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24

第24章 魏晋南北朝(4)

南中四郡平定之后,有人对诸葛亮说:“南人叛附不定,您必须留大军镇守,才能保这里平安无事。”诸葛亮说:“我的大军全部带回成都。留兵太多,不利于我北伐曹魏,留兵不少,不但没用,反而使南人对我不满。”

诸葛亮将所有军队悉数带回成都,完全相信南人。从此以后,南中果然再无叛乱发生。而且,部分南人还接受诸葛亮的训练,组成一支“飞军”,参加了北伐曹魏的战争。

■马谡失街亭

227年冬,诸葛亮率领大军进入汉中,进行第一次北伐。临行前,诸葛亮给后主上了一道《出师表》。在文章中,诸葛亮指出南方已经安定,军队经过训练,应当北伐曹魏,夺取中原。他还规劝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否则就会出现东汉桓帝、灵帝的灾祸。

没过多久,蜀军对祁山发动攻击。虽然祁山久攻不下,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脱离曹魏,归降蜀汉。

这时,魏文帝已死,其子魏明帝在位。明帝听说失了三郡,就命令张郃率领一支军队抵挡蜀军。诸葛亮对众将说:“张郃大军来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首当其冲,谁愿意带兵去那里驻守?”参军马谡说:“我愿意承担这个任务。”

诸葛亮就派马谡去街亭,让王平做他的副手。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诸葛亮对马谡叮嘱道:“你必须在路口扎营,否则难以抵挡敌军。”

马谡到了街亭,就亲自去察看地形,他对王平说:“街亭有一座高山,非常险要,咱们可在山上扎营。”王平劝阻道:“咱们必须在路口扎营!如果非要驻守高山,一旦魏军来到,将这座孤山团团围住,试问您如何对敌?”马谡说道:“我凭险冲杀,何患敌军不败?”

王平又说:“如果魏军切断水源,您怎么办?”马谡说:“如果那样,正好使我军‘置之死地而后生’,更能激发士卒的战斗力。”王平见无法说服马谡,就要求马谡拨给他一千士兵,让他在山下驻守。

张郃到了街亭,见马谡驻守在一座孤山上,觉得有机可乘。他在山下修筑了坚固的营垒,把这座山围了起来。马谡命士兵往外冲杀,士兵不敢向前。马谡大怒,连杀两人,士兵才向魏军冲击。但张郃坚守大营,乱箭齐发。蜀军不但没有破坏敌军的营垒,反而损失了很多士兵。

张郃又将水源切断,蜀军没有水,无法做饭,军心大乱。张郃看到进攻的时机已到,就带兵攻山。蜀军抵抗不住,四散奔逃。马谡无奈,只得杀出重围逃走。

驻扎在高山西面的王平,见马谡吃了败仗,就命令士卒击鼓呐喊。张郃怀疑有蜀国伏兵,不敢轻进,马谡才带着残兵败队逃了回去。街亭陷落,使诸葛亮失去了进攻魏军的有利地势。蜀军只好退回汉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被魏国占领。

诸葛亮回转汉中后,命人将马谡押了过来,说道:“街亭关系我军北伐的成败。竟然你不听王平的正确意见,导致街亭陷落,三郡失去。我若不将你斩首,教我何以服众?”马谡非常后悔,流着眼泪说:“我罪该万死!我一直把丞相当父亲看待,丞相也待我恩重如山。我的儿子还小,希望丞相另眼看待。”

诸葛亮说道:“我一定好好照顾你的儿子,你不必多说了。”然后诸葛亮摆摆手,让刀斧手将马谡推出行刑。马谡死后,诸葛亮大哭不止。蒋琬对他说:“现在马谡已经明正典刑,丞相为何还哭泣?是不是觉得马谡是个人才,杀了太可惜?”

