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传染病防治手册
4800000000011

第11章 其他常见传染病的防治(2)

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菌痢通过消化道传播。菌痢患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进入体内被传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在夏秋流行季节,则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而引起食物型或水型的爆发流行。

3.怎样预防菌痢

传染病重在预防,菌痢也不例外。除采取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隔离病人、消毒粪便、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的食物、消灭苍蝇外,还应特别注意治疗期间不要擅自停药,要听从医生安排,将病彻底治好,避免转为慢性。否则一来自己的身体不能完全康复,留下了复发的隐患;二来若发展成为慢性带菌者经常排菌,还可能将疾病传染给他人,并污染周围的环境。

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中属乙类传染病。

麻疹病人是该病惟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故这一时期的病人有传染性。

麻疹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当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就会随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多在冬春季节流行。

麻疹病后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能力,以后不会再得。

孩子出生后8个月,就应打麻疹预防针,免疫期4~6年,7岁时再复种1次。接种麻疹疫苗后不能获得终身免疫,打过预防针的孩子仍有可能得麻疹。所以不要以为打过预防针就万事大吉了,在冬春季节孩子若有类似麻疹的表现,还是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五、水痘

1.水痘是一种什么病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水痘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水痘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水痘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此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水痘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

2.水痘的治疗

(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庖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2)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10~20万μ/日,连用3~5天;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3.水痘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接种水痘疫苗: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1周岁以上儿童。

六、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什么病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常见病。其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并可延及身体的各种腺组织或累及各种脏器,引起各种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在我国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中属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5~14岁儿童得这个病的最多。腮腺炎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的,在儿童集中或人群聚集处可形成爆发流行,患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复发者罕见。

2.怎样预防腮腺炎

腮腺炎的预防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相似,主要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 因为腮腺炎患者在早期即有传染性,故一旦确诊,要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流行性腮腺炎易感者,应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接触。

也可用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来预防腮腺炎。目前已有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减毒后制成的活疫苗,用这种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也可以喷雾或气雾吸入,预防效果也不错。但要注意,孕妇、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蛋白过敏者不能使用腮腺炎活疫苗。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1.流脑是一种什么病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流脑经呼吸道传播,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流脑在我国法定管理的传染病中属乙类传染病。

2.流脑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带菌者和患者是流脑的传染源。流脑流行期间,50%以上的正常人鼻腔内可检出脑膜炎双球菌,但无任何症状,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带菌者是造成本病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脑膜炎双球菌借喷嚏、咳嗽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脑膜炎双球菌在体外生活能力很差,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的机会很少。人对流脑普遍易感,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可能与密切接触,如拥抱、哺乳、同睡、亲吻有关。流脑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3~4月为发病高峰,5~6月下降。

3.怎样预防流脑

(1)管理传染源

及早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

(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不要让儿童接触患者。在流脑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及集体单位如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应及早隔离患者。

(3)提高人群免疫力

①菌苗预防注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对象。由农村入伍的新兵,由农村进城的人员及流脑易感者,都应给予预防接种。国内多年来应用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体菌苗。

②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者可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成人每天2克,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服50~100毫克,连用3天。也可用利福平,成人每天600毫克,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服5~10毫克,分2次服用,连用3天。

八、炭疽

1.什么是炭疽

炭疽属我国法定管理传染病的乙类传染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源性急性传染病。牛、羊、猪、犬等家畜极易患病,人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及污染的畜产品和从外周污染环境吸入而被传染。

根据病菌进入人体的途径,炭疽又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皮肤炭疽最常见,症状也较轻,能较快恢复;肺炭疽及肠炭疽虽然罕见,但病情严重,病死率很高。得过炭疽的病人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

2.炭疽是怎样传播的

(1)传染源

患病的家畜如牛、羊、猪、犬为传染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尚未确定。

(2)传播途径

①直接接触病畜和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皮、毛、肉等畜产品,可感染皮肤炭疽。

②呼吸道传播,在接触皮毛或灰尘时吸入炭疽杆菌的芽胞,导致肺炭疽。

③进食未煮熟的带菌肉食,可引起肠炭疽。

(3)易感者 感染多发生于牧民、农民、兽医、屠宰及皮毛加工工人等特定职业人群。感染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

3.炭疽病的治疗

首选青霉素,若青霉素过敏,可换用四环素或氯霉素。

4.炭疽的预防

(1)隔离病畜,不用其乳类。炭疽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与一般细菌大致相同,但它在自然环境对其不利时可形成芽胞,芽胞的抵抗力则非常强,在150℃的环境下,它能生存1小时,即使在最不利于细菌的湿热环境也需120℃40分钟才能将其全部杀死,在5%石炭酸溶液中可生存数天。但其对氧化剂比较敏感,4%的高锰酸钾15分钟内,或过氧化氢1小时内可将其杀灭。故一旦发现病畜,一定要焚毁或深埋其尸体,要埋入地面2米以下,并加大量漂白粉或生石灰。

(2)目前虽未确定炭疽病人有传染性,但仍应对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直至病人创口痊愈、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两次阴性为止。对病人的衣服、用具、用过的敷料、吃剩的食物、分泌物、排泄物等,分别用煮沸、日光暴晒、高压蒸气或20%漂白粉澄清液消毒。

(3)注意个人防护,职业性接触家畜及畜产品者,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

(4)对易感者及有关职业者接种炭疽疫苗,接种方法是用0.1毫升疫苗作皮肤划痕接种(不能注射),每年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