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4790800000030

第30章 1953年

2月16日,毛泽东来到郑州,听取治黄汇报,据王化云回忆:我把黄河规划图展开,一边汇报,一边把图上拟定的坝库址和名称,一一地向主席报告。毛主席打开面前的中国地图册,对干支流的大水库加以对照,找出坝库的所在县、区。他极仔细地一面听,一面看地图,随后问:“你去过这些地方吗?这些地方现在的情况怎样?”我回答说:“去过。”并把了解到的这些地方的现状向主席汇报了,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

2月16日,毛泽东乘专列来到汉口车站,车门打开,披着一件军大衣,戴着一顶黄呢夹帽的毛泽东笑微微地走下来。中南局负责同志李先念、李雪峰先一步迎上去握手、问候,然后李先念向毛泽东介绍湖北省委书记说:“这是王任重同志,是河北景县人。”“噢,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毛泽东向王任重伸出了右手。

2月17日,毛泽东在武汉登上“长江”舰。他对来自陆军的海军战士说:应该安心干海军。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们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

2月20日,毛泽东又乘上“洛阳”舰。毛泽东说:建设海军以陆军为基础,以工农为骨干,团结教育原海军人员,搞好海军建设。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开始,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战争,国家还很穷,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之后,就会强盛起来,我们的海军也就会强盛起来了。说到这里,毛泽东望了望墙上挂着的谭震林在1952年来“洛阳”舰时的题词“为太平洋和平而奋斗”,对副政委胡玉成说:现在太平洋不太平……我们要把祖国的海岸线筑成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

2月19日,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就治理长江听取林一山汇报。据林一山回忆:毛主席上了船,也不休息一下,就派人把我找去。我没有想到一上船主席就要我去汇报,匆匆夹上一本《申报》地图,来到主席在二楼的卧舱里。毛主席笑容满面地和我紧紧握手。我的心潮忽然和三峡里的水一样奔腾了。

“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主席指着地图问,神态是那样平易、温和。

我说,这是在东北打汉奸时弄到的。

“这本地图还是不错的,早年我路过湘南时,也弄到过一本。以后打仗行军还时常用它。长征中它给我帮了不少忙。”

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的心潮渐渐平伏下来。这时,主席拿起一支红铅笔,把地图打开,笔尖稍稍悬空着在地图上移动,同时对我说: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

一开头立即向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主席这雄浑的声音,这宏伟的抱负啊!

请回念吧,当华北平原的亿万人民,听到这个洪亮的声音,看到这幅灿烂前景的时候,将是多么欢欣鼓舞啊!

这时,我立刻想到头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过的同样的一句话: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水来是可以的。当时,主席是用了肯定的、可以的语气,可是,这时却用了问话。

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主席已经把红铅笔在西北高原上,指向腊子口,指到了白龙江,然后又指向略阳一带地区,指到西汉水,和蔼地问道:

“从嘉陵江的上游,白龙江和西汉水,向北引水,行不行?”

我回答说:“从这两条江向北引水不行。”

“为什么?”

我说了,不行的理由。

稍停片刻,毛主席手上的红铅笔,突然间飞越巴山蜀水,一下子又指到了汉江上,问道:“引汉水行不行?”

我回答:“有可能。”

“为什么?”

我回答:“汉江和渭河、黄河平行,中间只有秦岭、伏牛,一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叫汉江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主席听了,抬起头来,凝望着窗外的滔滔江水。

“这个事你想过没有?”主席问。

我回答说:“想过。”

“你研究过没有?”主席又问。

“没有。”我回答,“没有研究过。”

这时,毛主席指示:

“你立即组织察勘,一有资料,就给我写信。”

我作了坚决的回答。

主席一边说着,一边手中的大笔又飞驰在地图上了,沿着三千里汉江的蓝色曲线,迅疾移动,顺着汉中盆地,武当山区,指向均县,突然下笔,画了一个圆圈问我:

“这个地方行不行?这些地方怎么样?”

毛主席是这样熟悉祖国的山山水水!红色的铅笔,所指出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日后建成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当时,我回答:“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关键是要在这些地区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地点。”听了我的回答,主席频频点头,显得很高兴。

2月21日,毛泽东乘“洛阳”舰抵达安庆。

毛泽东和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谈起了陈独秀。

毛泽东感兴趣地问:“陈独秀家在什么地方?”他指的是陈独秀的老家。傅大章答道,在怀宁独秀山脚下。毛泽东又问,独秀山是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山而得名?傅大章说,那山原来就叫独秀山,陈独秀是因山起的名。

[附注]“独秀山”,在安庆城西南30公里处,此山并不险峻、高矗,只是平地而起,有似一枝独秀,故取名为独秀山。

陈独秀(1879—1942),原名陈庆同。1914年11月10日出版的上海《甲寅杂志》上,他以“独秀山民”为笔名发表文章。后来,他又以“独秀”为笔名,有时还冠以姓,即用“陈独秀”发表文章。久之,即以“陈独秀”代替了本名“陈庆同”了。

2月23日,毛泽东视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他登上天堡城,对陈毅说:“当年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话,用以概括金陵形势;龙盘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蜿蜒而来,南京城像老虎似地踞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也!”

[附注]“钟阜龙蟠,石城虎踞”,见《六朝事迹》:“诸葛亮论金陵地形云: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蟠”亦通“盘”。庾信《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毛泽东在一次亲临南京的讲话中说,南京这个地方,我看是个好地方:龙盘虎踞,但有一位先生,他叫章太炎。他说,龙盘虎踞“古人之虚言”,是古人讲的假话。看起来,这在国民党是一个虚言,国民党在这里搞了二十年,就被人民赶走了。现在在人民手里,我看南京还是个好地方。

年底,毛泽东问卫士田云玉:“家在哪个地方?”

“黑龙江双城县。”

“双城县。”毛泽东琢磨了起来,“为什么叫双城县呀!是不是还有个单城县呢?”

田云玉可没听说过,便摇头说:“没有单城县。”

“不对,会有。”毛泽东坚持道,“有双城必有单城,而且不会太远,说不定你爸爸、爷爷他们知道,或许不知道,你可以问问。”

田云玉后来从老人那里确实证实了他的老家是有个单城,只是单城小,慢慢地被双城“吃”掉了,以后就不曾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