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比喻坚决反对某种行动或主张。
此典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守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殷朝末年,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伯夷,小儿子叔齐。国君在位时,就想让叔齐继承王位。国君死后,叔齐觉得自己比伯夷小,就把国君之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立你为国君,是父亲的意思,我怎么能接受呢?”两人相互推让,都不愿做国君。最后,两人弃位逃往西部周文王处。
刚走到半路,伯夷、叔齐碰上周武王的部队。原来周文王已死。武王继承了王位。还来不及埋葬父亲,他就用车载着周文王的遗像,前去攻打纣王。
伯夷、叔齐拦住周武王的马头苦苦劝谏说:“父亲死后不埋葬,反而兴兵讨伐,说得上孝道吗?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害君王,说得上仁慈吗?”武王手下的士兵见了,想要杀死他们。姜太公说:“他们是仁义之人。”就叫士兵把他俩扶开。
周武王平定殷朝之后,天下都属于周朝。为此,伯夷、叔齐感到耻辱,坚决不吃周朝的粮食,后来他们隐居在首阳山中(“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靠采摘蕨菜度日,他俩编了一首歌,歌中唱道:“登上西山啊,采摘蕨菜。残暴代替残暴啊,不知谁是谁非(“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注:伯夷、叔齐认为殷和周都是一样的残暴)?神农、舜和禹已经消逝啊,我们将依靠谁?往哪里啊往哪里?生命就这般衰微!”
出类拔萃
“出类拔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特殊的才干,在同类的人群中,不论品德和学问都高出一筹。
此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是承继孔子学说的人,所以他对孔子是非常推崇的。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要求孟子将古代的伯夷(商朝贤人,曾与其弟叔齐推让王位)、伊尹(商朝的贤相)和孔子相比较,孟子在评论三人的不同之处时,借用了孔子学生有若的话:“有若说:‘如果将孔子和寻常的百姓相比,那正像麒麟之与其他走兽、凤凰之与其他飞鸟、泰山之比于小石堆、大河大海之与池中的水,都是同类的人和普通的老百姓,本来也是同类的人,只是圣人在同类的人群中能高出一层,就如同在一堆乱草中长出一株特别的草。自从天地间有了人民以来,道德、学问人没有胜过孔子的。’”这就是说,自古贤人都是与众不同,而孔子又是一个更加突出的人才,比伯夷、伊尹强多了。
大泽之雉
这则寓言是说意志自由的可贵。
此典出自《韩诗外传》:“君不见大泽中雉乎?五步一,终日乃饱。羽毛悦泽,光照于日月;奋翼争鸣,声响于陵泽者何?彼乐其志也。援置之仓中,常粱粟,不旦时而饱,然犹羽毛憔悴,志气益下,低头不鸣。夫岂食不善哉!彼不得其志故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您没有见过大沼泽草莽中的野鸡吗?它走五步才吃一口食,用一整天时间才能吃饱。但是,它的羽毛却闪闪发亮,和天上的日月相辉映;它振翅飞翔争相啼鸣,叫声弥漫了整个丘陵和沼泽,什么原因呢?它是欣赏自己的志向和气节呀!把它捉来放在粮食仓库中,让它随时啄食粟米,一会儿工夫就能吃饱,但羽毛却变得憔悴萎靡,志气越来越下降,以致垂头丧气,最后连一声都懒得叫了。难道是吃得不好吗?不是,是它不能伸展自己的志向的缘故呀。
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意即品德高尚,声望很高。现在人们常用来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声望(多用于老年)的人。
此典出自《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东晋时,皇族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司马元显位高权重,骄横无比。为了宣扬自己,攫取更大的权力,司马元显曾让礼官写奏议,称赞他品德高、声望重。就这样,他当上了中书令、尚书令等官,独揽朝政大权,宫廷内外群僚都必须听从他,并要对他表示尊敬。
司马元显利用自己的职权,不断地搜刮,富过帝室。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伙同他的父亲征调江南诸郡已被免除奴隶身份的佃客,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服兵役,称为“乐属”,激起佃客的反抗,从而爆发了孙恩起义。他在镇压起义中,屡屡失败,元兴元年(公元402年),荆、江二州刺史桓玄攻下建康,司马元显和他的父亲都被杀。当时,这位自称“德隆望重”的司马元显才二十岁。
邓攸弃子
“邓攸弃子”比喻以义为贵的精神。
此典出自《晋书》。
石勒过了泗水,邓攸逃走了。他挑着自己的儿子和侄子绥,考虑到不能(同时)保留两个小孩,就对他妻子说:
“我的弟弟早已去世了,只有这个儿子,按理不能让他没有后代,只能抛弃咱俩的孩子了。如果我们能幸运地活下去,以后还会有儿子的。”
妻子哭泣着答应了他,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儿子抛弃了。
动心忍性
“动心忍性”的意思是,触动灵魂,使性格坚韧。
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管仲)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同“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意思是说:
战国时期,孟子说:
“古代圣王舜帝都是从普通农事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殷代武丁时的贤相傅说是从被人雇佣筑墙的位置上提拔上来的;殷纣时的贤人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市场中被提拔起来的;齐国国相管仲是从狱官手中解救出来,被齐桓公提拔起来的;春秋时楚国隐士孙叔敖是从海边的隐居之所被提拔起来的;百里奚被楚人捉住后,为人放牛,秦穆公闻其贤,把他赎出来,举以为相,因而也相当于从市场上买回来加以重用的。
“所以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赋予给一个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愁苦,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身体,使他穷困贫乏,让他经历坎坷。用各种各样的窘况来触动他的灵魂,坚韧他的心性,增强他还不曾具有的应付事情的能力。”
断头将军
“断头将军”表示宁死不屈。
此典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向汉中一带进兵,并扬言要南下益州。软弱无能的益州刺史刘璋听后怕得要命。刘璋的部属张忪和法正对刘璋十分不满,想迎接刘备和诸葛亮入蜀。张松趁曹操即将进犯益州的机会,劝说刘璋借用刘备的力量守卫益州。
