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药物为液体口服制剂,如糖浆、合剂、酒剂等,有的配了小量杯,有的则未配。有些患者服药时为图方便,常常直接对着瓶嘴喝。这样虽然方便,但并不科学。
首先,这样做药量难以得到控制。咕咚一口,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喝少了难以奏效;喝多了会增加不良反应。如催眠药水合氯醛溶液,胃肠道解痉药颠茄合剂等,喝多了就很危险。
其次,这样做很不卫生。药液很容易因瓶嘴污染导致药液变质。
再者,这样做不够安全。因为如果药瓶在灌装时有破损,喝药时又没注意,很容易划伤口唇。
所以,喝药水还是按量倒出来喝好。
服药后莫马上躺下
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的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快速通过食道,以免在食管内滞留,延缓药物的作用及损伤食管粘膜。
服药前后别吃水果
水果并不是随时都能吃的,服药之前,最好就别吃。首先,多数水果含有柠檬酸和苹果酸,它们会改变肠道中的酸碱环境,进而间接影响到药物作用。
其次,水果中还有些成分会干扰人体内的代谢酶,使药物代谢酶活力下降,药物浓度会在体内升高,产生不良反应。
再次,水果中一般含有较多矿物质,如钙、镁离子,这对药物吸收不利,在服用对矿物质成分比较敏感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时影响较大。
最后,没有熟透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对酸敏感的药物与这些水果一同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完全或部分失效。
因此,专家建议,服药前后1~2小时不吃水果为宜。
按广告吃药不可取
目前,医药广告可谓是铺天盖地,有些人迷信广告,买药吃药不是遵医嘱,而是听广告自行吃药。殊不知,这对于不懂医的人来讲,将会产生诸如过敏、脏器损害、中毒、用药过量或不足、药不对症等弊端。
用药治病,其关键在于对症用药。对于不同的病,该用何种药,剂量要求多大,用多长时间,只有医生经过认真诊断后才有处方权。而看广告吃药,患者对于此药对自己的病是否有好疗效,剂量多大为宜,都很难准确把握。
更何况,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广告宣传的都是共性和积极的一面,而不是因人而异的具体细致的医嘱;对药物的副作用,广告多不会提及。
因此,单凭广告买药服药的做法不可取,不但难以治病,而且也是危险的。
忌服过期药物
有些人服药,不注意药物的有效期,认为是治疗自己病的药就可以服用。但每一种药物,从制剂时开始算起,都有其一定的有效期限。药物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药物自身变化,以及空气、水分、光线、气温等影响,该药的治疗作用渐渐减弱,乃至无效,甚至过期药非但无治疗作用,还有毒性作用。
因此,每次买药、服药时,不但要看清药名,也要看清楚药物生产日期及有效期限,已到或已过有效期的药物不能再吃。
中西药分开服用
在服用降压灵等降压药物时,不宜同服麻黄及含麻黄的中成药,如息喘丸、祛风舒筋丸等。此外,麻黄及其制剂也不宜与西药氨茶碱同服。
四环素类药物不能与含钙的中药,如石膏、牛黄解毒片等同服。因为钙离子能使四环素不易被吸收。
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时,不宜同时服含有机酸的中药,如山楂、乌梅及其制剂山楂丸、乌梅丸等。
含雄黄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醒消丸等。不应与亚铁盐药物,如硫酸亚铁等同服。
含苷类的中药及制剂,如甘草、甘草合剂等,不宜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水杨酸类药物同服。
含溴的西药,如三溴合剂、溴化钠、溴化钙等,不能与含汞的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同服。因为溴离子与汞离子可结合成有毒的溴化汞,它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含鞣质的中药,如大黄、地榆、五味子、石榴皮及其制剂七厘散、牛黄解毒丸、六味安消散、舒痔丸等,不宜与硫酸亚铁、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胃蛋白酶、乳酶生、胰酶、洋地黄和维生素B1等药同服。
不能同服的药物
1.胃舒平与酵母片。
家庭里常常备用胃药,有些腹部不适病人常把胃舒平和酵母片同吃,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酵母片中含大量B族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中,这些B族维生素易被破坏而失效,而胃舒平含有氢氧化铝类碱性药成分,服后在胃内溶解,中和胃酸,增强了碱性条件,两药同时服,显然使酵母片中有效成分B族维生素受到破坏而减效或失效。因此,两者不宜同服。
2.乳酶生与抗生素。
乳酶生不能与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黄连素、先锋霉素、磺胺类等药同服。有些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服抗生素同时,因腹胀、消化不良等原因,又服乳酶生,结果效果不佳。
这是因为乳酶生是一种活的乳酸杆菌制剂,与以上抗生素同服,会在肠道抑制了乳酸杆菌而影响乳酶生的效果。如果需要时,可把两药分开服,最好先服乳酶生再服抗生素,相隔1小时为宜。
3.四环素类药与制酸类中药。
四环素类药物如土霉素、强力霉素,不能同制酸类中药牡蛎、蛤壳、龙骨、石膏、瓦楞子同服。这是因为,四环素类药物是盐酸制剂,以上中药中均含有钙、镁、铝、硅、氧化铁等金属离子及其他化合物,混服时,盐酸盐与这些金属离子起化学反应生成无治疗效果的化合物。另外四环素类药物属酸性药物,影响上述中药治疗效果。
