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细说成语典故
4784300000025

第25章 五味生活篇(2)

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刘禹锡对自己贬官苏州经历的感叹。

■东施效颦

◎成语释义

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成语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其里。”

◎出处译文

“西施家不远,有个长得很丑的女子,有一次遇见西施,并且听见人们对于西施的美纷纷称赞,她非常羡慕。回家以后,便模仿西施的姿态。”

◎成语故事

越国的西施长得非常漂亮,人们都非常喜欢她。西施身体不太好,所以她总是轻轻地捧着胸口,微微地皱着眉头,这样时间一长就成了一种习惯的姿态。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所以这个姿态,不但一点也不难看,人们还说这样倒更显得好看了。

离西施家不远,有个长得很丑的女子,有一次遇见西施,并且听见人们对于西施的美纷纷称赞,她非常羡慕。回家以后,便模仿西施的姿态,双手按着胸口,紧紧地皱着眉头,慢慢地走路,自以为也很美了。

可是,因为她本来很丑,还要如此勉强做作,就成了一副怪模怪样,人们看到她那装模作样的姿态,觉得她更难看了。

■世外桃源

◎成语释义

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成语出处

晋朝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出处译文

“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行,不记得船行了多远。突然遇到一片桃树林,两岸全是桃花,漂香满林,桃花随风飘落四处,美丽无比。”

◎成语故事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他写过一篇《桃花源记》,里面说有个渔夫,在打鱼的时候迷了路。他沿着一条小溪划行,不记得船行了多远。突然遇到一片桃树林,两岸全是桃花,漂香满林,桃花随风飘落四处美丽无比。

他沿着桃林前进,发现桃林的尽处有座小山,他下船从小山中穿过,从一个洞口出来后,发现山那边另有一个村庄,村庄里有肥沃的土地,整齐的房屋,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那里。他的到来,惊动了村里的人,大家都来看他,并对他非常好,经常请他去家里做客。

渔夫得知,这些人的祖先是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避难逃到这个地方,后人一直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渔夫住了些天,开始想回家。离开的时候,他在路上作了标记,回家后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太守,太守派人跟他去寻找那个村庄,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

■游刃有余

◎成语释义

指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劲。

◎成语出处

《庄子·养生主》:“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出处译文

“用这样的刀刃来分解有空隙的牛骨节,运转刀刃是宽绰大有余地啊。”

◎成语故事

《庄子·养生主》里记载,战国时,有一个厨师为文惠君宰牛,不但动作快,而且下刀剥皮剔骨都非常熟练,很快就能把一头牛的肉和骨全部分解开来。文惠君看了连声赞叹,并说:“你宰牛的技术竟高明到这样了啊!”

厨师回答说:“我之所以达到如此熟练程度,不仅是由于技术熟练,而且还由于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我已经完全弄清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我的刀虽然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而刀刃还像刚磨过那样锋利。因为牛的骨节之间总有一定的空隙,我的刀刃又磨得极薄,比牛骨节间的空隙还薄,所以用这样的刀刃来分解有空隙的牛骨节,运转刀刃是宽绰大有余地啊。”

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庄子强调,养生的重点,在于依循自然规律,避开不利于身体的目标。他还指出,“养生主”的“主”,就是人的精神。养生不仅要注意养形、养志,更注重养神,谓“安时更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只有精神饱满,身体才可以长存。

■白云苍狗

◎成语释义

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成语出处

唐朝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换如苍狗。”

◎出处译文

“天上的白云刚才还像一件白色的衣服,转眼间却变成了一只黑色的狗的样子。”

◎成语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王季友的诗人。这王季友,好学,家贫,但人穷志不穷,作风很正派。可是,他妻子柳氏却嫌弃他,终于和他离了婚。有些人不了解内情,纷纷议论,以为是王季友抛弃妻子,都指责王季友,把王季友给丑化了。

作为朋友的杜甫,对于社会上这些不公正的议论很有感慨,这首《可叹》诗,就是针对那些不公正的议论而发的。它不叹王季友好夫无好妻,也不叹好人无好运,叹的是:这样一个作风正派的人物,竟然被人说成那样的低劣!

■难兄难弟

◎成语释义

原意是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高下。现在形容两兄弟都坏,或形容两人都处于相似的困境之中。

◎成语出处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出处译文

“元方和季方的德能不相上下,很难说谁高谁低。”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人叫陈寔。陈寔生在贫寒之家,后来做了县官,他为人正直、奉公守法,也十分廉洁俭朴。他有两个儿子,长子陈纪,字元方,次子陈湛,字季方。陈寔出门办事时,大儿子元方在前边拉车,小儿子季方拿着手杖紧跟在后,路人见了无不称赞他们兄弟有才又有德。

后来元方和季方的儿子们为各自父亲的功德而引起争论,就去请求祖父陈寔裁决,陈寔想了想说:“我看元方和季方的德能不相上下,很难说谁高谁低。”两个孙子才满意地离去。

■焦头烂额

◎成语释义

头部被烧伤。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或环境恶劣,处于困难之中。

◎成语出处

《汉书·霍光传》诗:“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出处译文

“建议你改烟囱,把柴搬走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感谢,而那些在救火中烧焦了头发,碰破了额头的人却作为上宾。”

◎成语故事

有个人到朋友家去作客,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边又放了一堆柴薪,这个客人看到了,觉得这样很危险,向主人建议说:“你这烟囱要改成弯曲的,把柴薪搬得离灶远一点,否则会引起火灾的。”主人不以为然,没有作声。

