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4805100000076

第76章 军事谋略(下)(20)

杀死麦克诺顿后,阿克巴·汗当即再次提出:英军必须立即撤出阿富汗、交出大部分大炮和弹药等5条要求。代替麦克诺顿职务的朴鼎查看诱除收买计划破产,只得签字同意撤军。1842年1月6日,赖在阿富汗喀布尔的英军终于开始撤军,向印度的贾拉拉巴德撤退。英军司令埃尔菲斯顿还想在贾拉拉巴德得到休整后,伺机返回阿富汗。在撤军的第一天,就破坏协定,有意带走枪支、弹药,被高度警惕的阿富汗起义军发现、予以追回。在英军的撤军途中,不断遭到阿富汗游击队的阻击,加之天寒地冷,到达贾拉拉巴德时,1.6万多英军,只有1人生还,阿富汗第一次抗英战争以英军的惨败而告终。

阿克巴·汗利用麦克诺顿在几次计谋失败后,急于诱使阿富汗起义军领导受降、拖延撤军时间、争取援军的心理,和敌人以为他年青、缺少斗智经验的错误判断,将计就计,一举成功。这一计谋的成功运用不仅使麦克诺顿计划破灭,更重要的是迫使英军立即撤军,最后遭到全军覆没。

俾斯麦借火点烟

1851年5月11日,法兰克福邦联议会来了一位新大使,他就是来自普鲁士的年仅36岁的俾斯麦。法兰克福邦联议会由各邦诸侯代表组成,为争夺在邦联的领导权,各邦诸侯斗争十分激烈。当时奥地利在各邦中势力最为强大,在邦联议会中占据明显的优势,而俾斯麦代表的普鲁士势力则相对弱小。俾斯麦来到法兰克福,明显感受到议会中的不平等,他对奥地利高人一头的做法十分不满,就找机会向奥地利人提出挑战。

在议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只有担任主席的奥地利人才有权在开会时吸烟。俾斯麦决心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做法,在一次会议中了他看准时机,当主席抽出一根雪茄烟时,他也立即拿起一支,并向主席借火将烟点燃,自己也吸起来,以此来表示普鲁士和奥地利是平起平坐的。当然由于两国实力相差较大,很难争得真正的平等,但俾斯麦的这一姿态却使各邦诸侯不得不另眼相看这位来自普鲁士的新大使。

外交中一些礼仪性的活动并不仅仅是礼仪,它背后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开展外交斗争,不能忽视这些礼仪性的活动,要注意从细微的地方人手,争取自己在外交上的有利地位。

俾斯麦巧改电文

普鲁士在1866年战胜奥地利后,“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扫除统一德国的最后一个障碍,积极准备对法国的战争。为了寻找借口,他煞费苦心,最后通过篡改埃姆斯急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当时,巴黎与柏林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普鲁士为加快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与法开战已不可避免;而法兰西帝国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准备与普鲁士决一雌雄。

1868年西班牙王位虚悬,俾斯麦设计制造普法纠纷,幕后促使西班牙迎请普鲁士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王位。亲王最初拒绝,但是俾斯麦为了挑逗法国,诱使它首先发动战争,进而在国际间造成普鲁士被迫作战的印象,便竭力怂恿亲王接受其邀请,并于1870年3月使亲王同意继承西班牙王位。

法国拿破仑三世坚决反对,他声称决不允许同一个王室既统治普鲁士也统治西班牙,于是以对法国造成威胁为由,向普王威廉一世提出强烈抗议,并于1870年7月训令法国驻柏林大使贝纳得梯直接同在德国西部温泉疗养胜地埃姆斯疗养的威廉一世进行谈判。普王满足了法国人的这一要求,劝告亲王放弃了王位,并要求法国大使将谈判经过转告巴黎。在通常情况下,这一场风波本可以就此平息,然而拿破仑三世需要的是与普鲁士交战,因此并不罢休,而是进一步训令贝纳得梯向普王提出了外交史上罕见的粗暴而无礼的要求,要普王保证将来任何时候均承担义务禁止利奥波德亲王为西班牙国王候选人。普王回答法国大使拒绝承担这一义务。与此同时,在法国首都,法国当局也告诉普鲁士驻巴黎大使,除要求威廉一世承担禁止利奥波德继承西班牙王位权的义务外,还必须发表一份关于他本并不想损害法国利益和辱没法国民族尊严的声明,并且作出书面保证,今后也绝不再损害法国的利益与尊严。这还不算,就在当天,法国驻普鲁士大使再次求见威廉一世,又一次以书面形式提出这一要求。威廉一世拒绝接见法国大使,但在离开埃姆斯时,在火车站上却又与法国大使“不期而遇”。威廉一世在这次会见时说,除已向大使申明的以外,他再无话可说。不过,有关这一问题的谈判可以继续在柏林举行。威廉一世随即委托普鲁士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将这一天的事情经过以及他与法国大使的谈话写成电文,从埃姆斯发往柏林俾斯麦首相那里。

