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智慧谋略文库·帝王统驭智慧谋略文库
4806900000010

第10章 文韬武略篇(1)

刘秀身先士卒鼓士气

行军打仗,重要的在于军队的士气,所以有头脑的将军一定懂得鼓舞士气、战胜敌人的奥妙,光武帝刘秀就是一个明白作战心理,能够身先士卒鼓士气的统帅。

当初刘秀在打天下时,经历了重重困难。在昆阳之战中,义军被王莽大军团团围住,情况十分险恶。刘秀突围搬来救兵后,众将仍旧顾虑重重,有的缺乏打败敌人的信心,有的甚至怕因打仗而损失掉自己的财物。刘秀意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士气高昂才能取胜的道理,他劝说众将:“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树立信心,则必胜无疑,等我们取胜之后,金银财物,应有尽有。如果大家一味退缩,敌人攻下城来,只怕性命都不保,还谈什么财物呢?”一番话稳住了军心,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刘秀的意见,决定英勇地与敌人决一死战。

刘秀为了继续鼓励士兵的斗志,自己作出无所畏惧的样子,主动要求率领先锋队,迎战王莽军队。两军对垒时,刘秀冲入敌阵,身先士卒,一气杀死敌人数十名。将士们见此情景,抖擞精神,向敌阵猛杀过去,把敌人杀得落花流水,取得了杀敌近千人的首战胜利。

刘秀在鼓舞士气的同时,还假造情报,说义军已经攻占了宛城,即将派援军前来解昆阳之围,又派人把这个假情报散播到敌人阵营里去,制造假象,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士气。在刘秀的精心谋划下,义军取得昆阳大捷,为东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果缺乏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心,是无法与强敌作战的。刘秀作为一军将领,深知士气的重要作用。所以,他因势利导,巧妙地说服了众将兵。但军队的士气光靠主帅的口头鼓励是不行的,还要主帅在斗争中作出好样子。《黄石公三略》中有言:“以身先入。故其兵为天下雄。”刘秀在作战中身先士卒的行动起了极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另外,刘秀还懂得一边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一边打击敌军的士气,使作战更顺利地进行。昆阳大捷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取胜的原因很多,但刘秀能够巧妙地提高将士们的士气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鼓励士气作为一种领导艺术,不仅适用于前线作战,而且也适用于安定环境的工作。如果互相合作的人在一块儿,毫无信心地混天聊日,工作是不会有成效的。在安定环境中鼓舞士气,也要领导者身先士卒,无所畏惧地挑起重担,才能带动他的部下一同上阵,完成任务。

曹操智用三将

三国时在领导众将方面最有才能的大约是曹操。他手下谋士云集,战将林立,但曹操能择人任势,调度得当。张辽、李典、乐进三将守合肥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曹操卓越的领导艺术。

张辽、李典,乐进素日不睦,但曹操却派他们三人共守合肥。当时,孙权拿下皖城之后,便乘势直逼合肥。而张、李、乐三人意见不一,进退难定,形势异常紧张。就在此时,曹操忽然派人送来一个木匣,上面写着“贼来乃发”四字,在密匣的来书中,曹操对合肥的防御作战作了具体的安排,指出:“如果孙权兵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三人看后,决定对敌作战。张辽提出自己亲自出击,决一死战,表现出豪迈的气概、宽广的胸怀。李典起初沉默,但后来终于被张辽的行为所感动,表示愿意听从指挥,放弃旧怨。乐进本是个模棱两可的角色,有些怯战,这时也决定守住城池。三个素皆不睦的人变成了团结对敌的伙伴,并最终取得了合肥保卫战的胜利。

曹操的领导艺术首先在于他熟悉将军们的个性;其次他能够使三个素皆不睦、个性不同的人互相补充,充分发挥战斗力,表现了一种高超的威严与才干。

领导部下,不一定在堂前说教,也可以制人才在千里之外,这就需要智慧与威信了。同时,让几个不同性格的人去做一件事,有时胜过“清一色”的人选。因为他们可以取长补短,异中求同,使军事决策更科学。

