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宫女们端来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又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寅是寅来卯是卯,吾朝江山保得牢。”
宴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皇后的寿筵就是标准,谁若违反,定严惩不贷。”
趣味链接: 民国时期的“四菜一汤”指什么?
韩复榘原是冯玉祥的部下,后归了蒋介石。但他依然不老实,大有孤家寡人之意。1934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飞抵济南,视察山东省经政。一下飞机,蒋介石就夸奖韩复榘把山东省的“新生活运动”搞得好。韩复榘早已经准备好了“新生活运动”餐以款待蒋介石夫妇。
是日中午,韩复榘在省政府设宴,款待蒋介石夫妇。宴前,先说明了午餐是“四菜一汤”,是符合“新生活运动”之精神的。这四菜是翡翠叶、荷底鱼、银条粉、黄金饭,一汤乃白玉汤。
宴席开始,勤务员给每桌上了一大盆小米饭、四大碗“新生活菜”,韩复榘一一对菜名作了解释:这翡翠叶就是大白菜叶子,这荷底鱼就是大明湖的鲤鱼,这银条粉就是炒粉条,黄金饭就是那一大盆小米饭。当然,白玉汤自然就是豆腐汤了。可是,这样的粗碗、粗菜、粗饭,让旅途疲惫的蒋介石和夫人如何下咽?
016 ■ 我国有哪八大菜系?
要想了解我国有哪八大菜系,就必须先明白菜系的具体含义。所谓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菜系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清代,我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民国时,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我国饮食分为华北、江浙、华南和西南四种流派的菜系。
后来, 华北流派分出鲁菜,成为八大菜系之首;江浙流派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华南流派分为粤菜、闽菜;西南流派分为川菜和湘菜。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而后,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各种菜系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它们的排名有了变动,首先是川菜上升到第二,苏菜退居第三。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同时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是:鲁、川、苏、粤、闽、浙、湘、徽菜系,即人们常说的“八大菜系”。下面就分别对八大菜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鲁菜,主要由济南菜和胶东菜组成。前者擅长爆、烧、炒、炸,以清、鲜、脆、嫩著称,尤其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剂;后者擅长爆、炸、扒、蒸,以鲜为主,偏重清淡。
川菜,以成都菜、重庆菜为代表。川菜在做法上,以小煎、小炒、干炒、干煸见长;在味道上,调味多变,多用三椒(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故味重麻、辣、酸、香,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川菜以成都风味最为正宗,包含重庆菜、东山菜、江津菜、自贡菜、合川菜等。
苏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三种地方菜组成。选料严格,制作精细,注意配色,讲究造型,菜谱四季有别,善用炖、焖、煎、炒、烧等法,用原汤原汁调味。其中,南京菜口味醇和,玲珑细巧;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
粤菜,由广州菜、东江菜等地方菜发展而来,其主要特色是制作精巧,花色繁多,美观新颖。做菜原料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尤擅制蛇、鼠等美味,口味清淡,素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妙。其中,广州菜善变,配料多,讲究鲜、嫩、爽、滑,擅长爆、炒。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更以汤菜最具特色,刀功精细,口味清醇。东江菜下油重,味偏重,朴实大方,有乡土味,煎、炸、烧、烩,均属精湛。
闽菜,主要由福州菜、泉州菜、厦门菜等地方菜发展而来,其中以福州菜著称。闽菜在南方菜肴中独具一格,色泽诱人、滋味清鲜。烹调方法以清汤、干炸、爆炒为主;调味喜用糖、醋、虾油做佐料,注重甜酸咸香。
浙菜,以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为代表,其特色是注意刀功,讲究鲜、脆、软、滑,保持原味。其中,杭州菜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宁波菜“鲜咸合一”,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讲究嫩、软、滑;绍兴菜擅长烹饪河鲜家禽,入口香酥绵糯,汤味浓重,颇有乡村风味。
湘菜,以湘江菜、洞庭湖区菜、湘西山区菜为主,其特点是制作精细、用料广泛、油重色浓、讲究实惠,擅做熏腊原料食品,以熏、腊、蒸、煨、炖见长,口味鲜、香、脆、嫩、辣。其中,湘江流域菜注重香鲜、酸辣、软嫩,以煨、炖、腊、蒸、炒见长,腊味包括烟熏、卤制、叉烧等。洞庭湖区菜以烹制河鲜、家禽、家畜见长,多用炖、烧、腊等法。芡大油厚,咸辣香软。湘西山区菜擅长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重咸香酸辣,常以紫炭烹制,有浓厚的乡土味。
徽菜,由皖南菜、沿江菜、沿淮菜组成,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火候,烹调以烧、煮、蒸为主,素有“三重”之称,即重油、重色、重火功。徽菜多用砂锅木炭煨炖,因此有“吃徽菜,要能等”之说。其中,皖南菜擅长烧、炖,芡大油重,朴素实惠。沿江菜以芜湖、安庆为代表,善烹活鲜、家禽,讲究刀功,注重形色,尤以烟熏技术见长。沿淮菜由蚌埠、宿县等地方风味构成,咸中带酸,汤汁浓重。
趣味链接:菜肴的命名一般以什么为依据?
