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在顺丰的官网上,四日件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顺丰特惠。这是一个整合了四日件、港澳经济快件等的陆运快件,同时针对顾客非紧急寄件需求推出的经济型快件。其价格也与“四日件”一样,走下了中高端的金字塔,更加亲民,虽降低了运送速度但却不减高质量服务,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虽然“四日件”获得了成功,但是顺丰管理层依然对走下中高端市场存有疑虑,为此王卫2013年的年初讲话中,作出了解释:“我们现在必须做出改变,要把公司的经营思路全面扭转,改变闭门造车的模式,走到客户中间去,看看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快递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东西。如此一来,公司内部的所有环节都要以客户为导向,而不是拍拍脑袋想当然的做决定还自我感觉良好——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你自以为客户操碎了心,而人家根本不领你的情。
真正的以市场为导向,不是那个职能部门说了算,也不是总部那个总裁说了算,当然也不是我王卫说了算,而是客户说了算,客户才是我们真正的老板。客户说他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能够做到,而且做出来能够令他满意,那才是真正的好,才是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才是公司的长远发展之道。所以我今年把所有的组织架构,激励方案,考核办法等都做了调整。我相信,这一整套东西算是为接下来顺丰第三个十年的发展引擎,做一个改造升级的工程。”
不过变幻莫测的客户需求,依然容不得顺丰放松,谨慎的王卫讲话中说道:“以前我们都把客户认为一些好的产品和服务推销给客户,效果并不是很好,接下来我们要走到客户中间去,围绕客户真正的需求去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产品和服务。这将是我们2013年最大一个改变。”
战略大脑:专注比什么都重要
曾经有人用军队来比喻中国快递行业的格局,其中中国邮政和顺丰属于正规军队, “四通一达”叫做军阀部队,而宅急送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快递公司被称为“游击队”。
1993年,快递业异军突起,其中有三个成为后来行业的主力军,就是宅急送、申通和顺丰。创业之初,三个创始人都不是要干上一番什么大事业,而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填饱肚子。宅急送为了有业务不至于亏本,送过牛奶和鲜花,还接些搬家送货的活儿;申通创办之初是搞货运的,在上海和杭州之间来回穿梭;至于顺丰,王卫那个时候每天背着书包亲自送快件。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考量一家快递是不是合心意,一般有四个标准。
从快递费用上来看,顺丰并不占优势,因为王卫这个顺丰的“战略大脑”锁定的是中高端客户人群,但是贵有贵的道理,高资费对应的是高水平的服务。他为顺丰制定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其他快递公司还不能保证三天内能送到的时候,顺丰快件两天内就可寄到,真正做到了“顺风”。不但速度上占有优势,顺丰的快件损坏和丢失情况都要比别的快递公司好很多。凭借着出色的服务,王卫带领顺丰迅速地将自己相中的中高端市场拿下。
至于服务态度,每个顺丰快递员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快递员的服务态度由客户的投诉情况来衡量,王卫还规定员工的工资直接与送件的数量相挂钩,所以曾有顺丰员工送快递的路上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奔跑的事情广为流传。虽说王卫将顺丰经营得风生水起,但苦于整个快递市场的不景气,收益也不是甚好。
就在这个时候,快递市场迎来了它的春天,2003年非典席卷中国,外面变得空空荡荡,人们都躲在家里上起了网,网购成为那时最火的事情,快递市场也随之热了起来。顺丰货物量激增,王卫这时发现,当货物达到一定数量后,用飞机运和用汽车在运送成本上相差很小,既然这样,为何不采用速度更快的飞机运输呢?加上非典的影响,这时的空中运输价格跌入低谷,王卫顺势与航空公司签下了租赁合约。
自从用飞机为快件护航,顺丰的速度更加快了,王卫又推出了限时服务。当别的公司含含糊糊地说“差不多三天能到吧”的时候,顺丰承诺“48小时一定送达,加急快件24小时一定到”。在稳稳地笼络住原有客户的心的同时,顺丰的中高端市场不断加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享受更高水平的服务,因此服务更可靠、速度更迅捷的顺丰越来越受青睐,很多低端市场中的客户被吸引过来。虽说在淘宝上购物,寄其他快递可以包邮,寄顺丰就要加邮费,但顺丰在网购中还是不乏众多粉丝。
随着网购的火爆,四通一达几个快递公司的淘宝件占到自己公司业务的绝大部分,但是顺丰的淘宝件只是自己业务的十分之一。其他快递公司确实都靠着网购的火爆大赚了一笔,王卫能否保证自己的业务不被网购所冲击,顺利度过被网购引领的快递之风呢?
