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头版头条-中国创刊词
4825000000027

第27章 《觉悟》

[创刊时间]1920年1月20日。

[创刊地点]天津。

[创刊背景]

《觉悟》,会刊。1919年9月16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开学生杂志筹备委员会,决定出版一种不定期的小册子,名叫《觉悟》。它不再用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和天津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和范围来约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团体,叫做“觉悟社”。最早的会员共二十人。为了表示男女平等,男女会员各十人。他们中有:周恩来、邓颖超、马骏、郭隆真、刘清扬、张若名、李毅韬、谌志笃、谌小岑、潘世纶、李锡志、关锡斌、李震等。

而主要撰稿人有周恩来、包世杰、刘清扬、邓颖超、马骏,仅一期,便被当局查禁。1923年,邓颖超和其他觉悟社员在《新民意报》办了一种不定期的副刊《觉邮》即是《觉悟》的延续。

[作者周恩来小传]

周恩来(1898—1976),浙江绍兴人,字翔宇。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积极组织、领导了天津五四学生运动。1919年8月率天津学生代表赴京请愿,又组织学生包围天津、北京警察厅,9月建立觉悟社。从五四运动起,周恩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旅欧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由巴黎回国,先后任中共两个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领导八一南昌起义,1935年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36年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解放战争中,参加领导和指挥了三大战役。建国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1976年1月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创刊词原文]

本刊宣言

“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厉害。我们中国自去岁受欧战媾和的影响,一般稍具普通常识的人,也随着生了一种很深刻的觉悟。

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四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解除应该改革的。

有了这种“觉悟”遂酝酿的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人人全想向“觉悟”方面起。

“觉悟”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

一、取公允研究的态度,发表一切主张;

二、对社会一切应用生活,取评论的态度;

三、介绍社外人的言论——著作同讲演;

四、灌输世界新思潮。

[焦点评析]

“觉悟”在当时的进步青年中是一个十分流行的名词。《宣言》劈头写道:“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厉害。”

怎么厉害法呢?

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在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一次群众运动风暴的冲刷,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如此众多的人们思想上发生急速的变化。这是和平时期多少年也难以达到的。在运动的高潮中,一场场尖锐的冲突,一幕幕激烈的斗争场面。在人们面前提出了无数的问号,迫使他们去严肃地思索。当运动稍稍平静时,一些先进分子就带着头脑里积存下来的这些,如饥似渴地重新学习。而运动高潮中,那些热烈的群众场面又帮助他们从原来比较窄小的圈子里冲破出来,卷进广阔得多的天地,和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团聚在一起,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在五四运动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觉悟社的成立及《觉悟》刊物的诞生便是其中的一个。

周恩来宣布觉悟的宗旨,是“要本着‘自觉“自决”’的精神。为着实现这个宗旨,采取的方法有四:“一、取公允研究的态度,发表一切主张;二、对社会一切应用生活,取评论的态度;三、介绍社外人的言论——著作同讲演;四、灌输世界新思潮。”

觉悟社一成立,第一个活动是请李大钊在9月21日到觉悟社讲话。那是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五天。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教授。是五四运动中有着很高声望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觉悟社不分男女的组合和出版刊物的做法非常赞成。会上并提出要分类研究问题等许多具体建议。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除李大钊外,还曾请黎谦讲《救国问题》,包世杰讲《对于新潮流的感想》,周作人讲《日本新村的精神》,钱玄同讲《研究白话文学》,刘半农讲《白话诗》等。《觉悟》的第一期主要是将本会讨论会的结果写成文章在《觉悟》上发表,如本期的《学生的根本觉悟》便是。社员还用抽签的办法,决定代表各人的号码。在《觉悟》上发表文章时,姓名就用号码来代替。

周恩来抽到的是五号,便用了“伍豪”的代名。该社还决定继续发展会员,并且规定:新社员的“资格必当具有‘牺牲’、‘奋斗’、批评同受批评的精神。”邓颖超后来说过:觉悟社“只作过那些事情。那时候我们还是学生,活动以搞学生会为主,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活动”。

11月25日,北京《晨报》把觉悟社称作“天津的小明星”,并且写道:“该社产生了三个月,会员是天津学界中最优秀、纯洁、奋斗、觉悟的青年。”“他们抱了时时觉悟、刻刻觉悟的决心,所以叫做觉悟社。”

