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50

第50章 南宋(1)

■李纲入相

公元1127年5月,康王赵构在众臣的拥护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南宋王朝。他就是宋高宗。

赵构是宋徽宗的九皇子,在汴京第一次被围时,他与张邦昌曾到金营中充当人质。姚平仲与金人交战后,宗望大发雷霆,张邦昌哭泣不止,赵构却处变不惊。汴京第二次被围时,宋钦宗派赵构北上,与金主议和。

他走到磁州(今属河北)时,知州宗泽与当地百姓劝赵构留下,带领他们抗击金兵。赵构本不想身入险地,就顺水推舟地应允了。当时金兵离磁州很近,相州知县黄潜善请赵构去相州暂避,二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后来,宋钦宗封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命他二人援救京城。可是赵构在东平府按兵不动,并把力主抗战的宗泽调到澶州。宗泽带兵向汴京进发,连胜十三仗,却得不到东平军队的有力支援。金兵北撤后,赵构接到宗泽的劝进书信,在南京称帝。

南宋建立后,楚帝张邦昌不得不宣布退位。楚政权专以投降媚外为要务,它建立之初就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只存在了三十几天就灭亡了。宋高宗派人从南方召回李纲,拜为宰相。

投降派官员颜岐上书给宋高宗说:“李纲主张抗敌,若拜他为相,如何跟金人议和?您应当赶快罢免李纲!”高宗对这封奏章置之不理,颜岐竟将奏章封好,派人送给李纲。李纲在路上接到奏章,掷于地上,仍然上任。

李纲见到宋高宗以后,向他上了一道奏章,提出了十条建议。其中包括:惩治称帝的张邦昌;惩治接受伪职的中原官员;重用有才干的官员;贬斥主张议和的官员。但是,宋高宗对投降派官员非常信任,因此对李纲的奏章只是一笑了之。

李纲又对宋高宗说:“要想重兴宋室,非重用宗泽不可。”宋高宗就封宗泽为开封府府尹、东京留守、延康殿学士。

这时,投降派官员对高宗说:“李纲的名气天下皆知,人们对他极其崇拜。现在老百姓不知有陛下,只知有李纲。而李纲联络众将,逐步扩大自己的实力,这并非陛下之福。”宋高宗对此并不理会。

有人劝高宗到南方巡幸。李纲说:“如果陛下真有巡幸之心,上策是去关中,中策是去襄阳,下策是去建康。陛下能去关中,一定会鼓舞士气,夺回失地。倘若不行,也要去襄阳,表示抗敌的决心。”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则主张去扬州。宋高宗从安全角度着眼,同意黄、汪的看法。

一日,李纲听说黄、汪二臣又向金朝送礼,便当面斥责他们。李纲还对高宗说:“黄、汪向敌人送礼,丧失了臣子应有的骨气!现在的局面与春秋时并不相同,陛下只能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志气,而不能学他贿赂敌人的手段!”

汪伯彦说:“现在‘二圣’(指宋徽宗和宋钦宗)还在金人手里,如果不和敌人暂时和好,岂不是要害死他们吗?”李纲气愤地说:“你们一味奴颜婢骨,根本救不了‘二圣’,只会使金人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只要咱们把金人打败,金主就会把‘二圣’送回来。”

从此,黄潜善、汪伯彦对李纲怀恨在心,总是在高宗面前搬弄是非。宋高宗听信了他们的谗言,再也不能包容李纲的意见,终于免去李纲的相位,将他再度流放。李纲仅仅做了七十七天的宰相,他被罢免之后,百姓对高宗非常失望。

宋高宗封黄潜善为左丞相,汪伯彦为右丞相。他高兴地说:“有黄、汪二人做宰相,我还担心什么!”宋高宗与李纲的矛盾,归根结底,是投降派与抗金派的政见之争。

■宗泽三呼“过河”

公元1127年5月,宋高宗即位,封宗泽为开封府府尹。宗泽上任后,发现京城的秩序非常混乱,于是严厉惩处盗贼和囤积粮食的奸商。很快,汴京治安良好,粮草充足,局势渐渐稳定。

那时候,汴京附近有不少农民起义军,积极抵抗金兵。可是他们意见分歧,不能联合成强大的力量。宗泽四处联络起义军,希望他们与官军合作,共同对付金兵。起义军开始对宗泽持有疑惧态度,后来才渐渐相信他。

