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4826500000072

第72章 兴废存亡类(2)

【李克论择相】战国时代,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教导我说:‘家贫,想有个贤妻;国乱,想有个贤相。’现在能作国相的,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但哪个合适呢?”李克回答说:“臣下听说,卑贱者,不参与谋划尊贵者的事!关系疏远者,不参与谋划他人亲属间的事。我是宫门之外的外臣,不敢从命。”魏文侯说:“请先生遇事不要避让。”李克说:“君王,这是你平时没有好好观察的缘故。观察一个人:平常居处,要看他亲近什么人;富有时,要看他给什么人东西;显贵时,要看他推荐什么人;失意困顿时。要看他哪些事不去干;贫贱时,要看他什么东西不要。通过这五个方面的观察,就可以确定谁作相了。何必要等我李克来判断呢!”文侯说:“先生,你说得好,请休息吧,我的相已确定了。”■/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李克对曰:“臣闻之,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阀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厂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

【招募人才应集思广益】齐桓公为表示自己广求人才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火炬,便于日夜接待各地来求见的贤才。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整整一年了,也没有人来求见。有一天,城郊一个乡下人自称有会念九九算术口诀的才能,要求接见。齐桓公觉得好笑,叫人告诉他:“九九算术口诀算不得什么本事,还要来求接见吗?”乡下人回答说:“我听说大王设庭燎求贤已经一年了,但却没有一个人来求见。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国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自知才能都不及国王,所以不敢来见。九九算术的确算不上什么大本事,但国王如能以礼待我,那何愁没有有本事的人来求见呢?泰山之所以大是他不排斥每块小石头,大江大海之所以深广是因为它包容了小河小溪的水。诗经中说:‘古代的君主有事都要去请教农夫’,因为这样,才能集思广益。”齐桓公听后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便用重礼接待他。果然不到一个月,各方的贤才都纷纷来到了。■/汉·韩婴《韩诗外传》:齐桓公设庭燎,为便人欲造见者,期年而士不至。于是东野有九九见者。桓公使戏之曰:“九九足以见乎?”鄙人曰:“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泰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诗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博谋也。”桓公曰:“善。”乃因礼之。期月,四方之士相导而至矣。

【燕昭王求贤才】燕国被齐国打败后,燕昭王即位,屈尊降贵,备下厚礼,招募贤才。对郭隗说:“齐国利用我国内乱而击败了我们,我十分了解燕国的弱小,不能够报仇。然而真诚希望获得贤人,与他一起治国,洗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心愿。先生看谁是真正的人选,我将亲自侍奉他。”郭隗说:“国王一定想招致贤才,先从我开始。一些自认比我更贤的人,就会不远千里地来到了!”于是燕昭王替郭隗改建住房,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不久,乐毅就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贤士们都争先恐后来到了燕国。■/汉·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会用人才能得天下】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在洛阳南宫摆酒设宴。在饮宴中,刘邦问群臣道:“我为什么能统一天下,项羽为什么亡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啊?”高起和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占领地方,就将攻占的城池封赏给他们,这是得利与天下共有。项羽却不是这样、嫉害有功的人,怀疑贤能的人;对于打了胜仗的不以功论赏,对夺取土地的,也不给予好处,这就是他灭亡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帷帐中运算谋略,能够在于里之外取得胜利,我赶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前方的供应,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兵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杰出的人才,我能够用他们,这是我所以能统一天下的原因;项羽虽有一个人才范增,却不能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大臣们听后感到心悦诚服。■/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置酒洛阳宫,上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禽也。”群臣悦服。

【兴国缘得人才】汉高祖刘邦走到南郑时,韩信不辞而别,萧何亲自去追赶。回来后,汉高祖骂他说:“将领逃亡的有几十名,没听说你去追。说去追韩信,那是鬼话!”萧何说:“一般的将领容易找到,至于韩信,那是天下无双的人才。如想与项羽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第二个人能提供谋略。”于是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成就了汉代的开国基业。唐太宗作秦王时,秦王府的官属一个一个被调走,唐太宗为此事十分忧虑。房乔说:被调走的虽多,用不到可惜,只有杜如晦是个辅助成王业的人才。王如想统治全国,离了杜如晦,没有人可以来共同成就这项功业的。于是上表唐高祖留杜如晦为僚属。以后成为唐太宗有名的宰相。韩信、杜如晦的去留,关系到国家的兴亡盛衰,萧何、房乔的善于识别人才,也是后世不可企及的。■/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三《萧房知人》: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唐太宗为秦王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乔曰:“去者虽多不足吝。杜如晦王佐才也,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乃表留莫府,遂为名相。二人之去留系兴替治乱如此,萧房之知人所以为莫及也。

【拿破仑选拔将领的标准】拿破仑在选拔将领时,彻底地废除了传统的以出身择人的门阀观念。他公开宣扬“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他号召人人争当将军、元帅。拿破仑的士兵高兴地看到,许多杰出的元帅都是来自社会的下层,来自士兵。著名的内伊元帅是一个饭店老板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一个士兵的儿子,贝尔纳多特元帅和勒费弗尔元帅都是出身于普通士兵,这些人虽然出身卑微,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具有敏捷的判断力和顽强的意志。■/摘自赵宝华《拿破仑用人》,《读者文摘》1992年第6期

