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头版头条-中国创刊词
4825000000026

第26章 《改造》

[创刊时间]1920年10月15日。

[创刊地点]北京。

[创刊背景]

《改造》是研究系的政治理论刊物。研究系是以梁启超为首的一个政治派别,前身是袁世凯执政时的进步党,成员主要是清末的立宪派分子,研究系以后发展成为以张君励、张东荪为首的国家社会党,即民社党。北京新学会编辑,梁启超、张君励主编,前身为《解放与改造》,初为半月刊,1920年更名《改造》,改为月刊。设有社会、评坛、论说、思潮、世界观、社会实况、读书录等栏目。刊登了梁启超、张东荪、张君励等人的大量文章。1922年9月停刊,共出4卷。

[作者梁启超小传]

(略)

[创刊词原文]

发刊词

粱启超

同人以其所研究、所想念,始而布之,月出两册,名日《解放与改造》,期与国人以学识相切磋;心力相摩荡。既逾一年,今当赓续而扩充之,以名称贵省便故,更名《改造》,其精神则犹前志也。

同人深自策厉,欲改良本刊,使常能与社会之进步相应,故体例组织稍有以异乎前者……

本刊根本精神曾读《解放与改造》者当能知之。今当刷新改刊伊始,更为简单之宣言:

本刊所鼓吹在使文化运动向实际的方面进行。

本刊所主张当依次续布,今且无事缕述,但其荦荤数点,为同人所确信信者,愿先揭橥以质诸国人:

一、同人确信谋人类之福利当由群性与个性互相助长,务使群性能保持平等;务使个性能确得自由;务使群性与个性之交融能启发向上。

二、同人确信中国民族之不振由于思想不进与制度不良,而不良制度尤为不良之思想所维持。故以为非先思想革命不能颠复制度。

三、同人确信政治改造首在打破旧式的代议政治,故主张国民总须得有组织的自决权。

四、同人确信经济改造在使人人由劳动而得生存权为最低限度,同时对于自由竞争定有最高度之制限。则去其过甚之两端,既不抹杀智能之高下,复不致有生计压迫之观象。

五、同人确信世界改造在打破国家最高主权之论。国家非人类最高团体,故无论何国人皆当自觉为全人类一分子而负责任。偏狭之旧爱国主义不敢苟同。

六、同人确信军事上消极自卫主义为我国民特性,且适应世界新潮,故主张无设立国军之必要,但采兵民合一制度,以自图抵抗强暴。

七、同人确信国家之组织全以地方为基础,故主张中央权限当减至必要范围为止。

八、同人确信地方自治当由自动,故主张各地方皆宜自动的制定根本法而自守之。国家须加以承认。

九、同人确信国民的结合当由地方的与职业的双方并进,故主张各种职业团体之改良及创设刻不容缓。

十、同人确信社会生计上之不平实为争乱衰弱之原,故主张土地及其他生产机关宜力求分配平均之法。

十一、同人确信生产事业不发达民族无以自存,故主张一面注重分配,一面仍力求不萎缩生产力且加增之。

十二、同人确信教育普及为一切民治之根本:而其实行则赖自治机关,故主张以地方根本法规定强迫教育。

十三、同人确信劳作神圣为世界不可磨灭之公理。故主张国民有劳作之义务。

十四、同人确信思想统一为文明停顿之征兆,故对于世界有力之学说,无论是否为同人所信服,皆采无限制输入主义,待国人别择。

十五、同人确信浅薄笼统的文化输入实国民进步之障。故对于所注重之学说当为忠实深刻的研究。以此自励,并励国人。

十六、同人确信中国文明实全人类极可宝贵之一部分遗产,故我国人对于先民有整顿发扬之责任,对于世界有参加贡献之责任。

以上各节为同人公定之趋向。誓于一二年内制成详细之系统的计划,公诸海内。同人将终身奉以周旋,本刊则持此以请益于国人也。然亦多未敢自信,故欲借本刊为公开研究之一机关,冀国人之我诲焉。诗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同人赋此,以俟君子矣。

[焦点评析]

遥想当年的知识分子与精英们。大多数人的整个思想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冲突,而呈一片混乱。因此形成心理上的群情激愤。“革命”、“打倒”的呼声四处澎湃。认为必须学习西方历史文化的先例,来个“文艺复兴运动”才能救中国。因此,自然而然地便有中国“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些人把“五四运动”的功过归之于某一人或少数人身上,这是昧于历史文化大势的看法,有待理性研讨。但当此之时,尤其是知识分子们,在文学的领域里大肆口诛笔伐,极力挑出旧社会的毒刺,加上私人的恩怨心理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对于中国文化流弊所生的阴暗面和丑陋面力加诋毁,因此大受当时青年们的赞赏和崇拜。文学所反映出的不满现实和反现实的心理,在每个时代里往往胜过哲学、宗教、教育等的影响力量。20世纪初期中国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就在这种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心理状态中陷入一团混茫。

梁启超他们这一代不幸的命运,坎坷不已。自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青少年们犹如一群拆除旧式违章建筑的拆除大队,又像一批收拾垃圾的清洁人员;当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大家拿着锄头板斧,想为后代开辟一条康庄大道,建筑一个新的文化乐园。谁知正当开工的时候,忽然有人放了一把野火,最后只剩下一片荒凉,百无一就。后来跟着来了一批小孩子,看到这幅图景,便痛斥这些前辈的老少年们“无能”、“不负责”。

然而,我们通过梁启超这篇创刊词,却发现他对中国历史文化赋予极致的人文关怀。当解放的目的未达到,便以改造为己任。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是《改造》发刊词的结尾一句。本来语出在古老的《诗经》,但在此却化腐朽为神奇。真可谓是干净利落,掷地可作金石声,这篇更名后的创刊词,乃清末民初的大才子梁启超所写,读者可以从中领略一代英豪人物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飞扬神采。同时。也显见出改良派领袖人物似乎在没落中谋求最后的一搏。

[附]《解放与改造》杂志宣言

今天的世界虽不是以前的世界,然而以前世界的“残余”(Residuum)尚在那里支配现在的世界。今天的自我虽不是以前的自我,然而以前自我的“残余”尚在那里蒙蔽现在的自我。所以我们当首先从事于解放,就是使现在的自我完全从以前的自我解放了出来,同时使现在的世界也从以前的世界完全解放了出来。至于解放的详细说明,那是本杂志的职务,不是本篇的职务。但解放不是单纯的脱除,乃是“替补”(Complement)。替补就是改造,所以一方面是不断的解放,他方面是不断的改造。综合两方面看来,就是不断的革新。至于改造的详细说明,不是本篇的职务,乃是本杂志的职务。

人类文明的开化好像山上滚下来的一块石头,不会滚到半山而止,必定一直的滚到平地上。你看那文明史,最初是贵族阶级得势,后来士商阶级(Bourgeois)起了运动。立宪成了,士商阶级因此得势。现在农工阶级(Plroletariat)又起了运动,必定也得势的。最初是一种民族开化,后来各种民族必定一齐开化了,这就好像山上的石头已经落在平地上。所以当面的问题,既不是一个阶级的问题,又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乃是:既然文化普遍了所有的各阶级各民族,就应该把人类全体做一个目标去求全人类均衡的幸福,不应该把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做目标去求他们的幸福。问题的性质既然明白,解决的途径也可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