当时在河东有一支起义军,以王善为首领。王善带兵有方,军队已经聚集到七十万人,他就很想夺取汴京,占据一方。宗泽为取得王善的信任,单人独骑进入王善军营。王善见宗泽这样勇敢,对他产生敬意。

宗泽诚恳地说:“现在金人掠夺二位天子而去,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像你这样的英雄很多,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敌人。只有这样,大宋才有克敌制胜的希望。”说着,他流下了眼泪。

王善非常感动,说道:“老将军威名盖世,向来为王某敬重。现在国势危急,我愿听从您的命令,共同抵抗敌人!”在宗泽的劝说下,起义军首领丁进、李贵、王再兴、杨进等人都加入了朝廷军队。宗泽的人马越聚越多,竟有一百八十万之众。

宗泽还在汴京城外设置了二十四个据点,派岳飞等将领驻守,严防金兵。这二十四个营寨在黄河岸边紧紧排列,犹如鱼鳞一样,被称为“连珠寨”。这样一来,汴京的外围防御得到巩固,为下一步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是,宋高宗无心抗金,只想南逃。他打击朝中抗金派力量,听从黄潜善、汪伯彦之言,迁都到扬州。

这年12月,金太宗派兀术(音wùzhú,又名宗弼)进逼汴京。宗泽派出几千精兵,绕到兀术军队的后面,埋伏起来。在兀术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宋军主力部队与伏兵前后夹击,将兀术杀得大败。金兵对宗泽非常害怕,称他为“宗爷爷”。

1128年2月,兀术驻兵郑州,准备进攻汴京。宗泽派阎中玄去郑州前线增援。没想到,阎中玄在半路上遇到宗翰的军队,阎中玄牺牲,部将李景良逃走,郭俊民投降。宗泽派人捉获李景良,将他斩首。

郭俊民奉宗翰之命回转汴京,劝宗泽投降。宗泽大怒,对郭俊民说:“身为武将,如果不能取胜,也要血染沙场,当个忠义之鬼。可是你于兵败之际降贼,还敢回来诱降,真让人替你害羞!像你这样厚颜事贼、忘国忘家之辈留之何益!”他传下命令,将叛贼处死。

从1127年7月到1128年5月,宗泽向宋高宗上了二十四封文辞恳切的奏章,请求皇帝迁都汴京,亲临抗金前线。这些奏章被称为“乞回銮二十四疏”,体现了宗泽忧国忧民、赤心事君的情怀。

可是,宋高宗留恋扬州的繁华,不肯到前线吃苦。他还怀疑宗泽,怕他威望太高,成为皇权的威胁。于是,宋高宗封郭仲苟为东京副留守,让他监视宗泽。

这时的宗泽年已七十,他面对内忧外患,终于积郁成疾,背上长了毒疮。众将知道他病体沉重,前来探望他,宗泽说道:“我身染疾病,是因为不能迎还二圣,为国雪耻所致。公等不必挂心,只要努力杀贼,恢复山河,我虽死无恨!”众将听了,都流下眼泪。

宗泽又吟诵起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蜀相》,是哀叹诸葛亮的作品,正与宗泽此时的心境相合。这天晚上,宗泽连喊三声“过河”,终于与世长辞。

宋高宗听到宗泽的死讯,追赠他为观文殿学士、通义大夫。宗泽之子宗颖与部将岳飞将宗泽灵柩送至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音xiàn)山上。

朝廷封杜充为开封府尹,让他掌管汴京军队。杜充是个昏庸无能之人,他没有信心抗金,将宗泽设置的防守工事全部废弃。驻守京城的义军将领非常生气,纷纷带兵离开。抗金的大好形势被杜充彻底破坏。

■宋高宗南逃

公元1129年正月,宗翰率金兵南下。黄潜善、汪伯彦身为丞相,却置军情为儿戏,几次扣住战报。禁军都统制王渊命兵船押运物资,使刘光世的数万军队不能过江,造成扬州兵力严重不足。

