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新编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4806300000033

第33章 长寿秘诀(8)

中国农村百岁老人,不少因生活困苦,被迫晚婚少育。这给他们带来了健康长寿。

四川农村330百岁老人,男性晚婚的10人,女性4人。所谓晚婚是指30岁以后才结婚的。男性40—50岁初婚的6人,60—70岁初婚的4人;女性百岁老人30岁以后初婚的4人,一生未结过婚的男性8人,女性3人,多为和尚、尼姑,女性未生育的32人,只生一个的23人。

四川百岁老人中晚婚、少育、未婚、不育的共80人,占四川农村百岁老人的24.2%。可见晚婚少育确有利于健康长寿。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中国著名的长寿地区,这个县15万人口中,90岁以上的206人,百岁寿星28人。每10万人口中有18.67%名百岁老人。百岁老人所占比例居全国之冠。在世界上也可与屈指可数的几个长寿地区相匹敌。

有人对这里的18位长寿老人的婚姻情况作了调查。20岁以下初婚者五人,20~30岁初婚者五人,30岁以后初婚者8人,其他有63岁才第一次结婚者,占44.4%。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肾精对寿命有决定性的作用。晚婚可以保“肾精”,肾精充盛者寿命长;肾精虚衰者寿命短。过早地过性生活,就会损耗“肾精”。晚婚者一般能节制性生活,消耗“肾精”少,所以晚婚的人多长寿。

晚婚少育,属于古养生家“节制房劳”的范围。过度的性生活,过频的射精,必然增加睾丸的负担,并可因“反馈作用”抑制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导致睾丸萎缩。睾丸萎缩会加速衰老的来临。有人作过实验,摘除动物的睾丸,动物便很快老化。过额的射精还会大量损失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人体细胞功能的调节者,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

它对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胃肠道机能等,有着广泛的影响。前列腺素不足,就会造成上述器官系统发生病理变化而加速衰老。精液中还含有大量的锌,含量高至0.2%。锌是构成人体多种蛋白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而蛋白质则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可见,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房劳伤肾”会导致短寿,是有科学依据的。

男性老人一般55~60岁睾丸开始萎缩退化,性激素分泌减少。身体的其他器官心、脑、肾等也开始衰退老化,若再纵欲贪欢,不节制性生活,势必加速衰老,促成短寿。所以晚婚节育,特别是节制性生活,是有利于“保精”延年的。

“节欲保精”、“节制房劳(性生活)”,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学与西医在性医学上的最大区别。西医对性持放纵态度,认为性生活不影响健康。中医则一贯主张“节制房劳”。《黄帝内经》总结上古百岁寿星的经验时,以“不妄作劳”作为重要的一条。这里“劳”,主要是指“房劳”。

《内经》曾经指出,“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是造成早老早衰的重要原因。孙思邈更淋漓尽致地写道:“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画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色,……当今少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后世养生家和医学家无不强调戒色欲、节房劳的重要意义,有“自古房劳无寿星”之说。因为房劳消耗肾精,肾精伤耗过多,必然影响寿命。正如《养生医药浅说》所论:“人生自幼至老,若阳壮精固,虽赢而享寿考,若终日耗其精髓,虽盛壮亦必致夭折。”

为了保精长寿。古人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

1.提倡晚婚。《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就主张男子三十而婚,女子二十而嫁。金元医学家朱丹溪又重申了这一主张,极力提倡晚婚。明代医学家龚廷贤还指出了早婚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2.主张少育。汉代哲学家兼养生家王充在《论衡》中指出: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意思是晚婚少育,所生的子女就容易存活;早婚多育,所生的子女容易夭折。

因而主张少生少育口。

3.主张规律的性生活。元代养生学家在《泰定养生主论》中指出:三十岁者八日一施泄(性交),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六十者当闭固勿泄也,如不能持者,一月一次施泄。

