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全集
4826600000001

第1章 夏、商、西周(1)

■开天辟地

中国人总是自称为“炎黄子孙”,奉炎帝、黄帝为自己的祖先。司马迁的《史记》也是从黄帝开始写起的。从黄帝到今天,历时共有四千多年,当代人习惯上称之为“上下五千年”。

在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发人深省,启人思索。

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远古人类对此充满了好奇,在他们中间,流传着很多创世神话。古代希伯来人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古代中国人则认为是盘古创造了世界。

根据中国的神话传说,在天地尚未成形之时,到处是混沌一片,整个宇宙就如同一个大鸡蛋一样。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人类的始祖——盘古终于诞生了。盘古睁开双眼,看到四周一片黑暗,对宇宙十分失望,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它。

于是,盘古左手持凿,右手操斧,想把这一团混沌之气彻底分开。他使出了浑身之力,结果他成功了。轻的气向上飘浮,形成了天空;重的气向下沉落,形成了大地。从此便有了天地之分。

那时天地刚刚形成,一切都不稳定。盘古害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重新变得浑沌不清,就用双手将天空紧紧托起,再牢牢地踏住大地,使天地难以聚合。

盘古一直保持着这种姿势,他全身的骨骼整天响个不停,发出一阵阵特殊的声响。原来,他在一天天长高。

就这样,每当天增加一丈的高度,地就加厚一丈,而盘古的身高每天也增长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与地之间的距离达到了九万里,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会合拢在一处了。

盘古看到天高地阔的景象,心里非常高兴。没过多久,他发现自己的心情与整个世界有着奇妙的联系。他高兴的时候就是一个大晴天,他生气的时候,天上乌云重叠,阴郁难测。

而盘古的行为与世界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果他因难过而哭泣,一滴滴眼泪顷刻变成倾盆大雨,冲洗着大地;如果他因发愁而叹气,嘴里喷出的气息就形成一阵狂风,沙尘、泥土吹得漫卷天地。盘古眨一眨眼晴,一道闪电就在天际闪过;盘古睡觉时如果打呼噜,他的呼噜声就变成了雷鸣。

由于盘古在开天辟地时耗尽了精力,所以在不久之后,他终于倒了下去。

在盘古临死之前,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万事万物。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从此天地间有了光明。他的头部变成了东岳泰山,四肢变成了其他四岳高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分布于大地上的江河,胡须和头发变成了各种植物,牙齿和骨骼变成了泥土中丰富的矿产。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诞生了。

■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最早的文明。那时候,陕西北部的姬水附近有一个农业部落,尊黄帝为首领。这个部落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沿着洛水向南迁移,又北渡黄河,来到河北的涿鹿一带定居。

黄帝看到涿鹿一带地肥水美,非常高兴,于是作出决定,在这里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业。

当时,陕西北部有个部落,首领叫炎帝。这个炎帝整天勤于政务,使本部落兴旺发达起来。南边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听说炎帝非常富有,就起了掠夺之心,带领军队打了过来。炎帝打不过蚩尤,就向黄帝求助。

黄帝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为了除掉这个侵略其他部落的祸根,他率领本部落的军队,与炎帝兵合一处,准备在涿鹿之野与蚩尤展开一场决战。

黄帝在平时驯养了熊、虎等6种猛兽。这一次,为了对付敌人,这些猛兽也加入了战斗。蚩尤的军队虽然厉害,但怎么打得过这些猛虎凶兽?更何况黄帝的军队确有强大的战斗力,也很不好对付。

涿鹿之战的结果,蚩尤被彻底打败,军队向南逃奔,再也不敢侵犯炎帝、黄帝的地盘了。

关于这场大仗,有许多情节离奇的神话传说。

有的说,炎黄联军追杀蚩尤军队时,蚩尤不知通过什么关系,竟然请到了“风伯”、“雨师”前来相助。霎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降下了倾盆大雨。一时间炎黄联军无法作战。而黄帝竟然也能通神,请到了法术高明的九天玄女,很快驱散了风雨。

也有的说,蚩尤在作战时使用法术,布下了一场妖雾。结果黄帝的军队不辨东西南北,在战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黄帝非常聪明,造了一辆指南车,使军队辨清方向,抓住有利战机进行作战,终于活擒了蚩尤。

还有的说,蚩尤是一个非常顽强的人。他被活捉后,黄帝传旨将他杀死,在他死去的地方居然长出一片红枫林,枫叶上布满了斑斑血迹。

中原各部落看到黄帝把强大的蚩尤给打败了,对他很敬佩,黄帝的威望与日俱增。可是,没过多久,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也出现了矛盾,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打了一场大仗,号称阪泉之战。

这场大战的结局是,黄帝取胜,炎帝兵败认输。从此以后,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联合起来,成立了部落联盟,公推黄帝为首领。

后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恢复了联合对敌的关系,并逐渐融合在一起,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

黄帝不但是个政治家,还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发明家。他教会人们盖房屋,还发明了车、船、衣裳等。黄帝的正妻嫘祖心灵手巧,是养蚕技术的发明人。她无私地把养蚕、缫丝、织帛一整套技术传授给民间女子。于是,丝和帛出现了。

