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必备的9种心态
4806000000020

第20章 心态之五善于合作(3)

有一位厂长,在用人的时候既善用人长,又善用人短。比如安排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去当质量检查员,让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去当考勤员,而脾气太犟争强好胜者就任命他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的就让他去抓劳保,喜爱聊天能言善辩的就安排去搞公关接待。这样一来,厂里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时时见好。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而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人的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在平常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是长。清代思想家魏源讲过这样一段话:“不知人之短,又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中国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我们用“见长之术”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在各行各业之中?会有多少平庸马练成千里马?观念一变,到处都充满生机。

诚然,使用他人才华和发现自身才华都有一个“发现挖掘”的过程。要知道,晶光闪闪的水晶石刚出土时只是一块黑乎乎的石头,黄金是无数个砂粒聚集起来的。这些东西,如果只看表面,准会把它当做“无用”之物丢掉。作为社会的一员,谁又愿意被当作废物丢掉呢?要想不被丢掉,就得学会应酬,善于应酬来自各方面的人和事,掌握使自身闪光的各种条件,才能够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曾经有个木匠,家里任何做活的工具都没有,就连床脚坏了也不动手去修理。如此一来,左邻右舍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无才之人,空有一个木匠的虚名。可是到了后来,这位木匠去负责营造一座大型宫殿,只见所有的匠人都听他的指挥,工作进展得井井有条,而且效率高、质量好。待到一座巍峨的宫殿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才如梦方醒,被他们瞧不起的穷木匠之所以连自家的床脚都不修理一下,乃是真人不露相,不想用牛刀杀鸡,待到大事一出,便一鸣惊人。

有的人喜欢不显山不露水,也就最易被人视为无用之人。对某一个人过早地或轻易地下结论是不可取的,智者往往能在“无用”之人中发现有用之才。

其实,一个所谓的天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的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便认为是一个天才,认为他管理能力也一定不差。但实际上,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是否会写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有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的专门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备的。所以说,善于利用他人之长的人虽然暂时正在努力,虽然不一定事事都那么出色,但肯定是一个未来的成大事者。

6.用团结合作来打开事业之局

成大事者善于培养合作精神,即发挥合力的作用。他们以团结为重,通过团结来加大凝聚力。当然,这需要从自我做起,因为团结是群体的事,不由个人来完成。因此,个人能团结他人,群体的团结才能实现,个人的成功才能实现。

勇于合作,需要有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不仅仅与我们喜欢的人合作,也包括与我们不喜欢的人合作,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因此,我们不但要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更要培养与他人开展良好合作的精神。

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这时,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陌生人下车问老人:

“请问先生,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我打算搬来住?”

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问道:“你先说说你要离开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

陌生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里没有快乐可言,因此我打算到这儿来住。”

老人叹口气说:“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这个镇上的人,也和你那儿差不多。”

这位陌生人走了,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过了一会儿,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询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他。

这位陌生人说:“哦!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工作发展的小镇。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面露笑容,说:“你很幸运,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跟原来那里的人一样好,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也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与任何人,都会相处融洽。

每个人都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每一个愿望。你的邻居可能正是你不喜欢的。你愿意安静,邻居则可能每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你喜欢清洁,邻居则总是把破破烂烂的东西堆满了过道;你不愿被人打扰,但邻居却经常喜欢到你家里来借根葱要头蒜的。在单位,也有你不喜欢的同事,你虽然尽量回避他们,但由于工作关系,你不得不与他们打交道,你总是为此而烦恼。

居家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的地方不可,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不好的朋友(就是孔子所说的“损友)。这关键是一个心态问题,能够从恶邻和“损友”的认识上转变过来。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持”——自我控制欲望和情绪。能自持就不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里,也能保持自己高贵的人品。如果有一个恶邻和品德不好的朋友与同事,正可以锻炼自己的修养和定力。再说,恶邻和“损友”毕竟不是敌人,我们可以设法感化他们,他们身上也许有一些东西还值得我们借鉴。

那么,该如何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呢?

一是“忍让”,宁可自己受些委屈或吃点亏。也不要为小事而与对方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打个头破血流。

二是主动接近对方。你可以先伸出友好之手,你可以主动和对方打招呼,对方原来对你的戒备心或敌意就可能化解,你提出的一些问题,他们就可能会加以注意和改进。

三是把你想象成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你就可能体会他们的想法,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这有助于双方关系的改善。

四是接受他人的独特个性。人人都有其特点,不要试图改变这个事实。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他人也会尊重你的建议与观点。不要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念。

五是去想对方做对了的事。对方也不总是那么招你烦的,他们也有好的一面,试着去发现这一点。

六是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对方,影响对方。

在美国战争的最初两年内,北方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将领的才能和指挥比不上南方的将领。按照宪法,林肯是全军的总司令,但在实际战场上则另有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

林肯所依靠的第一位陆军司令是麦克莱伦将军,他稍有才能,但怯于拼刺刀。当时健在的马克思曾讽刺麦克莱伦将军有两大害怕,第一是怕打大败仗,第二是怕打大胜仗。他曾在攻近南方首都里士满时,突然胆怯止步,给敌人以喘息之机,结果南军乘机大败北军。

但更可恶的是,此人骄傲自满,把林肯看做乡下佬,根本不听林肯指挥。

1861年11月的一个夜晚,林肯、国务卿西华德和林肯的秘书约翰·海莱到麦克莱伦寓所。仆人说,将军参加一个婚礼去了,很快就会回来。

海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进屋等了约一个小时,麦克莱伦回来了。仆人告诉他,总统在客厅等他,但他穿过总统和国务卿呆的那个房间门口径直上楼去了。他们又等了约半个小时,再次派仆人去告诉将军,他们仍等着,但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话,说将军已上床睡觉了。”