张辽等人是将帅之才,而曹操是领导他们的更高层次的统治者,正如刘邦所说,是“将将”(领导大将)之才。这样的人更需要知人善任,不可有丝毫差错。

诸葛亮以信为本退敌兵

诸葛亮在第五次出祁山之前,长史杨仪曾向他进了一个分兵轮战的建议:“数次兴兵,军力疲惫,粮草又很难供应及时;现在不如把军队分成两班,以三个月为期,循环作战,徐徐而进,中原就有希望攻下了。”诸葛亮采纳了杨仪的建议,率一半军队前去作战,另一半军队休整、种田,以百日为期限,轮流作战。

却说这日轮流作战的日子来了,诸葛亮便令前线部队各自收拾起程,准备返回后方。谁知刚刚下令,哨兵来报告,说曹军20万前来助战,司马懿亲自点兵欲攻卤城。在这新兵未到,老兵欲行,敌人即将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危急时刻,部将都极力劝诸葛亮将换班人马暂且留下,待新兵来到再返回后方,但孔明却说:“我孔明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然已经有令在先,怎么可以失信于他们呢?况且应该回去的蜀兵都已经收拾好,他们的父母妻子在家里倚门而望,盼望他们的亲人回家。我现在即使面临大难,决不能再留他们了。”于是,孔明传令:“叫那些应该回去的士兵,当天便起程吧。”当众军听说此事后,群情激奋,他们一致要求留下来抗敌。他们发誓说:“我们就是舍上一条命,也要杀退魏兵,报答丞相的恩德信义。”孔明不允许,但众军坚决要战,不愿回家。于是,诸葛亮下令部队出城安营,以逸待劳,迎击魏军。结果,当远道而来、人疲马乏的曹魏西凉援军到达城下,刚要扎营歇息时,群情激昂的蜀军突然发起猛烈进攻,他们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把雍、凉人马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古人说:“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这里讲的“信”,就包含着信任、信誉、信义之意。统帅用兵命将,只有守信用,严明军纪,严格照章办事,不徇私情,才能取得部队的信任。而信任本身就是力量,就是希望之光。

钟世衡诱之以利巧练兵

宋朝名将钟世衡,曾经在延州的清涧城做了很长时候的官。清涧城靠近边境与西夏交界,当时党项族人经常骚扰边境,搞得百姓不得安宁。鉴于清涧的守备力量薄弱,钟世衡想提高军队和地方百姓的军事素质,决定先让他们练习射箭。守备军兵习武射箭是应该的,可是当地百姓不以为然,连看都懒得看。钟世衡就想了个办法,让人用一块银子作为箭靶的靶心,谁射中靶心,银子就归谁,无论男女老幼,和尚、道士。这一下大家来了兴致,练习射箭的人越来越多。能射中靶心的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妇女都能射中靶心。为了提高百姓的射箭技术,他用同等重量的银子把靶心改小,使人们射箭准确度越来越高。

官府每年都征集民工服徭役,人们常因徭役的轻重而争吵,钟世衡就让他们比赛射箭,谁中靶心,就可选择好的去处。另外,犯了过失的人,钟世衡让他们射箭,谁射中靶心,就免于处分。

从此,清涧城中不仅人人都会射箭,而且神箭手比比皆是,令西夏军不敢轻易骚扰。

钟世衡运用《孙子》中“利以诱之”的策略,达到了强兵的目的。

宋太宗巧理不虞事

一天,宋太宗在北园宴请几个臣下,殿前都虞侯孔守正和王荣等都在其中。几经交杯换盏,不知不觉竟喝得酩酊大醉,孔守正夸起自己守边疆的功劳来了,王荣醉醺醺,听他如此说,心中大为不快,就插话说:“论起守边疆的功劳你哪里比我大。”二人由此争吵起来,也不顾太宗在场,吵得面红耳赤,不可收拾,全然失去了君臣之间的礼仪。

