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实用文艺鉴赏
4824700000001

第1章 文艺鉴赏的意义和方法(1)

文艺作品一经创作出来,流传于世,就成为社会所共有,供千千万万群众鉴赏。而文艺鉴赏是借助文艺作品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再认识,是创作在另一种形式下的继续,是使文艺创作成为实现了的创作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看到,文艺鉴赏是人们一种自觉的审美活动,要想有所收获,既得到美感享受,又在思想上受到启迪,那就要善于鉴赏,要遵循鉴赏的规律,懂得鉴赏的方法,充分发挥鉴赏者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思索,自己作主。”而不应随人俯仰,人云亦云,这样才能取得鉴赏的相对自由。

文艺鉴赏的社会意义

文艺的价值,文艺的社会功能,是通过人们的文艺鉴赏活动来实现的。离开文艺鉴赏,作品也就无所谓社会效果。假如有一件世上稀有的艺术珍品,创作出来以后就封存起来,永不流传于世,那又怎能谈得上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呢?文艺社会功能的实现,除遵循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特殊的途径。这就是文艺主要借助于艺术形象(或意境)的感染,通过作品对人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现。文艺是先影响人的思想感情而后影响社会生活的。文艺作品能不能产生社会作用、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社会作用?鉴赏者会不会接受文艺作品的影响、会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影响?这都和文艺鉴赏这个中间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都要受到文艺鉴赏活动的制约。

文艺鉴赏的社会意义,一般说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文艺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人的认识领域非常宽广。“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文艺鉴赏属于文化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一种享受。在鉴赏活动中,一方面,文艺作品成了人们认识的对象;另一方面,鉴赏者在审美享受中得到教益,间接认识了社会,知道了人和人的各种关系。

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原始人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以唱歌、舞蹈和说故事来相娱乐,这就是早期人类的文艺鉴赏活动。以后,随着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发展,文艺鉴赏成了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文艺鉴赏活动,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不可想象和难以忍受的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著名小说《象棋的故事》中,描写一个律师受到德国法西斯一种特殊方式的迫害——把他单独囚禁在大旅馆的一间房子里,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时,他感到的是一片虚无,神经紧张得差不多要绷断了,只得靠反复背诵过去记熟的民歌、儿歌、荷马史诗等,来求得精神上的支持。一次,当他等待提审时,发现衣架上一件军大衣口袋里装着一本书,便冒着生命危险偷到了手,带回牢房。作家表现这个律师当时的心理活动:我“回到了我的地狱,终于独自一人,可是又再也不是孤零零地独自一人的时候,这是多么幸福的一瞬啊!”“我希望,这是一本使我精神上能够紧张起来的著作,不是浅薄的、轻松的作品,而是可以学习、可以背诵的东西,譬如诗歌,最好是——这是何等大胆狂妄的梦想啊!——歌德或者荷马的作品。”这篇小说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现代人在与外界隔离时渴求文艺鉴赏的内心活动,生动地显示出了文艺鉴赏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年龄稍长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贫乏,除了几个所渭“样板戏”外,其他文艺作品几乎均遭禁锢,那种日子多么叫人窒息!它对青少年精神成长所造成的恶劣后果,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除。现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尤其是对文艺鉴赏的需求也空前提高,并向着更高层次、更丰富多采的方向发展,文艺鉴赏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必将发挥愈来愈显著的作用。

作为社会的人,总希望通过文艺作品了解自己生存在其中的世界,不但想了解现在,也想了解过去,还想展望未来。文艺把社会生活现象加以集中、概括,予以典型化,描绘出人类社会各个时期的生活图画,给人们提供了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形象化的教科书。它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种种障碍,来满足人们这方面的精神上的需要。不仅如此,文艺还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精神产品,再现了人的丰富多采的生活,表现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现了人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人们鉴赏文艺作品,能在其中看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群众有权利要求按照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作品里重新发见它自己,而且能和所表现的对象起共鸣。”文艺还有效、集中地将有限、分散的审美经验系统化,并借助于艺术形象和艺术形象体系,使审美经验在更高形态上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每一部文艺作品,尤其是那些不可多得的珍品,都是一个独特的审美经验体系。它们不仅有力地影响着它们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心理,而且会转化成一种审美传统,世世代代作用于后人。一部《诗经》,一部《荷马史诗》,一部《红楼梦》,一部《人间喜剧》,一部《战争与和平》,乃至一尊维纳斯雕塑,一幅《自由引导着人民》的绘画,一首贝多芬的交响曲,一页王羲之的书法等,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一座别出心裁的建筑,都是一个伟大民族在一段历史发展过程中丰富的系统化了的审美经验的结晶。人们鉴赏这些作品,就必然会接受本民族长期积累的这种审美传统的影响,并在以后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审美实践中去。假如人类不曾产生、也不曾接受过优秀文艺作品的影响,即不曾有过任何审美经验的积累、系统化和广泛的传播,那么人类灵魂的畸形发展,将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形成了趋向于美的本性。艺术家的职责就在于发现美、创造美;人们鉴赏美,也是为了寻求美,享受美。以美诱人,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在美的享受中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精神生活,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体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这正是文艺鉴赏活动不同于科学认识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其次,文艺鉴赏是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得以实现的桥梁。

