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杨颙染上重病而死,诸葛亮心里非常悲伤,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诸葛亮还特别写了一篇文告,鼓励下属参政议政,给政府提意见。
这篇文告就是著名的《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他在文中写道:“国家大事需要大家共同讨论,所以丞相府让大家都来议论国事,以便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见,从而振兴汉室江山。”
■家徒四壁
◎成语释义
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非常贫寒。徒:只,仅。壁:墙壁。
◎成语出处
《汉书·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家境贫寒,只能依附他人。临邛(今四川邛崃)县令王吉见他如此穷困,就把他请到临邛,安顿在宾馆里。从此以后,王吉每天都前去拜访,想借此提高相如的名气,让他得到致富的机会。
临邛有一个大富豪叫卓王孙,他见到县令对司马相如这样好,便猜想这位司马先生定是一位贵人,就设宴邀请他光临。司马相如来到卓府时,身穿一套上好衣服,再加上他的不凡气度,显得风度翩翩。
席间,相如为宾主弹琴,以助雅兴。不但宾客们被丁如的风度和琴艺所倾倒,就连俗不可耐的卓王孙也高兴得不得了。
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姿容绝世,只是丈夫去世,就在娘家过起了守寡生活。她非常爱好音乐,听说府中来了一位精通琴艺的贵客,就躲在屏风后面偷偷欣赏。他听到相如的琴艺果然不凡,就对这位多才多艺的客人产生了爱慕之情。
相如的感觉相当灵敏,也发现有位女子在听他弹琴,就使出浑身解数,奏了一曲异常动听的《凤求凰》,想通过音乐使对方动情。
《凤求凰》是古代的一首情歌。卓文君听到这首歌,顿时明白了相如的爱慕之情。当天晚上,文君大胆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离开家庭,与相如私奔。二人恐怕卓王孙带人追赶,就回到相如的成都老家。
回家之后,卓文君发现相如家非常贫穷,家徒四壁。她虽然过惯了富贵日子,但并不嫌弃相如,还是与他结为夫妇。后来,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回到临邛,开了一个酒店,小日子过得倒也甜甜蜜蜜。
卓文君虽然沦落为卖酒之妇,但她看到夫君才智双全,因而坚信他必然能够飞黄腾达。所以尽管日子过得苦,她还是心甘情愿。
后来,司马相如果然凭着自己的才华,在京城长安做了大官,还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他把卓文君接入京来,与她共享富贵。
■箭在弦上
◎成语释义
比喻情况非常紧迫,事情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或话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
◎成语出处
《太平御览》:“谢曰:‘在弦上,不得不发。’太祖爱其才,不咎。”
◎成语故事
陈琳是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诗歌、散文均写得非常高妙,其中有许多是传世之作。当时群雄纷起,都想吞并天下。他在河北袁绍手下充当了一名书记官,以文书写作聊以糊口。
当时,群雄之中,以袁绍的势力最为强大。他想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打败曹操,将汉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于袁绍有了这个念头,他就让陈琳写了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来声讨曹操的罪恶。
在檄文中,陈琳沉痛地揭露出曹操的一桩桩罪行,还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骂了个痛快淋漓。在檄文的最后,陈琳希望天下人共同起兵,打破许昌,将曹操绳之以法。
当时,曹操的头痛病时时发作。一次,曹操的头又疼了,正好侍从把陈琳声讨他的檄文拿给他读。曹操读着文章,觉得这个陈琳竟然把自己的老底全都抖搂了出来,实在刻薄之至,但是这个人的文笔确是不凡,整篇文章有着一种强大的气势,令人不得不服气。
他越读心里越赞叹,赞许的是这篇文章的艺术技巧真好,叹息的是这样出众的人才竟然落在袁绍手中,难以施展才智。读完之后,他觉得头也不痛了,身体也得到了恢复。
后来,曹操将骄横无能的袁绍打败,陈琳也被迫投降。曹操责问陈琳道:“当时,你为袁绍写檄文,骂我固然可以,为何要将我的祖宗三代都要骂上一通?这不是太损了吗?”陈琳向他谢罪道:“当时的情况是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射出去。我的做法,实在是为了当时的主人所做的。”
曹操觉得当时陈琳只知忠心事主,现在归降自己,也会一心辅保自己。想到这里,他不但不治陈琳的罪,还对他大加重用,封他为司空参谋祭酒。
■惊弓之鸟
◎成语释义
原意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常用来比喻受过惊吓或打击的人,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惊恐不安。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的国势日见强盛,便想吞并其他各国,统一天下。六国决定采取“合纵”之术,联合起来抵抗强秦。这一天,赵国使者魏加来到楚国,与楚国当政者商讨联合事宜。
见面后,魏加就问楚国令尹春申君:“贵国的军队有主将吗?”春申君笑笑说:“有啊,我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由他来训练军队,组织大队人马攻打秦国。”
魏加一听,心里凉了半截,因为他知道临武君来做主将是很不称职的。虽然他对于楚国的人事安排不满,却没有急切地提出反对意见,而是从容地给春申君讲了一个故事:“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羸,他射起箭来每发必中。有一天,他和魏王一块出去游玩,他见到天空中正有一只大雁飞翔,就对魏王说:‘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射下这只大鸟。’说完,便拿出弓来试射。魏王根本不相信这种荒唐的事情,开心地笑了起来。然而,随着一声弓弦响,那大雁竟然落在地上。魏王大吃一惊。
“更羸说:‘这只大雁肯定被别人用箭伤过。你看它飞得非常慢,而且叫声相当悲凄。他伤口疼痛,又孤身飞行,想必惊魂未定。所以它听到弓弦响,为了逃命,就拼命往高处飞,可一使劲就弄裂了伤口,结果就掉下来了。”
魏加刚把故事讲完,就转移了话题,说:“临武君与秦军作战,曾经吃了败仗,心里肯定畏惧秦军。他如同受过伤的大鸟一样,若是用为主将会使楚军再次失败!”