2月,金兵攻到天长(今属安徽),离扬州仅有百里之遥,此时的宋高宗还在与妃子寻欢作乐。他接到战报后,来不及通知黄、汪二相,带领王渊与几名宦官、骑兵向南逃窜。高宗在惊恐之下,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宗翰夺取扬州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一座繁华的都市竟然化为废墟。5月,宋高宗逃至镇江,命洪皓为使臣,去金营讲和。金兵竟将洪皓扣留。赵构再遣使者,情愿不称皇帝,永作金朝藩臣。宗翰对高宗的条件不感兴趣,继续南下。

宋高宗与群臣商议下一步行动,多数大臣认为应固守镇江,王渊却认为应逃至杭州避难。高宗以逃生为第一要务,竟然放弃长江天险,先驻军于常州,然后到达杭州。

在杭州,宋高宗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下罪己诏,大赦天下,但惟独不赦免李纲。御史中丞张正上书弹劾黄潜善、汪伯彦,高宗忍痛将二相免职,贬黄潜善为建康知府,汪伯彦为洪州知府。但王渊不但不受惩戒,反而升为枢密院事,宦官头子康履倚仗宠信,威福自逞。

亲军统制苗傅、刘正彦认为高宗封赏不公,于城北桥袭杀王渊。这场叛乱被称为“苗刘之乱”。乱兵包围行宫,杀死一百多名宦官。康履逃入宫中,被高宗献出,当场斩首。苗傅、刘正彦不肯罢休,逼迫高宗禅位与太子。

大将张浚联络韩世忠、刘光世等人,带兵直逼杭州。苗、刘非常惶恐,率部南逃。宋高宗见到韩世忠时泪流满面,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中军吴湛也是参与叛乱的恶人,卿可为朕诛之!”

韩世忠马上拜访吴湛,在与之握手时突然发力,将吴湛的手骨捏断。吴湛大惊,被韩世忠所杀。三大将追击叛军。苗、刘作战失利,全军溃败。宋高宗大喜,封张浚为枢密使,并格外倚重韩、刘二将。

宋高宗复位后,仍然坚持议和的国策,他不断向金兵求和。但金兵对和议根本不感兴趣。这年3月,兀术奉金太宗之命,率领军队渡江,夺取建康(今江苏南京)。宋高宗宛如惊弓之鸟,急忙逃往明州(今浙江宁波)、越州(今浙江绍兴)。

在兀术的紧紧追击下,宋高宗逃往温州,再由昌国县渡海逃亡。金人坐船追杀,因为不习海战,被温州知州张公裕的大船冲散。兀术决定北还,在他的命令下,金兵在苏州、杭州烧杀抢掠,百姓死伤无数,江南经济受到极大破坏。

金兵退走后,宋高宗进驻越州,与群臣商议国事。大臣范宗尹说:“现在我军大败,夺取中原已成空想。如今的进取之策,应夺取荆襄、关中之地,使我朝真正拥有长江天险。只有将敌人遏制于长江以北,才能确保后方的安全。”他的看法被高宗接受,影响了宋朝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宋高宗升越州为绍兴府,定为国都。但宋室帝王神位仍留在温州,并未迁至新都。可见,越州并非宋朝天子中意的“兴龙之所”。

■黄天荡大捷

公元1130年3月,兀术率军队北还,来到镇江附近。宋朝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已占领镇江,他将一百多艘大海船横排江面,拦住金兵去路。兀术没有把韩世忠放在眼里,他派人到宋营下战书,约定作战时间。

韩世忠接到战书后,对众将说:“我有一条妙计。金山(当时是镇江江面上的小岛)龙王庙地势险要,敌人必到那里观察我军阵势。我派遣二百军队去庙里埋伏,必能击败敌军,挫伤他们的锐气。”大家都赞成韩世忠的主意。

不出韩世忠所料,兀术果然带了四名亲兵,骑马到金山观阵。龙王庙内的二百精兵杀了出来,兀术奋力冲杀,终于逃走,两名金兵被擒。

到了决战那天,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登上金山妙高台,击鼓助威。梁氏本是镇江名妓,韩世忠当士兵时非常贫困,她慧眼识才,以身相许。梁氏支持丈夫抗金,所以才有击鼓的行动。将士们见主将身先士卒,主将夫人击鼓助威,于是奋勇作战,个个争先。金兵大败,兀术的女婿龙虎大王被擒。