■尧舜禅让

传说在黄帝之后,出了三位非常出色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尧、舜、禹。

尧在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待人非常和气,大家和他共处时都感到如春风拂面。人们见到他时,总是见他忙忙碌碌,为大家办事,一点也不懈怠。这样一年年过去了,尧渐渐老了,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别人,让自己度过一个清闲的晚年。

他听说许由是个有才华的人,就想传位与他,于是派使者去找许由。但许由一心想在深山隐居,无意功名富贵,一听到使者的话,就跑掉了,还到河边去洗耳朵。

有一天,尧召集四方的部落首领商量由谁来继承他的地位,没想到,众诸侯全都认为舜可以成为尧的继承者。尧不知道舜是什么人,就说:“既然你们觉得舜那么好,就把他的情况向我介绍介绍吧。”于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谈起了舜的经历。

原来,舜的父亲为人非常糊涂,所以得了一个瞽叟(音gǔ 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的诨号。舜的生母早就去世了,后母生了个儿子,名叫象。母子两人对舜非常不好。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却能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受到邻里的一致称赞。

尧听了大家的话,觉得舜这个人真是个孝子,堪称世人的表率。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舜为妻室,并派舜到各地去与人民群众一起劳动,试一试他的才能。

那时候,舜已经三十多岁了,而娥皇、女英连二十岁都不到,但他们的日子却过得挺和美。舜结婚以后,与两位妻子到历山脚下耕田,又去雷泽岸边捕鱼。那里的风俗不好,人们常常为了一些事情而朝吵暮闹,谁也管不了他们。舜一到那里,就用德行教化群众。从此,那里的人们互相谦让,再也不争来吵去了。

舜还到黄河沿岸去制造陶器。那里的人们不安心工作,所制造的陶器非常粗劣,而舜制造陶器时总是一丝不苟,一点也不敢马虎。那些制陶器的人非常佩服舜,就把他当成学习的榜样,所以黄河沿岸产的陶器全是精美之物,扬名天下。

由于舜每到一地,都能影响、带动一批人。所以,他住的地方一年之后就形成村落,两年之后发展成为城镇,三年之后竟然具有城市的规模。舜的威望也越来越大。

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回家去了。尧知道舜确实有才能,非常高兴,就为他盖了一座粮仓,分给他很多粮食和牛羊。象见舜得到那么多好东西,非常嫉妒,就与父母一起商量,想害死舜,吞没他的财产。

有一次,瞽叟叫舜去修补粮仓的仓顶。当舜踩着梯子爬上仓顶时,瞽叟竟然把梯子撤了,还在下面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儿子活活烧死。幸亏舜带了两顶遮太阳用的斗笠。他一只手拿着一顶笠帽,飞快地跳了下来。舜平安地落在地上,一点事儿都没有。

瞽叟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几天之后又派舜去挖井,等到舜挖得很深时,就用泥土、石块将井填平。可是舜早就料到父亲可能暗害他,就在井底挖了一条斜道,在父亲、弟弟忙着填井时,从斜道挖开一个出口,逃命去了。

象以为舜这一次肯定难逃一死,就想去霸占两位嫂嫂。他跑到舜的房间,拿起一把瑶琴,高高兴兴地弹奏起来。正在这时,舜回来了。象大吃一惊,只得说道:“哥哥!我是多么思念你呀!”舜念起兄弟之情,原谅了象。

尧听了有关舜的故事,觉得舜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贤才,就将位子让给舜,这种领袖交替的形式被人们称为“禅让”。舜做了部落联盟首领后,恪尽职守,并提拔“八恺”、“八元”等人才,帮助他处理政务。“八恺”、“八元”是十六位贤士,他们成为舜的辅佐之臣后,没有辜负舜的信任,干得非常出色。

过了几年,尧死了,舜想把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各部落首领都不同意。舜只好继续待在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上,为民造福。

■大禹治水

在尧执政时期,黄河流域总是出现大洪水。人们的生命财产往往被洪水吞没,黄河两岸的居民非常痛苦,企盼尧能派一个治水英雄来帮助他们。

尧召开会议,商讨治水的事情。大家一致推荐夏后氏的部落首领鲧来治水。尧虽然对鲧不大放心,但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其他的能人,也只好同意了。

鲧用了9年的时间治水,他只知兴建堤坝,采取“堵”的办法对待洪水。结果,黄河的水势不但没有遏制住,反而更加严重,甚至冲垮了大堤,使更多的人丧身洪水之中。

那个时候,尧已经把位子禅让给了舜。舜见鲧越干越糟糕,简直是在劳民伤财,就把他贬到羽山。后来,他又觉得这种处罚太轻了,干脆派人杀了鲧。

鲧死了之后,舜又开始寻找新的治水人才。他挑来选去,却选定了鲧的儿子禹。禹接受任务后,到黄河两岸进行实地考察。他认为,要想治服洪水,必须改变本部落治水的老办法,而采用疏通河道的策略,让波涛汹涌的洪水东流入海。