【尼克松用人不计前嫌】基辛格原来是美国洛克菲勒的亲密朋友。在洛克菲勒与尼克松两次竞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角逐中。基辛格都是洛克菲勒的重要智囊。为争取获胜而花费许多精力,并针对尼克松的竞选纲领,帮助洛克菲勒抓住对方弱点进行批评。他自己也公开反对尼克松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但是,尼克松不仅取得了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而且最后在与民主党的竞选中,战胜对手,当选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当选总统后,认为基辛格很有才能,不计前嫌,仍然委以重任,让基辛格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帮助尼克松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在中美建交问题上,基辛格就起了重要作用。■/事见《尼克松回忆录》

§§§第五节 善于用人

【用人犹如匠之用木】孔子的孙子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说:“他的才干可以统率五百辆兵车。”卫侯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但他过去做官向百姓收税时吃了人家两个鸡蛋,所以不任用他。”子思说:“圣人任命人作官,好像木匠用料一样,用它的长处,不用它的短处,合抱的杞树、梓树有几尺腐朽,好的木匠并不弃而不用。现在君王您处于战乱的时代,选拔的是能为您攻击守卫的人才,却因两个鸡蛋而遗弃能保卫国家的将才,这样的事可不能传到别国去。”卫侯连拜两拜说:“我受的教益非浅啊!”■/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于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把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千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用人应着眼全局】宁戚拜见齐桓公。劝说齐桓公将国内各种力量团结起来。第二天又拜见齐桓公,劝说齐桓公在全国称霸。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将委任他力卿。众大臣纷纷提意见说:“这位说客是卫国人,离齐国只有500里,距离不远,不如派个人去了解一下,确实是个贤人,再加以任命也不晚。”桓公说:“事情不像你们所说的,去了解情况,恐怕他有些小缺点。因为他有小缺点,往往就会忽略了他大优点,这是国君失掉了最突出人才的原因。一个人是不能十全十美的,要区别对待,使用他的长处。”就提拔宁戚,让他作卿,发挥大的作用。■/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五》: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其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用人者不进谗言】战国时,乐毅率领燕军大败齐军。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攻击他说:“齐国没有攻下的只剩两座城池罢了,不是乐毅没有力量将它攻占,是想长期执掌兵权,使齐国人民威服,以便达到在齐地称王的目的。”燕昭王立即将这个进谗言的人杀掉,派遣使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恐惧不安,不受齐王之封,并誓死来报答昭王知遇之情。东汉的冯异平定关中。自己考虑长期统兵在外,不知君主是否怀疑,心里很不踏实。这时有人上书汉光武,说冯异的权威太重,获得人民的拥护,被称为“咸阳王”。汉光武将这奏章转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汉光武亲自回答说:“将军和国家的关系,恩情有如父子,彼此有什么嫌疑,而产生恐惧呢?”……现在人们都说乐毅、冯异是名将,如果不是燕昭、光武的明察,一定遭到谗言的暗算了。■/宋·洪迈喂容斋随笔.燕昭汉光武之明》: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选拔官吏应从基层挑选】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书说:“治理天下应以用人为根本。想使百姓过安乐的日子,关键在于有好的刺史和县令。县令人数多,不可能都是贤人,如果每一个州郡都有好的刺史,这样整个州的百姓都获得生机。全国的刺史都合乎圣上的要求,皇上就可安闲端坐,用不着发愁百姓们得不到安居乐业。自古以来,郡守、县令都要求选择贤德的人。如果要提拔谁作将相,一定要先放到基层,直接为百姓服务,从中加以考察,就从这些郡守中选拔丞相、司徒、太尉等。”■/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县令既众,不可皆贤,若每州得良刺史,则合境苏息。天下刺史悉称圣意,则陛下可端拱岩廊之上,百姓不虑不安。自古郡守、县令,皆妙选贤德,欲有迁棹为将相,必先试以临人,或从二千石入为丞相及司徒、太尉者。”

【唐太宗善于用人】唐太宗曾经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大都嫉妒比自己强的人,而我看到别人的擅长,好像也属于自己一样。一个人的品行才能,不能够样样都好,我常常是不用人的短处,将他安排在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君主常常是,进用贤能之士,恨不得将他放在自己怀抱之中;斥退无能之辈,恨不得将他推入沟壑之中。而我看到贤德的人就敬重他们,看到无能之辈也怜惜他们,使贤德之人和无能之辈都各得其所。君主大都讨厌正直之士,或者采取暗中诛杀,或者采取公开杀戮,没有哪个朝代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而我登基以来,正直的人在朝廷中比比皆是,没有废弃贬谪过一个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唐明皇忠奸不辨】张九龄是唐玄宗时的宰相,才学渊博,办事公道,敢于向皇上面诤直谏。受到人们的称赞。才学都不及张九龄的李林甫,心生妒嫉,寻找机会,加害张九龄。当时惠妃争宠,设计加害太子,谎说太子结党要谋害惠妃母子,还有谋反之意。唐玄宗听后十分恼怒,要废太子。但张九龄却坚执认为不可。李林甫当面不发表意见,背后却说张干预皇上家事,引起玄宗不满。公元736年,唐玄宗打算加封不学无术的牛仙客。张九龄约李林甫到皇上面前据理反对,李同意了,但到玄宗面前,却一言不发,只有张九龄一人反对。后来,他把张反对的事告诉了牛仙客,引起牛对张的不满。不久,唐玄宗仍要提升牛仙客,张九龄又据理反对。李林甫又在玄宗面前说:“天子用人,有何不可。张九龄也太过分了。”从此后,玄宗疏远了张九龄,后来又怀疑张九龄结党而免去了他的宰相职务。■/事见《新唐书》

§§§第六节 广开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