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细说万事由来
4784400000046

第46章 医药卫生篇(1)

云南白药的由来

在我国,云南白药是家喻户晓,其神奇的疗效深得百姓信赖。相传,云南白药是云南江川人曲焕章研制出来的。

曲焕章20岁时,开始在家乡独立行医。由于滇南地势险恶,常有人被猛兽伤害,于是他潜心钻研止血活络、接骨生肌的药物治疗。在一位百岁老人的指引下,他找到一种专治刀枪伤的草药。

由于曲焕章平时善于观察和思考,他看到有些动物具有自我疗伤的本领,使他受到很大的启发。于是,他有意识地进一步去探索这方面的奥秘。

曲焕章曾见过断蛇吞食一种不知名的野草后,能将断端接上了受伤的老虎吃了一种野草后,伤口很快止住血。因此,他将这些草药采集回家,经过实验,发现治疗损伤效果奇佳。

后来,曲焕章经多方搜集和整理民间有效的治疗草药,结合自己的经验,反复筛选配制,于1914年正式生产出“曲焕章白药”,当时也称“百宝丹”。现在,云南白药已经成为我国一家著名的股份公司,老店在新时代焕发了青春。

仁丹的由来

康熙年间,苏州有个叫雷允上的郎中,用蟾酥、麝香等六味药制成药丸,声称是经神仙指点而制成的,故取名六神丸。

药丸精制成菜籽大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口疮、疗疮等,疗效显著。顿时名传四方,随后,雷允上便在上海等地开了雷允上中药店。

六神丸传到日本后,日本商人见它的功效神奇,对之赞叹不已,便想求得此方。有一商人来到中国,想用重金购买配方。但雷允上不愿卖出此秘方,更不愿出让给东洋人。

无奈之下,日本商人便从药店的账房先生身上寻求突破口,使用重金贿赂,最终套出了六神丸配方的秘密。但具体的剂量和制造工艺却无从得之,虽经无数次的试验,但无法做到像六神丸那样大小,功效也无法和六神丸相比,日本商人也只得作罢。

随后,日本商人便以八字胡须为商标,名为“仁丹”。好在那药丸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不久,日本的仁丹也出名了,但总不及六神丸名震海内外。

万金油的由来

万金油与今天的清凉油相似,全称“永安堂虎标万金油”,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民国年间,原籍福建永安的华侨胡子钦,在缅甸仰光开设了一个中药铺,取名为“永安堂”。其次子胡文虎,14岁后,协助父亲经营中药铺。

胡文虎聪明好学,几年后便学得不少医术,善于对症下药。由于南洋的气候炎热,头昏病尤为常见。于是,文虎想寻求一种效快、价优、携带方便的大众化药品,来治疗头昏病。

为此,他到泰国、日本等国去了解制药业的工艺,并聘请相应的专家进行研究。经过精心筛选,终于制成了万金油。

由于胡文虎自身精通广告术,通过自办的《星岛日报》、《星洲日报》、《虎报》的广告宣传,使“万金油”一时扬名于天下。

1954年,胡文虎在美国檀香山溘然长逝。他死后30余年,风靡一时的万金油王国由于管理不善最终倒闭,被配料更为科学的清凉油取而代之。

青霉素的由来

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抗病能力,是人类医药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然而,它的发现却源自于一个偶然的事件。

当时,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正在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有一次,他把含有葡萄球菌的液体装到装有明胶溶液的圆盘里,准备盖上盖子放到培养器里加温,以便研究细菌的繁殖情况。碰巧,他忘盖盖子,等到观察时却发现盘上附着一层霉菌。

但是令弗莱明感到吃惊的是,在这种霉菌的近旁,竟没有葡萄球菌的踪影。由此弗莱明作出了一个推测:也许是这种霉菌产生出某种不明物质,杀死或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于是,弗莱明开始着手培养器皿中发现的霉菌。通过许多实验,弗莱明成功的研制出经过处理的霉菌“溶液”。这种“溶液”对人体的白血球不起排斥作用,而对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随后,1938年,英国牛津大学的弗罗瑞教授,成功的从培养霉菌的肉冻里分离出青霉素结晶。1941年,弗罗瑞前往美国,同美国的制药公司协作研制,生产出我们现在使用的青霉素。

凡士林的由来

凡士林广泛的应用于医疗、保健以及许多的工业部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它的发现还要从美国的早期移民生活说起。

美国早期的移民生活很艰苦,经常会因劳作出现各种创伤。当地的印第安人无意中发现,将一些水面上蒙着的那层油涂于烧伤和创伤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于是,他们便将这些油装入瓶里,当药出售。那时,移民们将这种油称为“印第安油”。