是否进军淘宝行列是摆在王卫面前的一个难题。首先,公司的快件业务朝向网购发展就意味着要放下中高端市场的定位,转向低端市场。低端市场最典型的竞争方式就是打价格战,谁在价格上更低就更有优势,从这一点讲顺丰未必能在低端市场分得一杯羹。另外,顺丰在开辟中高端市场时投资不小,放弃之前打下的一片天是不是合算呢?
第三,2011年1月,阿里巴巴公司的“物流合作伙伴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马云宣布了大物流战略,也就是将来有一天将会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正如凡客诚品等这些企业一样,不再需要专业物流公司的参与,对王卫来说,此时放弃原来的市场而参与到不知道哪天就消失的市场里,岂不是得不偿失?
为了增强与四通一达的竞争力,王卫在综合考虑了这些方面之后,决定继续坚持原有的市场定位,但是会在战略上发生一些转型,比如不再是单一地只寄送快递业务,而是逐渐向综合物流方向发展。
再来看看当初一起创业的“快递兄弟”们,宅急送在发展战略上做出调整,结果转型失败,四通一达则一直做得不瘟不火。纵观顺丰的发展,重点就在于王卫能够在关键的时候为公司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即使四通一达现在开始模仿和追击,也难以超越顺丰,因为这不仅要看自己的战略,还要看是否有合适的时机。
为何顺丰涨价没事
伴随着以淘宝交易平台为代表的电商模式高速发展,快递行业迎来了二次高峰,仅仅淘宝一家,每天的快递需求量就高达三四百万。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蛋糕,“四通一达”率先抢占电商快递市场,先人一步让这几家快递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一时间淘宝快递业务甚至占到了“四通一达”全部业务的70%左右。
王卫没有参与这场近乎疯狂的抢占行动,对于如此明显的商机,王卫不可能没有嗅到,但他有着自己的考虑。
在“四通一达”大快朵颐,享受电商快递带来的利润时,王卫也只是继续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中高端快递市场,即使进入电商市场,也只是小剂量的试水行动。王卫的专注,让顺丰赢得了中高端快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高质量的服务使人们接受了相对较高的快递价格,而且中高端市场的客户也的确对于价格不是很敏感。所以虽然顺丰接单数量不及“四通一达”,但是由于单笔利润高于低端市场的电商快递,依然让顺丰坐稳民营快递企业龙头位置。
新《邮政法》的颁布,促使整个快递行业进行了一次大整合,大批中小型快递公司倒闭,民营快递企业中也有几家因此得以发展壮大,顺丰、宅急送和“四通一达”瓜分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不过这也让从未正面交锋的几个巨头不得不面临接下来的竞争,尤其是同在电商快递领域交锋的“四通一达”,以往作为缓冲地带的中小型快递企业已经几近消亡。
新《邮政法》还保障了快递人员的利益,要求快递企业必须为每个快递员购买保险等福利。由于顺丰一直做利润较高的中高端快递业务,这项规定对于顺丰来说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不过对于“四通一达”来说则是不小的压力,接单量巨大的“四通一达”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圆通甚至在福州一带爆发过员工罢工要求购买保险的活动。此后顺丰和“四通一达”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循环模式:顺丰因为企业利润较高,员工福利较好,员工普遍的工作态度要好一些,也为顾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四通一达”则是相反的恶性循环。
随着人力、燃油、土地等成本的增加,“四通一达”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可是却完全找不到解决办法,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快递价格,可“四通一达”谁也不敢尝试。原因很简单,“四通一达”同为电商领域的快递巨头,服务对象和服务质量几近相同,在同等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谁先涨价无疑于给其他几家卖个破绽,那真是自取灭亡了。“四通一达”就像几只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各自蹲在一角,互相瞪眼看着对方的行动,饥肠辘辘却谁也不敢走到中央吃食物,怕前脚走,后脚自己的地盘就被瓜分了,只能硬着头皮顶着。