“埃姆斯电文”称:

“1870年7月13日下午3时40分埃姆斯国王陛下让我告之:法国大使在花园里迫不及待地向国王提出要求,要国王授权他立即发这样的电报到巴黎,说如果霍亨索伦家族再提继承西班牙王位时,国王保证将来任何时候永不再予以同意。国王严肃地拒绝了这种既不公正又不可能的义务,同时声明普鲁士政府在这一事件中无多利害关系。……在我的建议下,国王陛下决定在涉及上述要求时,不再接待贝纳得梯伯爵,而仅由一侍从副官告知他:‘国王陛下现已收到亲王来信,证实了贝纳得梯从巴黎获得的消息。此外,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国王陛下留待阁下决定,贝纳得梯的新要求及其被拒绝,是否应该立即向德国驻外使节和报界通报。”

当天晚上,即1870年7月13日晚,俾斯麦收到电文。此时俾斯麦正在自己的寓所里与普鲁士总参谋长毛奇和军机大臣卢思一起进餐。俾斯麦询问他们是否有把握在对法战争中取胜。毛奇和卢恩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俾斯麦对两位客人说:“既然如此,你们就放心吃饭吧。”说完,他走进另一个房间,又看了一遍电文,并删掉其中关于法国大使再次要求觐见威廉一世,以及普王在车站上所作承诺的内容。俾斯麦只留下电文的一头一尾,于是电文的含义便成为:

“在霍亨索伦家族王储退位之消息由西班牙国王政府正式禀明法国帝王政府之后,法国大使在埃姆斯向国王陛下提出要求,以使他可以电告巴黎:国王陛下保证在将来任何时候均不同意霍亨索伦家族为西班牙国王候选人。国王陛下拒绝以后再接见法国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转告法国大使说:陛下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当俾斯麦向他的客人们宣读了经删节的电文后,毛奇说道:“这样就完全不同了,此前它像是命令退却的鼓号声,而现在却成了号召进军的鼓号声。”俾斯麦对客人们保证,现在这样的电文,无论就其内容还是散发形式,都将是“挑逗法兰西公牛的一条红巾”。俾斯麦随即命令选择法国国庆节(7月14日)这天,公布了这份经篡改的“埃姆斯电文”。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完全在俾斯麦的预料之中。1870年7月20日,自命不凡的拿破仑三世以国家荣誉遭到污辱为由向普鲁士宣战。这场战争以法军在色当战役中的惨败、拿破仑三世被俘获和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而告结束。和约规定法国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给德国。而德意志统一进程以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而告完成。

罗斯福攫取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最早不是由美国开凿。19世纪末,有一家法国公司跟哥伦比亚签订了一个合同,打算在哥伦比亚的巴拿马省境内开一条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运河。

主持运河工程的总工程师就是因开凿苏伊士运河而闻名世界的法国人雷赛布,他自以为这一工程不在话下。然而,巴拿马环境与苏伊士有很大的不同,工程进度很慢,公司伪资金也开始短缺,于是公司陷入了窘境。

美国早在1880年就想开一条连贯两大洋的运河。由于法国先下手与哥伦比亚签订了条约,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十分懊悔。

在这种形势下,法国公司的代理人布里略访问美国,向美国政府兜售巴拿马运河公司,要价一亿美元。

美国早已对运河公司垂涎三尺,知道法国拟出售公司更是欣喜若狂。然而,美国却故作姿态。罗斯福指使美国海峡运河委员会提出报告,证明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省钱。报告指出,在尼加拉瓜开运河的全部费用不到2亿美元。在巴拿马开运河的直接费用虽然只有1亿多,但另外要付出一笔收买法国公司的费用,这样,开巴拿马运河的全部支出将达2亿5千多万美元。

布里略看到这个报告后大吃一惊。如果美国不在巴拿马开运河,法国不是一分钱也收不回了吗?于是他马上游说,表明法国公司愿意削价,只要4千万美元就行了。通过这一方法,美国就少花了6千万美元。

罗斯福又用同一计策来压哥伦比亚政府。他指使国会通过一个法案,规定美国如果能在适当时期内同哥伦比亚政府达成协议,将选择巴拿马开运河,否则,美国将选择尼加拉瓜。

这样一来,哥伦比亚也坐不住了。驻华盛顿大使马上找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协商,签订了一项卖国条约,同意以一千万美元的代价长期租给美国一条两岸各达3英里的运河区,美国每年另外付金10万元。

“欲进形以退”,罗斯福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谋略,最后,美国只用了很少的代价,就攫取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使用权。

契切林获释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