禹带领助手伯益、契、后稷,跑遍了黄河岸边,只要发现一个地方存在隐患,就到各个部落找人来开渠排水。每当修建大渠的时候,他不但指挥施工,而且参加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挖山掘石。禹带领人们,没日没夜地苦干。

禹累得脚掌生了老茧,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西到戎狄,东到黄海、东海之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治水付出了那么大的精力,生活却简简单单。人们看到,禹住的只是很简陋的草房,吃的食物很普通,比一般群众的粗茶淡饭还要差一些。

人们非常崇敬他,尊称他为大禹。

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在家务农,日子过得很不容易。禹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却没有进去,而是奔向河滩,努力治理洪水。有一天,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禹正从门外经过,听见婴儿的哭声,他多想回去看一看自己的儿子啊。可是他还是硬起心肠,没有进去。

这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成为千古美谈。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大禹终于将洪水引入大海,将肆虐的洪水治服。黄河两岸又恢复了安定与幸福,人们非常感谢大禹,到处传颂他的功德。

舜到了晚年,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禅让给了禹。后来舜帝南巡,死在吾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因为悲痛欲绝,也投洞庭湖而死。

这个时候,禹想把位子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各部落的首领都不同意。

于是,禹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正式称王,国号为夏。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终于建立了。

夏禹到了晚年,知道伯益曾经辅助自己治水,功劳很大,于是决定立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可是,他却在暗地里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禹死后,启认为夏朝天下是他父亲通过不懈努力得来的,理应由他来继承。伯益见启不好惹,就将本部落迁往箕山南边(今河南登封县)。启为了争夺王位,竟然带兵袭击伯益,伯益不幸死在乱军之中。

启非常兴奋,就在钧台(今河南省禹县)大宴群臣,做了夏朝的第二代王。从此,禅让的传统,就被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取代了。

■后羿之死

夏启逝世后,他留下的众多儿子为了争夺王位,竟然兵戎相见。最后,启的一个儿子太康取得胜利,君临天下。太康把都城迁到斟寻(今河南巩县一带),整日不理朝政,就知道各处打猎。

太康的五个儿子预料到父亲的统治必然不能持久,只得离开,逃到外邦去了。临走的时候,他们一面哭泣,一边唱着一首歌。这首歌就是著名的《五子之歌》。

可是太康还是一心只想着玩。有一次,他听说洛水南岸有不少野兽,就去那里打猎。太康到了洛水南岸,发现那里挺好玩,就在那里呆了一百天。

这时候,东夷族兴起了一个有穷氏部落,首领名叫后羿。据传说,尧的时候,有穷氏出了个英雄叫羿,是个神射手。当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羿为了解救万民,射下了其中的九个太阳。后羿是羿的后代,也善于射箭。

这时候,后羿得知太康出去打猎,都城没有得力的将领镇守,就与宰相寒浞(音zhuó)一块统率军队夺取了斟寻。占领斟寻之后,后羿又派人马把守洛水北岸,阻止太康回来。

太康听说京城失守,这才后悔起来。可他身边的军队太少,根本没有实力与东夷族抗衡,他毫无办法,没过几年就一命呜呼了。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没过几年,仲康想联合各路诸侯讨伐后羿,可是后羿先下手为强,带兵进攻有夔氏部落,把该部落的首领伯封给杀了。这一下,各路诸侯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仲康又气又恨,得了一场重病死了。他的儿子相继位后,为了使后羿不再注意他,将都城迁往帝丘(今河南濮阳)。

后羿打败伯封后,将伯封的母亲玄妻掳入宫中,立为王后。玄妻的头发很黑,容貌极为出色,深得后羿的宠爱。从此以后,后羿整日沉迷于射箭和美色,不怎么处理国家大事了。

宰相寒浞不但不劝阻后羿,反而引诱他到各处射箭,自己则与玄妻私通,共同筹划消灭后羿的大业。寒浞为了取后羿而代之,还四处结交官员,拉拢人心,势力日渐雄厚。而后羿整天只知玩乐,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

一天,后羿高高兴兴地打猎回来,玄妻依寒浞之计,摆下宴席,与后羿饮酒作乐。正在这时,埋伏在暗处的刺客冲了出来,将后羿乱刀砍死。后羿的两个儿子不在都城,听到噩耗后赶回来,结果在城门下被寒浞杀了。

后羿死后,寒浞便自立为王,立玄妻为王后。没过多久,玄妻为寒浞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浇,一个叫豷(音yì)。这两个孩子长大以后非常勇猛,成为寒浞的左膀右臂。

后来,寒浞听说斟寻氏和斟灌氏听从相的号令,非常生气,就派浇和豷带兵把这两个部落灭了。这兄弟二人乘胜攻入帝丘,相全力进行抵抗,不幸战死在沙场。

相的王后缗(音mǐn)见情况不好,就从宫墙狗洞逃出,回娘家有仍氏那里,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少康。

少康长大成人后,寒浞父子还不放过他,他只得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

后来,少康组织了一支军队袭击有穷氏,结果取得胜利。寒浞被擒,他的两个儿子死于沙场。少康非常高兴,将寒浞处死,报了灭国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