以人定名: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东坡肉、伊府面、叫化鸡、童子鸡等。
以地定名:如闽生果、川北米粉、丹东子鸡、西湖醋鱼、北京烤鸭、兰州拉面、重庆火锅、涪陵榨菜等。
以花定名:如牡丹鳜鱼、芙蓉鸡片、桂花肉、荷花包子等。
以药定名:如虫草金鸡、枸杞鸡丝、陈皮牛肉等。
以形定名:如绣球干贝、口袋豆腐、葵花肉、金鱼蒸饺、虎皮肉、出水芙蓉鸭等。
以色定名:如双黄鱼皮、红白豆腐、雪衣鱼条、翡翠烧梅等。
以味定名:如酸辣鱿鱼、麻辣肉片、双味全鱼、酸菜鱼火锅等。
以器定名:如瓦罐鸡汤、砂锅豆腐、铁板牛肉、火锅等。
以油定名:如奶油菜心、鸡油菜花、红油豆腐等。
以技定名:如明炉乳猪、挂炉烤鸭、软炸鱼条、锅烧全鸭等。
以料定名:如川菜肉丝、口蘑鸡片、冬菇菜心、叉烧包等。
017 ■ 名菜涮羊肉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吗?
涮羊肉最早始于我国东北和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原称“涮锅”。这一美味佳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它的问世纯属偶然,据说与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讨其弟阿里不哥,宿营途中,突然想吃草原的美味——清炖羊肉。于是就命令厨师宰羊,谁知正当厨师准备将羊肉下锅的时候,忽然探兵来报:“敌军蜂拥而来,离此不远,已安营扎寨,准备与我军厮杀。”
照正常的烹调过程,清炖羊肉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然而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哪能坐等进餐呢?
好在厨师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妙法,他在羊肉上拣一个好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煮沸的水中,用勺子草草地搅一下,便捞到碗里,加上点盐,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饱餐一顿。也许是因为太饿了,他感到这肉片格外鲜嫩,芳香可口。
忽必烈得胜还朝后,嘉奖了这位厨师,并让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这位厨师便选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调配了多种佐料,加入香油、麻酱、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片的味道更加鲜美。群臣大饱了口福,忽必烈更是高兴无比,便赐名为“涮羊肉”。
由于涮羊肉所用的羊肉鲜嫩易熟,味道鲜美,并且边涮边吃,别具风味,所以,明、清以来,涮羊肉盛行于北方,成为冬令美味佳肴。
而涮羊肉进入大城市是在明代,当时被称为“生爨羊”。17世纪中叶的清宫膳食单上已有“羊肉片火锅”的菜肴,并将此菜置于众多菜肴之首。
北京各菜馆还不断改进,发展出北京风味的涮羊肉。1854年,北京前门外“正阳楼”开业,专以涮羊肉闻名。
后来,以摆粥摊发家的丁德山,于1914年创办“东来顺”饭庄,且在“正阳楼”涮羊肉的基础上,在选料、配料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使这道适合兄弟民族口味的佳肴也受到了汉族人民的欢迎。
近年来,“东来顺”饭庄在不断扩大,并在原址扩建起三层营业大楼,除接待国内顾客外,也接待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北方早寒,当国内外吃客团团围坐在火炉前共同品尝这一具有北国风味的佳肴时,那种享受美味的乐趣会感染到每一个人。
趣味链接:东坡肉这道名菜是由苏东坡创制的吗?
相传, 东坡肉这道名菜是由苏东坡这个潇洒的美食家所创。
苏东坡被贬于黄州时,在贫困的生活中仍然不忘创造享受美食的机会。他改良前人的做法,将烧猪肉加酒做成红烧肉小火慢煨而成。其具体做法在《猪肉颂》中有载:“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东坡肉在黄州发起,后传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尔后发扬光大,遂成杭州名菜。
018 ■ 为什么狗肉不能上席呢?
