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18

第18章 东汉(1)

■绿林、赤眉起义

王莽非常喜欢古代制度。他灭了西汉后,就进行复古改制,以为这样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不许买卖土地、奴婢;改革币制。前一项措施没有起什么作用。后一项措施却受贵族的操纵,造成经济上的大混乱,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

当时,各地出现了较大的旱灾、蝗灾,老百姓吃不饱饭,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王莽没有办法救灾,却提出建议,让老百姓“煮木为酪”,用木头填饱肚子。老百姓见新朝的皇帝只知出些愚蠢的主意,新朝的官员则是一些贪官酷吏,于是都对朝廷不满,怨声载道。

公元17年,荆州发生大饥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只得到沼泽地区挖荸荠度日。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对王莽的统治非常不满,就带领饥民起来造反,队伍很快就扩大到七、八千人。由于起义军的根据地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绿林起义”。

公元18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率领人民造反。起义军以泰山为根据地,还不到一年,就发展为数万之众。起义军纪律严明,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伤”(杀人者要判处死刑、伤人者要进行赔偿),所以深受百姓的欢迎。

后来,樊崇为使士兵辨清同伴,规定士兵们在作战前要把眉毛涂成赤色。因此,樊崇起义又被称为赤眉起义。

王莽屡次派兵镇压绿林、赤眉起义,却总是失败。王莽的大将田况曾给王莽上了一道奏章,说:“您派遣大将去地方平乱,对地方的干扰非常严重,地方官得向他们提供饮食、财物,如果得罪了他们还有性命之忧。而这些将领临阵之时怕死,不肯为士卒作出表率,士卒们见将帅们不肯努力,士气自然不高。如果不派大军征讨,只是把乡下的群众送到大城市中,紧守城池。造反的群众没有吃的,自然散去。这样不费弓矢,就可以平定叛乱。”

田况的意见虽能遏制起义的发展,但王莽就是不肯听从,结果各路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

这时,绿林山出现了一场罕见的大瘟疫,五万绿林军几乎损失了一半。绿林军众将知道此地绝非驻军之所,于是兵分两路,到外面发展:一路军队由王匡、王风率领,向南阳进兵,称为“新市兵”;一路军队由王常、成丹率领,向南郡靠拢,称为“下江兵”。

公元22年7月,平林(今湖北随州)人陈牧等人造反,自称“平林兵”。没过多久,南阳人刘縯、刘秀兄弟带领宗族、宾客七千人在舂陵(今湖北枣阳)起兵,自称“舂陵兵”。后来,新市兵等四支人马会合起来,继续与敌军作战。

公元23年正月,绿林军打败了南阳守军,占领了南阳的治所宛城,部队扩大到十万人。绿林军威震天下,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2月,绿林军将领认为必须推选一位汉室君主,带领全军作战。舂陵兵将领都说:“刘縯是汉室宗亲,善于排兵布阵。如果立他为皇帝,一定能领导我们打败新朝,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是新市兵的将军却说:“他虽然是汉室宗亲,可是没什么威望。立他为帝,我们从心眼里不服气。我看刘玄倒有帝王之相,立他为帝我们举双手赞成。”

于是,刘玄在清阳(在今河南南阳市南部)即位,年号更始,大家都称他为更始帝。更始帝论功行赏,封王匡、王凤为上公,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昆阳之战

刘玄称帝后,绿林军又攻下昆阳(今河南叶县)。王莽非常恼怒,唯恐刘玄夺了他的江山,就派将军王寻、王邑统率四十三万军队,从洛阳出发,攻打昆阳。王寻的队伍到了昆阳,就把城池围了起来。

当时镇守昆阳的是王凤和刘秀。刘秀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军队很少,粮食也供应不上。可是,越是困难,越要团结一心,打败敌军。昆阳如果失守,南阳就很难守住,我们的军队就全完了。”

王凤说:“刘将军说的对。我带领大伙死守昆阳。麻烦刘将军闯出重围请援军,和大伙一起对付王寻!”