刘备进入益州后,对刘璋展开了进攻。诸葛亮让关羽继续守住荆州,然后带领张飞、赵云等沿江西上,分别平定各郡县。张飞带兵来到江州,攻破了刘璋的巴郡,活捉了刘璋的部将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大声喝道:“大军已到,为什么不投降?”严颜回答说:“你们无缘无故地夺取我州,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大怒,叫左右侍卫把严颜拉出去砍头,严颜镇定自若说:“砍头就砍头,发什么怒!”张飞觉得严颜胸怀壮志,就把他释放了,并待为宾客。
堕甑不顾
“堕甑不顾”的这个典故劝告人们,在错误和挫折面前,切不可陷入无穷无尽的忧虑之中,失去前进的勇气。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提倡“破甑返顾”,回过头来看一下,是为了总结失败的教训,避免再犯错误。
此典出自《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字叔达,巨鹿杨氏人。
他在太原的时候,一天上街不小心弄掉了煮饭的罐子,摔得粉碎。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
郭泰见了觉得十分奇怪,就问他原因。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摔烂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翻云覆雨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多含贬义。
此典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贪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这段话意思是说:
春秋时,有两位名气很大的人,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他们是贫贱之交的好朋友。管仲自幼就与鲍叔牙关系密切,同在南阳做买卖,分钱时,管仲要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要侍奉他的老母亲,没有因为他家贫而嫌弃他;管仲办事几次不顺利,鲍叔牙也不抱怨他愚笨。后来,鲍叔牙做了齐国的大夫,并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齐国的相国。管仲曾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道我者鲍叔牙也。”
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处在李唐王朝由鼎盛走向衰颓的大动荡时期,他长期居住在长安,深切体会到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不禁想起了管、鲍的友谊,因而抚今思古写出了这首诗,谴责那些不顾信义的人。
改过自新
“改过自新”比喻重新做人。
此典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
汉朝初期,有个着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他是临甾(今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太仓令,人们都称他为仓公。他极其喜欢医术,曾跟随公孙光学医,并跟随公乘阳庆学习黄帝、扁鹊脉书。阳庆七十多岁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因此就把他珍藏多年的秘方和医书全都传授给了淳于意。淳于意医术越来越高明,终于成为一代名医。
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人诬陷,并被判刑押解长安。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在他被押解的时候,五个女儿都跟在他后面号啕痛哭。淳于意痛心地骂道:“我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现在有了急事,也没有人能够为我排忧解难。”
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听到父亲的话更加伤心了,于是她跟随父亲到了长安。她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奏书,她说:“我的父亲做官的时候,人们都称赞他为人廉洁,没想到如今却要受到惩处。我现在深切地感到,一个人死了再也不能复活,一个人遭受刑罚的惩处被砍掉手脚,就再也不能长了。即使他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她还说:“我甘愿给官府当奴婢,以此赎掉父亲的罪过,以给他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读了这封奏书,深受感动,于是下诏赦免了淳于意。
甘就寂寞
这则寓言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此典出自《雪涛谐史》。
宋朝有个大宋和小宋,同时登上制科第,并一起在京都做官。正碰上元宵佳节,小宋准备了丰盛的灯火筵席,极其奢侈。
大宋见了,就批评小宋说道:“兄弟忘记前年在山寺里读书时的寂寞时光了吗?”
小宋笑着说:“就是想着今天,当年才甘愿忍受寂寞。”
小宋也算是一个人杰了,他竟然也说出这样的话。如此看来,人在走运时而不改变志向,真是不容易啊!
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的意思是人死得很惨。现用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怕作出任何牺牲。
此典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娄敬曰:‘……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正月,诸侯将相拥戴刘邦为皇帝。刘邦经过一番谦让、推辞,最终正式即位称帝,国号为汉,并定都洛阳。不久,齐人娄敬特意从山东赶到洛阳求见刘邦,建议刘邦把国都迁到关中。他认为,周朝的天下太平安定,在洛阳建都是可以的。如果汉朝在洛阳建都,却不如在关中建都。
娄敬说:“高祖您在丰沛起兵,带领三千人,一直打到蜀汉之地,平定三秦(故在地今陕西省)一带,与楚霸王项羽一直争战在荥阳、成皋等战略要地,大战七十余场,小战四十多次,使天下的老百姓死得很惨,父老子弟的尸骨都暴露在野外,不可胜数。直到现在,哭泣之声还不绝于耳,遭受伤病的人还没有养好身体,而您却要同周朝的成康盛世比排扬,我认为二者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刘邦犹豫不决,就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许多人都认为还是在洛阳建都好,只有张良同意娄敬的意见,认为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攻守都很方便。刘邦听了,十分赞成。立即西迁关中,建都长安。并封娄敬为郎中,号奉春君,又把他的姓“娄”改成“刘”,以表示对他的恩宠。所以,“娄敬”就变成了“刘敬”。
羹污朝衣
“羹污朝衣”形容气量大,有修养。
此典出自《后汉书·刘宽传》:“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