觉悟社的社员,一般都有这种改造社会的愿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但也要看到,他们大多还处在比较幼稚的启蒙时期,很少人像周恩来那样在日本已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各人的想法也不尽相同,所以严格说来仍缺乏同一的奋斗目标和途径。邓颖超生动地描述过这种情况:

“五四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一解放,就像大水奔流。那时的思想,受到长期禁锢,像小脚妇女把脚裹住;放开以后,不知怎么走路,有倒的,有歪的,也有跌跤的。那时是百家争鸣,各种思潮都有。我们也是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当时我们的思想还处于启蒙时期,就是说还不明确,不肯定,思想还在变动着,发展着。”

刘清扬也有过一段描写:

“以后我们常在一起开会、谈论和研究一些新思潮。那时我们都很幼稚,只有满腔的爱国热情,还没有一定的信仰。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什么都谈论。共产主义是什么,我们都不懂得。”

这些一点也不奇怪。人们的思想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五四运动那样的启蒙时期尤其是这样。这些青年人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各种新思潮,思想很是活跃。但在众多的新思潮中什么才是科学的真理,人们并不能一下就认识和分辨清楚。就是周恩来,虽然已经比较多地接触马克思主义,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但他的思想也没有最后确定下来,还在继续探索的过程中。

通观《觉悟》的创刊,乃是直接秉承创办《学生联合会报》的“发刊旨趣”的。这个发刊旨趣正是出于周恩来的手笔:

《会报》将“本民主主义的精神发表一切主张”,“本‘革心’同‘革新’的精神立为主旨。”什么是“革新”?就是要改造社会。什么是“革心”?就是要从改造学生自身的思想着手。“至于一切的研究,还是须求社会的帮助,指导我们,以便共同得到大家新生命的所在。”如果同早年在南开学校求学时相比,他这时的思想和视野显然已开阔得多了。

这篇《发刊旨趣》发表后,天津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大批订报的函件纷纷寄来。到《会报》创刊前一天,订户已近两万户,不仅有学生,而且有铁路员工、邮电职员、爱国资本家和家庭妇女;不仅有天津的。而且有北京、保定以至上海的。

7月21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正式创刊。报纸最初是日刊(9月22日受警方干涉而被迫休刊,10月7日复刊后改为三日刊,出了两期后又恢复为日刊),辟有主张、时评、新思潮、新闻、国民常识、函电、文艺、翻译八个栏目。创刊号上发表了周恩来撰写的以《革心!革新!》为题的发刊词。马骏看后兴奋地说:这篇社论真带劲!这比我们站在几千人面前大喊一阵,可有用得多!《少年世界》说:“天津学生办的报有点价值的自然要算这报了。”上海的《新人》杂志说:《会报》和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醒世周刊》“这两种刊物都是很有精神,《学生会日报》比较的更为敢言”。其“‘主张’与‘评论’二栏又有特色。敢说是全国的学生会报冠。”

山东问题是当时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所在。8月初,山东戒严司令、济南镇守使马良悍然宣布全省戒严,残酷镇压当地的爱国运动。并且捕杀了回教救国后援会会长马云亭等三人。消息传到天津,爱国群众人人义愤填膺,学生运动重新高涨起来。6日,周恩来在《会报》上发表《黑暗势力》一文,大声疾呼:“国民啊!国民啊!黑暗势力‘排山倒海’的来了。”

因为声援福建人民抵制日货,从1920年1月29日到7月17日,青年周恩来失去自由。这半年对他很有好处。他利用这段被羁押的时间,重新思考了许多问题。出狱一年多后。他在一封讲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的信中说:“思想是颤动于狱中。”入狱前,他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和社会改造、积极参加进步活动的学生;出狱后,他就逐步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他又说过;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可见,这个时期的思考对他此后的一生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他常对周围的朋友说:“一个青年,不以物存亡为念,只追求个人享受,是不对的。”

与此同时,周恩来也在积极准备到欧洲去求学。那时,国内正掀起一个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周恩来在狱中就有了远涉重洋赴欧求学的想法。准备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李愚如6月初在行前到监狱去看望周恩来。周恩来听到后十分兴奋,在狱中用两个小时写了一首白话诗送给她。诗中说道:“三月后,马赛海岸,巴黎郊外,我或者能把你看。”

“澎渤得很厉害。”这话既是指时人,也包括了周恩来自己那颗澎湃不已的革命之心。

其实,他这个“澎渤得很厉害”的心潮,早在他东渡日本留学时,在归去来的途中就已涌动着了,并写下了不朽的名诗:

大江歌里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十年面壁图破壁。

难酬滔海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