古养生家认为,如果违反上述规定,纵欲贪欢,荒淫无度,就会损命折寿。历代帝王之所以寿星甚少,主要是淫欲过度所致。中国历代三百多位帝王(秦以后算起)中,年逾70岁者仅有8人,未闻有百岁寿星者。清代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泞)终日寄情声色,骄奢淫逸,年仅三十便撒手归天。所以历代百岁高士都注意戒色欲、节房劳。当皇帝询问他们养生之道时,也着重强调这一点。三国时百岁道士封君达,就曾劝说曹操“慎房室”。唐代罗浮山道士轩辕集,也劝唐武宗李炎要“绝声色”。宋朝百岁道士苏澄隐曾劝宋太祖赵匡胤(927—976)“无欲”,即清心寡欲,节制性生活。但是,在“宫女兼千,姬妾数百”的情况下,帝王们哪里听这一套,所以早天早死者甚多。

在民间确有因节欲而延寿者。明代《养生肤语》载:有位叫董三冈的,素体虚弱,60岁才生一子。他为了养子成人,决心“绝欲延寿”,将诸妾列馆,一人独居,终于寿至78岁。

另外一位叫严介溪的,从四十岁就开始绝欲,竟活到八十五岁。宋代愚谷老人《延寿第一绅言》也记载了不少节制房劳延寿的事例,如程伊川自幼身体虚弱,30岁结婚后,体质更差,到四五十岁已衰老不堪,生命垂危。他便决心绝欲,身体转弱为强,72岁时还胜于壮年。

《黄帝内经》的“不妄作劳”,还含有不要随便与自己妻子之外的人过性生活。妄,就是不寻常规的胡搞乱来。当今世界性的瘟疫,爱滋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不正是“妄作劳”的结果嘛!可见,中国古代医学家有先见之明。那种动辄靠机器说话的西方医学在这一点上是望尘莫及的。

以上长寿秘诀,既是中国古代百岁寿星长寿经验的总结,又是当今百岁老人实践所证实、现代科学所检验的一条通向健康百岁之路。

现将中国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概括如下:

适应环境,顺时调摄;

勤劳适度,锻炼有术;

食饮有节,少食增寿;

起居有常,作息规律;

乐天遐龄,仁者寿商;

勤奋用脑,智者寿长;

子孝孙贤,家和益寿;

药用天然,祛病延年;

寿有遗传,晚婚少育。

从这九个秘诀十个方面不难看出,长寿并非单一因素,而是上述各种有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数百岁老人都是在注重全面养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又侧重其一两个方面,而不是只注重一两个方面就可长寿的。这九个秘诀中前五个秘诀是基础,可以确保身心健康;后三个秘诀是活到百岁的有利条件;第六个秘诀是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成为21世纪的百岁寿星,就必须做到。

上海110岁的苏局仙(1882~1992)是当代中国最高龄的书法家、诗人、教师、文史馆员、晚清秀才和笔龄最老的老人。他既是“智者寿”的典型,一生主张助人为乐,又是“仁者寿”的楷模。他孙儿撰文《我的祖父苏局仙》在报上发表,可知是“家庭和睦,子孝孙贤”了。其余的长寿秘诀,就是他亲自写的《长寿三字经》:

“人长寿,并不难。要早起,须早睡,节饮食,慎寒暑。戒烟草,忌暴食,匆过饱,匆过饥。饥即食,倦即息。休烦恼,抱乐观。操作,多运动。透空气,避污浊。戒忧虑,毋怒躁。常洗浴,勤换衣,讲卫生,病早医。种花草,养鱼虫。明乎此,保长寿。”

根据苏局仙寿星的实际情况和他亲书的《长寿三字经》,对照我们总结的中国百岁老人长寿秘诀那九条,除遗传因素不得而知外,其余八条他都说到并做到了。所以,你要想年逾百岁吗?照秘诀行之,一定会达到目的。