于是,刘秀率领宗佻、李轶等12名勇士,从昆阳南城门出去,迅速闯入敌军的大营。新朝军队没有防备,结果刘秀等人成功地穿营而过。刘秀到达定陵和郾城后,将那里的绿林军全部调到昆阳前线。

此时,敌军还没有突破昆阳城墙。刘秀就率领3000多人作为先头部队,在距离敌人四、五里的地方摆列好阵势,准备对敌人迎头痛击。王寻见来救援的部队那么少,十分轻视,只命中军迎敌。刘秀亲自带人冲进敌阵,奋力拼杀。

面对着刘秀等人的英勇冲杀,新朝军队显然不堪一击。王寻被杀,王邑逃走。军队的阵脚全乱了。王寻手下有一员大将巨毋霸,他善于驱使猛兽,这次带了一些老虎、狮子前来助战。他见士兵纷纷败逃,就带领猛兽向前冲杀。

说来也巧,这时天下打起了雷,降下大雨。猛兽惧怕雷电,纷纷向后奔逃,巨毋霸也控制不了。昆阳城中的王凤见时机已到,就指挥城内军队向外冲杀。新朝军队全线崩溃,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绿林军杀死了一万多人,其余败兵全部逃散。新朝军队丢弃的物资,刘秀命人运了一个月都没有运完。刘秀只得让人把剩下的物资用火烧毁。

昆阳之战结束后,绿林军的力量更壮大了。可是,更始帝却听信了李轶的谗言,杀害了刘秀的哥哥刘縯。刘秀回到清阳,不敢为哥哥号哭,见了刘玄就向他请罪。更始帝只得放过刘秀,封了他一个破虏大将军的虚衔,让他到洛阳去整修宫殿、府库。

王寻大军是新朝的主力,这支军队的歼灭预示着新朝政权的覆灭。王莽见自己败局已定,就妄想成仙,摆脱尘世的烦恼。传说中的帝王,只有黄帝成仙而走。王莽认为,黄帝之所以能成仙,是因为他有一百二十个妃子,于是他命人到各地选美,真的选来了一百二十个美女。

王莽召众美女入宫,封艳丽无双的史氏为皇后。从此,他整日纵情声色,研究房中术,用纵欲的方式来麻醉自己。

公元23年8月,李松率领绿林军攻入关中。王莽见势不好,就释放了一批囚徒,组成一支军队,开往前线。临走前,王莽还要这些人发誓忠于新朝。可是囚犯们不肯为王莽卖命,刚过渭桥,他们就逃散了。李松带兵把长安围了起来。起义军对王莽非常仇恨,将城外新朝宗庙,烧得干干净净。

9月,长安宣平门被绿林军攻破。城内平民响应绿林军,放火焚烧未央宫的宫门。王莽逃往渐台,企图凭借渐台周围的水池阻挡绿林军的攻势。两天后,商人杜吴闯入渐台,将王莽杀死。

■刘秀称帝

公元23年10月,更始帝命刘秀去河北镇抚州郡。更始帝怕刘秀成了气候,难以制服,不给他军队,只让他带数百名随从前去。

刘秀来到河北后,将王莽制定的严酷法令全部废除,释放了一批囚犯。老百姓知道后,觉得刘秀处事宽松,是个英明的官员,都很拥护他。刘秀每到一地,百姓纷纷跑上街头,欢迎他接收这里的政权。

刘秀来到邺城时,他的同学邓禹提着一根拐杖来找他。刘秀身边正缺少人才,见邓禹肯为他效力,非常高兴。邓禹与刘秀长谈了一次,他说:“现在您在更始帝驾前称臣,可是更始帝不是英明之主,不值得您依靠。您要想保住富贵,就得招揽人才,拉拢人心,组织忠于您的官府。”

刘秀本来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听了邓禹的一番话,茅塞顿开,说道:“您说得太好了!以后咱们有事就多商量吧。”

当时有个王郎,冒充汉成帝的儿子,拼凑军队与刘秀对抗。刘秀依靠邓禹等人,组织人马进攻,将王郎杀死。从此,河北就成为刘秀的根据地。

公元24年,更始帝迁都长安,大封功臣。他怕刘秀的势力扩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就封刘秀为萧王,派人请他到长安做官。可是,刘秀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不愿意回长安受更始帝的管制。他给刘玄写了一封奏章,上面写到:“现在河北各地的反贼还很多,需要我对付他们。我不能去长安见您。”

