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狼性商鉴
4807000000015

第15章 商魄——镇定自若,化危机为良机(3)

几经周折,蒙德的厂子终于开张了,由于在当地雇不到工人,他只好从爱尔兰招聘工人。厂子开张后,他又买下了一种利用氨水的作用使盐转化为碳酸氢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一起参与发明的,当时还不成熟。蒙德一边建厂,一边进行实验,以完善这种方法。

但是,实验并不顺利,初次实验失败了,于是他干脆住进了实验室,昼夜不息地工作。经过反复地实验,他终于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尽管如此,他仍很担心出问题,虽然他的住处同工厂只有几百码的距离,他还是在卧室的窗户上安装了一只铃,拴上一根长长的绳子,牵向厂区,一旦出现问题,工友便可牵动拴铃的绳子通知自己。

1874年工厂正式建成,刚开始时,生产情况并不理想,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完全亏损,但蒙德并不气馁,加倍努力,终于在1880年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产量增加了3倍,成本也降了下来,并使工厂扭亏为盈。

此后,蒙德的公司蒸蒸日上。一年后,蒙德吞并附近一家和他竞争的企业,这时候,蒙德和主要合伙人约翰·布隆内尔决定扩大工厂并改名为“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当时拥有名义资产60万英镑,短短几年之后,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就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生产碱的化工企业。

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在生产碱的化学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蒙德和约翰·布隆内尔决定改善劳资关系,给工人每年一周的假期,并且休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英国,这样的雇主几乎没有,通过劳资改善,工人的干劲更高了。

1889年,布隆内尔蒙德公司又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将工人的工作时间定为每天8小时。在当时的英国,工厂普遍实行一天12小时工作制,工人一周要工作84小时。所以,蒙德的决定被称为“令人惊讶的变革”,很多人认为蒙德一定是神经出了问题。

事实证明,布隆内尔蒙德公司的这一变革是明智的,工人每天8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原来12小时的一样多,因为他们的积极性极为高涨。这种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的效果,可以说正是最善于从人与物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使之达到和谐一致是最理想的效果。这时,工厂周围的居民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原先因为怨恨蒙德破坏了乡村的宁静,而拒绝为他工作的人,现在争着进他的工厂做工。

在蒙德的创业过程中,多次默默地舍弃、付出,并多次顶住压力与质疑,最终他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6.临危不乱,狭路相逢稳者胜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危险的情况总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遇到危险慌慌张张,手足无措,结果错过了脱离危险的良机,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有的人沉着镇定,在紧急的关头保持冷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化解了危机。

有一位老人向人们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遭遇:

他小时候居住的小村庄,周围都是草地,远处是丛林覆盖的群山,这一带经常有狼出没,这些狼还会下山偷袭村子里的羊。因而人们都非常憎恨狼,尤其是其中一只异常凶狠的三腿独狼。

一次,他和父亲去野外,竟然遇见了这只三腿独狼。狼毫无惧意,冷冷地凝视着他们父子二人,虽然看似没有扑过来的动机,但很明显地表现出一副临危不惧、决不退让的姿态。父亲见此情景,为了孩子的安全,做出了让步,绕过独狼,回家去了……

狼有桀骜不驯的性格,在遇到困难时,从不妥协退让,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曾经有一段时间,人类大量屠杀蒙古草原狼。在此过程中,很多人发现,狼一个接着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而它们的同类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而是十分冷静、视死如归。

狼是野性的象征。曾经有位动物学家说过:“狼的眼睛是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最震撼人心的东西。它蕴涵着北半球中最野的野性。”

狼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够保持非常冷静的头脑和临危不乱的强者心态。商人也应该像狼一样具备这样的心态,才能够在艰难的商路上越过重重阻碍,获得最终的胜利。