传统养生锻炼术

中国古代就重视体育锻炼,春秋战国(公元前770~222年)以前人们模仿禽兽的运动姿势,创造了不少健身体操,当时称做“导引”或“导引术”1975年在中国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就是先秦(公元前221年以前)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中有战国(公元前475~222年)时,庄子《书中所说的“熊经鸟伸”一类古导引术。东汉(公元25~220年)百岁名医华佗创造的“五禽戏”。唐代(公元618~907)流传的“易筋经”,明代(1368~1644)风行的“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在古导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中孱传统锻炼术,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也不同于一般的医疗保健操,而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养生长寿术。它突出的特点是要求神形合炼,即不单是练肌肉筋骨,尤其强调炼“神”,即炼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方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心身俱炼。比起现在的体操似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中国传统导引术名目繁多,现仅介绍其简便易练,效力明显,而又属于基本功夫的花佗“五禽戏”、古养生家导引气功术以及自我按摩术和保健灸法。

前曾述及华佗“五禽戏”是华佗传授给弟子吴普的。吴普坚持练此功,“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据《后汉书·方术列传》)。

古养生家导引气功术

古养生家导引气功术主要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头痛、眼花、心痛、胸腹痛、腰腿痛、偏瘫、虚衰等病症而选的功法,所托名的养生家皆是年逾百岁的著名人物,说明那些功法在治病中有着重要作用。爱好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练,不必一一都学。但结合养生家的生平,看其图和说明,亦颇有兴味。参 调和,精神爽快,百病消除。

自我按摩法和所附叩齿咽津术,是古今百岁老人实践所证明了的健身延年之术,方法简便,极易掌握。

保健灸,也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养术之一。它的强身益寿作用,在国外也得到验证,而且现已找到了科学依据。

华佗“五禽戏”

据明代周履靖《赤凤髓》所绘图谱,作一简介:(以下所附各图是据五百年前明代版本原图复印,虽不太清楚,影响版面美观,但极珍贵,并具参考价值。)

羡门,古神仙。战国时宋玉《高唐赋》和《史记·秦始皇本纪》都提到羡门。

虎戏练法:闭气,低头,捻拳,站如虎发威势;两手如提千金,轻轻提起,闭气勿放;平身,吞气入腹,使气上而复下,觉腹内如雷鸣。连做七次。练此功,可使一身气血庚桑,老子的弟子,战国时楚人。《庄子·庚桑楚》称为庚桑楚或庚桑子,鲁国畏曼人。宗老子“少私寡欲”、“无思虑营营”的养生法。

熊戏练法:闭气,握拳,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一前一后,交替进行;运气,使气从两肋历经骨节,骨节皆响。如此连续做三、五次。能壮腰力,除腹胀,舒筋骨,安神养血。

士成,不知何许人也。根据周履靖将每一势托名一人,五禽戏五势所托五人,除费长房外,皆属先秦时期传说中的神仙。士成也可能属于这类人物。

鹿戏练法:闭气,低头,握拳,如鹿转头顾尾,平身缩肩站立,脚尖着地,脚跟连天柱(即颈项),通身皆振动。连续做三次,或不时作一次更妙。

费长房,东汉汝南(今河南平舆)人。曾随壹公学道,因经受不起考验而未成正果,只学到了医术和降魔伏鬼之法。因医术高超,亦被视为神仙。

猿戏练法:闭气,如猿爬树,一只手如捻果,一只脚抬起,一只脚跟转身;更运神气,将气吞入腹内。左右交换进行,练出汗即止。

亢仓子,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人。相传是老子的学生,练气功练就了特异功能,视听不用耳目。哪怕是遥远的天边芥子大小的东西或很细微的声音,只须闭目凝神,就会知道。当时鲁国国君用厚礼聘他,并请他当场表演。国君深感惊奇,问博学的孔子。孔子也解释不了,只好笑而不答。

鸟戏:闭气,如鸟飞欲起,吸尾间(尾椎)气,沿脊运气至头顶;双手举过头相握,头腰仰起,手作飞舞状。

以上所介绍的是五禽戏古老而简要的练法,具体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既要模仿五禽的外形动作,又要体现出五禽的习性和神态,要轻松自然,舒适得力,更要注意炼神炼气。古养生家导引气功术。

