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中)
4804400000071

第71章 秋瑾会自称“鉴湖女侠”之谜

关于秋瑾自称“鉴湖女侠”的事,有各种说法,常见的说法是:秋瑾的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个鉴湖,就以此为号。至于“女侠”,其含义是立志当一个除暴安良、卫国救世的巾帼英雄。这当然是望文生义的解释。要知道,秋瑾出生在一个知府家庭,从小读经史诗词,在封建文化的灌输下成人的,虽然学上一点拳剑骑马,在出嫁之前还没有自命为“鉴湖女侠”。一十八岁那年,秋瑾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湖南湘乡富绅子弟王廷钧,也没有反抗包办婚姻。1902年,丈夫买了一个户部主事小官,秋瑾也夫唱妇随地去了北京,也没有反对丈夫买官的行为。但是第二年竞与丈夫翻了脸,闹到脱离家庭、东渡日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这急剧的转变中,“鉴湖女侠”的名声才响起来了。

据有关资料介绍,迄今为止,可以见到秋瑾最早自称“鉴湖女侠”文字,就在她与丈夫闹矛盾的公元1909年。那年,她在北京给上海的一位叫做“琴文”的女士写了一封信,信末附着一首七律诗,最后具名就是“鉴湖女侠秋瑾”。这首七律诗是这样的:

萍踪聚首亦前缘,一见蒙垂格外怜。谊合芝兰同气味,情深萧艾结志年。欢言正好忽忽别,愁绪无聊黯黯传。一纸乘风凭雁足,相思无际海无边。

琴文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一时还难以查考。从这首诗看来,琴文与秋瑾只因偶尔相遇而引为知己,年龄比秋瑾大,秋瑾从她那里受到了人生的启迪。据查,公元1903年秋瑾曾从北京返家乡省亲,往返都途经上海,与琴文在上海相识当然就在这一年。当时的上海正在闹拒俄运动,因此,有人推测,秋瑾从那年开始自称“鉴湖女侠”,是与拒俄运动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自从公元1901年7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之后,沙俄军队赖在东北,非但不肯撤兵,还不断增兵,要挟清政府另行签订丧权条约。于是,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首先起来集会抗议,上海青年也召开拒俄大会,并纷纷组织抗俄义勇队,要求赴东北前线杀敌。蔡元培、王小徐、汪元宗、蒋维乔等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对俄同志会”,会员有百余人,办了个刊物《俄事警闻》,影响很大。上海的进步妇女也组织了“对俄同志女会”,设在上海南门外宗孟女学堂内,她们订了九条密约,其中第二条为“访求侠客,实行暗杀”。但是,目前还找不到秋瑾与上海拒俄运动有联系的资料,因而也不能确定琴文就是“对俄同志女会”的成员,秋瑾就是被访求的侠客。

有的资料提到,秋瑾同她的丈夫在北京时就住在南半截胡同,结识了一个比她年长十九岁的吴芝瑛。吴芝瑛是秋瑾丈夫的同事、举人廉泉的夫人。秋瑾与丈夫闹矛盾后,就住在吴芝瑛的家中;秋瑾留学日本,也得到吴芝瑛的赞助;此后,秋瑾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也得到吴芝瑛的资助。公元1907年7月15日秋瑾慷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吴芝瑛亲自撰写了《秋女侠传》和《记秋女侠遗书》以及许多哀挽诗文,还带病题写了“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的墓碑及墓志铭。但是,秋瑾自称“鉴湖女侠”绝不是受了吴芝瑛的影响,因为吴芝瑛只不过是一个同情革命的人士、与秋瑾义结金兰的姊妹。

为什么秋瑾要自称为鉴湖女侠呢?看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清政府的腐败,卖国苟安,丈夫的无志,买官求荣,对秋瑾都有刺激,一个爱国的女子,为什么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呢?所以,秋瑾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不能受制于丈夫,要走自己的路。她在东渡日本后,就改原名闺瑾为秋瑾,改原字璇卿为竞雄,表明了她不再谨守闺训,而要与须眉男子汉争胜了。从她生前所作的《宝刀歌》可以看出她的志向,其中写道:“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

秋瑾是一个手执宝刀的女侠。她为复兴中华,争取民族解放,反对清政府的腐败和凶残付出了青春和宝贵生命。“巾帼不让须眉”,她的一生充满着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