处乱不惊是比尔·盖茨成功的法则之一,在BASIC语言被盗后,比尔·盖茨没有一点慌乱、无助、暴躁等不良情绪。他只是用合理的手段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利,把大将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1976年底,罗伯茨为了以高价钱出售他的密特斯公司,竟然声称已用20万美元买断了微软公司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罗伯茨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当初与微软公司所签定的协议:密特斯公司并非独家拥有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

实际上,密特斯公司从来都不曾想过与微软公司和睦相处,始终在暗中占微软的便宜。

自从微软公司与密特斯公司合作以来,几个月过去了,微软公司发觉收入少得可怜。其原因是,当时复制、翻版软件之风甚盛,在那些“发烧友”的俱乐部中,互相交换软件复制被视为理所当然,完全没有自律和法律的约束。

再就是密特斯公司内部的经营手法问题。在1975年中,不断出新招的罗伯茨开始利用巡回推广车进入各大城市展示,直接销售“奥泰”微电脑。

1975年6月,密特斯的巡回车到了加利福尼亚的帕罗阿图市凯悦大厦,“家庭玩电脑俱乐部”的“发烧友”们听到消息,匆忙赶往家庭玩电脑俱乐部向罗伯茨讨公平。

当他们赶赴现场时,罗伯茨正在演示BASIC语言软件,期待已久的BASIC语言软件终于被他们见到了,可是密特斯公司不守信誉,迟迟没有供货。

其中一位“发烧友”在演示现场拾得一份记录了BASIC语言程序的打孔纸带,请专家设法复制成磁盘,就这样BASIC语言程序被广为流传,再也没有版权可言了。

当时软件还很稀少,复制软件对大家来说,根本算不上是一种偷盗行为,反而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

1975年底,这件事情传到了盖茨的耳朵里,可他并没为此暴跳如雷,也没有立即对那些不劳而获的人们采取打击报复,而是在《“奥泰”微电脑用户通讯》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内容是:

你们是电脑“发烧友”,电脑硬件需要花钱买,而电脑软件则可以彼此分享,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你们可曾想过软件的开发者,他们艰辛的劳动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回报呢?将他们的作品随意复制传播,是不是一种盗窃行为?谁愿意历尽艰辛用3年的时间来设计程序、检测程序的错误、编写操作手册,然而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最终所有权却不属于自己,而被别人轻而易举地拿去复制散播呢?

这篇文章发表后盖茨收到300多封回信,其中只有少数人向他表示歉意,并付上购买应付的费用,可大多数人则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辩解。

更夸张的是,其中一个俱乐部竟指责盖茨在诽谤他们,欲将他告上法院。

“发烧友”们认为,他们之间互相传递体现出他们的博爱之心,绝对不存在盗窃的动机,如果没有“奥泰”微电脑软件,他们先前购买的“奥泰”微电脑就毫无作用。

1976年4月,为反击这种观点,盖茨在《“奥泰”微电脑用户通讯》上发表了第二封公开信,他继续对这种行为提出指责。一方面是为了夺回版权,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人们增强对版权的维护意识。因为很多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都把软件和文艺作品列入同一类别,视作智慧的结晶,均加以保护。在这方面,盖茨可谓开了良好风气之先河。

1977年5月,帕特克公司正式兼并密特斯公司,并对外公布,今后有关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转让必须由帕特克公司签署。

听到这个消息后,正忙于与德州仪器公司洽商BASIC语言软件版权问题的盖茨和艾伦,立即做出声明要起诉帕特克公司。而帕特克公司的代表根本没把盖茨放在眼里,他们从容接受挑战。与资历雄厚的帕特克公司相比,微软公司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盖茨和艾伦在帕特克公司代表眼中,只不过是两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儿,论经验和智慧,盖茨似乎给人的印象太幼稚了,难怪帕特克公司的代表趾高气昂。

法官宣布,冻结微软公司销售8080版BASIC语言软件的收入,在案件结束之前此项收入不得使用。

这政令的宣布对当时的微软公司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为微软公司刚刚开发出6502版BASIC语言软件和“公式翻译”(FOR—TRAN)软件,而这两个新产品还没有打开市场销售局面。