诸葛亮说:“并非如此。当年先帝爷在白帝里托孤的时候,曾对我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都怪我不听先帝之言,才有今日这场大败!我恨自己为什么遇事不明,用错了人。”于是,诸葛亮封赏王平,给后主上了一份奏章,请求自贬三级。

后主看罢奏章,觉得诸葛亮态度诚恳,就将他连贬三级,降为右将军,但仍执行丞相的职权。不久,诸葛亮带兵包围陈仓,虽然屡攻不克,但退兵时斩杀了魏将王双。228年,诸葛亮又进行第三次北伐,进驻建威(今甘肃文县西北),前锋部队占领了武都、阴平。后主见诸葛亮立了大功,就恢复了他丞相的职务。

■五丈原

229年4月,吴王孙权自立为帝,将国都由武昌迁到建业。他就是吴大帝。蜀汉大臣都主张与东吴断绝关系,诸葛亮却说:“孙权老贼欲称帝久矣,但我们为了北伐曹魏,还得和他保持友好关系。”

公元231年2月,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攻打魏国祁山。魏明帝派司马懿和张郃率大军开赴祁山前线。诸葛亮命令王平继续攻打祁山,自己则率主力部队到下邽迎敌。4月,魏军渡过渭水,背水扎营。蜀军也来到这里。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远道而上,带来的军粮不多,就驻守险要的地方,无论蜀军怎样挑战,就是不出营作战。诸葛亮见敌军闭营坚守,只得作长久作战的打算。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等车辆,从后方运送军粮,效果很好。

魏军众将都对司马懿说:“司马公害怕蜀兵,就好像怕老虎一样,岂不让人耻笑?”司马懿只得说:“既然你们都愿作战,咱们就出营攻击,不过要找个好机会。”5月,魏军与蜀军交战。诸葛亮让魏延、高翔、吴班各率一支人马,全力攻击魏军。战斗打了整整一天,魏军大败。蜀军的战利品有三千颗头颅,五千套盔甲。

就在这时,督运粮草的李严假传圣旨,调蜀军回汉中,再加上蜀军粮草已尽,诸葛亮只好撤退。司马懿派张郃追击,结果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张郃死于乱箭之下。诸葛亮回成都以后,将李严罢官,流放到梓橦。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来到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安营。他让士兵跟百姓一块种田,准备长期作战。司马懿也带领魏军渡过渭水,背水扎营,坚守不战。这时,吴大帝孙权派出三路人马攻打魏国。魏明帝亲率大军拒敌,还下圣旨给司马懿,不让他出营作战。

没过多久,东吴军队吃了败仗,退了回去。而魏、蜀两军也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天。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和服饰,并写信给他:“你胆小如鼠,不敢出战,与妇女有什么区别?”司马懿却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接受了蜀国的礼物。

魏营众将见主帅受到羞辱,都要求和蜀军决战。司马懿为了安抚众将之心,故意向魏明帝上表,请求和蜀军打一仗。佯装生气,上表明帝请求出战。魏明帝知道司马懿的心意,就派卫尉辛毗持节到渭南,不许魏军出营。

蜀军众将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惋惜。诸葛亮叹道;“司马懿根本不想与我军交战。常言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真想与我军交战,就不会千里请战了。”

过了几天,诸葛亮在军营中病死。蜀军将领听从诸葛亮的临终遗嘱,将他的尸体置于车内,从容撤退。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已死,就带着兵马追击。魏国大军刚过五丈原,蜀军突然回头攻击。

司马懿大惊失色,急忙带兵后撤。魏军丢盔弃甲,自相践踏,死者数不胜数。司马懿一口气逃了五十里,才不再逃窜。他摸着自己的头说:“我的头还在吗?”魏军逃窜的时候,蜀军不慌不忙地后退,留一千人断后。蜀军进入斜谷后,哭声震天,军中扬起白旗。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真的死了,才说:“我能预料活的诸葛亮,不能预料死的诸葛亮啊!”老百姓都说:“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意思是:死的诸葛亮能吓走活的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司马懿还跑到蜀军扎营的地方,见蜀军的阵势非常精妙。他叹道:“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

蜀军回到汉中后,后主根据诸葛亮的生前遗愿,将他葬于定军山。诸葛亮的墓穴依山而建,大小只能容下一副棺木。他只穿平时穿的衣服,没有任何殉葬品。后主给他定谥号为忠武侯。

■司马懿装病

诸葛亮死后,蜀汉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北伐,魏蜀边境暂时无事。魏明帝不受外力侵扰,却因为没有儿子,为皇位的继承问题担起忧来。他没有从兄弟中选择继承人,而是抱养了一个婴儿曹芳,封为齐王。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壑病危。明帝封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并紧急召见他们。魏明帝拉着司马懿的手,对他说:“我病情严重,命不久矣。齐王年仅八岁,还不懂事,希望你和曹爽尽心辅佐,不要辜负我的希望!”