春申君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觉得他虽然是外邦之人,说的话倒有几分道理。
■口若悬河
◎成语释义
说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若:好像。悬河:瀑布。
◎成语出处
《晋书·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成语故事
郭象,字子玄,是晋朝的一位著名学者。
他能够细心观察一些看似普通的生活现象,然后仔细揣摩,找出其中的道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他还对《老子》、《庄子》非常感兴趣,在少年时期,就能把这两本书的要义说得头头是道。人们非常佩服他,都说他的看法非常深刻。
由于郭象很有学问,就有很多人仰慕他的名气,请他出来做官。郭象对做官不感兴趣,不愿从政,每天只是埋头做学问,或者和志趣相同的人一块研究哲理。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学问的原则,他认为只有这样做自己才会快乐、满足,活得自由自在、快快活活。
可是,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朝廷还是三番五次要他参与朝政,侍奉君王。郭象最后实在推辞不了,勉为其难地应承,做了一名黄门侍郎。
郭象到了京城,很受同僚的欢迎。他知识渊博,谈起什么事情都能表达得很精彩。他的口才非常出众,又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立论新颖,条理清晰,总是大谈哲理。所以,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非常有意思。
有一个太尉名叫王衍,他对郭象的学识和口才相当赏识,把他当成是一个奇人。他常常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谈话,就好像看到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地往下流,谈了很久也没有枯竭之时,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困兽犹斗
◎成语释义
原意是被围困的野兽,还要进行最后的搏斗。后来指陷入困境中的人不甘心灭亡,还会挣扎、反抗。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斗:搏斗、反抗。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军在出兵救援郑国,由于筹划不周密、准备不充分,被楚军杀得大败亏输。晋军在主帅荀林父的率领下返回本国,晋景公得知他们吃了败仗,非常生气,在大殿上大发雷霆,要进行处罚。荀林父觉得这次战争失败的主要责任者是自己,便请求一死。景公越想越生气,竟然准备答应这个请求。
这时,大夫士贞子劝谏景公道:“三十多年以前,先君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将楚军打败。晋国举国都在庆祝,文公却依旧愁眉苦脸,左右之人疑惑不解,就问文公为什么打了胜仗,还是高兴不起来。
“文公回答说:‘这次胜利,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决策非常正确,击破了楚军的左、右翼,使敌军主帅子玉完全陷于被动之中,无法转败为胜,只好退兵回国。楚军虽然吃了败仗,但主帅子玉还在,我们怎么能够放宽心呢?困在笼子里的野兽还要反抗,更何况是一国的令尹呢?他肯定会蓄积力量,等待有利时机前来报仇!我们对此不能不早作准备啊。’楚成王兵败之后,非常生气,把良将子玉杀死。文公听说子玉死了,才松了一口气。
“这样看起来,如果楚国在城濮被打败是第一次失败,杀掉子玉、自毁长城则是第二次失败。现在您只因为一次军事失利,就要杀掉荀林父,岂不是重走楚成王的老路吗……”
晋景公是个虚心纳谏之人,听了士贞子的话,终于明白过来,当场赦免了荀林父,让他努力工作,好立功赎罪。
■劳而无功
◎成语释义
付出了劳动却取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
《庄子·天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中国正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诸侯国之间经常爆发战争,各国国君都想夺取他国领土,建立霸业。于是天下大乱。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孔子,主张用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他认为,只要天下恢复以前周朝的礼制,老百姓就会过上太平的日子。
有一次,孔子准备带着学生到卫国去游说那里的国君,学生颜回向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征求意见。他问道:“我的老师孔子,想用仁义开创一个太平天下。现在,他要到卫国宣扬他的政治主张,依你之见,这次卫国之行会顺利吗?”