明代养生学家周履靖在《赤凤髓》中收载了四十七位养生家的导引气功术。这些养生锻炼术简便、易行、有效,故将原图复制于此。但周靖履未介绍古养生家生平,现经笔者考证,一一补入,并对其方法加以标点和必要的解释,以便今人参阅。

1.屋全飞行逐走马

治赤白痢(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用托布势行功:向左运气(指呼一吸,详后文解释。)九口;转身向右,运气九口。

屋全,相传为炎黄时代槐山人。黄帝大战蚩尤时逃入山中,以松子为食,全身长毛,行走如飞,赛过奔驰的骏马。尧帝时己上(百多岁口他献松子给尧帝,尧帚将信将疑,未能服食。尧帚身边的人员信而不疑,常食松子,果然活到三百多岁。

2.笺铿观井

治腰腿疼。立住,两手握拳,如鞠躬势到地;沉沉(慢慢)超身,双举于过顶;闭口,鼻内微微放气三四口。

笺铿,即彭祖,尧时彭蒙(今四川彭山县,一说今徐州)人。在殷朝做过大夫,寿八百余岁。常食桂菌,善气功导引。庄子很推崇彭祖的导引,屈原赞扬彭祖的烹调,孔子也向往彭祖的高寿。彭祖是古今公认的长寿人的典型,后世有许多托他名的养生著作,如《彭祖摄生养性论》、《彭祖养性经》、《彭祖养性备急方》等。

3.黄石公受履

坐定,舒两脚;两手按大腿跟;用意存想(意念集中丹田);运气一十二口。

此法主治腿脚麻木疼痛。

黄石公,秦汉时人,隐居下邳。一日遇张良,故意将鞋掉落桥下,命张良拾来给自己穿上。张良恭敬照办。黄石公见张良可教,遂授《太公兵法》一书。张良得此书助刘邦夺取天下后,隐居养生。

4.啸父市上补履

治精脉不存(遗精)。坐舒两腿,手攀左脚心;施功运气,左三口,右四口。故为散而不走(指精气流行体内而不外泄)。

啸父,先秦时冀州人。少年时就在西周市上补鞋,数十年仍不见老。人们深觉奇怪,求他传授养生术而不可得,只有梁母学到了他的导引法。

5.邛疏寝石

收精法,其法当精走之时(指性交将要射精之时),以右手指掩右鼻孔,左手指按尾闾穴(此指阴茎根部)截住精气。运气六口,而精自回矣。

邛疏,周朝时曾做守护帚王宗庙的官。退休后,往来于太室山(今河南少林寺附近),练气功导引。常煮“石髓”服食。石髓,古称石钟乳。据考,邛疏所吃的应是麦饭石。

麦饭石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故邛疏活了数百岁。

6.涓子垂钓荷泽

专治久疖(慢性愈疮)。以身端坐,左拳撑左腋,右手按右膝,专心存想(详后文解释),运气于病处,左六口,右六口。

涓子,先秦时齐国人。常吃苍术粥,寿至三百多岁。著《天人经》四十八篇。西汉淮南王刘安得其书,但不解其意。平时涓子好钓鱼养生,常垂钓于山东一何泽。相传他曾钓得一鲤鱼,鱼腹中有灵符一道。

7.接舆狂歌

治腰疼。立住,用右手扶墙,左手下垂;右脚登舒;运气一十八口。左右亦如之。

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孔子周游列国时至楚,他迎接着孔子的车高唱“凤兮歌”,讽刺孔子不识时务。李白曾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诗句。《列仙传》载,接舆真名陆通,好养生,喜游名山,后定居娥眉,历数百年。

8.番成公静守谷神

治头晕。咬牙,闭气;用两手接耳后,弹天鼓(头部)三十六指,印齿三十六通。名日“鸣天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