覆盖着群山。在接连几天的恶劣气候掩护下,28个师的德军悄悄进入了进攻阵地。16日晨,密集的德军大炮突然喷出凶恶的火舌,几乎所有的美军阵地都遭到了猛烈轰击。惊恐的美军官兵慌乱地钻出睡袋,爬进掩体。电话线早被炸断,美军呆在掩体里,根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炮击刚一停止,数百架德军探照灯“刷”地放光,美军还没反应过来,德军的坦克履带已经碾碎了残存的美军工事。阿登前线的美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几乎全线崩溃。

在中线进攻的德军进展神速。因为在这里防守的是正在休整补充的美军和从美国国内刚调来的新兵。12月17日晚,美军第106师约9000人被德军包围,最后被迫全体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一次最惨重的失败。

在南线,希特勒命令特种旅身穿美军制服,乘坐缴获的美军坦克和吉普车,伪装成美军潜入盟军后方。他们切断交通线,杀死盟军传令兵,在交通要道胡乱指挥美军运输;他们还散布美军司令艾森豪威尔已遭暗杀、德军已获大胜的谣言;一些小股部队越过前线,控制了缪斯河上的桥梁,使德军装甲部队主力顺利通过。由于这些特种兵的破坏,美军前线情报乱成一团。到12月18日晚,盟军最高统帅部才搞清敌情,确定这是德军的一次大规模反攻。

到这时为止,在阿登战役中,德军占尽了主动,盟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三、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1943年5月,在英国提议下,盟国在华盛顿决定,在非洲取得胜利之后,再接再厉,打垮意大利,并决定从西西里岛登陆。其目的在于夺取该岛后在意大利南部登陆,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从而对地中海进行全面控制,为盟军向东南欧和中欧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代号“爱斯基摩”行动的西西里登陆,需要非常周密的安排,因为投入这场行动的有陆军、海军和空军,有英军,也有美军。当时守卫在西西里岛的意大利军队有6个集团军23万人,德国军队4万人。盟军这次战役共调遣了13个师、3个独立旅和5个特种侦察登陆支队。并投入280艘军舰、320艘运输舰、900艘大型登陆艇和1225艘小型登陆艇,投入各种飞机3680架。盟军共分编成美国第7集团军、英国第8集团军和合编第15集团军,由地中海战场盟军总司令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

登陆计划于1943年7月10日凌晨开始实施。在登陆之前,以400架运输机和170架运输滑翔机实施空降。接着3200艘大小军舰和运输船只运载着16万美、英、加的军队,在空军掩护下从西西里岛的东南角附近登陆。敌军人数虽然以2∶1超过盟军,但此时战斗力已经大大削弱,而且有半数是所谓“海防部队”,也就是说是上了年纪的士兵。当英军开始在锡拉库萨以南登陆的时候,他们没有认真抵抗,因此盟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许多滩头阵地。到7月12日傍晚,盟军又向纵深推进了50公里。在东海岸的盟军由于遭到德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进展缓慢。在中部和西部的美国军队没有遇到抵抗,迅速向西北方向挺进。7月22日,美军占领了巴勒莫后,又继续向东挺进,到7月底已经进抵尼科西亚地区。8月17日,盟军完全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残部从墨西哥海峡撤向意大利南部。

在西西里战役中,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损失了16.5万人,其中包括13.2万俘虏,盟军官兵伤亡和失踪者共3.1万人。盟军在西西里岛的胜利,为他们在意大利本土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了意大利的投降。

四、大败“反法联盟”

拿破仑自称法兰西皇帝后,俄、奥、普等国结成“反法联盟”,企图一举打败拿破仑。拿破仑心急如焚,忽然想到:俄皇亚历山大是个刚愎自信的人,如果创造一个“机会”,让亚历山大认为完全能打败他的法国敌人,他一定不会放过这一重新露面的“机会”!