侍臣看到如此情况,奏请皇上把二人抓起来押到吏部治罪。太宗不同意,派人把他们送回家。第二天两人酒醒之后,后悔不已,知道自己乱了君臣之仪,闯下了欺君的灭门之罪,连忙穿上朝服到金銮殿向皇帝请罪。二人见了皇帝急忙叩头跪拜,解释自己昨天是酒醉,在皇上面前有失检点,情愿受罚领罪。没想到太宗只是淡然说:“昨日朕也喝醉了,不记得发生了这样的事。”这样,太宗简单的一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二人再跪拜谢恩,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暗自告诫自己,此次太宗没有治罪,以后千万要小心从事,不能再犯。

喝酒本来是件愉快的事,但酒能乱性,请人喝酒又要让人不失检点是不太可能的,如果因为酒后失态治人以罪,弄得不愉快就更不应该。宋太宗深明此理,采取佯装不知的策略。佯装不知,并非不知,这样做既不丢失皇帝的体面,又给了臣下一个台阶,同时又暗中告诫了孔守正二人,以后不可再犯,真可谓三全其美。这才是真正的“难得糊涂”。

将帅之材的城府

从隆中到成都,诸葛亮对天下大事无不了然于胸,故而能在大小战场上纵横捭阖。究其神机妙算的本源,乃是知识的功底。作为将帅之材,诸葛亮上懂天文,下通地理,文能著《隆中对》,武能演“八阵图”。单说草船借箭的故事,尽管被渲染得近乎浪漫,但却不是纯粹的凭空构想。正像东吴谋臣鲁肃问诸葛亮何以知道三日内必有大雾时,诸葛亮的回答一样:“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正是这些广泛而深厚的知识,才使鲁肃衷心佩服“孔明真乃神人也!”

知识是展大志、行大业的基础,知识越丰富、越细密,就越能促使思维严密、分析透彻,并且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状体系中少失误而多“锦囊妙计”。简言之,知识是纵横捭阖的前提。

朱元璋大义得人心

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春天,朱元璋准备攻打浙江一带,发兵前,他先派主簿官吏蔡元刚前往庆元,希望能招降其守将方国珍,以减少不必要的兵戈相争。

方国珍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见朱元璋派人来招降,便对部下众将说:“现在看来元朝大势已去,灭亡只在早晚!我看各路英雄豪杰中,也就是朱元璋所统辖的军队纪律严明,势不可挡,如果我们与他相抗衡,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自找苦吃。不如就暂臣佯作归顺,一来可以等待时机,观察时局将怎样变化;二来还可以他为援,告诫西敌张士诚和南蛮陈友谅不得窥视我也。”言毕修书一封,并遣使者送给朱元璋,答应顺从他。为使他相信,还将温州、台州、庆元三郡奉献给朱元璋,遣次子方关至朱元璋处朱元璋得知后,重赏方关并让他回到方国珍身边,同时代去朱元璋的话:“古代联袂双方结盟发誓,是怕有人不守信用。后来因为盟誓也不能约束住一些无耻之徒,才想出了相互交换人质做抵押这种不友好的办法。现在你们即已经诚心归附我,只要以诚相待就够了。没必要押什么人质。”此后不久,朱元璋就封了方国珍官爵。因为他心怀鬼胎,又找不出推辞的理由,只好假称有病,迟迟不肯接受。朱元璋识破了他的诡计,旋即修书一封告曰:“当初我认为你是识实务的俊杰,才封官加爵,让你统领一方。不料你却欺骗了我,想利用你儿子作人质这种关系来暗中察探我的虚实。请你千万不要忘记,聪明的人可能转胜为败,贤明的人也可因祸得福。获得幸福的需要原因就是要以诚待人,希望你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