兀术派使者与韩世忠谈判,要求以所掠财富和五百匹宝马为代价,借道回国。韩世忠说道:“本官与你们势同水火,不要财物、宝马!你们若想过镇江,须放‘二圣’还朝!”金人无法满足这个条件,只得寻找别的渡口。

兀术沿江北上,进入黄天荡(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可是,黄天荡是个死港,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出口。兀术急忙后退,可是韩世忠已将进口堵住,想把他们活活饿死。

兀术非常着急,用重金悬赏,请当地百姓给他出个主意。有个百姓竟为金人指点迷津,他说:“从这里向北走十余里,是老鹳河故道。这条河道与建康秦淮河相通,但已经淤塞。如果疏通河道,可以到达建康。”

兀术找到河道后,命士卒挖掘出一条三十多里长的水路。可是,兀术刚到建康牛头山,就遇到宋将岳飞的军队。岳飞是员勇将,打得金兵狼狈而逃。兀术没有办法,只得退回黄天荡,但韩世忠仍在入口把守。

兀术为了逃出去,命令众将士奋勇冲杀。可是,韩世忠在金山下安排了很多海船,每艘船上都有铁索和大钩。他对士兵说:“等到金兵杀出黄天荡时,你们就将铁钩挂住敌船,用力牵动,使敌船沉没。”

金军的大船终于冲出了荡口,宋兵按照韩世忠的吩咐,将敌船弄沉。金兵受挫,又撤回黄天荡。金朝贝勒塔叶对兀术说:“上次您悬赏寻找河道,才使我们离开黄天荡。这次您再出赏金,还会有人给咱们出主意。”

兀术立即悬赏求计,结果福建人王某前来见他。王某说:“宋军的海船虽然厉害,但行驶之时靠的是风力。您选择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过江,宋军绝对追不上,只能望洋兴叹。那时您再用火攻的办法,必使宋军失利!”

过了几日,天气晴和,江面没有风浪。兀术的军队乘小船渡江。韩世忠率船队阻拦。可是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大船行驶缓慢,赶不上小船。韩世忠非常焦急,却没有办法。金兵用火箭向宋军大船发射,宋军船上着起火来。兀术等人终于安全过江。

韩世忠以八千军队对抗金兵十万之众,使敌人在黄天荡滞留四十八天,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虽然韩世忠最后失利,但此战挫伤了金军的锐气,使金人不敢轻易渡江。在此种情况下,南宋半壁河山出现了稳定的局面。

■秦桧入朝

兀术北还后,金太宗决定在中原地区另立新国,作为金、宋之间的缓冲地带。公元1130年9月,在大臣挞(tà)赖建议下,金太宗封宋朝降官刘豫为皇帝,定都大名府(今属河北),国号大齐。刘豫称金太宗为父,实行彻头彻尾的卖国政策。

这年10月,挞赖攻打楚州,他派秦桧混进南宋朝廷,充当奸细。秦桧本是北宋的御史中丞,被掳到金朝,结果当了挞赖的参谋。这次,他奉挞赖之命南下,与妻子王氏一同前往绍兴府。

秦桧见了朝中大臣,就说自己杀掉金国看守,才逃了回来。众人都怀疑他的话,但宰相范宗尹和秦桧是好朋友,极力为他辩白。秦桧见了高宗,趁机说道:“要使国家太平,最好的办法是放弃北方领土,使‘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他还替高宗起草了一封求和信,寄给挞赖。

宋高宗早就想议和,因此对秦桧视若珍宝。他说:“秦桧对朕忠心一片,天日可表。我得到此人,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不久,秦桧被封为礼部尚书。

秦桧为了独揽大权,将好友范宗尹从朝廷里排挤出去。一日,他对高宗说:“我有两条计策,说出来可以震动天下!”大臣们问他:“你既然有如此妙计,还不赶快告诉皇上?”秦桧叹气道:“现在朝中没有宰相,我说了也没用!”

于是,宋高宗拜秦桧为宰相。秦桧终于将自己的计策和盘托出,其实不过是承认金人和刘豫占据北方的事实而已。这时,挞赖对宋朝的求和信并未作出答复。宋高宗怀疑秦桧的能力,说道:“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该归哪里?”于是,秦桧被免去宰相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