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和你在董事会作报告一样,姿势也会影响声音的清晰、音量和活力。打电话时不要缩在椅子里。如果身体下陷佝偻、声音也会跟着下沉。坐直身体,使你的呼吸动力中心紧张起来。
有时进行这种漫无目的却又必要的电话交谈是有益的,至少对女人们来说是如此。它可以代替你亲自去慰问病中的朋友,可以帮助他或她消磨寂寞的时光。但是,电话交谈对于交谈的双方来说,通常都应该是简单明了的。要自觉限制你的电话时间,甚至也要限制对方的时间。想象那是需要花钱的,事实上,那的确需要花钱。
康丁·雷诺有一次在白宫福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一起时,恰好遇到邱吉尔从英国打来一电话。一会儿,雷诺惊奇听到总统在说:“好了,温斯顿,你的3分钟时间到了。挂了吧,否则你要付超时的费用了。”一九六九年,尼克松总统和月球上的太空人通过一次电话之后说道:“这笔电话费肯定很可观,我希望是由对方来付钱。”
妇女们不妨假想自己是在公共电话亭里打电话,而不是在自己家里,而且设想自己刚好已把最后一枚硬币投进了电话机。采用这种办法来限制自己没完没了的叨絮。
作为接电话的一方,态度当然要亲切有礼。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做电话闲聊者的牺牲品。
如果某个电话已经持续了好久,而你正要作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情——如正要煮饭做菜,或者写一篇文章,接待一位客户——那你大可直言不讳地告诉对方你目前没时间闲聊。“玛丽,等会儿忙完了再打电话给你,现在我实在脱不开身。”或“我忙得不得了,要不我明天早上9点到10点之间再给你电话,好不好?”
如果你是打电话的人,请记住你正占用对方的时间,因此如果你的目的只是为了随便聊聊,那就立刻告诉对方这一点。
疯狂提示:
何止是电话可以传神,人与人交往的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传神,然,只要你心地坦诚,那么,你也就无所惧。
6.介绍自己
在电话中应先介绍自己,说:“我是×××”。或“你好!我是×××。”如果接电话的不是你要找的人,可以这样说:“我叫×××,可以请王先生接电话吗?”
对于下面这样的开场白,你是否一样感到不愿回答。——“你今天晚上打算干什么?”可能你恰好没事,正等待他来邀请,但是,也许你正希望今晚不受打扰,或者想做些事情,可不是和他一起做。所以,在你打听对方的计划之前,应该先把自己的意图直接说出来。“你能不能和我们一起吃顿饭?有位日本客人也要来,我想你可能会感兴趣。”请给对方一个接受、拒绝、想想借口,或跟丈夫商量的机会,同时要让对方确切了解你的计划。
疯狂提示:
自以为是的人最惹人厌——你以为你是谁。所以,做任何事之前先谦虚一下是最保险的,除非你们之间是铁打的关系。
7.善于倾听
沙米尔·罗杰斯一向以尖刻狡黠闻名,他的朋友耐耐能说会道却不善于倾听。当有人把耐耐即将失聪的消息告诉罗杰斯时,他说:“这全怪他的耳朵缺乏练习和使用。”
许多人打电话时不注意倾听,有时简直故意装聋。即使在面对面的谈话中,有身体动作和手势的帮助,要确切了解对方的意思也不那么容易;在电话交谈中要做到这一点就更难,因为这时你只能依靠倾听。
所以,决不可满足于一句半解,手边要常备铅笔和本子,随时可以记下要点。(这在商业性电话中尤其必要。)听的时候,不仅是听他说,而且还要听他是怎样说的,他的声调是否意味着什么其他的意思?二次世界大战时,威廉·谢勒在柏林对外广播,他说的话要经过官方检查,但他声音中所包含的警告却是删不掉的。
注意地倾听对方,能使你对对方外观和情绪有一个惊人准确、细致的了解。
疯狂提示:
如果你不是一个劳碌命的人,相信你不会拒绝倾听,更何况善于倾听还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8.用电话请托
电话中你看不到对方的脸,所以有所请求时,总是较容易被拒绝。所以,重要的请求,不要只依赖电话。有很多例子,电话里只是随便的寒暄,至于细节,则留待日后见面再详谈。
不要让人觉得那只是一厢情愿。要进一步让人感到亲切的谈话,简短详尽的说出相托之事,这样人家才更愿相助。
稍事寒暄表示感谢平素照顾之情。
有用的情报及相关的会谈。
请求之事的概要或暗示。
根据他的回答,商定面谈的时间。
有些时候,接到电话后就马上想帮他料理一下,没想到重要的电话一通接一通进来,不经意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而且这种事还相当多。虽然他并没有恶意,但是,电话中的请求,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疯狂提示:
总之,光用电话请求就能万无一失,这种事大概仅限于打声招呼即可的那种吧!承诺的事项再用书面加以确认,就可以防止日后人家说“没听说过有这种事!真麻烦。”
9.用电话道谢
要求的文件邮寄、收到礼物、受人照顾、久别重逢……等,以电话传达的谢词,日常生活中实在很多。
“匆忙间,暂且用电话道个谢吧!当然,见面之后再郑重道谢。”电话上的道谢,很多都是存在这种心理。
当然,有些场合只要用电话就可了事,那就不必觉得电话太草率。目前大家都很忙,就像作生意一般,一通电话即可的例子日增。
如果对方地位显赫、辈份很高或有功同再造的恩惠,一通电话觉得太草率时,可以在打过电话之后,再以书函道谢。此外,如确实有无法传达到他本人之意时,再用书信就就可以放心多了。
疯狂提示:
只要打个电话就能给人家留下好印象还可省去日后再请人家相助时费许多口舌,何乐而不为呢?