此后,有个名叫乔治·毕索尔的英格兰年轻教师对这种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想通过钻井方式来取得较浓的油,便和他的朋友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的泰特斯维尔附近打井。对这一行为,当地人难以理解,称之为“疯人之举”。万万没想到的是,当钻到25米左右深处时却意外的找到了石油。

发现石油的消息迅速传到纽约州,当时一位年轻的化学家鲍勃·奇斯布勒,正在致力于从煤里提取煤油的实验。至此,他的这个“大事业”自然告吹了。于是,他来到了泰特斯维尔。

在与钻井工人接触中,善于观察的鲍勃发现,大型钻头上总附着一种像蜡一样的物质,而钻井工人每当划破了皮肤或烧伤时,总是将这些物质涂于伤口。他便将这种物质带回实验,提取出一种干净的糊状油膏,具有较强的止痛、治疗刀伤、烧伤等功效。他立即向政府申请了专利权,并将它取名为凡士林。

维生素的由来

1893年,年轻的荷兰医师艾克曼住在爪哇时,看到当地正在流行一种可怕的疾病——脚气病。当时,这种病在中国、日本和一些南美洲、非洲国家也较为普遍。艾克曼医生想尽自己所能来治疗这种病,但效果不佳。

有一天,他从一位患者家的鸡窝旁经过,发现患者家的鸡也有这种病。经过仔细观察和询问,得知喂鸡的饲料是脚气病人吃剩下的白米饭。艾克曼医生推断这种病可能与白米饭有关,于是,他往喂鸡的白米饭里加一点米糠,结果这些鸡的病很快就好了。最终,他找到了治疗脚气病的方法。

1912年,波兰的科学家封克从米糠中分解出这种治疗脚气病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叫做维他命,即维生素。

麻醉术的由来

1844年,美国化学家考尔顿在研究了“笑气”(氧化亚氮)对人体的催眠作用后,带上“笑气”到各地做旅行、演讲,并做“笑气”催眠的示范表演。

一次在美国东北部哈特福德城进行表演时,表演者在吸入“笑气”后,突然从半昏睡中一跃而起,大叫大闹,神志错乱地跳过围栏去追逐观众。在追逐中又不幸划破了腿部,伤口出血不止,但是表演者却丝毫没有露出痛苦的表情。

现场观看表演的威尔斯医生对这一场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威尔斯是一位牙科医生,一直在为如何减轻病人拔牙时的疼痛而伤透脑筋。这一场“催眠”表演,立即引起了他对氧化亚氮可能具有麻醉作用的假想。

经过几次试验后,1845年1月,威尔斯在美国波士顿一家医院里公开表演在麻醉下进行无痛拔牙的手术。表演开始后,由于麻醉不足,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大喊疼痛,结果表演失败。

但是,年轻的助手默顿却仍然对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他仔细分析了威尔斯整个试验的过程,认为氧化亚氮虽然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较小,要想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必须寻找更加有效的麻醉剂才行。

后来,默顿从化学家杰克逊那里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乙醚来进行麻醉,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默顿终于使这一设想成为了现实。

其实,早在东汉末年,我国已出现了麻醉药。当时称作“麻沸散”,是我国古代名医华佗研制出来的。只可惜,华佗去世后,“麻沸散”的配方就随之失传。

鸦片的由来

鸦片是从罂粟花中提炼出来的。罂粟最先产于埃及。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人用罂粟花汁制药,用以安神止痛,多眠忘忧。

公元6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很推崇希腊人的医学成就,掌握了其提炼罂粟汁的技术。

当时,希腊人称罂粟汁为“阿扁”,阿拉伯人把“扁”音发成了“芙蓉”。传到波斯后,波斯人又音变成“片”。于是“阿扁”又称为“阿芙蓉”和“阿片”。

后来,罂粟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字发成“鸦”字音,才有“鸦片”二字的出现。

如今,这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品,一直为世界各国所禁用。

海洛因的由来

1897年8月21日,法国拜尔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啡的物质。他们认为,这种化合物可以替代具有成瘾性的止痛药吗啡。

对此,他们的老板喜出望外,梦想着为他带来巨额财富。他们开始用鱼、海马和猫做实验,未发现意外。随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们也开始试着服用,没有毒死人,也没有人上瘾。于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未来得及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便将其上市销售。