然后,明帝又对齐王曹芳说:“司马公劳苦功高,你要格外尊重他。”明帝让司马懿拉齐王的手,齐王亲热地搂着司马懿的脖子。魏明帝说:“太尉不要忘了与齐王的感情。”说完,他泪如雨下。司马懿也流下了眼泪。

明帝死后,葬于高平陵,齐王曹芳即位。曹爽不想让司马懿掌权,就对皇上说:“太尉功高盖世,应当将他升为太傅。”曹芳点头同意。曹爽立即宣司马懿上殿,封他为太傅,让他交出带兵的印信。司马懿没有防备,在惊慌之中交出兵权。

曹爽封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把禁军的指挥权交给他们。曹爽的亲信何晏、邓飚、李胜、丁谧等都占据要职。群臣见曹爽不重用贤才,一味培植私人势力,都对他产生不满情绪。

公元248年冬,曹芳想去高平陵祭拜,曹爽准备带兄弟们一块去。大司农桓范足智多谋,有“智囊”之称,他提醒曹爽说“大将军要陪天子祭天,不能带兄弟几人一同去。如果非要一起去,就难以应对城中发生的变故。”

曹爽说道:“城中还有人会造反吗?”桓范说:“城中尚有三只猛虎,就是司马懿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曹爽为了摸清司马懿的虚实,就派李胜去太傅府拜访。此时司马懿为使曹爽大意,自称风痹病复发。

李胜看到司马懿披头散发,在床上坐着,有两个婢女扶着他。李胜说道:“好久没见太傅了,想不到您生病了。现在圣上封我为本州刺史,特意向您辞行!”李胜是荆州南阳人,所以称荆州为本州。

司马懿说道:“并州离匈奴很近,您可要提防敌人侵犯。”李胜纠正道:“不是并州,是荆州。”司马懿又说:“你已到了并州?”李胜又说:“圣上让我回荆州为官。”司马懿说道:“我才明白,你从荆州来。”

李胜对司马师说:“太傅的病情怎么这样严重?”旁边有人说:“太傅耳聋了。”李胜说:“借文房四宝一用。”有人拿来文房四宝,李胜写下“赴荆州”三字。司马懿这才长叹一声,对李胜说:“我刚才真是糊涂了。您能回乡为官,真是太好了。”

说着,司马懿以手指口,表示自己口渴。婢女们拿碗粥来喂他,他的嘴唇一再颤抖,粥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司马懿对李胜说:“我现在身染重病,活不长了。您见到大将军,一定要为我的两个儿子美言几句。”说完话后,他躺在床上,大口喘气。

李胜回去对曹爽说:“司马懿已经形神俱散,您不必多虑。”249年正月初六,曹芳出南门直奔高平陵,曹爽兄弟随行。等曹氏君臣走远了,司马懿立即命人占领曹爽兄弟的军营,自己去见郭太后,说曹爽有误国之罪,郭太后下令关闭城门。司马懿趁机调动军队,接管武库,驻军洛水浮桥。

曹爽得知司马懿在城中的举动,非常惊慌,不知如何是好。司马懿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劝曹爽交权,曹爽没有说话。殿中校尉尹大目对曹爽说:“太傅指着洛水发誓,你只要认罪交权,他绝不为难您。”

曹爽要交权,桓范说:“您有大将军官印,依然可以指挥外地的军队。”曹爽将宝剑掷于地上,说:“我不要军队,做个富家翁好了。”桓范出帐后痛哭,说道:“曹爽的父亲曹真英雄盖世,怎么生了三个如同猪牛的儿子?我会与他们一起惨遭灭族之祸!”