海写道:“回家后,我对总统谈到这件事,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他说,特别是在这时候最好不要去计较繁文缛节和个人尊严。”另一天,总统又说:“只要麦克莱伦能为我们赢得胜利,我情愿为他牵马。”

但麦克莱伦并未给林肯带来胜仗,林肯忍无可忍,于1862年11月5日发表了撤职令:兹命令解除麦克莱伦少将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职务,由伯恩赛德少将接任该军团司令。

不久,伯恩赛德也被换掉,换上胡克少将,结果仍然不行,又换上米德少将,这已是1863年。同年7月,南方统帅罗伯特·李将军进军宾夕法尼亚,米德在葛底斯堡抵住南军,打了一场大仗,双方死伤惨重,罗伯特·李不得不宣布撤退。林肯命令米德追击,但米德胆怯,不敢尾追,米德保存实力而退。

次日,林肯儿子罗伯特看到父亲在办公桌上暗泣。他问道:“爸爸,发生了什么事?”林肯说:“米德将军放走了罗伯特·李将军,我们将为此多死10万人。”

最后,林肯换了一位真正有才能的将军,就是在西部取得维克斯堡大胜仗的格兰特少将,林肯把他召到华盛顿,并加封他为中将。但有人控告格兰特有酗酒的毛病。一个由纽约教会人士组成的代表团谒见林肯,他们向林肯诉述格兰特是个酒鬼,不应委以重任。

林肯耐心地听完了他们的话,然后问道:“请问你们知道不知道他喝的是酒是什么牌子?”他们说:“不知道。”林肯说:“很遗憾,如果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牌子,我将购置这种酒,分发给各战场司令,以便让他们喝了可以打胜仗。”

林肯的幽默往往充满人性。人们曾把他称为“赦免人的人”。因为军队中开小差的人很多,当地司令往往判以死刑,而罪人家属就去向林肯求情,并十之八九都获得林肯的赦免。手下将军对此很不满,林肯回答说,“如果我错误地赦免一个人,诚然是不好的,但我毕竟可以重新把这个人招来,补上一枪。相反地,如果我错误地枪毙一个人,我就没有办法补救。”

一位朋友的母亲70多岁了,一年中有几个月要到朋友那儿住,其余时间在老家住。每次来,早晨都要扫地,从屋里一直扫到楼道。隔壁住的小夫妇从来不扫楼道的,见此情景也赶快跑出来用墩布擦一擦地。说实话,朋友平时也很少扫楼道,但看到母亲这样做,也就坐不住了。

能够与人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大度的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即使赚钱不多,也很满足,因为他能从融洽的合作关系中获得报酬。

一位学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道:“我们要容忍、谅解以及去爱别人,而不是等待他们来服侍我们,我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容忍别人和讨人喜欢。以一项对别人友善及有益的计划来发展我们自己,会使我们与别人的友谊更高贵。”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恶邻和“损友”也有可能改变为善邻和好友,谁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

不要只想着和“你的同类”人打交道,你也要学会和“另类”的人打交道,也许他们是你不喜欢的恶邻和“损友”,但他们也是你生活中必须交往的一部分,不过是和你性格不相同罢了。你要学会主动地去与这些人相处。只要你坚持,只要你勇于合作,你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感受到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和乐趣。

7.利用好朋友,干成大事业

借势发挥是成大事者常有的一种习惯,他们可以利用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利用”一词似乎带有贬义,但与朋友合作,互相帮助的确是成就事业的一种方式。如果能养成“它山之石亦可攻玉”的合作心态,那么这样的青年人定将会大有作为。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在中国传统中是两弯相映的明月,朋友讲究一个肝胆相照,义字当先。朋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显得日益重要,善于利用朋友往往使你的生活自在快乐,而且会有很多机遇,会有很多人帮助。因此,培养一种利用朋友的心态,实际上就等于你有希望获取成功。

大多数成大事者都具备广交朋友的能力和手段,他们极其擅长从朋友中挖掘巨大的力量,以助自己一臂之力。现代人喜欢交际,广交朋友。一般的人,见过几次面便可称兄道弟,相互为友。当然,这种朋友比起那种“患难之交”、“刎颈之交”和“君子之交”来,其友情的含金量似乎要差得多。尤其在商业社会,很多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一旦失去了某种利益,他们的友情也会随之消失。

在商场上,“朋友”间相互利用和陷害的例子并不少见,社交场合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朋友分个等级,然后再决定如何交往,这样一则保护了自己,二则不会使友情受到伤害。

也许你会说:我交朋友都是一片诚心,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你是如此,就能保证他人也和你一样吗?别人是否也对你一片诚心,还是有着某种目的?如果你早知某人心存恶意,不够诚恳,那你还能对他推心置腹吗?这样岂不害了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你可以将自己的朋友归个类,在自己的心中把朋友分出一些不同的层次,这种层次由高到低应这样分类:一是刎颈之交;二是推心置腹之交;三是生意往来之交;四是酒肉之交;五是点头哈哈的泛泛之交。

分出这些等级之后,然后根据不同等级决定自己和对方交往的密度以及感情的浓度。这样既可避免浪费自己的感情,也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甚至被人欺骗利用!

南方某地有个很成功的商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就夸,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后来有人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

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

他说虽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但别人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都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清高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

“对方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这位商人说:“那只会害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