这种情况下,北星公司和泰尼公司开发的另外两种BASIC语言软件投放市场,其销售收入可想而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盖茨并没有被打倒。

在这场官司中,他的父亲给他推荐了一位亚帕克基市的优秀律师,帮他办理此案。

通常这一类案件一拖就是数年,这样一拖对微软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而微软公司所需要的正是时间,亟待早日裁决。

半年后,法院突然来了通知,告诉他们案件即将做出裁决。目前能否胜诉已经成了微软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过不了这一关,对微软公司来说是一个极为严重的打击。

1977年12月,审判结果出来了。法院严厉斥责了罗伯茨和帕特克公司,指责他们肆意践踏合同法。微软公司胜诉,盖茨夺回了BASIC语言软件的版权。

7.志在必得,残酷中求生存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经商就是残酷的竞争。要么就在竞争中获胜生存下去,要么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所以说商场不相信眼泪。商场竞争残酷激烈,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狼的残忍也是众所周知的,它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捕杀“猎物”,如果遇到羊群或小动物群,它们会毫不犹豫地进行猎杀,而且这种猎杀是近乎杀绝的行为,也就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猎杀对象。

刚刚下过大雪的森林里,几乎没有什么动物出来觅食,但是狼不想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在家偷懒”,于是像往常一样去捕猎。

走了一天一夜,也没发现任何猎物。其中的两只狼不谋而合,有了一个想法——猎杀牧民的羊群,于是两只狼开始行动,经过长时间跋涉,终于在天黑以前到达牧民的牲畜圈舍周围。

两只狼隐蔽起来,商量天黑后如何行动,进攻哪个圈舍的羊群。天很快黑下来,两只几天没吃东西的“恶狼”迅速地跳进一个羊圈舍开始疯狂猎杀,五六十只羊顷刻间毙命。

狼有着看似矛盾的两个特性——残忍与情义,说狼很凶残肯定会有很多人赞同,但说它有情有义,可能就会有人发出质疑了,因为狼性残忍早已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了,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残忍的狼”还是世界上最重感情的动物之一。

犹太人最崇拜敢于付出巨大代价,做出惊人投资策略的商人。这些人最能反映犹太民族“胆大心细,迅速出手”的投资水平,即看准了就大把撒钱。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就是敢于做出惊人投资策略的一个典型的犹太商人,有人开玩笑地称:“只要摩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就相当于印钞机在飞速运转,因为他的脑子中的投资概念已经完全成熟了。”

19世纪末,铁路运输是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台柱,但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并不能完成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的铁路联成一体,组成一个铁路网络,就需要在铁路方面投入高额资金。这样,铁路依赖投资银行的程度就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拆散、合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就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有雄厚的财产做后盾,更要有较高的信誉。在这种青黄不接的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众多破产的公司企业面对美国的经济危机,把希望寄托在摩根身上,希望他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成为他们的救世主,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此等危难之时,摩根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他操起“手术刀”,向铁路业大动手术。他这次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适应当今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要统统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的货运秩序。

摩根的高价购买铁路策略,有人称之为“托拉斯计划”,这正是反映摩根策略威力之处。摩根的大量投资促进了铁路发展。这次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高价,他并不是想靠这次投资获利,真正的原因在于:如果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获取,那么他将失去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摩根对铁路的这次大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从开发的初始阶段,转入了现代的重视经营管理阶段,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经营战略与经营思想。他的成功,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华尔街,他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方式成为仿效对象,至今仍发挥着影响。

从“海盗式”经营到形成辛迪加,进而到托拉斯,华尔街已从过去投机商人的天堂,转变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华尔街后来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标志,并问鼎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摩根的贡献当然首屈一指。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敢于挑战这残酷商战的人才是商场中的强者,才能有发展壮大的潜力,才能永葆王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