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事后,主人杀牛宰羊,大摆酒席,感谢前来救火的邻居。他特地请那些被火烧伤的人坐在上位,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就是没有请那位事先提出劝告的那位客人。

席间,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客人的话,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并把柴薪搬到远处,那么就不会失火,也就用不着请客了。今天你论功请客,却照理应该把那位客人请来才是呀!建议你改烟囱,把柴搬走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感谢,而那些在救火中烧焦了头发,碰破了额头的人却作为上宾,我看不是很公平。”

主人听了,马上省悟,赶忙派人把那位客人请来。

■朽木不雕

◎成语释义

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成语出处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垩也。’”

◎出处译文

“宰予白天在房里睡大觉。孔子说:‘(他就像)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成语故事

孔子有个弟子叫宰予,善于言辞,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娓娓动听。开始的时候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觉得他会很有出息。

可是没多久,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去找的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

孔子听了很是伤感,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原来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看来不能光听一个人说什么,还必须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东床快婿

◎成语释义

女婿。

◎成语出处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成语故事

太尉郗鉴想为女儿选个女婿。有一户人家叫王导的,子弟们个个有才华,举止不凡,于是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把这个事情告诉自己的子侄,大家都很希望被选中。于是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明天你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

第二天,门生就到东厢房转了一圈,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都值得夸奖,但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说:“这个好!就选他当女婿了。”后来一查访,原来是王羲之,便把女儿嫁给他。

■博士买驴

◎成语释义

讽刺文章长篇累牍,却谈不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出处译文

“邺城流行这样的话:‘博士去买驴,写了三纸的收据却没有提到一个驴字。’”

◎成语故事

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学问多了当然好,但是他又过于自负,喜欢用学问炫耀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博士身体差,不能没有脚力,于是他就去市场上再买一头。跟卖牲口的人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笑他迂腐,并且说他不认识字没法写。

博士说,那他代写一份好了。卖驴的同意了,当即借来笔墨纸砚,博士马上书写起来。他写得如此认真又投入,过了好长时间才写好,三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博士干咳了一声,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过路人都觉得有趣,就围上来听。

字又长,博士念的又慢。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

卖驴的听后感觉是掉进了云雾里,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我不要你写那么多。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邺城流行这样的话:“博士去买驴,写了三纸的收据却没有提到一个驴字。”

■不堪回首

◎成语释义

不忍去回忆过去那些令人伤心的事情。

◎成语出处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处译文

“不忍心回首亡国以前的那些事情。”

◎成语故事

南唐李煜,世称李后主,身为一国之君他是不合格的。他在政治、军事上昏庸无能,他从小在深宫里长大,过着奢侈的生活,经常身陷后宫之中,和妃子们寻欢作乐。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赵匡胤派使者通知他到开封朝见,李煜知道去了就回不来了,索性称病不去。赵匡胤正好找了这个借口,派十万大军征讨南唐。第二年初,宋军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但李煜仍然不以为急,整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随后金陵被攻破。李煜被押到开封,当了亡国之君。

李煜虽然政治无为,但是却是当时著名的词人,在诗词、音乐、书画等方面无所不能,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一个国君。赵匡胤没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实际上让他过着囚犯一样难堪的生活。

诗人一旦不满,难免就要发出大牢骚。有一次李煜懊悔自己当初不该杀了两个忠臣,赵匡胤听了后就比较生气,但没跟他多计较。

赵匡胤去世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世称宋太宗。赵光义对李煜也不感冒,李煜有天可能是喝多了酒,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非常明显地表达了他对过去自己王国的怀念,令人同情,词写的凄切美丽,可能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首作品了。不过他却逃不过“言论有罪”的惩罚,赵光义听到后大发雷霆,就帮李煜解决了他亡国的“忧愁”,把他给杀了。

■沧海桑田

◎成语释义

比喻世事经过时间的流逝,产生很大的变化很大。

◎成语出处

《神仙传·麻姑》词:“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出处译文

“麻姑说道,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王远的门徒蔡经家去饮酒。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带领随从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吩咐手下的人去请她。下人谁也不知道麻姑长什么样子,只好等着消息。过了一会儿,有位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招来车驾,升天而去。

■打草惊蛇

◎成语释义

比喻行动不谨慎,反使对方有了戒备。

◎成语出处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出处译文

“尽管你只是为了打地上的草,可我已经像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被吓了一跳。”

◎成语故事

南唐的时候有个县官名叫王鲁,他做官的时候,经常接受贿赂,搜刮了不少钱财。衙门里上上下下的官吏,也都暗地里受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老百姓怨声载道。

一天,王鲁批阅案卷,发现他的部下被人联名控告,说是营私舞弊、违法乱纪,一件件事情有证有据,揭发得清清楚楚。这些事情,几乎和王鲁自己平时的行为一模一样。

因此,他一面仔细看着案卷,一面浑身发抖。心想:“这简直就像是告我一样,以后我得稍加小心才是。幸亏这件事落在我的手里!”可能是由于紧张,他居然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王鲁这八个字的意思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里的蛇,却已有所警惕了。

■呆若木鸡

◎成语释义

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

《庄子·达生》:“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出处译文

“这只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像是只木头做的,这样的鸡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格斗才能。”

◎成语故事

战国的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当时齐王是个斗鸡迷,专门请纪渻子帮助他训练斗鸡。

过了十天,齐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虽然已经不乱动,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十天,纪渻子终于对齐王说,斗鸡已经训练好了。

待到斗鸡的时候,对手的鸡气势汹汹,又叫又跳。纪渻子训练的鸡却没什么反应,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竟然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