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中)
4804400000047

第47章 说在明朝出现了资本丰义萌芽之谜

元朝统治的末年,农民起义的浪潮席卷.伞国,在众多的红巾军中,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脱颖而出,于公元1356年占领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以此作为根据地,不断扩张势力。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帝国。同年,明军大举北伐,攻占了大都(今北京),结束了元帝国的统治。接着,明太祖朱元璋一一削平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明朝立国277年,传16帝。疆域东、南到海及海外诸岛;西南包有今西藏、云南;东北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乌第河流域,后退缩到辽河流域;西界初年到河套西喇木伦河一线,后退缩至今长城;西北初年到新疆哈密,后退至嘉峪关。

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许多措施:废除丞相制,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把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设立内阁机构,选择亲信人阁办事,侍从皇帝左右;设立亲军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特务工作,加强对官吏和老百姓的控制;实行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的制度,避免将领专军;制造冤狱,诛杀功臣,以防大权旁落。后来,又增设东厂、西厂两个特务机构,由宦官主持,权力比锦衣卫更大。明朝的专制主义统治超过了以前历代王朝。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明朝国势强盛,在世界上有很大影响。公元1405年到1433年,明太祖派遣宦官郑和前后七次出使西洋。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一直远航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与亚非各国进行了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明朝中期以后,皇帝大多昏庸无能。明世宗、明神宗两个皇帝深居宫中,一二十年不见大臣。朝廷政治腐败,大臣们互相倾轧,宦官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先后专权,作恶多端。同时,国家财政出现困难。公元1518年,大学士张居正主持改革,整顿官僚机构,加强边防,推行“一条鞭法”以改进赋税制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自明朝中期开始,边患也越来越来严重。先是北方蒙古族的瓦刺政权不断南侵,于公元1449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大败明军,俘虏了明英宗。这就是“土木之变”。后来,由一些日本浪人、武士、商人凑合在一起的倭寇,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各省,给沿海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经过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连续清剿,到16世纪60年代才消除了寇患。

明代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到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产生。在丝织行业中,出现了出资经营“机房”的“机户”(雇主)和靠出卖劳动力领取工资为生的“机工”(雇工),“机房”就是手工工场。在商业中,出现了通过提供原料,收购产品的方式来控制小生产者的包买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后期。

明朝后期,朝政十分黑暗,东林党人开展了反对宦官专横,革除弊政的活动,遭到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的残酷镇压。公元1627年,陕北澄县爆发了王二领导的农民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后来,农民军以李白成、张献忠两支队伍为主力,向腐朽的明王朝发动总攻。公元1644年,李白成率军攻破北京城,明帝国随着它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的自杀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