所以,有人认为中药和西药互不相干,混服没什么关系,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看中医、看西医往往各分二处,医生多不了解用药情况,容易出现错误的服药现象。为了避免这类现象,就医时应主动讲清用药情况,尽量不要同服中药和西药。
药食相克的情况
1.苯妥英钠与酒。
苯妥英钠是治疗癫痫病的常用药物之一,疗效非常可靠,但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如果服药期间饮酒,则可导致癫痫病发作。
因为酒中的乙醇(即酒精),具有加速苯妥英钠的代谢的作用,从而使其疗效降低,甚至导致癫痫发作。
2.维生素C与猪肝。
一般认为,大量服用维生素C来防治疾病的患者不宜吃猪肝。
原因是维生素C是一种烯醇结构物质,在空气中、日光下都易氧化变质。它在体内与猪肝中微量金属离子,如铜、铁离子等元素相遇后迅速氧化,特别是铜离子能使维生素C氧化加速千倍以上。
维生素C被氧化以后的毒性作用,比原药高了很多,对机体也是不利的。在药物管理中如维生素C变成浅棕色(氧化)后即不能服用。在肝脏内氧化后就增加了肝脏的负担。
因此,服用维生素C时不宜吃猪肝。
3.四环素与豆腐。
四环素是常用的抗菌药物,而豆腐营养非常丰富,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被誉为“长寿菜”,蛋白质含量比同量的羊肉还要多。但服用四环素期间,如果食用豆腐则会使其失效。
因为豆腐中含有钙质,用卤水点制的豆腐还含有镁。四环素遇到钙、镁离子就会发生络合作用,产生络合物,从而影响四环素的吸收,甚至降低四环素的杀菌能力。其他豆制品以及咸鱼、牛奶、螺、荠菜等都含有较多的钙质,也不宜食用。
中药汤剂勿过夜
有些人煎煮中药,喜欢把药液分成几次吃,当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这样做是不妥的。
中药方剂大多数由多味中药配合而成,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化学成分之间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物,如果存放过久,便为发生沉淀反应创造了条件,沉淀物越多,相应的有效成分就减少。可见,服用过夜的中药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服中药不可加糖
有些人服中药时加糖除苦,这种做法很不妥当。
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中含有一定量的铁、钙离子和其他物质,如果与中药汤剂同服,可发生化学反应,使药中的某些有效成分性质改变,出现沉淀、混浊等,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有些药必须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才能发挥出疗效。若加糖,则失去了这种作用,也达不到治疗效果。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由此可见,在服用中药时不宜加糖除苦,否则将会削弱药物的疗效。
重视中药的过敏反应
中药并非都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一些临床上应用的中药,本身就含有毒性。植物类,如半夏、天南星、川乌头、草乌头、附子、巴豆、天仙子;动物类,如蟾酥、斑蝥、红娘子、青娘子;矿物类,如砒霜、水银、雄黄、红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药材中,有大毒的有40种、有中性毒的有35种、有小毒的有20种。
此外,常用的千里光、鱼腥草和鹿茸精三种注射液都可引起过敏性休克;鸦胆子外敷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并造成胆、肾、血液和神经系统的改变。
应用某些中药外敷,还可引起荨麻疹、皮炎等疾病。
因此,患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体质和个体差异后再选择用药。为了避免中药的过敏反应,可以口服给药的患者最好不使用注射液;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在长期用药前需做皮肤敏感试验;不可将生品与制品相互代替或混用;在使用中药注射液前要准备好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
不要嚼服糖衣片
糖衣药片的外面包有一层只能在碱性肠液中溶解的物质(如虫胶等),这就是肠溶衣。这种药片是为了满足药物性质及临床医疗的需要,它们一般不会在胃内溶解,而只有在小肠内才会溶解、吸收。这样就避免了药物对胃的刺激和胃液对药物的影响。如果糖衣肠溶片咀嚼后吞咽,因破坏糖衣内的肠溶衣,药物在胃液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或对胃黏膜有刺激性。
干吞药物有危险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药物不仅溶解缓慢,有些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还有可能损伤食道,引发食道炎。若在空腹时干吞阿司匹林、硫酸亚铁、红霉素、氯化铵等药片,还可损伤胃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甚至形成溃疡,发生穿孔、出血。
因此,服用药物时,应喝不少于80~100毫升的水才有利于药物的溶解吸收,而不宜干吞药物。
不宜用茶水或牛奶服药
茶叶里含有鞣酸,用茶水服药,就会和药物中的蛋白质、生物碱或重金属离子起化学反应而发生沉淀,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使药完全失效。
