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正当众人谈笑风生时,传来金主完颜亮不甘心失败,又发兵瓜州的消息。热烈的气氛刹时凝重起来,在座的官员们沉默不语。没一人准备主动前去迎敌。主帅叶义问见此状,环视众部下,一会开口道:在座的各位,如冯校书和洪检详二君,虽然也为行伍之人,但从未上过战场;只有虞先生威名方起,士卒敬佩,就请先生前去截敌,再为国家立一次功吧。说着斟一杯酒,递到虞允文的面前。见此景,虞允文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心中忖思,本来采石矶一战主将未到才迫不得已代将行事。现在各路兵将都到齐了,还让我这样的一介书生前去指挥,亏得他们想得出!可是叶义问是此线的最高指挥,硬违抗他的命令不行。想着灵机一动。有了主意。接过叶义问递的酒一饮而尽后,虞允文站起身,笑着对众人说:“我去无妨,只是忽然想起个笑话来,说是从前有一个人得了只鳖,他既想美餐一顿,又怕担了杀生的恶名。为能两全齐美,他想了个办法,烧开了一锅水后,在锅沿上横放一根木条,把鳖捉来,对它说:‘要是你能从木条的这头爬到那头。我就放了你。’鳖明知这是主人的诡计,也无可奈何,只好小心地开始爬上木条,慢慢地居然爬到了木条的另一端。而这时主人又说:‘你竟成功了,很不错,只是你得再爬一遍,让我仔细看看你是怎么爬过去的’。”乘着众人笑个不停,虞允文望着叶义问说:“你说我今天此行,与刚说过的那只鳖是一样的吧。”
语言是一种艺术,能使人在轻松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道理。虞允文就深谙此道,以一个令人发笑的寓言故事喻明自己作为军师,能代主将指挥作战获胜是很侥幸的一件事,若兵将齐全,再越俎代庖,难免会像鳖一样终会掉进锅里。既没失叶义问的面子,又阐明了退敌之事非儿戏,不可怀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王猛扪虱论天下
辅佐苻坚统一中原的前秦政治家王猛,家世贫寒,以贩畚为业,但他性情刚毅,少年时便胸怀大略,不齿于与当时腐朽的士大夫打交道。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桓温率军10万北伐,自江陵取道襄阳,出淅水,进入关中,在关中人民支持下,他的军队顺利驻军霸上,兵锋直指长安。王猛听说桓温北伐很受人民欢迎,也想见见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不修边幅,衣衫褴褛地来见桓温,一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纵沦天下大事,一边旁若无人捉身上的虱子。桓温对这位行为怪诞的不速之客感到颇为费解,但从其言谈举止中深感此人决非等闲之辈,因此也不敢怠慢,恭敬地向王猛请教道:“我奉天子之命,亲统10万劲旅,为天下讨贼,而三秦的豪杰竟无人投奔到我的麾下,这是什么原因?”王猛答道:“将军亲率大军,不远千里,深入敌境。今驻军霸上,长安已近在咫尺,而将军却不渡灞水,百姓不知道将军是什么用意,所以不来见你。”王猛短短数语,洞若观火,道破桓温北伐的真实意图,不过是借此提高自己在朝廷中的威望,邀取功名,并没有真正恢复关陇失地的决心,所以进驻霸上之后,却不击长安,按兵不动。桓温听后,默然不知所对。不久,桓温粮尽,将要回师南撤,临行前,赐给王猛车马,拜他为都护,请王猛同他回东晋。王猛深知东晋门阀制度森严,任选官吏不问政绩,白己到东晋也不会得到重用,桓温胸无大志,不足与共事。就谢绝了他的邀请。王猛以一介寒士,与桓温扪虱纵论天下大事,一时传为美谈。
良禽择木而栖。古代就有苏秦、张仪等谋士游说列国之间,挟智术以于诸侯。只有审时度势,洞察对方的真实意图,才能决定自己的最后归宿,施展其政治抱负。
纪昀巧言,逢凶化吉
纪昀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由于博学多才,深受乾隆帝的赏识,官位一直做到尚书、协办大学士。他曾经当过《四库全书》总纂官,为这部举世罕匹的巨型丛书的编纂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纪昀,由于他的机智、诙谐,还留下不少富有幽默感的趣谈。
乾隆后期,和砷专权,不少官员对他趋炎附势。而纪昀则鄙视和砷的所作所为,不仅不与他同流合污,有时还借题发挥地对他进行讽刺,嘲笑、搞得和砷非常难堪。因此,和砷怀恨在心,总想伺机报复纪昀。
有一次,两淮盐运使卢雅雨由于管理不善,使上缴国库的盐款出现亏空,受到御史的严参。这在当时是很大的罪名。按清廷规定,凡在财政上出现亏空,都要查抄主管官员的家产作为补偿。乾隆对此事很震怒,欲严办卢雅雨,籍没他的家产。
