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紧张、恐惧心理,罗马大将凯撒当年统帅雄师渡海踏上英国土地时,使他的军队百战百胜的方法,值得借鉴。当时,凯撒命令全军站在杜弗海的悬崖上,俯瞰200英尺以下汹涌的巨浪。士兵们发现来时乘坐的船只已被大火烧毁,这正意味着完全断了退路,唯一求生办法只有努力向前征服敌人,打败敌人。士兵们建立起了必胜的决心,结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凯撒的这次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军队最大限度地拿出了勇气,树立了信心。
疯狂提示:
同样道理,要克服自己紧张、恐惧说话的不健康心理,也很需要这种勇气和自信心。建立必要的勇气,树立必要的自信心,是克服说话者胆怯心理的关键,是提高说话信心与魅力的第一步。
2.见多还要识广
有些会议,在主要发言人讲完以后,非得下面的干部一个个表态。有些明明没有什么好讲的,也要来那么三五句。除了会风不正之外,从说话的角度讲,也是违反说话基本要求的;既然没什么说的,硬憋几句,除了浪费时间,引起听众反感、烦躁之外,还有什么效果呢?因此,没有话说宁可不讲。
要有话说首先要有内容,“练”才有依据。我们力求每一句话都实实在在地表现一定的思想。为了充实我们的思想,这就要千方百计加强观察与记忆。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要处处观察、研究社会,因为人的认识依赖于实践,来源于实践。既然人的认识总是通过自己的感官从客观世界取得感觉经验开始的,而感觉经验又必须接触了某种事物才能产生,所以实践活动越多越深入,直接接触的事物越多,能提供我们说话的材料就越丰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文化不高、但生活阅历广的人,天下之在,熔于一胸,谈天说地滔滔不绝,就是因为见识广,说起话来就有了充分的内容了。
但不是凡阅历广的人都善于讲话,阅历广只是一个基础,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
疯狂提示:
口吐莲花并非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说话时候信心百倍,底气十足,平时的知识积累不可少。
3.学会观察一切
发明电灯的大科学家爱迪生,有27个助手。这群助手每天在从灯泡厂到研究室的路上来回。有一次,爱迪生说要出一道基础题,要大家准备一下,助手们废寝忘食准备了几天,应考时,爱迪生问的不是课文知识,而是问路上有一棵什么果树,居然没人能回答得出来。
为什么这些助手在此时无可奉告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留意观察。光看不行,还要想,否则许多摆在眼前的事物会视而不见。《纽约时报》名记者迪姆士·泰勒初当记者不久,去采访某著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到了剧场以后,才发现演出已取消。于是空手而归,回家安然大睡。半夜时分,泰勒被电话铃吵醒了,编辑气冲冲地在电话里斥责他,其他报纸的头条新闻都报道这位女演员自杀。编辑说:“像这样一个名演员的首场演出被取消,本身就是新闻,它的背后,可能有更大的新闻;记住,以后你的鼻子不要再被感冒堵塞了。”
过去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要求,每个初来的记者向他报到时,第一件事要说出上办公室前爬了多少阶梯。对方若回答不出的,要下楼重数。然后,总编告诉记者:“你要想成为有出息的记者,就要从楼梯级开始学会观察。”如果我们对周围的各种人和事不注意观察,如一团烟雾,浑浑沌沌,即使硬要说,也只能影影绰绰,不会有鲜明感。那么还会有什么话说呢。
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要向儿童学习。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入天空,他想潜入蚊穴……”儿童们丰富的幻想,无休止的好奇心,无穷无尽的疑问,对一切都想进行探求。永保童心就是保持探索客观现实的激情、兴趣、专注和豪放的思想,开阔的意境,对纷至沓来的新事物都执着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思考,刨根求源。许多有重大价值的事实往往在细致的观察中发现,否则,再有价值的事实你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
疯狂提示:
让你的眼球每天多运转300转,相信,这个世界会丰富3000倍。脑海中的话语细胞会随之增加30000个。
4.在勇气面前,口吃也会好
前日本首相田中在《我的履历书》中曾作过记述:他小的时候有过严重的口吃,因为说话困难常常被同学歧视、捉弄。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几个新买的灯泡打碎了,情不自禁地发出“啊!”的一声,从此他知道生了气就可以情不自禁地发出声音来。
“口吃是个奇妙的东西。”他回忆道,“说梦话,唱歌以及同妹妹说话时就不结巴。跟自己的狗说话也绝不口吃。可是一旦同长辈说话就莫名其妙地结巴起来,越紧张越厉害。读了不少矫正口吃的书,也没有见效。后来便经常提醒自己:‘我不口吃’,从而得到自信,我认为有意放声唱、放声朗读大有益处,因此到了深山就练习发大声。
“在当年的学艺会上,我演饰《辨庆安宅之关》中的辨庆。老师知道我口吃,要我当‘导演’。但老师看到我的热诚,终于让我担任扮演‘辨庆’主角的重要任务。