任何文艺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沟通读者、听众、观众和文学艺术家之间的联系,完成鉴赏对象和鉴赏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转化,使文艺作品发挥社会作用。一般说来,文艺的社会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其中以认识作用为基础,教育作用为主导,审美作用为表现形式。而文艺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要以文艺鉴赏为桥梁和中介。最后才能得以实观。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文艺作品,特别是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们从横的方面真实地再现了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道德、宗教和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的状况,从纵的方面生动地展现了人间沧桑、时代变迁、民族兴衰和阶级分合等各方面的情景。它们不仅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现象,而且还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人们鉴赏文艺作品,可以从中获得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丰富人生经验,正确地去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人们将一些伟大的文艺作品誉为“史诗”或“生活的百科全书”,正是对这些作品认识作用的充分肯定。马克思曾赞扬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等人“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恩格斯称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说他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甚至“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列宁认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是俄国的镜子”,“俄国工人阶级研究到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作品,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敌人。”这说明,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具有极大的认识作用的。再以我国古典文艺作品为例;我们可从史前洞窟画狩猎图中,了解到原始人的集体狩猎活动和人类最初的审美意识;可从《诗经》、《楚辞》中,看到上古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风俗、人情、理想、愿望等;可从西安临潼出土的秦兵马俑塑像中,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赫赫声威和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极其残酷的社会现实;可从敦煌石窟艺术中,了解到从前秦到元代近千年间我国古代人们的生产劳动,商业贸易、宫殿城池、文化心理、社会风习、衣冠服饰、宗教祭祀等各方面的情况;可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了解到宋代以汴河为中心的都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生活,可从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元代杂剧中,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可从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认识到什么是封建社会和它必然崩溃的前景。上述这些作品,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尚提供了形象化的思想材料,因而同时具有重大的历史文献价值。当代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现了现代中国广阔的生活画面,显示了人民群众立志改革、振兴中华的壮志雄心,鉴赏这些作品,可使人们熟悉各条战线、各种人物的思想和生活,从而加深对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和所肩负的伟大使命的认识,激发我们建设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力量。

文艺作品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而且还能对人们的政治倾向、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精神性格等方面产生影响,这就是文艺的教育作用。如果说,文艺的认识作用告诉人们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文艺的教育作用就要告诉人们应当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杜勃罗留波夫曾谈到他少年时代阅读庇雪姆斯基的小说《阔气的求婚者》所受的教育。他从小说主人公——有钱而游手好闲的萨米洛夫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影子,感到无比羞愧,决心改掉自己身上的恶习。他说:“这个人物的描写深深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我感到害臊,假使不是马上就动手做事,那么,至少已经认识了劳动的需要,我不再在上流社会里自尊自大,现在要逐渐加以改正……”列宁、季米特洛夫也都曾谈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对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坚持革命斗争所起的作用。列宁说:“在我接触到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以前,对我起着主要的、占压倒优势影响的,只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这种影响就是从《怎么办》开始的。”他称赞《怎么办》“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种文学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在它的影响下,成千成万的人变成了革命家。”保加利亚革命领袖季米特洛夫也说过,他“那一贯的坚持力、信心和坚定精神”,都同他“少年时期读过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作品有关系。”而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由于它和现实的紧密结合,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人们的教育作用就更为显著。如高尔基、鲁迅等人的作品,以及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青春之歌》,歌曲《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话剧《屈原》、《报童》,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西安事变》、《天云山传奇》,绘画《开国大典》、《血衣》,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泥塑《收租院》等等,它们在引导人民走上革命道路,帮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激励人们为美好的明天而斗争等方面,都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

文艺不同于科学认识、伦理道德的地方,就在于它还具有审美作用。前面说到的文艺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不仅在方式上需要通过审美作用才能达到,而且在内容上还必须具有审美的特点和意义。任何游离于艺术形象和审美价值之外的功能和作用,都不是文艺的功能和作用,而是非文艺的功能和作用。文艺的审美作用,主要指文艺能够使人产生美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更加热爱和追求美的事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诗人,这是指导人们对于生活抱着高贵的观念,抱着高尚的感觉方式的领袖:在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我们就养成了厌恶一切虚伪的和恶劣的东西,了解一切善和美的事物的魅惑力,爱好一切高贵东西的习惯;读了它们以后,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好起来、善良起来、高尚起来。”这不仅对诗歌,同时对其他文艺作品也是适用的。文艺有时也表现丑恶的东西,但这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它、抨击它、否定它,使读者、听众和观众由于对丑恶事物的厌恶,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并为保卫美好的事物而斗争。文艺鉴赏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正是在尽情地陶醉于艺术享受之中时不自觉地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情操的熏陶。由于鉴赏是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所以文艺作品才“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叩而呜;刺人脑球,惊人眼帘,畅人意界,增人智力;忽而庄,忽而谐,忽而歌,忽而哭,忽而激,忽而劝,忽而讽,忽而嘲;郁郁葱葱,兀兀矻矻,热度骤跻极点,电光万丈,魔力千钧,有无量不可思议之大势力;……其感人也易,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神,其及人也广。”文艺鉴赏的实践证明,文艺只有在审美作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艺术家奉献给人民群众的礼品,不应是令人精神疲劳的拙劣宣传,而应是饱含精神营养的艺术佳作,让人们喜闻乐见,乐此不疲,这样才能达到感人肺腑、移人性情的目的。

第三,文艺鉴赏是文艺创作的前提和文艺评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