“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意即狗肉香美异常,使得神仙也经不住其诱惑。但是民间却另有禁忌,如“狗肉不能上席面”或者“狗肉不上桌”等等。人们虽然承认狗肉好吃却不让狗肉上席面,狗肉也就难登大雅之堂。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狗肉比不上牛羊猪肉,属于贱肉。而且在我国老百姓的语言色彩中,与狗有关的字多带有贬义,故多用“狗肉不能上席”来比喻不够格或不争气。
如徐慎《四书记》载:“真是狗肉不上桌,他怎么现在搞这个名堂?不争气!”李准《李双双小传》中李双双埋怨丈夫道:“怎么你就是不会擀面条,不会蒸馍?放着排场不排场,放着光荣不光荣!我就见不得‘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狗肉不上桌’这号人!”
因此,“狗肉不能上席”在民间流传甚广,致使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正规宴席都不安排狗肉菜肴。
以上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另据有关学者考证,狗肉之所以不能上席,其原因还有以下这些。
一是由于佛家主张“戒杀放生”,梁武帝萧衍提倡素食,所以佛门弟子也就难以享受狗肉的美味了。
二是由于道家有忌讳。李时珍曰:“道有以犬为地厌,不食之。”
三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迷信思想。据《曲洧旧闻》记载:“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戌位,为陛下本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宋徽宗听后,立即降旨禁杀狗,并规定凡放下屠刀,不再杀狗者,“赏钱至二万”。
趣味链接:“狗肉不能上席”还有哪些传说?
在满族人中有一种传说,说是黄狗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满族人由此不再吃狗肉。
清统治者进关后,汉族也不得不附和。查阅清宫的御膳,包括满汉全席在内,尚未发现狗肉。时间长了,不少人也就逐渐不知道狗肉是什么味道了。尽管有的汉人仍然吃狗肉,但慑于满族统治者的忌讳,所以在公开的宴席上,也就没有狗肉的菜肴了。
019 ■ 天津著名包子为什么取“狗不理”这样的贱名?
知道天津的人,几乎都知道天津有“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包子具有个大皮薄、色白面柔、馅料鲜美、肥而不膩的特点。但是,如此美味的包子为什么取“狗不理”这样的“贱名”呢?其原因得从它的来历说起。
说到它的来历,就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传说,当时天津附近的武清县的杨村有一个少年,名叫高贵友。他从小脾气倔犟,听不进大人的话,因为他这个拗脾气,他的父亲给他起了个乳名叫“狗子”。
因为家境贫寒,高贵友十四岁时就来到天津谋生,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在店里专门做包子。由于勤奋好学、肯吃苦、爱琢磨,又心灵手巧,他很快就能单独做包子了。
有了这个本事,出师后他开了一家叫“德聚号”的包子铺。当时,天津的包子铺数量繁多,竞争非常激烈。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高贵友在做包子时不但继承了传统做法,还勇于创新,极富创造力地放骨头汤做馅,用米发面做包子。因此,他做出来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
而他做出来的包子被称为“狗不理”包子与他的乳名“狗子”有关。因为其包子味道鲜美,加上他做事又十分诚实,从不掺假,童叟无欺,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由于顾客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不可开交。
后来, 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经营点子:顾客想买包子,他要求他们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按价给相应的包子。顾客吃完包子,放下碗筷离店时,高贵友常常忙得顾不上跟他们说话。于是街坊邻里们都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仔卖包子,一概不理睬”。
后来,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店名“德聚号”改为“狗不理”;相应地,把他制作的包子叫做“狗不理”包子,而他对此只是一笑了之,并不介意。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字便诞生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趣味链接:国内外名人是如何评价“狗不理”包子的?
据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龙颜大悦,并大赞“狗不理”包子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
现在,“狗不理”包子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依然受到国内外名人的欢迎。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到天津时还特地约请“狗不理”包子铺的厨师到他的住地,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并且按照这家包子铺的传统吃法,吃了稀饭和酱菜。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他任美国前驻华联络处主任时,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尝“狗不理”包子。
020 ■ 饺子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饺子,又名粉饺、饺饵、交子、扁食,是我国历史悠久、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类似饺子的面食,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的文集。他在文集中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这说明在饺子成为玉润玲珑、弯如弦月的佳肴之前,与其类似的面食被称做“馄饨”。扬雄在《方言》中记载:“饼谓之饨……或谓之馄。”其来历根据《资暇录》的解释,是“以其浑沌之形”。
每年春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人都爱吃饺子,并逐渐形成了一句名谚:“好吃不过饺子。”
人们一般在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以前将饺子包好,待到子时吃,因为这时正是正月初一的伊始,也是辞旧迎新之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另外,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那么,人们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其缘由还得从下面的故事说起。
据说,饺子与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有关。他从长沙太守任上告老还乡后,在南阳白河岸边,看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当时伤寒肆虐,病死无数。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继续悬壶济世。于是,他仿照在长沙的做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向穷人施舍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把它们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因此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