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4790800000031

第31章 1954年

3月12日,毛泽东在杭州攀登玉皇山。

玉皇山又称玉龙山,位于天竺山的南支,山高237米。在山顶四望,左面是壮阔的钱塘江,右面是秀丽的西子湖,杭州城历历在目。玉皇山向为登高揽胜的好地方。上玉皇山要登2600多级石阶。毛泽东一行从半山腰的紫来洞出来,向山下俯瞰,钱塘江蜿蜒曲折,八卦田尽收眼底。相传这里是南宋皇帝的“天子亲耕之田”。毛泽东一番说古论今后又拾级而上。毛泽东看完山顶福星观后,信步走到一高处,伫立良久,俯瞰杭州全景,半晌没有说话。然后,他自言自语地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真是个好地方。”

据警卫员蓝保华回忆:有一次,毛主席在批改我的调查报告时,见我写的家乡地址是“广西都安县……”就问我:“都安靠近什么地方?”我答道:“一边靠近宜山,一边靠近河池,一边靠近东兰,一边靠近万岗(现在是巴马瑶族自治县),一边靠近马山。”毛主席就在“都安县”几个字旁边画了两道杠杠,在旁边写上“近东兰”三个字。随后,毛主席问我:“东兰有个革命先烈叫韦拔群,你知道吗?”我说:“听讲过。”毛主席说:“东兰是个革命根据地,过去韦拔群同志就在那里领导人民闹革命。韦拔群为革命英勇牺牲了,他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领袖,我们党的好干部。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夏季,毛泽东在北戴河。

那几天,毛泽东总是翻阅《古诗源》。有一天,他让卫士找来地图,查看后说:“曹操是来过这里的。”他认为,曹操上过碣石山,建安十二年(207年)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写出《观沧海》。

碣石山在河北昌黎县城北,距北戴河不远,历来是古今观海胜地。据史书的记载,秦始皇、汉武帝都先后登临碣石山观海。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东征归来登碣石山,更有其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为证,毛泽东对此深信不疑。

据张仙朋回忆:记得我1954年随主席到杭州时,有一天,他突然问我:“你来杭州的日子很长了,杭州是哪个省的,这个省的东西南北又有哪些省?”我只回答了杭州在浙江省,别的就说不出来了。我心里很着急,悔恨自己平时没有好好学习地理知识。毛主席非常耐心地说:“你现在就去看地图,回来我再考你。”我看完地图,回答了毛主席的考问,毛主席微笑着点头表示满意,又说:“你这个人啊,就是不爱用功!”

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有一次,毛泽东跟吴晗交谈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藉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旧本没有标点,不分段落,今人读起来不方便,市上流传亦不多,应该找些人把它整理出一个用标点分段落的新本子来,付诸排印,以广流传。”

“好。”吴晗一边点头,一边认真地听着。

毛泽东又说:“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检查历史地名的方位。解放前一些书局虽然出版过几种历史地图,但都失之过简,一般只画出一代的几个大行政区划,绝大多数历史地名在图上都查不到。这种图只能对付着作中小学教学之用,满足不了读《资治通鉴》之类详细的史书时的要求。”

这里吴晗想起了清末民初杨守敬所编绘的《历代舆地图》,一朝一册,凡见于诸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比较符合毛泽东提出的配合读史的需要。于是,他就向毛泽东提出了这本书,说:“主席,在标点《资治通鉴》的同时,是否也应把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也加以改造?地图改用50年代的今制,绘制印刷装订采用现代技术?”

“可以。”毛泽东听了,赞许了他的这一建议,因此,就把标点《资治通鉴》和改绘《历代舆地图》的两个任务交给吴晗负责办理。吴晗马上邀集了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等著名历史学家研究商讨这方面的工作。

据谭其骧回忆,1954年冬,有一天毛泽东和吴晗谈起标点《资治通鉴》的事,讲到读历史不能没有一部历史地图放在手边,以便随时检查历史地名的方位。谭其骧说,解放前一些书局虽然出版过几种历史地图,但都失之过简,一般只画出一个朝代的几个大行政区划,绝大多数历史地名在图上查不到。这种图只能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满足不了读《资治通鉴》之类史书的要求。吴晗想起清末民初杨守敬编绘的《历史舆地图》,一朝一册,凡见于诸史《地理志》的州县一般全部上图,正符合毛泽东提出的配合读史的需要。因此,他建议在标点《通鉴》的同时,也应把杨守敬编绘的地图予以改造,绘制出版。毛泽东赞许他的意见,改绘“杨图”的工作经吴晗推荐,由谭其骧负责。绘制《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工程,它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1982年才开始正式出版。全书共8册,为研读中国史书提供了一部详尽的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