纪昀当时任侍读学士,又是卢雅雨的儿女亲家,对这件事格外关心。由于职务上的关系,纪昀可以出入内廷,较早听到了自己的亲家要受查抄的消息。为了使亲家早作准备,他给卢雅雨写了一封信,让家人火速送去。卢雅雨接到信,打开一看,很吃惊。原来信函中只装了少许茶叶,信函外用面糊加盐粘合,里里外外未写一个字。他知道这是一封哑谜信,但其隐喻的意思不是轻易能猜得出的。卢雅雨冥思苦想了好久,终于弄明白了,这封信的意思就是六个字“盐案亏空查抄”。他十分感激纪昀的帮助,更钦佩他的机智。由于卢雅雨对朝廷的查抄作了一定的防范,把自己主要的钱财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后来被抄出来的钱财寥寥无几。
不料,此事被伺机报复的和砷派人打探到了,他如获至宝,马上禀报了乾隆。乾隆把纪昀召来,责问他为什么把朝廷的机密泄露出去。纪昀辩解说:“关于查抄卢雅雨之事,臣没有向任何人透漏过一个字。”乾隆说:“你不用辩驳了,现在人证确凿,掩饰是没有用的。我只想知道你是用什么方法泄漏的。”纪昀便把作哑谜信的来龙去脉,一一作了交待,并摘下官帽表示认罪,说:“皇上执法严明,体现了天理的大公无私;臣倦倦私情,是受了人伦陋习的熏染。”乾隆称赞他说的得体,并被他的机智和幽默给逗笑了。结果,纪昀被从轻处罚,谪戍乌鲁木齐,不久便被调回京师,授予编修之职。
在清朝,泄漏朝廷机密是严重的罪名,轻则坐牢。重则死罪。而纪昀却凭着机智,保全了自己。他写哑谜信,既将消息透漏给了亲家,又不留于半个字的证据,可谓手段高超。当皇帝查问时,他又发挥自己的辩才,应答得体,使乾隆转怒为喜,从轻处罚了他。当然,纪昀逢凶化吉的关键,还在于乾隆对他的赏识,愿意放他一马,否则,纪昀定是在劫难逃了。
智勇相生,力挽国权
19世纪70年代,沙俄趁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的混乱之机,悍然出兵侵占了伊犁地区。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兵消灭了阿古柏侵略者后,清政府派崇厚为头等钦差大臣,前赴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在沙俄的压力讹诈之下,崇厚擅自同沙俄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据此,中国要向沙俄割让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和南境特克斯河流域,赔付沙俄兵费500万卢布(合中国白银280万两),俄国商人可在新疆、蒙古免税贸易;俄国可在新疆七个地方设立领事馆等等。这样一来,中国要丧失很多主权,付出巨大代价,仅仅收回一座残破不堪的伊犁空城。消息传来,舆论哗然。清政府将崇厚拿问,令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大臣,与沙俄谈判修改条约的问题。
曾纪泽此次谈判是极其艰难的。他在给主持外交事务的清总理衙门的信件中说,他此行如同“障川流而挽即逝之波,择虎口而索已投之食”。但为了挽回国家利权,曾纪泽毅然受命,决心与沙俄谈判代表折冲樽俎,“待凭口舌巩河山”。
谈判一开始,沙俄谈判代表就企图给曾纪泽一个难堪,说:“崇厚是头等使臣,而你不过是个二等使臣,头等使臣所定条约,二等使臣岂能改定?”曾纪泽当即义正词严回击对方,说:“无论是头等使臣,还是二等使臣,都必须维护本国的利益,如有损害国家利益之处,无论头等、二等,皆需力争修改。”之后,曾纪泽据理力争,要求收回崇厚割让的部分领土。沙俄代表在曾纪泽的外交雄辩中理屈词穷,于是大耍无赖,说如果俄国归还特克斯河流域,中国则必须割让西北边界或沿海某地为补偿,并追问曾纪泽“中国沿海地方何处可以割让”。曾纪泽斩钉截铁地回答:“中国土地,断无可让之理,再无可让之事。”此外,沙俄代表还企图向中国索要赔偿沙俄兵费,曾纪泽反问道:“中俄两国并未打仗,你们为何向中国勒索兵费?”沙俄代表竟无耻地说:“不论兵费不兵费,总之是俄国要钱。”并威胁道:“如果中国不付兵费,俄国则将对中国一战。”曾纪泽毫不示弱地回答说:“中国实不愿与俄失和,但如果中俄开战,则胜负难测,如果中国获胜,那么俄国也须偿付我国兵费。”就这样。在曾纪泽坚韧不拔、酌情据理的外交努力下,中俄经过长达八个月之久的谈判,终于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以代替崇厚签订的《交收伊犁条约》,为中国挽回了部分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