命名者认为,这种药物可以止痛,让人成功的忍受各种疼痛,使人具有英雄一般的斗志。于是,将其取名为海洛因,法文意为“英雄”。

因为海洛因在手术等过程中有好的表现,因此,一度获得了巨大成就,仅一年拜尔公司便将海洛因销往20多个国家,成为医生们首选的止痛药。

但很快,人们便尝到了海洛因带来的痛苦。它不但具有成瘾性,还能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为人类所痛恨。因此,它由“英雄”转变成为白色的恶魔。

尼古丁名称的由来

尼古丁是外来的翻译词,原称烟碱,是一种有毒物质。它是香烟中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之一,香烟烟盒上都注明有烟碱的含量。

尼古丁本来是一个法国人的名字,他在葡萄牙当大使时,发现当地人常因吸食一种植物而生病,甚至死亡。对此,他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便把这种植物带回法国,进行研究。

经过研究后,发现这种植物的烟碱含量很高,能诱发呼吸道癌症,是导致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有害物质。

由于他的发现,使人认识到这种物质的危害,这对维护人类健康是一大贡献。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把烟碱改称为尼古丁。

医生白大褂的由来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的医院仍然沿袭着中世纪的陋习,不讲卫生,不采取消毒措施。因此,医院内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人因此而感染,甚至丧生。

后来,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发现,微生物是各种传染病的起因,并用消毒法成功地防止了啤酒变酸。

1868年,英国著名外科医生列斯特把“巴斯德消毒法”应用于医学,在他主持下的格拉斯哥医院进行了改革,医生、护士由原来的戴灰礼帽穿大礼服,改为戴白布瓜皮帽穿白大褂。由于此项改革的施行,医院的死亡率大为降低。

从此,医务人员便荣膺“白衣战士”的美誉。不过,在当时,法国医学界对这一变革嗤之以鼻。直到19世纪80年代,法国医生才真正的穿上了白大褂。

医院的由来

我国医院形式的出现,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黄河流域一带瘟疫流行,皇帝刘衍下令,腾出一些房屋,设置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居民隔离医院。

此后,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有“患坊”,用以收容贫困的残废人和乞丐;还有“疠人坊”,专门隔离及医治麻风病人。

宋代,医疗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医院组织渐趋周密。当时朝廷开设的医院叫做“安剂坊”,内有专职管理人员和医生,有病房,并有病历表。朝廷还会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给予适当的奖励。

欧洲最早创立医院的是法国的里昂和巴黎,分别于6世纪和8世纪创建的,晚于我国五六个世纪;英国伦敦是在7世纪建立医院的。

13世纪以后,办医院的风气大盛,许多皇帝贵族把办医院作为沽名钓誉的手段。因此,欧洲的许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医院。

我国建立现代形式的分科医院,是近百年的事。

太平天国末年,乾王洪仁曾在天京(今南京)办了一个医院,由他亲自领导。

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雇佣“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曾聘用外国医生在松江、昆山开设军医院。

国人创办的最早的现代化医院为北京中央医院,系1918年所建。

感冒的由来

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每次开溜都得为自己找借口,由于约定俗成,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有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因为,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将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外因又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

显然,陈鹄对这种新学说有所了解。故而,在开溜时假借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

陈鹄所创,为后数世官场所袭用。直至清代,又发生了转变。

清朝,官员办毕公事,多会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之意。“感冒假”即意为: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现已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休养。

从此,“感冒”就成为感受风寒等外感病的一个代名词。

癌字的由来

癌,古人称之为不治之症,类似于现在所指的肿瘤之类。虽然,癌这种疾病古已有之,但癌字到宋代才出现。

公元1264年,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对癌作了如下描述:“痛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颈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这与现代临床诊断相符。

由于古人对癌的病理、转移等还不大了解,只知癌像岩石状,坚硬凹凸,有毒根深植于体内,难以根治,如同岩石一样顽固。于是,就将岩字加上病字头,既成为“癌”字,且古时癌与岩通用。

至今,港台地区仍有将“癌”读为“yán”的习惯。

红十字会的由来

“红十字会”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援助组织,以救死扶伤为目标,开展各种医疗援助活动。

100多年以前,法国拿破仑三世和撒丁尼亚盟军一道,在意大利北方索尔费里诺小镇与奥地利军队发生了一场战斗。

据统计,双方军队共有6000人丧生,还留下4200名伤兵,其中绝大多数伤兵无人照顾。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惨状,使偶然来这里的日内瓦商人亨利·杜纳特为之胆寒。他决定为救护这些伤兵出分力。

于是,杜纳特在小镇的教堂附近,组织了许多妇女,无偿的救护这些伤兵。事后,杜纳特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名为《沙法利诺回忆录》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