10.七秒钟电话战术
掌握电话通话的7秒钟谈话时间,开发客户,开启智慧对谈的大门。对于从事安利事业的人是成功的开始。
在开始的7秒钟,若无法切入对方需求,电话总会被草草的结束掉。以下将教导你如何被他人接受与了解的电话技巧。
(1)静候观望应付冷淡电话
“首先”,我告诉约翰,“在你以积极态度面对一连串冷淡电话之后,能够说出你沮丧感受这一点看来,是十分可喜的事。”静候观望是应付冷淡电话能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确定名单之后再依次计划,你就会有正确的方法了。
首先,让我们来听听你潜在客户的说话方式:“我没兴趣。”
没错,这句话听起来就像在拒绝,但是有效吗?
我经常留意冷淡电话的拒绝方式。如果我的潜在客户一开始就说:“我没兴趣。”那么,我想他会打电话给我,同时表示他不了解我和我的公司;而很快的说“不”,他也就没有机会拒绝我的产品和服务了。
(2)整理电话名单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因我说得太多太快,而使潜在客户想草草结束谈话的情况。
把电话名单做一次整理,开始写一些对事业有所助益的电话对白。你要自在地和潜在客户谈话,在前7秒里,当他听到陌生人在电话中扼要地谈论及回答他心中所有的问题,在访谈结束后,会有以下的疑问;
这个人是谁?
他为什么打电话给我?
他想做什么?
还会继续谈多久?
现在,你会了解到电话前7秒的对谈要领:
①不要只说:“你好吗?”因为这样只会令你感到不舒服。在冷淡电话的对谈中,你需要的是实质的帮助和正确的方向;在一般的对谈中问“你好吗”是正确的,但在冷淡电话上却是不含任何意义的。
②不要变成无礼的访问者。这只会使潜在客户立刻防备你,还会带来更多的争执,如此一来势必会动摇在前7秒钟所奠下的基础。
与其说“我想我可以……”,不如试着说“也许我可以帮你……”;与其说“假如我在这个月内帮你储蓄1万元,那么你有兴趣吗?”,不如试着说“我应该可以替你储蓄一大笔钱——这是我打电话给你的主要原因”。我确信这是软性销售和强迫推销的不同点。
切记,通电话的第一性是建立信任感和良好关系。
③不要自唱独脚戏。在前7秒的谈话里,潜在客户不可能听进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以明确的陈述开场,好让潜在户有兴趣了解更多,你应该说:“你我各有特色,或许我们可以一起工作……”好让他对你产生同感。以下是一段对话:
“我是,这几年拜读您的杂志使我受益不少,我知道您是谈及一事的作者,对事也许我能帮上忙,不知是否有机会能和您一起讨论,现在方便吗?
疯狂提示:
你要让自己以诚心的对白开场,你的电话访谈技巧从现在起会渐渐被接受。只要按部就班,放轻松,在你了解之前,你已开始一段伟大的对谈了。
十二、提问
1.发问的技巧
为怎么样的提问方式,目的是得到我们需要的回答。提问者应当是个心理专家,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有时以单刀直入,有时以迂回曲折,有时可以步步紧逼,有时又可以声东击西,不但要让自己有问可发,还要让对方有话可谈。
(1)循循善诱,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时候为了了解情况,更需要视对象而采用不同的发问方式。我国著名的演说家李燕杰在做思想工作中,就十分注意发问的方式。
一天晚上,他刚在夜校上完课回家,有位青年从他后面跟上来,要和他谈心。
李燕杰一看这个青年,身穿大红衬衣,肩上挂着西装背带,胸前还挂个耶稣像的十字架,心里对这个青年的思想现状明白了七八分。青年诚恳地要拜李燕杰为师,表示要学好文学和外语,李老师见他真诚,就和他谈起心,于是,一连串的发问开始了——
李:你为什么要戴这个(十字架)呢?
青:你是搞中国古典文学的,还懂这玩艺儿?
李:你真把我看扁了,我要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今个我不就栽倒了吗?
青:(笑)
李:你不是在学外语吗?我问你,“圣经”这个词,英语怎么说?
青:……
李:Bible Bible
李:你挂十字架,会念祈祷词吗?
青:不就是阿门吗?
李:不对。(从头到尾把祈祷词背了一遍)你读过圣经吗?圣经都讲了些什么呢?
青:不知道,没读过。
(接着,李老师把《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的主要内容给青年讲了一篇,转而又谈到美的含义……)
李:比如,有个姑娘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表面看,还挺美。可是有人告诉你,她就是爱在电车上干这个的(做一个扒手的功作),你还认为她美么?