次日,一名法国军官拿着拿破仑的亲笔信去见亚历山大和奥皇,希望与俄皇举行个人会谈,商议休战问题。但是亚历山大只派了一名使者去与拿破仑会谈,使者回来对亚历山大说:“拿破仑的士兵衣衫不整,毫无斗志,这正是打败拿破仑的好机会,千万不能与他和谈,上他的当!”亚历山大果然上当,下令与拿破仑决战。

拿破仑见亚历山大和奥皇中计,故意连连后退。与此同时,拿破仑毫不放弃阻止普军参战的决心。拿破仑针对普鲁士国君贪得无厌而又目光短浅的弱点,授意法国外交大臣再三向普鲁士表示友好,并保证把汉诺威地区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竟相信法国人的话,下令10余万军队停止前进。

1805年12月2日,法国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展开决战。拿破仑命令部队先放弃普拉岑高地向后撤,把联军吸引过去,然后又以精兵攻占普拉岑高地,并把全部大炮拉上高地,对准完全暴露在炮口下的俄奥联军猛烈轰击。俄奥联军损兵折将,被迫向一个刚刚结冰、但冻得不结实的湖上跑去。当联军将士登上湖面,企图向对岸逃遁时,法军的炮弹一颗又一颗准确地落在了湖面上,在一片哀嚎中,数千名联军官兵沉入湖底。

奥斯特里茨战役宣告了俄、奥、普反法联盟的彻底破产。

五、北非登陆战役

北非登陆战役由美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任总指挥,英海军上将坎宁安任海军总司令。登陆部队共10.7万人,由航空母舰16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9艘以及大批驱逐舰、扫雷舰和各式登陆舰艇共650艘提供支援。航渡中参战舰艇编为3个特混舰队:东部特混舰队由英海军少将巴勒指挥,输送赖德少将指挥的美、英混编部队前往阿尔及尔地区登陆;中部特混舰队由英海军准将特鲁布里奇指挥,输送弗雷登德尔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奥兰地区登陆;西部特混舰队由美海军少将休伊特指挥,输送巴顿少将指挥的美军前往法属摩洛哥登陆。英军航空兵1700架飞机以直布罗陀为基地实施战役掩护。上述登陆地区由法国维希政府军队驻守,总兵力约20万人,拥有飞机500架。10月22日和26日,东部和中部特混舰队分别自英国启航。

1942年11月5日会合后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东航进,驶至预定登陆地段以北海域后转向南航,于8日凌晨在各登陆地段突击上陆,达成战役突然性,当日傍晚占领阿尔及尔,10日占领奥兰。西部特混舰队自10月23日分批从美国启航,航渡中依次会合,频繁改变航向,以缩小目标并迷惑对方,11月7日夜抵达换乘海域,11月8日凌晨突击上陆,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

六、阿尔巴尼亚之战

土耳其是15世纪欧亚地区的强国。它经常不断地大规模入侵欧洲各国。1444年6月,土耳其发兵2.5万人在著名将领阿里·巴夏指挥下,从第勃拉方向攻入欧洲小国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军队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统帅下迎击入侵的土耳其军队。

斯坎德培见土军来势汹汹,傲慢骄横,狂妄之极,于是决定利用土军的骄狂轻敌心理,诱使其落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以少胜多,彻底歼灭之。于是假装遭到土军打击,全线溃败。斯坎德培率阿军按事先确定的路线退却,撤入被丛山和密林包围的、狭窄的托尔维奥拉平原。而在这里,四周山上林中,早已埋伏好阿尔巴尼亚的千军万马。阿军在撤退中,沿途丢下大量辎重军械,显得狼狈不堪,以让土军深信不疑。土耳其部队见阿军退入托尔维奥拉平原这个不利的地域,大喜过望,以为阿军这下进入了绝境,于是倾全部兵力穷追而来。结果,他们落入了阿尔巴尼亚人早已掘好的陷阱。严阵以待的阿军从四面八方猛扑过来,退却的阿军也转入攻击。土军毫无准备,手足无措,阵形大乱。一战之下,2万多土军全部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