曹爽交出兵权回城,司马懿将皇帝接到宫中,当天晚上就派军队包围曹爽府第。几天后,司马懿将曹爽以及何晏、丁谧、李胜、桓范等人在洛阳北郊处死,与他们同时丧命的还有他们三族一百余人。

■司马昭的野心

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兵权。他死后,其子司马师担任抚军大将军,独揽朝政。254年,皇帝曹芳恨司马师专权,就将大臣李丰、郭缉、夏侯玄召入密室商议,并在龙凤汗衫上写了血诏,要他们同心除恶。

三人出宫之时,正遇上司马师。司马师从他们身上搜出密诏,将他们在东市腰斩。司马师怒气不息,带人闯入皇宫,见曹芳正与张皇后谈话。司马师将密诏掷在地上,严厉地说道:“这是何人所写?”曹芳只得说道:“寡人受他人逼迫,不得已写了此诏。”

司马师说道:“皇后是张揖之女,必须处死!”曹芳哭泣着求饶,司马师仍命人将张皇后绞死。司马师进永宁宫见郭太后,要废掉曹芳,另立新君。郭太后只得同意,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做了大将军,专横无忌。258年,皇帝曹髦恨司马氏专权,就写了一首名为《潜龙》的诗作,倾泻心中的不满。在诗中,他描写了一条困在井中的黄龙,不能到海中自由生活,却受到泥鳅、鳝鱼的欺侮。

这首诗很快传到司马昭的耳中,令他大为不快。司马昭带着宝剑入宫,向曹髦责问:“皇帝到底有什么不满足的?竟然写下《潜龙》诗,将微臣比作鳝鱼、泥鳅!”曹髦垂下头来,不敢说话。

260年4月,司马昭带剑上殿,曹髦站起迎接。群臣说道:“大将军功高盖世,陛下应封他为晋公,兼任丞相。”曹髦不语。司马昭说道:“我们父子三人屡建奇功,有功于国,我当个晋公有什么不应该?想不到你如此小气。”曹髦只得说:“我听从您的命令。”

曹髦回宫之后,再也无法忍受,就将尚书王经、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召入宫中,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等着他废我,不如咱们一起去讨伐他。”王经说道:“您不能这么做。陛下的军队太少,根本消灭不了司马昭。我们应当从长计议,不能轻举妄动。”

曹髦取出早已写好的讨贼诏书,扔在地上,说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已经决定讨贼,难道会贪生怕死吗?”说着,他就去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说:“事情紧急了,咱们赶快去通知晋公,不然会有灭族之祸。”王经说道:“你们就是这样忠心事主的吗?”王沈、王业不理会王经,去向司马昭报告。

曹髦带领保卫宫殿的三百士兵,就要出宫。王经挡住车子,哭泣着说道:“陛下此番前去,与羊入虎口没有区别。”曹髦不听他的话,向云龙门而去。

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带领数千禁军,将曹髦挡住。曹髦提着宝剑,说:“我是魏朝天子,现在要履行职责,为国除害。你带兵进宫,想要干什么?”贾充对禁军将领成济说:“司马公平时养你们有什么用?正为今日之事!”

成济大起胆来,拿起长戟向曹髦奔去。曹髦大声斥责:“哪里来的匹夫,竟敢这样无礼。”话没说完,成济已用长戟刺破他的前胸。王经从后面赶到,见皇帝已死,大骂贾充。贾充将王经逮捕,向司马昭报告。

司马昭听说皇帝遇害,立刻进宫。他用头撞辇,惺惺作态地哭了一场,然后问别的大臣:“现在皇帝已死,该怎么办呢?”老臣陈泰说:“只有杀了贾充,才能令天下人心服。”司马昭说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陈泰说:“贾充有弑君之罪,不能饶恕。只有比这更重的办法,没有比这更轻的办法。”

司马昭舍不得杀贾充,为了掩人耳目,灭了成济三族。成济临死时,把贾充指使他行刺的事情公诸于众。司马昭恼恨王经,又将他满门抄斩。

这时,贾充等人劝司马昭自立为帝。司马昭想把帝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就立魏文帝之侄、年仅十五岁的曹奂为帝。曹奂就是魏元帝。

■邓艾渡阴平

司马昭除掉政敌后,就想依靠邓艾等将领消灭蜀汉。邓艾从小丧父,为了生活,不得不给富人放牛。他长大以后,终于当了个看田的小吏。但是,由于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升迁。但他对钻研兵法非常有兴趣,一旦到了险峻的地方,就细致地观察地形,用手指点。众人都讥笑他好高骛远,邓艾却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