公元25年,刘秀在鄗(音hàn,今河北柏乡县北)做了皇帝,他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王朝被称为东汉,或叫后汉。很快,河南也被刘秀占领。

更始帝定都长安后,就整天饮酒作乐,甚至达到不理朝政的地步。

赤眉军的领袖樊崇,立十五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帝,率领二十万军队进攻长安。绿林军与赤眉军在长安城外打了一仗,樊崇取得胜利。更始帝只得投降。赤眉军进入长安以后,关中发生了大饥荒。樊崇、刘盆子勉强能够吃饱,其他人只能忍饥挨饿。皇宫中饿死的宫女数不胜数,尸体都漂浮在水池中。

公元26年,刘秀派邓禹带兵攻击赤眉军。樊崇等人没有粮食,不敢抵抗,就放弃长安,向西逃去。途中,他们发掘汉帝陵墓,窃取珠宝。邓禹听到汉陵被破坏,就带兵紧紧追赶赤眉军,结果吃了败仗。

公元27年,汉光武帝又命冯异带兵西征,对付赤眉军。冯异率领一支军队与赤眉军交战。另外派遣一支军队,将眉毛涂成赤色,从后面袭击赤眉军。赤眉军以为是同伴来支援,难辨真假,结果打了败仗。

那些假的“赤眉军”又连喊“投降,投降”,扰乱樊崇的军心。樊崇无力再战,只得投降。此时,汉光武帝已定都治阳,就把刘盆子、樊崇等人接去,给他们田地、宅院,让他们安居乐业,不受饥馑之苦。可是,樊崇不甘心在洛阳当个富户,就与自己的党羽密谋起义。汉光武帝得知樊崇谋反的消息,就派人捉住他,将他杀了。

这时,有人写奏章给光武帝,说冯异在关中拥有重兵,有自立为帝的野心。一日,冯异进京朝见,刘秀把控告他的奏章给他看了。冯异知道当年吕后诛韩信、汉高祖诛彭越的故事,吓得跪在地上不敢动弹。

汉光武帝说:“您不要惊慌。当年咱们君臣初到河北之时,遇到困难,无处存身。您找到一点吃的,总要拿来给我吃。咱们二人名义上是君臣,论感情却如同父子!现在情况好了,我绝不会猜忌老将军,让您受委屈。”

汉光武帝善于用人,充分信任冯异。冯异在关中镇守了十年,安定了刘秀的后方,为东方王朝的长治久安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后,逐渐削平各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这位皇帝治国时,提倡节俭,惩治腐败,使社会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生活安定下来。人们非常尊重汉光武帝,把他重兴汉室的事件称为“光武中兴”。

■强项令董宣

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后,封董宣为洛阳令。董宣执行法律非常严格,如果有人犯法,他总会想办法将他绳之以法。当时的大贵族称作“豪强”,他们骄横惯了,经常无视法律。汉光武帝的二姐,被封为湖阳公主。这位公主就纵容家奴犯法,把官府执法当成儿戏。

公元43年,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杀了人,怕董宣惩办他,就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官卑职小,没有权力去公主府搜查,就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凶手离府。

那行凶的家奴见事情过了几天,董宣都没有惩办他,也就放心了。这时,湖阳公主出外办事,要他驾车,那家奴非常高兴,立刻应允。洛阳令董宣得知消息,赶到夏门亭,终于遇见公主。

董宣将车队拦住。湖阳公主非常愤怒,说道:“董宣,你吞了熊心豹子胆了?因何拦住我的车子?误了皇家的事,怕你担当不起!”董宣用手指着驾车者说:“前几日他曾行凶杀人,臣要将他治罪。若非如此,怎敢惊动凤驾?”