待到2009年的冬天,那年全国多地都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天气,南方地区的冻雨天气,更是让快递员难以快速完成货物派送,加之年底前,有大批快递员回乡过年,更是让快递业雪上加霜。受此影响,强如顺丰也感到有点坚持不住,顺丰宣布将在北京等局部地区小范围调高快递价格,以应对眼前的问题,不过由于中高端客户并不是特别在意价格问题,只要顺丰还能继续保持高质服务,恶劣天气里提高点价格也是人之常情了。
“四通一达”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加之一直以来的经济压力,让“四通一达”中除了汇通没有动作,其他“三通一达”再也忍耐不住,决定提高快递价格。难道真的会有一两家快递企业不顾可能被瓜分的危险,掀起涨价浪潮吗?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把资本家们想得太善良了,对于资本家来说,显然联手欺负客户是更好的选择。统治电商快递领域的四家快递巨头们,终于肯放下架子,聚在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快,一拍即合的“三通一达”决定形成涨价联盟,利用对于电商快递领域的垄断地位,几乎同时进行了涨幅在5%到20%的提价。
可以想象,这次“三通一达”的联手提价行动遭到了卖家和顾客的强烈抵制,广大电商卖家甚至在网上呼吁,全部放弃这四家快递企业,要知道还有其他很多选择,虽然价格稍微贵了一点。王卫看准了这个时机,利用顺丰高品质服务的口碑,硬生生地从“三通一达”口中夺走了大量客户。“三通一达”眼看着即将会有大量客户流失,再也坚持不住,仅仅一周后,“三通一达”中的中通和韵达率先发出公告,恢复之前的价格不变,取消涨价,至此,“涨价联盟”土崩瓦解。
顺丰在此次为期一周的涨价闹剧中,完全没有参与,王卫的冷静与克制不仅让顺丰从中获利,更给广大电商客户留下了好印象,这对于以后顺丰拓展电商快递业务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人们在做快递选择时情感因素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三通一达”涨价之前,顺丰也在局部地区进行了涨价,为何顺丰涨价没事,“三通一达”的联合涨价却是这样的结局?想来除了服务对象不同以外,涨价的操作手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顺丰以在恶劣天气下保持同样的服务质量为由,进行了小范围内的价格调整,影响面不是很大。至于“三通一达”的涨价行动,则完完全全是一场闹剧,在当今社会各方面资源都涨价的年代,快递业涨价也有合理的一面,只不过“三通一达”不从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着手,而是利用行业联盟优势,直接粗暴地宣布大额度涨价,强势逼迫客户接受高价格,这实在不是智者所为。
全程关注此次涨价浪潮的王卫,对于顺丰为何涨价没事说出了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和我们的目标管理有一定关系。我个人不喜欢做同质化服务,在一个市场里,我总希望有所不同。特别是,如果产品定位让零售价格更高些,企业就有更大能力投入扩大再生产,发展后劲就更足。但你要想让自己的零售价格高些,就得先在服务上有所不同,否则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
因此,顺丰这几年一直坚持投入大量资金提高服务水平。比如,我们每年都要花费将近3亿元购买接近2000台运输车辆。另外,我们从10年前就想发展自有飞机,一架飞机的采购价格要上亿元,航空运输成本也很高,特别是现在油价贵了,一趟航班光运输成本可能就要十几万,还不算飞机维护和机组人员培训的费用。此外,我们还投资研制了一套自动化分拣系统,目前已经试运行。这套系统一旦普及推广,95%的5公斤以下快件都将实现自动分拣,分拣速度和正确率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寄递速度就可以更快。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这几年政府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8年新邮政法颁布实施,我们民营快递企业终于有了法律地位,国家明确支持民营快递企业发展,邮政管理部门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和支持,这对民营企业发展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