“当天,戏刚一开始,我拄了金刚杖,打扮成和尚就上场了。大家要看口吃的田中究竟演什么样的辨庆,所以全场鸦雀无声。……我带着演唱腔调开了头,结果意外顺利地说出了头一句台词。由此得到了勇气,难讲的《劝进帐》台词也能顺利地念下去了。戏一结束,全场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其实,我为了完成这个重要任务,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是台词里带上调子讲;第二是在演戏的时候加上音乐伴奏,使戏和音乐配合起来。这时候,成功地演出了辨庆角色,使我对克服口吃增添了莫大的信心。”
口吃的田中,固然有先天的生理缺陷。但他发现自己并非绝对的口吃,进而分析自己在某些场合下并不口吃,如同妹妹等小辈说话。这就是说,环境变异,才诱发他口吃的出现。其实,我们身边一些所谓不会说话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家说话从容自如,侃侃而谈,一到了大场面,到了正式发言,就显得张口结舌,既然这种恐惧在一定场合下才产生,那末它就并非一成不变。适应了各种场面,这种恐惧就可以克服。
恐惧心理往往还来自头脑中各种杂念,如说错要负责任,讲得不好人家会耻笑,甚至会害怕听众虎视眈眈的目光,诸如此类的恐惧和犹豫,都会干扰自己说话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说话前应当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一番清理,扫除思想障碍,才能无拘无束地把话说下去。
田中把克服口吃的第一关键立到舞台上,这有着得天独厚的益处。在舞台上表演,虽然台下众目睽睽,但也很有利益。相反,因为上台不是一般讲话,而是念台词,所以必须事先把要讲的话准备烂熟至融会贯通,越是烂熟,讲得越流利。因此,一个初学者要在众人面前镇静地开口,事先应有充分的准备,说话中心、层次、遣词、用句都要打个腹稿,否则临场时心中无底,就好像一个盲人领着一群盲人,如履薄冰,前瞻后顾。因此有人说,没有准备的上场就像衣冠不整地站在众人面前那么狼狈。
疯狂提示:
连口吃的人都会说好话,可见,那些在大众场合语无伦次的“假口吃”者们得醒悟了。
5.记忆的需要性
有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喜欢卖弄自己的聪明。一次他告诉别人:“我看过一首咏老虎的诗,做得实在妙极了。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
人家请他念来听听。他摇头晃脑地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苦。”人家见他两句都没念出来,有些不耐烦,让他说后两句算了。那人歪着脑袋想了大半天,才说:“第三句真的忘了,好在第四句话记得清楚,是厉害得很的意思。”
聪明的读者一定可以在捧腹之余,得到某些启发吧。这说明,记忆是把话说好的一个条件。
在我们阅读周总理对外宾谈话的材料时,常常被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有人由于记不住,便总想借助讲稿。其实,除了一些郑重的政治场合外,说话使用讲稿并非一个好办法,它不但阻碍你和听众之间可贵的接触和感情交流,而且多少给人以生硬造作之感。甚至使听众认为你对自己的讲话缺乏自信而减少信服力。
但是,尽量不带讲稿并不等于不必准备,不等于可以临场信口开河。对一些必要的数字及事实,可以事先进行记忆。如果预先写一个大纲,把它记熟,讲起来就有了脉络,即兴发挥也不致离题万里。前日本首相田中很能说话,这与他极强的记忆力分不开,他主张必须记住的东西,要全部死记硬背。对《广辞林》也是撕下一张揣在口袋里,全部记住了才撕掉,再撕下第二张。
他又说:“读了书要记得,听了讲要懂得,如果读书或听讲都不能记住,那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启发式的教育,自学的教育,看来的确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对原理、定理、方程式或者衡量事物的尺度等,都不下苦功把它记住,就不能得到新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吐温演说,总是带讲稿。后来,他想出一种帮助记忆的妙法,他在一家刊物上这样介绍:
“最难记忆的是数字,因为它既单调又没有显著的外形,如果你能在脑海中把一幅图画和数字联系起来,记忆就容易多了。如果这幅图画是你想出来的,那你更不会忘掉了。我曾经有过这种经验,在30年前,每晚我都要演讲一次,所以我每晚要写一个简单的演说稿,把每段的意思用一个句子写出来,平均每篇约11句,有一天晚上,忽然把次序忘了,使我窘得满头大汗。由于这次经验,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在每个指甲上依次写上一个号码,共计十个,第二天晚上我再去演说,便常常留心指甲,并为使不致忘掉刚才看的那个指甲,看完一个便把号码揩去一个。但是这样一来,听众都奇怪,我为什么一直望着自己的指甲。结果,这次的演讲又是以失败告终。
“忽然,我想为什么不用图来代表次序呢?这使我立刻解决了一切困难。回家我用笔画了六幅图画,用来表示六个话题。然后我把图画抛开,但是那些图画已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只要我闭上眼睛,图画就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疯狂提示:
在日常说话中,最大量的是即兴的讲话,现想现说,要有内容就更加依靠平时的积累,没有记忆的大量信息储存,要把话说好更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