湖阳公主说道:“董宣,你也太实在了!文官们制定的法律,不过是约束老百姓的,哪能用来管理皇家?就算我府中的奴仆伤人害命,自有我亲自处置,不劳你多管闲事。”董宣说道:“捉拿凶犯,是下官的职责所在。”说着,他吩咐衙役把那个杀人恶奴从车上拖下来,那凶手吓得心惊胆战。

湖阳公主还想拦阻,董宣已命人将凶手斩首。湖阳公主丢了面子,于是驱车赶到皇宫,向皇帝告董宣的刁状。

汉光武帝听了姐姐的倾诉,立即将董宣召入宫中。董宣刚见到光武帝,皇帝就让内侍用棍打他,给公主泄愤。董宣却说:“万岁,请慢用刑。等我把话说完,就是把我打死,也绝无怨言。”

汉光武帝说:“你不过是个小官,竟敢冒犯皇家威严。用棍打你还算便宜你了,有什么话好说?”

董宣跪在地下,一点也不害怕,对光武帝说:“当初陛下起兵的时候,军纪严明,万民称颂。可是如今,公主身为皇族的一分子,却纵容奴才妄杀良民,她的错误太严重了。既然陛下首肯的法律不能推行,那要法律何用,要卑职又有何用?臣请求自杀殉法,以正视听!”

说着,董宣一头撞在柱子上,鲜血直流。宦官们吃了一惊,急忙把他拉住,不让他再撞柱子。

其实,光武帝支持董宣严格执法,无意治他的罪,只是想打他一顿,让姐姐高兴一下。听了董宣的话后,光武帝说:“你怎么那么倔强?看在你曾立下功劳的份下,饶你不死,但你必须向公主磕头谢罪。公主是大度之人,自然不深怪于你。”

没想到,董宣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说道:“臣对于公主,毫无愧疚,不能向她磕头。”光武帝就让宦官按住他的头,往地下磕。

董宣不愿磕头,用两只手使劲撑着地,用力挺着脖子。宦官们说道:“万岁!董宣的脖子实在太硬,无论如何按不下去。”汉光武帝笑了,无奈地说:“既然这个人的脖子那么硬,就把他拖下去!公主不缺他的磕头大礼。”

后来,汉光武帝赏给董宣三十万钱,对他执法严明的行为予以表彰。董宣得了皇上的赏钱,全部分给自己手下的衙役。京城的贵族们得知董宣连公主都敢惹,也不禁害怕起来,私下里都管董宣叫“卧虎”。

在董宣的治理下,洛阳城的豪强们不敢为非作歹,京城的秩序逐渐好转。后人佩服董宣严格执法的决心、刚直不屈的气概,都称他为“强项令”。

■老当益壮的马援

汉光武帝刘秀手下武将众多,其中有很多人是了不起的将才。伏波将军马援就是其中之一。

马援的父亲早年去世,他和哥哥马况一起生活。马援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出色。马况却对他一再鼓励:“你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并非没有才能。等到你真正成熟了,所作出的贡献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马援被任命为扶风郡的督邮。一天,马援押送一批囚犯到外地去服苦役。他见这些人哭得可怜,再加上对新朝的荒唐统治很愤慨,就把囚犯全给放了。官府知道了,要捉拿马援治罪,马援只得东躲西藏,过起了流亡的生活。

过了几年后,王莽大赦天下,马援回到扶风,开始放牧牛、马,结果发了大财。这时候马援已经人到中年了。大家都对马援的成功表示祝贺,马援却说:“作为一个男子汉,一定要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马援还说:“如果过分看重钱财,不想着干事业,不过是一个守财奴而已。”为了增加自己的威望,他散尽家财,周济百姓。

王莽失败后,隗嚣占领陇西,称霸一方,马援去投奔他。但是马援发现隗嚣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公元28年,马援奉命到洛阳出使。光武帝刘秀发现马援是个人才,就热情地接待了他。后来,马援离开隗嚣,归顺了刘秀。

刘秀消灭隗嚣后,封马援为陇西太守。当时,陇西的羌族对汉人的压迫非常不满,经常发动兵变。马援到了陇西,带兵平定了羌族的兵谱,然后帮助羌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在马援的治理下,陇西一带恢复了安定局面。羌人非常佩服马援,不再起兵造反了。

后来,马援还打退了匈奴、乌桓对东汉的侵犯,被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