例如,贫血病人常服含铁药物,如果遇到茶水,就会生成沉淀物“鞣酸铁”,不仅药物失效,而且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成分,具有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及强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等作用。服镇静、催眠药物也不可用茶水送服。
有些病人在服药时用牛奶吞服,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如在服用四环素、铁剂、土霉素时如果同服豆类制品、牛奶及海带等食物,可降低药物的正常吸收作用。有些药物还会被牛奶破坏而失去效力。因此,在服药时,不宜用牛奶送服。而且还应记住,在服药前后需要至少间隔1~2小时才可喝牛奶,以免药物的疗效受到影响。
药物不能与咖啡混服
药物不能与咖啡同时服。因为咖啡中含有使人兴奋的咖啡因,它不但可与药物有效成分相结合生成不溶性物质,干扰药物的吸收利用,而且咖啡因本身也是某些药物的拮抗剂。饮用咖啡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脑兴奋,对一些高血压病、心脏病、心慌、心悸、甲亢、失眠、植物神经紊乱者,服药同时服咖啡,显然疗效较差。故服药时不宜喝咖啡,有些病人治病期间最好不喝咖啡。
不宜用热水服用的药物
生活中,人们习惯用热水服药,但并不是所有的药都可以用热水服用,以下几类药不宜用热水服用。
1.助消化类。
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等,此类药中主要含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或兼而有之。酶系一种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2.止咳糖浆类。
该类药物为复方制剂,即将止咳药溶解在糖浆中,较黏稠。一方面糖浆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另一方面,止咳药吸收后直接发挥镇咳作用。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黏稠度,使粘附在黏膜上的糖浆减少,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也就不能减轻刺激,缓解咳嗽,从而使止咳糖浆药效降低。
3.维生素C。
维生素C系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被破坏而失去药效。
酒后别服安眠药
酒中所含的酒精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麻痹作用。醉酒者表现出来的“兴奋”就是大脑皮质受到抑制,皮质下中枢失去皮质控制的原因。如果再服安眠药,会加深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呼吸中枢受抑制,呼吸变浅,会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麻痹。同时还会发生血压下降、心脑缺血、心脑功能发生障碍等病症。因此,饮酒后,尤其醉酒后不宜服安眠药。
夏季用药的不宜
1.不宜过度服用发汗药。
夏季人体易出汗,此时再服大量发汗药,势必大汗淋漓,导致体内水平衡失调,甚至出现休克等危重症候。
2.不宜过度服用温热药。
温热药用来治疗寒症,夏季大量使用常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等病变,即使必须使用,也只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
3.不宜过度滋补。
滋补药不易吸收,只有消化功能完好的人才能食用,否则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现象。在夏季,由于胃肠功能低下,忌过度滋补。
4.不宜食用人参。
有关专家指出,夏季天气炎热,不宜食用人参。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人参比较好。
服药和打针须按时
服药和打针一定要按时。用药的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进入体内产生治疗效应以及逐渐排泄后减效或失效需要的时间而定的,如服四环素、麦迪霉素、先锋霉素需6小时一次,青霉素、庆大霉素注射应是8~12小时1次,这样才能使药物在体内产生连续治疗效应,不致于因中断用药而影响疗效。
所以,不论打针和服药都要按时。
多种药物分开服用
一些身患多种疾病的人常常需要吃许多药。有的人误认为同时服用多种药可增加治病效力,这样观点是不对的。由于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及副作用,在人体内的作用部位和维持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有相当多的药物之间有相互消减作用,甚至在体内起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更有害的物质,导致失明,肝、肾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不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定要合理安排每种药物服用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来说,各药之间,至少需间隔1小时左右。
胶囊连壳服用
近年来,药物的胶囊剂逐渐增多,有些病人嫌胶囊不好吞,老人和小孩更觉胶囊难咽,于是干脆把胶囊打开,将其中的药粉倒出来服用。这样做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