青:内外不一致,不美。
李:有这么一幅油画,一个修女,外表穿得很肃穆,内心对耶稣很虔诚,胸前挂着一个十字架,你觉得美吗?
青:内外相和谐,对基督徒来说,还是美的。
李:那么阁下,既不懂耶稣教,又不信耶稣教,胸前挂着十字架,你是美在哪儿呢”
青:……李老师,我以后保证不戴了,要再戴就是孙子!
李:你以前为什么要戴它呢?
青:我看外国人戴。外国人能戴,我干嘛不能戴?
李:你的领导没有批评过你吗?
青:他们不让戴,我偏要戴,要是像你这样给我讲清道理,我早就不戴它了。
可以看出,李燕杰的提问是一种循循诱导。开始,他采用发问,以便了解情况,知道青年不懂耶酥,摸清了青年的思想脉膊。以后仍然是问,但已经是有意识的引导青年往深处思考那种盲目追求外表美的根源了。
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要达到什么目的,要通过哪几个问题,都应有条理地进行。既要有事先的设想,又要随机应变,善于抓住某一点一瞬即逝的问题深挖下去。
(2)注意提问的策略
一般说来,提问应当开门见山,要了解什么,就问什么。可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自己需要了解,直问也许会引起对方某些不快或者挑起隐衷,这时就要比较巧妙,含蓄一些的发问。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有人利用发问来设圈套。高尔基在小说《三人》里这样描述伊利亚被检查官审问的场面——
检:你能不能告诉我,星期四下午两点到三点之前你在哪儿?
伊:在小酒店喝茶。
检:啊!在什么小酒店?在哪儿?
伊:在‘普列’酒店……
检:为什么你能这样确切地说你恰好这个时候在酒店里呢?
伊:因为进酒店以前我向一个警察问过时间,那警察告诉我是一点多钟……大概是一点二十分
检:你认识他吗?
伊:认识……
检:你自己没有表吗?
伊:没有。
检:你以前也问过他时间吗?
伊:问过—…·
检:在‘普列文’酒店呆了很久了吗?
伊:一直呆到有人喊杀人了……
检:后来到了什么地方?
伊:去看被杀的人。
检:当场,就在那店铺附近,有人看见过你吗?
伊:也是那个警察看见过我……他还把我从那儿轰走……用手推我……
检:很好!……你问警察时间是在凶杀案发生以前,还是以后呢?
伊:……这我怎么能知道呢?
看,检察官没有达到目的。他原来设计一个圈套,要证实伊利亚与谋杀有关,虽然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其发问还是颇具策略的:
①提些琐碎的,与案情没有什么实质性关系或毫无关系的问题,以便麻痹伊利亚的注意力和警惕性;
②选择适当的时机,当受害者心理上“解除武装”,认为不再有什么危险的问题时,便向他提出实质的问题让他回答,审讯达到最高潮时所提出的问题是:伊利亚问警察的时间是在凶案发生以前还是在以后。不管怎么回答,伊利亚总会处于知道作案时间者的地位,也就是处于凶手的地位。但伊利亚猜着了检察官的想法,并及时发现了给他设的圈套,便提出反问:“这我怎么能知道呢?”也就是说:“你怎么能问我凶杀案的时间问题呢?既然我没有行凶杀人,当然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最后的回答宣告了检察官策略的破产。
有时,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的问题不便直接提出来,就需要试探,从语法上讲,常用两种句式:
①用选择问句(即并列几个项目,让回答的人选择一种)这项目中,问话者往往会有侧重,但多问几个,便留有试探的余地。如青年为向一位姑娘表示友好,想和她建立联系,但不便直说,于是他采用选择问句说:“您看书是给您送去好呢?还是您来取?”
②用否定的形式去探问,如有的人健忘,自己的钢笔不知放哪儿了,但直接问人显得冒昧,可以采取否定的形式来试探。如;“您没有借过我的钢笔吧?”表面说“没有,”其实问“有没有”。
③让对方有话可谈
有些人由于问的方式过于笨拙,使对方无法回答。电视屏幕有过这么一个不善于发问的记者,他采访美国某跳水运动员(母亲是上海人)时连续问:“你的母亲是上海人吗?”“你这次要去上海吗?”“你准备在上海见你亲戚吧?”面对这些平淡无奇的的问话,运动员只好一次一次地重复:“Yes!”这不能怪运动员不健谈,而是对这种笨拙的发问也至多能回答到这样程度。如果记者换另一种方法问:“你准备怎样把对你母亲的怀念带回美国呢?”情况就不大一样了。运动员不但可以介绍自己来中国时被提待的情况,还有充分余地述说一下自己来中国的感受。
如果是调查,采访的发问,事前应依照自己的提纲,向对方讲清楚。如果有条件,还应当先把提纲的内容整理成文字交给对方,这样便不致于到时候使对方措手不及。
疯狂提示:
技巧性的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发问时也不例外。
2.问话的艺术
提问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性的学问。你的问话是否具有艺术性,或者说艺术性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你提问的成败。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具有问话艺术之人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