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杜维尔是典型的欧洲种族主义者,他起初根本看不起奴隶出身的杜桑,以为只要略施小计,杜桑就会束手就范。有一天,埃杜维尔通过他的助手阴阳怪气地对杜桑说:“要是能和杜桑?卢维杜尔一起回法国,该多么荣幸啊!在那里,他的美名和功德将有口皆碑,他本人也可以安度余生。”杜桑清楚地知道,埃社维尔是想使自已脱离海地政治舞台,于是,他指着一只船回答道:“这只船太小了,装不下我这样的人。”又指着一棵新栽的小树饶有风趣地说;“等这样的树长到能造一条装下我的船时,我再去吧!”埃杜维尔的助手被说得瞠目结舌,埃杜维尔本人在旁边听着也无言可对。杜桑以诙谐的语言,轻而易举地挫败了埃杜维尔。
杜桑?卢维杜尔以其高超的斗争艺术,挫败了殖民主义者的种种阴谋诡计,巧妙地拒绝了去法国过荣华富贵生活的劝说,宽宏大度地维护了起义军的团结,灵活地争取盟友,为海地摆脱殖民控制、争取独立地位作出了卓越贡献。杜桑?卢维杜尔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海地人民心中。
玻利瓦尔转战南美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后期,玻利瓦尔的爱国军队为了彻底打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玻利瓦尔全面分析和估量了面前的形势:新格拉纳达群众的革命情绪十分高涨,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而委内瑞拉沿海地区和加拉加斯的敌人力量则比较强大。如果在沿海地区和加拉加斯一带与敌人周旋,一时难以取胜,并会使爱国军遭受损失。玻利瓦尔据此提出了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军事行动计划:爱国军先不要去进攻殖民军的堡垒加拉加斯地区,而应该攀越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隘口,以奇制胜,把殖民军力量较弱的新格拉纳达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然后再联合新格拉纳达爱国者,回师加拉加斯,解放整个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耐心地说服了他的将领和士兵,去执行这个高屋建领的战略计划。
1819年5月,玻利瓦尔率领由800名骑兵和1300多名战士组成的爱国军,开始了这次震撼美洲的解放新格拉纳达的进军。爱国军沿奥里诺科河逆流而上,向西挺进,通过了1200公里的原始森林,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渡过了电鳗、鳄鱼出没的湍急溪流。经过四十天的艰苦行军,玻利瓦尔率军终于越过了被常人认为不能通过的皮斯巴隘口,进入新格拉纳达。下山时,有40%的士兵和所有的马匹丧生。剩下来的都是意志坚强、决心战胜敌人的精兵。部队下山仅仅休整了四天,即与西班牙军接上了火。8月,爱国军歼灭了西班牙殖民军在新格拉纳达的主力,进入首府波哥大,新格拉纳达解放了。
1821年4月,爱国军在玻利瓦尔指挥下,集中力量,对委内瑞拉的西班牙殖民军发动进攻。6月下旬,在卡拉博会战中,爱国军歼敌3500人,一举歼灭了殖民军在委内瑞拉的主力。经过半年多的英勇战斗,玻利瓦尔于当年12月完全解放了委内瑞拉。
玻利瓦尔正确分析和把握敌我形势,制定了先打弱敌,再歼强敌的策略,一举解放了新格拉纳达,既鼓舞了爱国军的士气,又震慑了敌人,为彻底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奠定了基础。玻利瓦尔成为一名天才的军事统帅,就是从这次战役开始的。
玻利瓦尔三建共和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时期,西蒙?玻利瓦尔与弗朗西斯科?米兰达率领爱国力量,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一共和国。第一共和国失败后,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回委内瑞拉,建立了第二共和国。但新政权没能立即进行社会改革,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致使革命又一次受到挫折,第二共和国又被西班牙殖民者扼杀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玻利瓦尔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1816年,玻利瓦尔从海地获得武器、弹药后,率领爱国军在委内瑞拉登陆。但他并不急于进攻首都加拉加斯,而是与游击队和地方武装配合,攻占一些小的城镇,并以安哥斯德拉为根据地,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玻利瓦尔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十分英明地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1816年6月,玻利瓦尔宣布解放奴隶的法令;1817年,宣布没收西班牙王室和反动派的土地财产,答应战后将土地分给黑奴和印地安人等,因而受到广大印地安人和黑奴的拥护,扩大了起义队伍,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草原牧民良诺人,原来受西班牙人的煽动和利用,同爱国军作战。为了争取普通良诺人的支持,玻利瓦尔宣布将分配土地给参加爱国军的良诺人战士。这样,贫困的良诺人纷纷参加爱国军,许多人为祖国独立献出了生命。
玻利瓦尔采取的各种利民措施,激起广大群众拥护爱国军的热忱,并使良诺人的优秀骑兵和一些敌军士兵也站到爱国军的一边,这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大大加强了爱国力量,给西班牙殖民统治以致命打击。1818年,玻利瓦尔在安哥斯德拉召开团会,宣布成立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柔远四方归”。由于玻利瓦尔制定并实行了有利于群众的正确策略,使广大群众纷纷投向爱国军方面来,终于在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站稳了脚跟,建立了委内瑞拉第三共和国。
南朝鲜经济起飞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朝鲜是一个长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腐的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国家。二战结束后,又长期受美国控制。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更使南朝鲜的整个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李承晚统治时期,对内搞法西斯统治,对外完全依赖美国,经济恢复缓慢,直到1958年还未恢复到1940年的水平。所以到60年代初期,南朝鲜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经济问题十分严重,工厂普遍开工不足,失业人口大量存在,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同时,美国改变了援助政策,将援助的主要部分由无偿赠与逐渐转向借款。还有,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也对南朝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困境,为改变每况愈下的南朝鲜经济,1961年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政权,一方面根据本国土地少、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农业和基础工业薄弱,居民生活水平低、国内市场十分狭小,但拥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大军等特点;另一方面利用60年代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各种原材料价格便宜,资金相对过剩,普遍存在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西方工业国家因劳动工资成本上升而逐步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夕阳工业和污染工业等国际条件,制定了开发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即依靠外国的资本、设备和技术,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加工进口的原材料,然后将其产品大部出口,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根据这个发展战略,朴正熙政权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统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政府力量为主体的政府主导型体制。并从1962年起先后制定和实施了4个五年经济计划,以贯彻出口主导型发展战略。
“一五”(1962~1966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为建立“自主经济”奠定基础。重点是发展电力、煤炭等基础工业和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公共设施;并加速国土开发,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力争扩大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