太师金听后,把头摇了又摇:“我看这一趟恐怕得碰壁。现在各国国君的私心杂念太重,整天忙着打仗抢地盘,如何能接受你的老师?如何会用不合时宜的‘仁义道德’治理国家?如果你们去卫国游说,不会产生什么好结果。这就如同硬要把船弄到陆上去运货,肯定是白费力气,劳而无功,而且还可能招来不可预料的灾祸。难道你们忘记了吗?当初你们去陈国游说,不但没人理你们,而且七天都吃不上饭。这个教训可不能忘啊!”
颜回想起老师在陈国的遭遇,非常担心。他回去见了孔子,将太师金的话转述了。孔子虽有感触,但他还是想为安定天下而尽力,所以依然去了卫国。结果孔子的卫国之行,根本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老生常谈
◎成语释义
老书生常讲的话,没有新意。常用来比喻陈旧的、令人生厌的内容或谈话。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常谭。”
◎成语故事
三国时候,魏国出了一个通晓神秘文化的人,名叫管辂。他的脑筋转得很快,从小就对天文产生兴趣,十五岁时就将《周易》读得滚瓜烂熟,通晓占卜术。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飏耳朵里去了。这二人是重臣曹爽的心腹,终日横行无忌,为所欲为。管辂早就听说他们的劣迹。
一日,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官员大吃一顿后,觉得闲着无聊,便召来管辂替他们算命,想以此来开开心。管辂本来很讨厌他们,想了想还是去见他们了。他想借占卜的机会教训教训他们。
管辂一进府,何晏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给人算命很灵,快给我算一算,我今后能不能再高升一步。另外,我最近做了一个怪梦,梦见苍蝇飞到我的鼻子上,这到底说明什么?”
管辂略一思索,就说:“以前周公忠厚正直,帮助周成王稳坐太平天下,使百姓快快乐乐地生活。现在你也有很高的地位,可是对你感激的人很少,惧怕你的人却非常多。至于你做的那个梦,绝不是什么好兆头!看来你要倒霉了。要想摆脱厄运,只有向周公等圣贤学习,做一个心善之人。”
邓飏听了这话,不禁打起了哈哈:“你的话都是些老生常谈,什么意思都没有!我听着都烦了!”管辂笑了起来:“我说的话虽然是老生常谈,要轻视它可会自惹灾祸呀!”
不料新年刚过,大臣司马懿就将何晏、邓飏与曹爽抓起来,硬说他们谋反,将他们全都杀死。听到这个消息,管辂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些人竟然不理睬老生常谈,可谓蠢到了极点,有此下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乐极生悲
◎成语释义
欢乐到了极点就会有招来悲伤的事情。亦作“乐极悲生”。
◎成语出处
来源于《史记·滑稽列传》:“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淳于髡口才极佳,后来入赘到齐国,很得齐威王的赏识。他曾多次以齐国使节的身份,到各诸侯国进行联络,由于说话得当,从来没有受到过羞辱。
当时,齐威王喜欢听隐语,又喜欢醇酒妇人,却不干正事,荒废了朝政。卿大夫虽然能够处理国事,却总是找不到君王来拿主意。各国得知齐威王如此胡闹,觉得有机可乘,纷纷想打齐国的主意,所以齐国的局势越来越危急。
公元前371年,楚国派遣军队进攻齐国。齐威王害怕国破家亡,十分着急,派淳于髡到赵国去搬请救兵。他给赵王准备了黄金百斤、车十辆和驾车的马四十匹,问淳于髡这些礼物够不够。淳于髡见到这些礼物,觉得又可气又好笑,就仰天大笑不止,连系帽的带子都弄断了。
齐威王觉得跷蹊,就慌忙问道:“先生发笑,是嫌孤王吝啬,准备的礼物太少吗?”
淳于髡摇摇头,对威王说道:“今天我从东边出发,走到路旁,发现有个人在向田神祈祷。他拿着一只猪蹄和一杯酒,却对田神说:‘请让高地上收获的谷物将我的篝笼盛满,再让低田里收获的庄稼将我的车辆装满,保佑我五谷丰登,收获数不清的粮食。’我见他准备的祭品太少,所要求的东西却太多,所以忍不住哈哈大笑,其实与陛下并无半点关系。事情往往是这样,欢乐超过限度,悲伤就会随之而来。”
■力不从心
◎成语释义
人们虽然想做某件事情,却因为力量不够,愿望无法实现。
◎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超传》:“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
◎成语故事
东汉时,班超奉了军令,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屡屡创建奇功,西域各国对汉朝无不臣服。不知不觉,班超已经在西域过了二十七年。在这二十七年中,他兢兢业业,尽忠职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刚到西域时还在壮年,如今年龄很大,身体越来越衰弱。
人老了,特别想回家安度晚年,他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给皇帝写了封信,让儿子捎回长安,交给汉和帝,请求把他调回京城,不要让他这个老人再受风霜之苦了。可是这封信递上去后,却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